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头丸类隐语的形成规律及其应用价值

2018-03-06 08:06欧阳国亮王长亮丁锦玉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摇头丸隐语指代

欧阳国亮 王 虹 王长亮 丁锦玉

(1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文件检验技术系 辽宁 沈阳 110035;2 上海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 上海 200083;3 湖南省公安厅刑侦总队 湖南 长沙 410000)

1 引言

随着全球毒品问题的加剧扩散,我国的毒品犯罪形势依旧严峻,一些新的问题逐渐凸显,涉毒隐语泛滥就是其中之一。只要有毒品违法犯罪,就必然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话语表达方式。例如我国的毒品圈内把海洛因称作“四号”“海白菜”“本科”;把吸食冰毒称作“煲猪肉”“猪油煎蛋”;把毒品交易称作“调”“踢”“蹬”“买菜”;把警察称作“雷子”“两道拐”;把公安机关称作“蓝白线”[1]。这就是毒品圈内的黑话,任何毒品违法犯罪活动都离不开这套言语密码。研究涉毒隐语形成规律及形成原理,对服务禁毒实战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摇头丸类隐语的形成方式

摇头丸是一种常见的新型毒品,进入21世纪以来此种毒品尤为泛滥。而隐语则是一些社会群体因交流保密需要而采用的一种语言变体,它对内可以起到交流的作用,对外可以起到保密的作用,能够使得外围人士无法通过正常渠道知晓言语信息。毒品圈内就有大量的用来指代摇头丸的隐语黑话,例如“迪饼”“豆”“红水晶”“六神丸”“绿蝴蝶”“灵丹”“香奈儿”“奔驰”“郁金香”“镰刀”“党旗”“丸子”等。我们将此类专指摇头丸的隐语统称为“摇头丸类隐语”。

隐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们的形成并非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其特定的规律方法可循。例如旧时商界分别用“旦底、空工、横川、侧目、缺丑”来指代数字“一、二、三、四、五”,这些隐语是通过析字法、指事法等方法形成的。王志家先生从修辞学角度总结了犯罪隐语的10种形成方式,包括比喻、析词、藏字、借代、摹状等[2]。摇头丸类隐语的形成方式与其他犯罪隐语有相似之处,但却有其特殊性。在大量收集和分析摇头丸类隐语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它们的形成规律主要有四条:

2.1 根据摇头丸表面图案或字母形成隐语

摇头丸外观上跟普通药丸差不多,但它们的表面一般会有很多图案或字母,如图1~2所示。摇头丸表面的图案最初是起到伪装作用,试图以普通药丸的外观而掩人耳目。发展到后期,摇头丸上的图案逐渐成为具有区别摇头丸品质或者销售地区的作用[3]。

图1 云桂地区摇头丸

图2 江浙沪地区摇头丸

由于摇头丸表面有各类图案,毒品违法犯罪分子就根据这些图案或者字母来给摇头丸命名,从而形成外人不知所云的隐语。其中,分为两条具体规律:一种是根据摇头丸表面图案形成隐语,一种是根据摇头丸表面字母形成隐语。

2.1.1 根据摇头丸表面图案形成隐语

根据摇头丸表面的图形来给摇头丸命名,从而形成隐语。如图3所示为我国常见摇头丸图形。例如:

图3 我国常见摇头丸

太阳,指摇头丸。因有的摇头丸表面印有太阳图案(如图3中的184/185/186),故就用“太阳”来指代摇头丸。“太阳”根据品相的不同又分为“太阳-1”“太阳-2”“太阳-3”等3类,西方国家则用英文指代,分别为“SUN-1”“SUN-2”“SUN-3”。

三个五,指摇头丸。因有的摇头丸表面印有“555”图案(如图3中的187/188),故就用“三个五”或者“555”来指代摇头丸。“三个五”根据品相的不同又分为“三个五-1”“三个五-2”“三个五阳-3”等三类,西方国家则用英文指代,分别为“triple5-1”“triple5-2”“triple5-3”。

郁金香,指摇头丸。因有的摇头丸表面印有一朵郁金香图案(如图3中的183/189),就用“郁金香”来指代摇头丸。“郁金香”根据品相的不同又分为“郁金香-1”“郁金香-2”“郁金香-3”等三类。

与此类似形成的摇头丸类隐语还有:镰刀锤子(如图3中的11/12)、奔驰(如图3中的13/14/15所示)、三叶草(如图3中的16/17/18)、半月(如图3中的8)、笑脸(如图3)、皇冠(如图3)。

2.1.2 根据摇头丸表面的字母形成隐语

根据摇头丸表面的字母来给摇头丸命名,从而形成隐语。例如:

