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勘探开发:拓宽渠道多样发展

2011-11-04 12:20王旸李鑫轶
中国石化 2011年3期
关键词:深水勘探油气

□本刊记者 王旸 李鑫轶

油气勘探开发:拓宽渠道多样发展

□本刊记者 王旸 李鑫轶

2010年我国进口原油总量达2.39亿吨,比上年增长17.5%。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仅今年2月份我国的原油进口量就比去年同期增加了7.8%。

据美国能源情报署(EIA)近日发布的短期能源展望报告称,2011年中国石油需求预计增长6.5%,2012年将继续增长6.2%。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急剧上升,石油供应安全形势相当严峻。

不断扩大的能源需求与有限的石油资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此次“两会”上,开拓勘探开发市场、发展非常规油气资源更多地被代表委员们提及。

走出去,开拓油气市场新天地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符合国外市场需求的行业有序向境外转移产能,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海外并购,深化境外资源互利合作,提高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质量”。

要加快开发我国南海南沙的油气资源。古月 摄

近期国际能源价格上涨迅猛,而中国的能源需求也在快速增长,能源方面的压力日益增大。根据BP的统计,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增量3/4来自中国。

与能源需求一同增长的,是中国能源企业的发展速度。截至2009年底,中国企业已在全球31个国家参与油气勘探开发合作,累计投资额超过600亿美元,其中2009年对外投资超过200亿美元。特别是2009年中国公司全年共宣布13起收购,其中11起获得成功,交易金额近160亿美元,是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油气并购最多的一年。

虽然能源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从未停止,但厦门大学教授林伯强认为,目前中国能源公司“走出去”方向应当改变。“除了买资源,还应当有成为领先全球500强的大型跨国公司的战略意识”。在“两会”中也有代表提出,目前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最大瓶颈,不是资金和技术,而是中国公司缺乏全球战略意识和一大批拥有国际经验的人力资源。“中国的能源企业不能仅仅停留于收购,而应改变简单的‘走出去’购买能源的方式,建立全球大型跨国公司将使得能源企业在国际能源市场更加积极主动”。

全国人大代表、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说:“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符合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问题需要国家从战略层面来统筹规划,需要研究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性问题,统筹规划协调中国的战略性资源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只有这样,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才能走好,否则要付出巨大代价。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吕凤鼎同样认为,“走出去”的方向值得肯定,但步子可以迈得更适当。首先,企业要对国际市场有清楚认识,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有长远眼光,逐步掌握核心技术,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同时,还应加强配套措施的制定,全国政协委员、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葛俊杰说:“应该尽快制定企业国际化的国家战略,加强立法保护。英、美、日、韩等国家在实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都通过立法从国家层面对本国海外投资进行必要的规范指导和权益保护。”

非常规,发展多样化油气源

面对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传统能源清洁利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石油消费的逐年增长,其枯竭的速度正在加快。以现有探明的储量计算,专家预计常规油气供应20年后将十分短缺,要延续石油时代就必须在近期找到新的、能迅速商业化的接替资源。全国人大代表徐金鹏认为,在“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摆脱对传统能源的过度依赖,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消除资源环境瓶颈的制约,增强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在关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草案中,我国提出在突出发展天然气的同时,还应该有序发展煤层气和致密砂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业务。

煤层气、致密砂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正是解决石油紧张、发展清洁能源的最有效途径。具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相当丰富。

中海油研究总院新能源研究中心主任、中海油新能源公司首席科学家肖钢认为,“十二五”开始,我国天然气生产和消费的大发展已成定局,包括页岩气和煤层气在内的非常规天然气是我国气源多样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页岩气的关键勘察开发技术还没有取得真正突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实验研究中心党支部书记宋岩表示,对于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一定要把工作做扎实,不能一哄而上,把地质研究做扎实,把压裂等关键技术真正做扎实。哪些层是可采的,资源评价好,这个做扎实才能有的放矢”。

“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上的煤层气开采模型。新华 摄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石油勘探局局长、河南油田分公司总经理李联五建议,应加大对页岩油气藏等非常规资源勘探开发的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保障国家石油能源安全。

李联五说,虽然我国已经在煤层气、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起步较晚,存在着理论不成熟、技术不适应等问题。同时,非常规资源勘探开发,包括资源评价识别、水平井和多分支结构井钻完井、复杂构造条件下的钻完井、不同储层改进压裂技术等一系列技术,要求高、成本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无论在技术、规模、水平,还是在发展速度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

李联五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组织关键技术攻关,研究适合我国资源状况的配套勘探开发技术,通过采取减免页岩油气资源税、财税补贴等方式支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先进技术、研发特色技术、掌握关键技术、发展自有技术,不断降低页岩油气藏、致密砂岩油气藏等非常规资源勘探开采成本,加大支持非常规资源勘探开发力度,促进理论研究,推进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加快实现规模化发展。

深水海上,油气资源战略接替区

随着我国主力油田进入高含水阶段,递减严重,海上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一个说法叫‘战略接替区’,也就是说陆上资源面临枯竭之际,海上资源将替而补之。”全国政协委员、海军少将尹卓说。根据国际法和联合国海洋公约规定,中国应当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这些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战略资源。

多数专家认为,海下300米以下的深水可能是我国今后油气资源的重要接替区。到2009年为止全球海上油气探明储量达到452亿吨,占全世界储量的70%,而其中又有70%属于深水。中海油副总经理周守为说:“这是人类刚刚涉足的‘处女地’,它有非常丰富的储量资源。”

“我国能源需求对经济发展影响很大,而且陆上油田资源有限。下一步能源的趋势应该从陆上转向海上,从浅水转向深水,从国内转向国外,这是我国能源发展的趋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监事会主席宋恩来表示,加快开发我国蓝色国土,尤其是南海南沙的油气资源,是紧迫而重要的。他表示,南海有丰富的石油储存,但是我国开发的力度不够。未来几年的重点是希望国家加快开发南海油气资源,尤其是在争议区。

在我国南海海域,石油资源储量达到275亿吨~400亿吨,天然气储量超过10万亿立方米,因此有人称其为第二个波斯湾。

“但我国目前尚未掌握深水技术。”宋恩来坦言。目前中国海洋油气开发集中在水深小于300米的内海,深水油气开发技术和装备几乎为空白,亟须发展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核心技术装备。

受英国石油墨西哥湾钻井平台爆炸事故影响,周守为说:“今后技术标准肯定要提高,深海勘探开发的成本要进一步增加。”深水勘探开发具有高风险、高科技、高投入的特点,如果在深海底部发生井喷,是世界级难题,没有成熟技术。

目前,中海油正在建设荔湾气田,预计在2013年投产。这是中国首次在领海内发现深海气田,也是中国海域第一口深水探井。据悉,在70多万平方公里的深海,将拥有一个不亚于大庆油田规模产能的油气田。

猜你喜欢
深水勘探油气
油气勘探开发三年滚动计划编制的思考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中国海上油气》2021年征订启
勘探石油
识人需要“涉深水”
油气体制改革迷局
春晓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历史
深水油气何时能够走出“冬天”?
杨敬:深水区医改设计者
深水区医改设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