椰城漫步

2011-09-29 01:01蒙乐生
椰城 2011年2期
关键词:椰城椰树海南

□蒙乐生

椰城漫步

□蒙乐生

我曾游历湘西边陲,在茶峒街旁吊脚楼边欣赏过山城秋色;我曾漫游六朝古都,在石头城边秦淮河畔静观金陵皇气。神州大地山河壮丽,每一座城市都有各自风姿。有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的风光旖旎,秀色可餐。游览海口则是两者兼而有之,感觉更为强烈。

海口天高日晶,四季苍翠,是造物主赋予海南的一块宝地。炽热的阳光,温润的海风,使满城荡起悠悠的绿云;午间的豪雨,肥沃的黑土,使街市终年千红万紫;绵延的海岸,辽阔的海疆,给城市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漫步街头,那成排成行、成片成林、连绵不断的椰树是那么令人瞩目,那么发人情思。她们根盘大地,昂头跃起,在植物世界里横空出世,既有热带男儿的阳刚之气,也不乏海岛少女的矫健妩媚。那海府路、海秀路上的椰树就像是比肩而立的礼宾小姐,婷婷娉娉;那龙华路、龙昆路上望不到头的椰树就像是在鸣奏军乐的仪仗队,潇洒英俊;那挺立在滨海路、人民路上的椰树则像是守卫海岛的哨兵,威武魁梧。即使踏遍四极八荒,也无法领略到这种情调。

椰树欣干高标,伟岸豪放。滚烫的灼日不能使她枯萎,肆虐的台风不能使她折腰。椰果金玉其外,内心雪白;椰浆天露酿成,冰清甜润。椰树就是如此感情浓郁,底蕴丰富。谁为她付出真诚的爱,谁就会成为聪明智慧的化身;谁了悟她的博大精深,谁就会成为像椰树那样顶天立地的巨人。难怪企业家探索她的奥秘酿造出了事业成功的琼浆,音乐家和着她的旋律步入了艺术的殿堂,文学家仰仗她的灵气挖掘了生命的源泉。难怪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人为她歌唱,难怪“椰树牌”各种产品走俏世界,难怪海口被誉为“椰城”。谁要想了解椰城,谁就要先了解椰树。

椰城没有大山的巍峨,却有大海的磅礴。

海南最长的河流从椰城的白沙门奔流入海,它的支流美舍河横跨省委、省政府所在地的闹市区,另一支流倒映着古老钟楼的倩影向南流去。登上楼顶,一幅长轴山水画卷呈现在眼前:高楼林立,江海交汇,岛屿环抱,港汊纵横——好一幅南国滨海新城的美丽图景!

晨钟轻敲,生命之潮在涌动。

呵,海口!跨越已经流逝的岁月,我仿佛看见你的怀抱里那古老的桅杆。多少代人在这通向大陆和南洋各地的港口鼓起风帆,把你从封闭、落后、野蛮驶向开放、进步、文明的彼岸。

怎能忘记那些风帆呢?它们有的仍伴着渔舟唱晚,有的已带着弹痕和硝烟进入了博物馆。“木船打兵舰”的勇气和智慧,它的意义不仅是战争史上的奇迹,而且作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乃至将来仍是海口向繁荣富强迈进的巨大驱动力。

海风梳理我那纷杂的思绪,海浪一阵紧似一阵冲击着白沙门的堤岸。那是当年渡海大军登陆的地方。满是污泥和杂草的荒滩不见了,看到的是在改革大潮中迅速竖起的密密麻麻的脚手架,那是海口的一大风景线。

海甸岛,这昔日的荒岛,新建了海南大学、海南教育学院等高等学府,建成起了风格迥异的别墅群;新埠岛,这海甸岛的姐妹岛,那昔日贫穷的小渔村,现已描绘出开发建设的蓝图。据说,这里将建成花园式别墅区、“威尼斯”水城、异国风情街、国际游艇俱乐部等观光点和旅游度假区。这两个岛恰似椰城的两颗明珠,正在竞相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与两岛对峙的是滨海金融贸易区。新崛起的单体通透的摩天楼群,对着蓝天大海,更显得气度不凡,雄伟壮观。居住其间,朝看晓日喷薄,红光万丈;夜看万家灯火,闪闪烁烁,令人驰魂夺魄。

