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让我遍体鳞伤”
——一位医院工作者的悲剧人生

2011-10-18 03:55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1年13期
关键词:摇头丸戒毒毒品

□本刊实习记者

近年来,我国冰毒、氯胺酮等合成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呈现高发态势,全国27个省(区、市)缴获合成毒品总量超过传统毒品。据近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药物滥用监测报告》显示,自2005年以来,全国海洛因滥用比例持续下降,冰毒滥用比例持续增长,表明我国传统毒品滥用得到有效遏制,但合成毒品滥用情况令人担忧。

2011年6月“全民宣传禁毒月”活动之际,记者走进北京市强制治疗管理处,采访了一位33岁的女性戒毒人员,这次被强制戒毒前,她是江西省一家省级医院的工作人员。她真实曲折的吸毒经历告诫人们要远离各类毒品,抵御毒品侵害,珍爱人生。

家庭破碎,10多岁就唱歌谋生

在一位警官的陪同下,记者在一间办公室里见到了这位戒毒人员。她叫小茜(化名),出生在江西省一个普通工人的家庭。她个子不高,体态微胖,皮肤有些发黑。从她和警官的对话中就可以看出,她性格外向、爽快。她14岁沾上毒品,先后3次被强制戒毒。现在的她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当她才2岁半的时候,父母离异。姐姐和母亲在一起生活,她跟着父亲。可没过多久,父亲娶了新的妻子,组建了新的家庭,让她成为了一个“多余”的人。无奈,她只有和奶奶相依为命。几年后,才10岁出头的她就辍学回家。在朋友的帮助下,她进入了一个非主流的文艺团做了歌手,长期在东南沿海一带演出节目。

少不更事,误入歧途

90年代初期,她奔波于广东南澳、汕头两地。可爱、伶俐的她很招人喜欢,而且喜欢帮助人,结识了很多朋友。当时的她不怎么懂事,不知道哪些朋友可以交,哪些朋友不可以交,也没有亲人约束她。

据公安部门统计,97%以上的人第一次吸毒都是受朋友“邀请”。为了解决毒资,很多吸毒者会采取各种手段引诱他人吸毒。当时,有的朋友跟她说,现在酒吧里有人卖“白药”,吸了之后非常好玩,还可以减肥。正慢慢发胖的她对“白药”很好奇,而且不知道“白药”是什么东西,在一些朋友的带领下,她开始吸食“白药”。这个“白药”,就是听着令人毛骨悚然的海洛因,可她全然不知海洛因是什么。那年她才14岁。

在吸毒的这段时间里,她很快花光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开始四处向朋友借钱,可她借到的钱越来越少。看着她身边的一个个朋友因“打崩”(注射毒品过量致死)而离开这个世界,她很痛苦,她不想死,她想要戒掉毒瘾,重新做人,可是又抵挡不住毒品的魔力。自从沾上毒品后,她的生活完全变了样子。她丢了工作,因为没有单位愿意聘用一个吸毒者,更何况一份普通的工作根本“供养”不了她吸食毒品。吸毒让她失去了尊严,没钱的她便找了一个有钱的、像她一样吸毒的男朋友,相互掩护,共同吸毒。1996年,2人被强制戒毒。

感情受挫后再染毒品

1997年,戒毒后的小茜一个人回到了家乡,准备做生意。她决心远离毒品,重新做人,可是道路充满着艰辛。刚戒完毒的她很胖,到饭馆里端盘子都没人要。她先是学习美容美发技术,不久后开了家美容美发店,接着又开了分店。可是生意有赚有赔,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她的生活更是如此。没有家人的关爱,没有朋友可以倾诉,缺少关爱的她时常迷茫、痛苦,经常去酒吧喝酒消遣。当时有一种止咳糖浆,喝两瓶之后就会产生一种快感,摇起头来很有劲。可是有些药物可能会产生与毒品一样的效果,如镇痛、镇静、安定及止咳类药物,不能随意服用,更不能超剂量滥用。她根本没有想到吃药也会上瘾,于是她也试了几次,渐渐地,这种止咳糖浆已经无法满足需要,终于抵制不了毒品的诱惑,沾上了另外一种毒品——摇头丸。摇头丸属于苯丙胺类中枢兴奋剂,具有兴奋和致幻双重作用,毒性强烈,更容易成瘾。

