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FE模式下高职院校中澳合作项目师资团队融合体系建设研究

2011-11-09 05:26杨楚欣
职教论坛 2011年12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师资学院

□杨楚欣

TAFE模式下高职院校中澳合作项目师资团队融合体系建设研究

□杨楚欣

澳大利亚TAFE体系之所以成为世界各国职业教育仿效的标杆,归因于其在教师选聘、教师考核和师资培训等方面完善的师资建设体系。从TAFE体系师资建设的特色入手,分析了高职学院中澳合作项目师资队伍现状,并从提高兼职教师比例、实现兼职教师的效能管理、打造一支专职、兼职和海外专家三位一体的国际化师资团队、分阶段针对性的实施4+1+1师资培训方案、创建知识共享文化融合的学习平台和构建具有TAFE特色的5A师资考评体系五个方面提出了高职院校中澳合作项目师资团队融合体系建设策略。

TAFE;中澳合作项目;师资团队;融合体系建设

澳大利亚的 TAFE体系(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的简称)即“技术和继续教育体系”始创于20世纪70年代初,是澳大利亚政府与行业一起建立的一个在国家培训框架下以能力标准为基础的、以培训包为课程开发依据的国家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TAFE学院不仅构成了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系统,而且成为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主力军,为澳大利亚的工业发展和技术创新培育了大量的实用人才。TAFE体系下的科学和系统的师资培训体系,确保澳大利亚各TAFE学院持续蓬勃地发展,并使其在海外教育市场业务方兴未艾。如何借鉴澳大利亚的TAFE体系,在高职学院中澳合作项目中对师资团队进行融合体系建设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TAFE体系师资建设的特色

澳大利亚TAFE体系之所以成为世界各国职业教育仿效的标杆,归因于其在教师选聘、教师考核和师资培训等方面完善的师资建设体系,培养出一支与生产密切联系、与岗位对接的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其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严格的教师选聘制度

澳大利亚TAFE学院重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所以对教师分年龄段设置了相应的选聘门槛,“除一般学历要求外,专职教师必须有4-5年的实践经验或行业经历,必须要有技能等级证书(如汽车修理专业的教师必须有4级技能证书)。”年龄在35岁以上的教师则要有十几年的工作经验并取得教师资格证书。例如,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师是从注册会计师中招聘的。在澳大利亚,没有直接从大学毕业生中招聘职业教育教师的现象。新招聘的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同时,须到大学教育学院进行为期1-2年的进修学习,由学院资助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在教师的管理上,终身雇佣制教师越来越少,合同制(1-5年)和临时性教师越来越多。这样的选聘制度,既保证了TAFE学院的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的要求,又能胜任职业技能训练的要求,形成了一支具备深厚专业知识及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有力地推进了TAFE学院为产业培养技术型、职业型、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实现。

(二)平等公开的教师考核制度

学生的考核与监督始终贯穿于TAFE学院教师的工作过程中。学生可以直接与老师沟通,提出建议和想法,也可以向系主任反映,再由系主任把相关信息反馈给老师。若反映无效,可反映至学生会,甚至州教育部门,直至问题解决。学院定期向学生发放问卷student evaluation form,并将收集的信息及时通报老师。这种平等公开的教师考核制度实现了老师与学生平等交流,互相监督,互促共进,提升了教学效果。

(三)多渠道多方面的教师培训机制

为了保证职业技术教育能够跟上知识的更新和企业技术发展步伐,TAFE学院在精神和物质上鼓励老师参加多类型多方面的培训,如参加各种新知识讲座和新技术培训。一般新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同时,必须到大学教育学院进行专门的教师资格培训,学习教育类课程,由学院资助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教育文凭)。TAFE学院要求教师加入相关行业或专业委员会,经常参加专业协会的活动,获取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信息,以便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学习内容包括:计算机技术、灵活的学习、多媒体、营销、管理与领导和项目管理等。此外还可以接受网上教育与培训。TAFE学院的教师,不但掌握了熟练的教学方法,而且在教学的流程中充分体现对学生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为学生在将来的职业岗位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全职和兼职互补型的职业化师资队伍建设

