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田疗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探究

2011-10-30 05:44李艳清张维平刘聪聪杨兰丽楚国坚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1期
关键词:森田疗法后测总分

李艳清,张维平,刘聪聪,杨兰丽,楚国坚,李 筱

(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保山 678000)

森田疗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探究

李艳清,张维平,刘聪聪,杨兰丽,楚国坚,李 筱

(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保山 678000)

抽取某高校一年级学生,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森田疗法进行主动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研究发现,实验组心理健康状况保持了原有水平甚至有所提高,对照组心理健康水平则在原有基础上有所下降。实验证明,森田疗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大学生心理问题,并对已有心理障碍有一定治疗作用。因此,森田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值得借鉴和推广。

大学生;森田疗法;心理健康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随之也带来许多问题。普通高校大学生年龄通常在18~23岁,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情绪波动大,易产生心理障碍。有资料显示,北京市16所大学中,1982年以前大学生休学、退学主要原因为传染病;1982年以后转为精神疾病,其中神经症占74%。为此,高校应针对不同阶段学生开展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即主动干预。

心理健康教育中进行主动干预的理论较多,鉴于森田疗法的理论特点,笔者认为比较适合我国大学生,将其运用到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值得研究、探索和推广。

1 森田疗法理论

森田疗法是日本慈惠医科大学名誉教授森田正马博士(1874~1938)于1920年前后提出的心理治疗方法。森田认为感觉过分敏锐是心理疾病患者发病的原因。如对各种欲望过分强烈,使得感觉更加敏锐,对普通人常有感受、情绪、想法过分反应并产生焦虑和苦恼等不良情绪。这种情绪持续一段时间就会形成顽固性兴奋灶,导致心理障碍。森田疗法理论科学地阐述了人类原有欲望、不安和情感的心理结构,其特点是不把人类所有不安和冲突视为异物而予以排除,而是一边与不安、冲突共存,一边努力使每天生活得更加充实。森田疗法不单纯改变症状,而是强调对症状态度的变化;不是消除烦恼,而是带着烦恼做应做的事,最终形成注重追求过程而淡化结果的处世态度[1]。

1.1 森田疗法理论中的4个主要概念

神经质与神经质症,疑病素质与神经症,精神交互作用,神经质症与生存的欲望和死亡的恐怖。

1.2 森田疗法的治疗原则

着眼点在于“陶冶疑病素”突破精神交互作用,消除思想矛盾;其治疗要点包括“顺其自然”和“为所当为”2点。

1.3 在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推行森田疗法的可行性分析

1.3.1 文化上的接受性 任何心理治疗都与文化背景有关,连精神分析学说的创立也都与当时社会环境有关。中日2国在文化上有很深渊源,而文化理解和待人处世方面具有很多相同之处。临床观察发现,中国人比日本人更易接受森田疗法[2]。

1.3.2 大学生是心理障碍的适症人群 在森田疗法理论中,心理疾病患者多以文化人居多,这和其反应灵敏度有关。就实际而言,现代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得心理障碍患者呈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患心理疾病者不下几千万,其中大学生占了很大比例。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森田疗法在如何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方向,具有实际意义[3]。

2 森田疗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

2.1 实验原理

森田疗法既是一种医疗手段,更是一种人生哲学。心理疾病患者采用森田疗法能起到治疗作用;森田疗法对健康者更能起到一种教育和训练作用,这种作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4]。为了深入了解森田疗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笔者进行了实验研究。

2.2 研究工具

采用SCL-90问卷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并用EXCEL、SPSS 2种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实验组学生学习的资料有:森田疗法入门、森田式心理咨询、顺应自然的人生哲学、行动转变性格及森田疗法基本理论。

2.3 实验过程

2.3.1 筛选对象 按随机抽样原则选择实验对象,抽取实验对象后,用SCL-90问卷进行前测,筛选出60名有效问卷,确定60名实验对象,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人。

2.3.2 实验组学习森田疗法理论 笔者认为通过学习森田疗法理论,可让学生在理解该理论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剖析,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森田疗法,达到预防心理障碍的目的。有心理问题学生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指导和调节,起到治疗作用。实验具体步骤如下。

(1)发放森田疗法理论材料和书籍,并作初步讲解,让学生自学森田疗法的理论知识(时间为1星期)。

(2)自学结束后组织学生接受专业辅导。该过程中,由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森田疗法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调节自身情绪。