2000年初,小茜因吸毒被强制戒毒,并劳教8个月。8个月劳教结束后,她再也不想沾染毒品了,也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再沾毒品。每当看见关于戒毒的事,她都会关注一下,告诫自己远离毒品。妈妈对她说:“你现在已经是正常人了,最重要的不是整天想着不再吸毒,而是创造新的价值,你应该摆脱旧的思维模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句话对小茜的触动很大,她自己也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2001年,小茜开始打工挣钱。工作之余,她并没有休息、消遣,而是自学,遇到不懂的就请教同事、领导,很快她熟悉了自己的业务,同时也学了很多知识。她对记者说:“这是我成长最快的时间。”

自学不能满足她求知的欲望,她也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学历证书。于是她参加成人高考,利用周末和晚上的时间,开始了系统、专业的学习。2005年毕业后,她参加了一家省级医院组织的招聘考试,并如愿以偿地得到了自己梦想中稳定的工作,成为医院的一名财务工作人员,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事业和学业都有所收获的小茜在爱情上却没有那么幸运。她在2003年生了个女儿,可是这个男人没有给她一个温暖的家,因为他早已有了家室。她一个人照顾着自己的女儿,除了女儿的父亲按月寄来生活费之外,没有人愿意帮助她。小茜说:“有时候我都想死,可是看着自己渐渐长大的女儿,我感觉什么都能承受。”

2006年,她和另外一个男人结婚,而且还生了一个儿子,可她再次看走了眼,这个男人“不老实”,竟然有了别的女人。她再一次陷入了孤独、无助与苦闷当中。她说:“我经常整夜整夜地哭,我不知道怎么办,有时候会突然地笑,不知道在笑什么,仿佛自己得了精神病,我感觉自己遍体鳞伤,无人可以诉说,归根结底,都是毒品惹的祸。”

2009年6月的一天,百无聊赖的她再次走进酒吧,想用摇头丸麻醉自己的身体,想要忘记自己的痛苦,可这次给她自己和家人带来了更大的伤害。“伸手必被抓”,她自己也这样说。服用摇头丸后的第二天,她来北京出差,当晚就被抓。

她被关在北京市公安局强制治疗中心,进行为期两年的强制戒毒。她这次吸毒伤害了身边所有的人,家里人对她彻底失望了,没有人愿意再帮助她,没有人给她寄生活费。被抓后的她十分懊悔,后悔自己当时没有抵挡住毒品的诱惑,后悔自己忘记了毒品给她带来的伤痛,后悔自己贪图一时之快再次沾上毒品。她再一次走向了人生的低谷,她几乎失去了一切。她丢了工作,失去了家人的帮助,10年来的努力与奋斗毁于一旦,没有人照顾她女儿,更没有人给她的女儿续保险费。毒品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毒品再次让她一无所有。

“希望大家对我、和像我一样的人更多的关爱”

小茜说:“我是个女人,我很脆弱,我决心戒毒,会好好改造,出去之后重新做人,也希望大家对我、和像我一样的人更多的关爱。和我一起戒毒的人好多都这样想,我们都需要被关心,而且不是短暂的。”

小茜来到北京市公安局强制治疗中心已经有一年了,很快她将离开这里的铁门铁窗,开始新的生活。她的女儿还需要照顾,她才33岁,今后的路还很长。她说:“我会很多技术,通下水道我是一把好手。”她由衷希望,只要远离毒品,她家人一定会原谅自己,她一定会过上幸福的生活。

猜你喜欢
摇头丸戒毒毒品
销毁毒品
抵制毒品侵害珍惜美好年华
火烧毒品
摇头丸类隐语的形成规律及其应用价值
浅谈戒毒康复爱心基金在戒毒康复工作中的应用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自首现象浅析
论自愿戒毒:法规范、定位与制度创新
从“白粉妹”到“戒毒明星”
摇头丸急性中毒36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