TAFE学院为了保证教学和培训的质量,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注意专兼职教师的配比,尤其是大量选用兼职教师是TAFE学院的一个显著特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兼职教师在TAFE学院的比重不断上升,有的已达到全体教师的60%~70%。兼职教师(Part-time teacher)主要来自企业或曾在企业工作过的熟练技术人员,他们掌握行业的最新科技信息,定期到学校举办专题讲座或承担具体课程。这不仅有助于缓解TAFE学院的人事和经费压力,而且可以加强企业与学院的联系,有利于技能和知识更新。具备深厚专业知识及丰富实践经验的“互补型”职业化的师资队伍有力地推进了TAFE学院为产业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实现[1]。

二、TAFE模式下高职学院中澳合作项目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一)缺乏一支融合式国际化教学团队

高职学院中澳合作项目教学团队一般由三类人组成:一是外方聘请的外籍教师,这类教师有着良好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外语,但是他们对中国的学情不了解,难以因材施教;二是学院内选拨的专业教师,具有实践经验和专业基础的老师在双语教学上会有一定的障碍,而综合素质较高的老师缺乏的是在企业锻炼的实战经验,一般没有海外进修的经历。三是原来从事英语专业教学的老师,缺乏专业知识支撑,只能单纯地从事英语教学,无法在授课中穿插专业内容。由于中澳项目语言教学和专业建设分阶段实施相分离,教学团队结构也是松散型的,对于中澳项目建设和发展难以起到推动性作用。

(二)兼职教师参与教学程度低

TAFE学院大量引入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技术骨干参与教学成为TAFE学院师资建设的特色。由于兼职教师稳定性差、理论知识缺乏、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无法实现双语教学等因素的影响,TAFE模式下高职学院中澳合作项目师资队伍中兼职教师比例极低。即使有一些行业精英和企业老总作为高职学院中澳项目建设的校外专家,也只是参加几次专业建设研讨会和对学生做讲座,并没有真正融入日常的教学中,无法从根本上将行业新动向和新技术与课堂上的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对于项目团队中其他老师的专业技能的提升难以起到指导性的作用,更不用说整个项目师资团队的知识的沟通、整合和共享了。

(三)师资队伍培训机制缺失

担任中澳TAFE合作项目的教师都要接受来自澳大利亚本土专家的师资培训,主要目的是让专业教师具备TAFE课程任课资格。经过培训的教师,考试合格后可获得澳大利亚四级培训资格证书。由于高职学院对中外合作办学的项目也没有相应培训机制,获得四级培训证书后,基本没有后续的师资培训机制支撑,难以解决教师知识老化、教育理念和方法需要不断更新以及与国际接轨等问题。

三、高职学院中澳合作项目师资团队融合体系建设策略

(一)专兼融合——提高兼职教师比例,实现兼职教师的效能管理

借鉴TAFE学院的经验,高职学院中澳合作项目应增加兼职教师数量,合理调整专兼教师比例。兼职教师队伍规划应具有前瞻性和稳定性,追求长期的稳定战略伙伴关系,兼职教师队伍形成合理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使师资队伍向整体优化的方向发展。鼓励企事业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建立生产现场专家兼职师资资源库,聘请生产现场兼职教师授课;可以考虑改变常规排课规律,聘请生产现场兼职教师在周六、周日授课;聘请企业退休工程师授课。

为了使兼职教师真正融入教学团队,将生产中的新技术新理念引入教学内容,保证高职教育与技术更新同步,对兼职教师进行效能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2],效能管理五步走如图1所示。