大H,指摇头丸,因表面有“H”字母而得名(如图3中的198)。

亚当,指摇头丸,因表面有“ADAM”字母而得名(如图3中的1)。

夏娃,指摇头丸,因表面有“EVA”字母而得名(如图3中的2)。

情人(或爱人、恋人)指摇头丸,因表面有“love”字母而得名(如图3中的4/6)。

以上这些用来指代摇头丸的隐语都是根据摇头丸表面的图案或者字母形成的,清一色的属于名词。通过这条规律形成的摇头丸类隐语占我们收集到的总数的62%左右,因此可以说它是摇头丸类隐语形成的最重要的规律。在对涉毒案件的言语材料进行分析时,发现此类词语应当引起重视,因为从目前我们掌握的情况看,只有摇头丸有此种命名方式,其他毒品隐语的形成方式与此不尽相同。

2.2 根据语音谐音形成隐语

谐音就是根据某个字词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字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的一种方法。例如生活中用“520”来表示“我爱你”,这是数字谐音。生活中还用“的士”(TAXI)来表示出租车,这是音译谐音。有一些毒品违法犯罪分子,也采用了这一方式进行交际,创造出了专指摇头丸的隐语。这条规律也分为两种情况:一类是通过数字谐音形成隐语,一类是通过音译谐音形成隐语。我们分别论述:

2.2.1 通过数字谐音形成隐语

通过数字谐音形成的摇头丸类隐语比较常见,尤其见于南方各大方言区。例如:

1,与“摇”谐音,指摇头丸。常见于广东地区。例如广州某涉毒案中作案人发送的短信中有“我要买1”这样的语句,破案证实其中的“1”指的就是摇头丸。

71,数字谐音隐语,“71”与“吃药”谐音,指吃药丸状的毒品,如吃摇头丸。经常见于广西、广东、海南地区。

10000,指摇头丸,“10000”就是“万”,“万”与“丸”谐音,故指摇头丸。见于江西等地区。

摇头丸类隐语有不少源自方言,例如前两条就属于这种情况。因此,对这些根据谐音关系形成的隐语有时候应该从方言的角度予以分析,从中寻求突破口[4]。

2.2.2 根据音译谐音形成隐语

根据外语中摇头丸的读法将其音译成汉语语音,从而形成本土的指代摇头丸的隐语。例如:

特里普,指摇头丸。是来自英语的隐语,欧美地区的隐语把摇头丸称之为“tulip”,我国毒品圈内将其音译为“特里普”,故有了此种说法。

桑,指摇头丸。欧美地区的隐语把摇头丸称作“SUN”,实际上是太阳的意思,我国毒品圈将其借用过来,并音译为“桑”。在东南沿海地区比较常见。

通过谐音方式形成的摇头丸类隐语,往往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尤其是音译谐音隐语,如果不了解国外对摇头丸的叫法,很难弄清楚它们的真正含义。这也客观上要求应加强国际间禁毒执法的合作与交流,促进隐语信息资源的共享。

2.3 通过词语类推形成隐语

类推,就是根据某些隐语形成的规律方法,运用类比的方式推导出新的隐语。在毒品圈内,一些毒品违法犯罪分子就通过类推手段创造一批新的隐语。例如“摇头丸”在毒品圈内有“摇哥”的说法,于是他们就类推出了“摇妹”“摇姐”“摇弟”之类的说法。又如“丸仔”指摇头丸,有了“丸仔”这个说法后,违法犯罪分子类推出了“丸妹”“丸弟”“丸哥”“丸兄”等一系列隐语。

许多用来指代摇头丸的隐语,都是通过类推的方式形成的。它们要么根据“摇头丸”这3个字类推造词,要么根据摇头丸一些其他称呼类推造词,从而衍生出形形色色的摇头丸类隐语。不过类推造出来的隐语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办案人员只要了解一些常见的摇头丸类隐语,并注意观察它们的具体名称就能发现其中的一些形成规律,从而为破译有关内容提供依据。

2.4 根据摇头丸所具有的药效形成隐语

摇头丸是一种能致人兴奋的毒品,吸食摇头丸会使中枢神经产生明显的兴奋作用。当服用者受到音乐的刺激时,就会随着音乐的节拍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疯狂地摇头,音乐节奏越强烈,头晃动得越厉害。由于摇头丸有如此效果,毒品圈内就根据这些效果来创造一些指代摇头丸的隐语。根据摇头丸药效所形成的隐语如表所示。