(3)专业辅导结束2星期后,组织学生进行2次讨论式学习,以便教师了解他们森田疗法的掌握程度,也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已学内容,加深理解。

(4)讨论学习2星期后与学生进行再次沟通。

(5)实验进行2个月后交流和总结学习心得。

(6)组织所有实验对象于第二学期参加实验后测。

2.4 实验数据及分析(见表1~3)

表1 2组前后测SCL-90各项目得分情况(x±s,分)

2.4.1 实验数据分析 由表1可知,对照组前测总分低于后测总分,实验组前测总分高于后测总分;对照组前测总分低于实验组前测总分,对照组后测总分高于实验组后测总分。对照组总分呈上升趋势,而实验组总分呈下降趋势。

实验组前测的“敌对”因子均分低于后测,其余各因子均分前测都高于后测,其中“人际关系”因子后测均分明显低于前测;对照组前测总分及10项因子均分都低于后测。

由此可知,在不受任何主动干预的情况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各种因素的交互影响下可能会呈恶化趋势,而森田疗法能显著改善以上状况。

由表2可知,2组心理健康状况都发生了变化,其中实验组学习森田疗法后心理健康水平普遍提高,而对照组心理健康状况有恶化趋势。森田疗法对10个因子进行主动干预后的效果不一,其中实验组9个因子均分有所降低,说明森田疗法对这9个因子项主动干预有效果,对“人际关系”因子干预效果明显;而“敌对”因子均分略有升高,说明主动干预对该因子没有效果或效果不明显。

2.4.2 2组数据检验分析 由表2和表3可知,2组前测中只有“人际关系”因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因子无显著性差异。2组后测经t检验发现,只有实验组“人际关系”因子比对照组有较显著改善但无显著性差异,其余各因子前后测亦无显著性差异。

表2 2组前测SCL-90各项目得分比较结果

表3 2组后测SCL-90各项目得分比较结果

2.5 事后访谈分析

实验结束后,笔者随机采访了部分实验组学生。访谈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该实验对他们有积极作用,但影响不是十分明显,他们认为可能是因为实验持续时间较短,干预次数较少,未能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实验中的不足有:(1)抽样不具有代表性,样本较小,不能代表各年级各专业所有学生;(2)实验开展不够深入,使学生理论学习和理解未达到理想程度;(3)实验中存在一些不可控因素,影响实验结果。如个人情绪、个别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突发事件影响等。因此,实验时应请专业教师进行反复辅导,辅导内容应结合实例,以便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并运用所学知识;抽样应充分体现随机性原则。

3 讨论

本实验通过对比大学生接受主动干预和不接受主动干预时心理健康的变化,探究森田疗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用森田疗法进行主动干预后,实验组心理健康水平有所提高,因为大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可塑性强,悟性高,更易接受正确的指导。

但是实验数据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原因有:受学生参与积极性和干预手段的影响,不能使其将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实验持续时间较短,学生受影响程度不高;我国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采取被动补救措施,而没有根据大学生各阶段不同心理特征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通过本次实验,笔者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采取主动干预方式,让学生学习森田疗法理论并将其作为一种人生哲学调节自身情绪,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

通过理论论述和实验验证,笔者得出以下结论:(1)主动干预能够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采取主动干预方式;(2)森田疗法是一种适用于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3)大学生学习森田疗法并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是一种有效的主动干预手段;(4)森田疗法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并对已有心理障碍起到治疗作用。

[1]温泉润.评历次在中国召开的森田疗法学术交流会[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01):25.

[2]吕伟红.高校心理咨询可运用森田疗法[J].北方论丛,2002,21(5):102.

[3]王见明.森田疗法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适用性[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9(3):229.

[4]李政方.利用“森田疗法”原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J].贵州教育,2001,(11):38.

G444

B

1671-1246(2011)01-0144-02

猜你喜欢
森田疗法后测总分
知识图谱在森田疗法研究中的应用
——基于CNKI数据库的CiteSpace分析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第十二届学术大会在济南召开
CBI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巧用“一课三测”优化数学教学
顺学而教,提高记叙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门诊森田疗法联合舍曲林治疗躯体变形障碍3例报告
森田疗法的核心理念在中学心理咨询中的应用探析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