图1 兼职教师效能管理五步走

(二)团队融合——打造一支专职、兼职和海外专家三位一体的国际化师资团队

打造一支有跨文化教育背景的多国化、多民族化的师资团队是高职学院中澳合作项目得以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师资队伍国际化是由多种因素综合构成的统一体,它包括人员结构、知识文化结构、教师素质、教师培训的国际化。建设国际化师资团队采取“1+2+3”模式,即“一个目标”是指教学团队的建设要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的专业人才”为目标。“两个支撑点”是指教学团队建设要建立在“职业化”和“国际化”两个支撑点上。在此思想指导下,师资团队由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和海外专家组成,由国际学院主任牵头、海外专家进行专业指导,与各专业负责人共同开展教学管理,从而在两个层面上均形成“三元制”管理核心。为使中外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教学中直接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TAFE体系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等),邀请澳方的教师来我校进行现场教学,实现专业和课程更深层次的合作,同时也会带动学生和教师的国际交流, 促进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建设。

(三)培训融合——分阶段针对性地实施4+1师资培训方案

为了提高中澳项目教师的综合素质,我校制定了相应的师资培训的长远规划,完善相应措施,主要抓了四个阶段工作和一个工程。四个阶段:一是职前培训,主要是引进和消化TAFE的先进理念、制度、管理流程、课程模式、质量保证体系以及优质的TAFE教育资源,掌握TAFE体系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测评方法。由澳方专家负责培训和指导,每位老师上示范课,其他老师观摩学习,相互建议和测评,依照澳方专家的意见,不断改进和提升教学水平。培训教师在此阶段获得世界范围内TAFE培训机构承认的《澳大利亚TAA四级资格证书》,使中澳项目教学更加符合国际化先进办学理念,帮助教师快速进入TAFE体系专业教学的角色。二是入职培训,中澳项目教学团队由专兼职教师和外籍教师组成,此阶段主要引进TAFE体系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方法等教学资源,通过中澳教师集体备课、教学座谈会等教学活动帮助教师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体系,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资源,促进教学能力的提升。三是职中岗位培训,TAFE体系的职业技术教育教师既要具备工程师、工艺师、技师、农艺师等专门工程技术人员的理论知识和现场实际工作能力,又要具备从事教育的能力。为了培养这种特殊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那些要求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比较高的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应充分发挥企业在培训师资中的作用,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技术教育教师培训,制订不同专业教师的岗位培训计划,在目标要求、管理程序、培训内容等方面进行详细安排,并定期组织考核验收。“访问工程师”活动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正在蓬勃兴起,这是高职教师与岗位对接,接受实践性培训、进修的有效途径。受训教师及时了解专业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丰富了实践经验,增强了专业技能。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穿插在课堂教学中,提高了教学效果。四是海外进修,有针对性、有重点地选派专业基础好、外语水平高的专任教师到澳大利亚TAFE学院进修,身临其境地感受外国高职院校的教育环境、教学理念、方法、手段等。通过旁听相关专业课程,参加相关专业学术会议及活动、专业课程开发,接受外方教师顾问组多方位的督导等形式,充分感受到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课程特色、教学理念、授课方式。参加TAFE学院组织的相关的专业发展培训如教学研讨班、论坛、行动学习和基于工作的学习等项目。这些内容的开展有利于夯实高职教师的职业基础,提升专业学术水平,锤炼专业实践技能,并不断地开拓国际视野,从而为高职教师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了加强中澳项目青年教师的培养,启动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可以采取多种措施,一是“导师团制”,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外籍专家和兼职教师组成导师团队,与青年教师结为传帮“对子”,为青年教师辅导引路。二是大胆使用,把青年教师安排在教学工作的重要岗位,给他们定目标、压担子,促其成材。三是派出进修,每年都选派一部分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到相关大专院校和企业进修深造,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四是经常性开展自下而上的评选教学能手和评优质课等活动,组织各科教学基本功比武、全员教案展评等,使一批学科骨干和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促进青年教师在教学和科研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文化融合——创建知识共享文化融合的学习平台

