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学分管理系统设计

2011-10-20 05:39唐永升邵苏玲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年19期
关键词:学分管理系统学院

顾 嘉 ,唐永升 ,邵苏玲

(1.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 201620;2.上海金仕达多媒体有限公司,上海 200092)

创新学分管理系统设计

顾 嘉1,唐永升1,邵苏玲2

(1.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 201620;2.上海金仕达多媒体有限公司,上海 200092)

设立创新学分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对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为激励学生获取“创新学分”,需建立一整套完善的保障体系,创新学分管理系统正是创新学分申报、认定与反馈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手段。它的设计既需确保管理流程规范、严谨,又要理顺师、生、院、班各层参与者的职责分工,更应做好与已有信息系统的衔接匹配。

创新学分;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一、创新学分的含义

所谓创新学分,是指全日制本科生在校期间,根据自身特长与爱好,从事超出本专业教学计划要求的各项科研和实践活动,取得有一定创新意义的成果,经学校组织专家评审认定后,所授予的学分。[1]从定义看“创新学分”有如下特点:(1)创新性,要有开放性、创新点,而非验证性、演示性;(2)超出本专业培养计划的要求,而非教学计划内应完成的教学任务;(3)有一定成果,成果既可是获奖或鉴定结果,也可是对经历过程的记载;(4)经过认定,需通过规定程序将成果折算为相应学分。

二、设立创新学分的意义

1.设立创新学分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

在创新学分的激励与鞭策下,学生不再只按计划被动学习,需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创新精神,主动学习、研究、思考,从而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对复合人才的需要。

2.设立创新学分有利于广大师生形成新型教学观

设立创新学分能在很大程度上突破当前教育教学观的局限,鼓励学生参与学术研究和科学研究,促进师生交互性发展,激励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2]

3.设立创新学分能有效推进学分制改革

设立创新学分,对于发挥学生主体性、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创新意识等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处于教育的主体地位,使他们能发挥特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学分的设立有利于寻找学分制改革的新切入点。[3]

三、创新学分及其管理工作的基本特征

1.外延广泛

创新学分及其管理工作涉及科研、教学、技能、实践等多个领域。

2.获取途径多样

参加科研项目、撰写学术论文、申请专利、参加教学竞赛、技能考核、学术活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活动等多种渠道均可获取随着创新学分认定工作的不断推进,获取创新学分的途径将越来越多。

3.认定主体多元

创新学分的认定并不局限于少数人,根据项目属性,分别由不同主体认定。

4.评价标准多样

课程成绩一般有百分制和等级制两套标准,而不同序列的创新项目则各有一套认定体系,如:科研获奖分为国家级一、二、三等奖、省、市级一、二、三等奖和校级一、二等奖,学术论文可细分为核心期刊第一作者、核心期刊非第一作者、非核心期刊第一作者、非核心期刊非第一作者等,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可分为中级、高级等。

由于创新学分的认定涉及人员众多、细节繁杂、管理人员操作繁琐,因此亟需一套较为完善的创新学分管理系统协助保障其实施。

四、创新学分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4]

1.系统功能模块

创新学分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总体上分为:项目归类、学生申报、学分认定、学分记载和各类查询等。各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2.系统需处理的各项业务

创新学分的认定总体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设立申请项目;

第二阶段,学生申报并提交相关材料;

第三阶段,根据材料进行认定;

第四阶段,将创新学分记入学生成绩总表,并在毕业审核时进行专门的创新学分审核。

除四个阶段外,还有一项较为重要的事项:在每学期开学初、每次创新学分集中认定后,以及每届学生临近毕业前的一个学期,查询每名学生创新学分的获取情况,并督促尚未完成者及时参与相关活动、尽早申报。创新学分申报与认定的各项业务中,有几处关键环节:

第一环节,确定申报学生名单。学生名单由两种方式确定:a.学生报名、教师确认;b.教师邀请学生、学生确认。师生双方先申请、对方再确认的报名状态如图2所示。图2中,师生双方状态均为“Y”时,该生确定参与该项目;学生或教师任一方状态为“N”,该生不参加该项目;学生或教师一方为“Y”、另一方为“空”的,状态为“空”,即尚无最终结果。“双方确认”从源头上保证了参与认定的学生名单准确无误,避免了学生误差诱发后续纠纷;但“双方确认”也使申请、申报周期较长,准确性与高效率难以同时兼顾。

第二环节,学分认定。包括:教师根据支撑材料评定等级→学院复核并发布认定结果→学生查看。其关键是为不同类型的项目找到对应的等级评价体系,根据等级确定应给的学分。为避免不同类型的等级标准互相干扰,需按相关规定,先将“不同类别、不同栏目的项目所对应的等级和学分”在系统中预先设置;教师在认定时,系统直接根据类别与栏目提供可供评定的等级,教师选取等级后,自动确定学分。以某大学生创新项目为例,其学分认定如图3所示。

根据项目的“类别”和“栏目”,系统提供了预设的“等级”和“学分”供教师选择;教师一旦选定,就按教师所选确定“等级”和“学分”。系统设置与学校规定保持高度一致,保障了标准实施的规范性。

第三环节,毕业审核。我校规定:公共基础模块中设12学分的公共选修课,其中2学分作为创新学分。据此,在对学生进行毕业审核时,需同时审核:①公共选修课学分总共是否已满12学分;②创新学分是否已满2学分。仅当学生公共选修课满12学分、且创新学分满2学分时,才有毕业资格;若公共选修课未满12学分或创新学分未满2学分,均未达到毕业所需学分要求。

第四环节,查询。为方便学院分级、分层进行督促与提醒,以便学院及时掌握各班创新学分获得的概况,各班级及时了解班中每个学生的创新学分情况,需提供给各班级:每生“创新学分一览表”、“创新学分未满学生名单”、每生“创新学分项目一览表”;提供给各学院:“各班创新学分未满学生汇总表”、每生“创新学分一览表”,以期提前做好激励和预警。

3.主要数据库

包括:项目类型库、学生申请项目库、各类项目认定标准库和创新学分记载库等。各数据库主要存储的信息及相互间联系如图4所示。

五、系统特征

1.对现有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干扰最小

(1)尽管创新项目众多、形式层出不穷,但最终只记载学分和绩点,对现有的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其他课程的成绩影响都是最小的;

(2)创新项目类别、具体栏目都另辟专区记载,不会干扰其他课程。

2.管理流程规范

(1)教师提出创新项目后,学院、教务需处双重审核;

(2)报名需师生双方互相确认;

(3)认定需教师提交、学院确认发布;

(4)班级、学院分别可就学分、项目进行查验。

上述各项“确认”、“查验”确保了整个流程始终得到多层面的监控。

3.适当分工,分层管理

(1)在项目归类、报名阶段,通过教师填报、学院复核、师生双方互相确认名单,避免了项目归类不准、学生随意乱报;

(2)在学分认定阶段,赋予学院查各班概况的权利,为各班级提供查每个学生获取学分、认定项目的便利,学院与班级分工,分层做好管理、提醒与督促。

“创新学分”的设立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的推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结合校情,制订一整套较为完整的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同时更需一套信息管理系统保障其实施。由于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没有现成模式可选择,笔者所试点的创新学分管理系统,从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到对各环节的相互监管,且尽量减少对教务信息系统已有的成绩、课程等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全面体现学生参与的创新项目、获取的“创新学分”,能充分保障“创新学分”改革的推进。

[1]赵环宇.大学“创新学分”制的内涵及实施[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1(11):17.

[2]谢庆良,沈爱琴.建立“创新”学分的构想[J].江苏高教,1999(4):50.

[3]邹平辉.创新学分:学分制改革的新视野[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2):135-136.

[4]吴琼,张养力.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2):52-53.

G642.475

B

1673-8454(2011)19-0034-03

(编辑:隗爽)

猜你喜欢
学分管理系统学院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LED联动显示的违停管理系统
学分美食
海盾压载水管理系统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西行学院
基于RFID的仓储管理系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