冬天,北国搅天风雪,水瘦山寒,椰城却风和日暖,满城春色。每年这一时节,各地游客汇集海口。有的到沙滩上晒太阳,有的在大海里搏击风浪,在这里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有的人喜欢“入乡问俗”,他们遨游大街小巷,去品尝椰城生活的原汁原味。不管走到哪里,哪里都是车流、人流;不管走到哪里,哪里都是弦歌匝地、鼓乐喧天。谁能相信,这块热土当年曾有一个“鬼门关”的吓人的名字。

现在,从海口到“帝京”,依然“一去一万里”,但通过空中航道,顷刻间便可到达。“千之千不还”的吟咏者望着蜂拥而至的不同肤色的游人,禁不住让手中的“美能达”接连闪亮。

在滨涯村的椰阴中,安睡着明代一个躁动的灵魂。过了几百年,一场民族的灾难竟由批判他而发端,又由此祸及枯骨。墓园里那直指苍天的椰杆,就像是他那倔强的身躯。那用玄武岩雕成的基拱,那墓地前的华表,墓道旁的翁仲,经过几个世纪日晒雨淋,依然焦黑如铁,深沉凝重。

墓道依旧,游人常新。以海瑞为代表的“粤东正气”一直为世人所景仰。

这种感情,这种意念,在五公祠里表现得更为强烈。那座被称为“海南第一楼”的木质结构的老式建筑,虽然已彩饰剥落,苔痕斑斑,但它在人们的心目中却永远是崭新的、崇高的。“乾坤正气绕此楼”,它将亘古如斯,与日月同辉,和天地共存。

这里供奉的五公——李德裕、李纲、赵鼎、李光和胡铨,他们五人没有一个是海南人,但却在此得到海口人民的祭祀,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还有,那万里投荒的苏东坡,竟因作为“政敌”被朝廷放逐,使椰城因此多了一个“神灵”。那副耐人寻味的对联道出了海口人豪爽、磊落的襟怀。的确如此:“此地能开眼界,何人可配眉山?”

望着五公祠内那一尊尊雕像,海口人不说,但南来北往的游人却慷慨激昂,竞相挥毫,连当年的国家副主席董必武也留下墨宝:“苏公祠并五公祠,唐宋文人已在兹。李赵兴亡千百载,丹心尚有海潮知。”其实,兴盛衰败,感受最深切的还是海口人。

海口人刚直宽容,无私无畏,具有一种巨大的民族亲和力。他们衷心拥戴民族志士、国家功臣,为这些人立祠、立庙、塑像,以教育子孙后代。“九死蛮荒我无悔,海南千古真吾家”就是对这种亲和力的肺腑之言。何况海口早已不是蛮荒,海口已从昔日的边陲小城发展成大特区省会城市,已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海口敞开心扉,以她独特的椰风海韵的情调拥抱了百万游客、“十万人才”,海口在发展中不断增强认同感,那就是——一切真心实意的开发建设者都是海口人。

前不久,友人告诉我一件事情,有人编辑一本《A地英才闯海南》的集子,要为海口“畜牧城”的拓荒者、创业者——一位从A地引进的人才写传,可那人偏偏“肯认山家作本源”。他将自己的生活定位在“菜篮子”里,去与市民交心,与猪鸡羊牛厮磨,默默无闻地想方设法丰富市民的餐桌,且已事业初成。他说:“我的事业在海口,我是海口人!”他神情自若,声音不大,话气平淡,但却字字珠玑,掷地有声,铿锵有力。不用多说,这样的人必将成为海口的“功臣”。

传记写得再好,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会渐渐被淡忘。事业即使平凡,只要切实造福市民必将流芳百世。海口正在按照规划目标向具有热带风光和滨海城市特色的外向型国际性城市迈进。我想,那傲然屹立的椰树,以及海口人所具有的那种亲和力和认同感,必将是实现宏伟目标的强大推动力。

现代崇拜正在风靡世界。可以断言,在旷日持久的“造神”运动中,海口人必定会再塑“神像”。五公祠、海瑞墓在几百年后的今天依然香火旺盛,这是“五公”和海瑞当年所未料的;海口今日的繁荣昌盛,更是他们当年所未料的。

猜你喜欢
椰城椰树海南
海南书香节 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椰城》是我的良师益友
我与《椰城》共成长
《椰城》情缘
三十而立的《椰城》:征途漫漫,唯有奋进
如此招聘“创新”涉嫌违法
摘香蕉
椰树牌椰汁新包装
海南杂忆
59国免签游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