创建知识共享文化融合的学习平台是高职学院中澳项目师资融合建设的基础,它突破传统的学科界线,推动中西文化和职业教育模式的融合,让大量有价值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在共享的基础上实现重复利用,拓展现有的知识领域,并给现有的知识研究以新的视角,给知识的发展和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知识共享文化融合平台的构建由六个部分构成,如图2所示。

图2 高职学院中澳项目知识共享文化融合学习平台

技术构架犹如人的骨骼,形成了知识共享硬环境的整体构架。IT技术的运用可以方便中外教师的沟通交流。我院在与澳大利亚博士山学院进行合作办学时,为便于教师间的沟通和交流,双方针对合作的三个专业创建了一个sharepoint知识共享平台,中外教师可以在线登录http://sharepoint.bhtafe.edu.au/hunan/,可在内部网中建立主题论坛、专家系统、知识库等,视频聊天、视频会议工具使不同国度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在线指导和互学,促进中外教师间的知识共享,消除了知识垄断的壁垒。学校还应积极倡导知识共享和文化融合的校园文化,让知识共享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渗透进团队每一位教师,组织中外教师参加户外拓展活动,打造一支志同道合的团队[3]。通过导师制度、互派交流项目、中外教师集体备课、教学教改研讨会和兼职教师经验交流会等多文化沟通渠道建立知识整合网络。这种可视化的网络,突破了教师之间相互不信任和中外教师沟通的障碍,使他们之间更容易进行交流和沟通,知识就更容易在交流中整合和转化。建立多文化的学习型组织。通过培养,使整个组织弥漫着学习气氛,能整体提升知识的价值,实现中西合璧和洋为中用。从澳大利亚TAFE学院和兄弟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学习办学经验,学会系统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方法,使团队成员之间能够互相学习,将团队建设成为一个“知识带”,通过有效的精神和物质激励机制,帮助团队成员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借鉴TAFE模式的优势,实现知识共享和文化融合,形成中澳项目师资团队特有的凝聚力。

(五)评价融合——构建具有TAFE特色的5A师资考评体系

提高中澳合作项目的教学质量是高职学院该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实行科学的教师绩效考评,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具有较强的驱动力。如果单纯沿用学生评教与教师评教相结合的方法,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老师的教学水平,难以有效激励教师,实现对现有师资合理使用和开发,无法整体提升高职学院中澳项目的核心竞争力。

中澳项目的师资考评体系应体现TAFE特色,即运用TAFE学院的教师绩效评价工具(Teachers Performance Evaluation)对教师在工作中的表现进行评定以了解教师工作的质量,考核教师是否到企业锻炼,接受职业培训情况,学生成绩和用人单位的反馈也纳入教师考评的主要内容。采用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既要对教师承担的课程教学时数、接受职业培训的时间和效果、发表的科研论文或教改论文、论著的等级和数量等指标进行定量评价,又要对教师的师德师风、治学精神、教学管理能力、学习能力、教学革新以及团结协作等指标开展定性评价,如表1所示。建立符合高职院校教师特点的考核指标体系,完善考评监督机制。

表1 TAFE特色的5A师资考评内容

[1]谭镜星.澳大利亚TAFE学院对我国师资队伍建设的启示[J].邵阳学院学报,2006(5).

[2]杨旭丹.浅谈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兼职教师队伍的效能管理[J].科教文汇,2008(7).

[3]陈郁青.高校内部知识共享机制的建构研究[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9(13).

杨楚欣(1972-),女,湖南长沙人,澳大利亚TAA四级认证培训师,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讲师,经济师,国际商务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国际商务。

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项目《高等职业院校知识管理战略创新研究》(项目编号:DJA070143)的成果之一。

G712

A

1001-7518(2011)12-0007-04

责任编辑 殷新红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师资学院
2022冬奥会背景下黑龙江省冰雪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西行学院
“假”师资培训之平台,析专业发展之成效——论参与体育师资培训的体会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