表 根据摇头丸药效形成的隐语

这些隐语都是根据摇头丸的药效创造的。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摇头丸服用后的某些效果与冰毒、海洛因的效果有相同之处,因而有的隐语可能不单单指摇头丸,还可能指冰毒等毒品。例如“迷魂药”这个隐语有时候也指冰毒,“飘得起”这个隐语有时候指大麻。不过多数此类隐语是用来指摇头丸的,因为很多都有“丸”这个标志性的词缀,如“狂喜丸”、“欢乐丸”、“甩头丸”、“快乐丸”等。

3 摇头丸类隐语形成方式在侦查中的应用价值

摇头丸类隐语的形成方式,为我们破译此类隐语提供了一条重要依据,从而为某些涉毒案件的侦查起到了提供线索、破译违法犯罪情报的作用。我们以两起案件为例,谈谈摇头丸类隐语形成方式在侦查学中的实践应用价值。

2016年12月,浙江某地警方在对某涉毒案件进行侦查时,截获了涉毒者发送的微信,其中有“蝴蝶”“太阳”“奔驰”“荷花”“香蕉”等词语,根据掌握的线索推断这些词语应该是指某种毒品。经研判,认为除了摇头丸外,很少毒品会用一些物体名词作为隐语。从词语属性看,“蝴蝶”“太阳”“奔驰”“荷花”“香蕉”等词语都是具体的事物名词,应当是印制在摇头丸表面上的图案,这与摇头丸类隐语形成规律相符。案件破获后证实涉毒者进行的正是摇头丸的交易。由此类推,如果某毒品犯罪活动中,犯罪分子使用了“牡丹”这个词语,极有可能就是指某一种毒品,而且指摇头丸的可能性最大,因为很多毒品的性状都是液体或者粉末,而摇头丸是成片剂的。

又如2017年3月,湖南省C市发生了一起毒品交易案件,当地警方接到报警后对作案人进行了布点跟踪,警方通过侦查手段捕获了涉案人员发送的短信。但短信内容看上去与毒品无任何瓜葛,例如有的短信内容为“瑶瑶今天到家,你去那个地方接一下”“瑶瑶什么时候到的”“婉婉今天来不了了”“想不想看桃桃”,如图4所示。

图4 某涉毒案中的言语材料

仔细阅读这些短信可发现一系列特殊现象:内容中出现了“瑶瑶”“婉婉”“桃桃”等词语,这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人名。调查发现,当地毒品圈习惯将摇头丸称作“瑶妹”“瑶瑶”,“瑶瑶”显然是对“摇”进行了谐音重叠。以此类推,“婉婉”应当是“丸”的谐音重叠,“桃桃”应该是“头”的谐音重叠(当地方言“桃”“头”同音)。这3个词语应该都是指摇头丸,而且根据毒品圈内的习惯及结合语境推测,3个词语应该是代表不同品质、价格的摇头丸。后来破案证实,来自云南地区的摇头丸品相好就叫“瑶瑶”,来自广东地区的摇头丸品相相对较差就叫“桃桃”,那些本地的摇头丸品相最差就叫“婉婉”。

4 结语

一般情况下,涉毒者创造与摇头丸有关的隐语都是有一定方法可循的,因为如不根据特定方法而胡乱编造隐语,就会给他们内部交流带来麻烦。从公安机关的角度看,也正是因为这些形成规律和方法的存在,才使得我们有机会和有途径去破译其中的奥秘,从而为涉毒案件的办理提供服务。同时,这也从客观上告诉公安机关工作人员,要深入研究涉毒隐语的形成规律,破译涉毒隐语的言语秘密,不断为禁毒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撑。

[1]欧阳国亮.中国当代毒品犯罪隐语研究[M].北京:群众出版社,2016:32-40.

[2]王志家.当代犯罪隐语的修辞学考察[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997(4):56-60.

[3]蔡永和.中日两语之隐语研究——以毒品隐语为研究中心[D].台北:东吴大学,2005:51.

[4]欧阳国亮.近年来涉毒隐语的新特点及识别思路[J].中国刑警学院学报,2015(1):35-38.

[5]欧阳国亮.我国出现的几类新型涉毒隐语研究[J].中国刑警学院学报,2017(2):43-46.

猜你喜欢
摇头丸隐语指代
奥卡姆和布列丹对指代划分的比较
The Ways of Leading a Healthy Life
读史长智商:我的“隐语”你懂吗
淳于髡:我的“隐语”你懂吗
我国出现的几类新型涉毒隐语研究
基于深度学习的维吾尔语名词短语指代消解
隐语识歹人
摇头丸急性中毒36例临床分析
“指代”难点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