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出场路径研究

2011-11-09 05:26□卢
职教论坛 2011年12期
关键词:出场师生价值

□卢 锋

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出场路径研究

□卢 锋

目前,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出场路径主要包括贯彻论、问题论、衔接论、人本论、特色论、综合论等等。通过追问高职院校存在的理由和存在的方式本文揭示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应然出场路径,包括三个维度,即满足市场需要、促进社会发展;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水平;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高职教育生活!

文化建设;出场路径;高职院校

在高职教育由规模化向内涵化发展的进程中,“文化”逐渐成为众多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中的热点,文化建设日益成为高职院校建设内容和发展方向。把视野投向学校文化,标志着我国高职教育正向纵深发展,走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新的起点。然而,也因为如此,处于发展初期的高职院校文化建设面临很多困惑、存在很多问题,出现了一系列诸如物表化、文本化、标语化、趋同化、简单化、低俗化等种种误区和乱相。在这样的历史语境中,高职院校文化建设面临着一系列的拷问,其中最为根本的一个问题就是:高职院校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建设?即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使命是什么?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多样化出场路径,在众多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中我们发现不同院校各具特色、各有侧重,呈现出文化建设的多样化出场样态,主要包括贯彻论、问题论、衔接论、人本论、特色论、综合论等。由于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出场路径不仅直接影响到文化建设的方向、载体、措施等,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是衡量和评价文化建设优劣的标准,因此对它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尝试分析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不同出场路径,并在追问高职院校的存在理由和存在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尝试探究文化建设的应然出场路径,旨在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各界对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反思与重视。

一、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多样化出场路径

(一)贯彻论

这种认识认为高职院校开展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在于落实相关政策或是贯彻有关文件、通知等精神。诸如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七中全会指出的,“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相比,我国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同我国的国际地位不相适应”等等。这种认识其实是把高职院校整体发展作为一个社会发展的子系统,作为我们党的事业最组成之一,作为重要的文化组织,高职院校责无旁贷地负有推进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重任和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使命,因此,文化建设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部分。

(二)问题论

此观点认为高职院校开展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在于解决学校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在高职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很多院校在管理、教学、服务等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在哪里?该观点认为,说到底其实就是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缺失问题,因此,文化建设就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而被学校重视。通过学校文化建设形成良好校风、教风、学风;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正确地引导、鼓舞师生;以文化内在的力量凝聚师生;以一定的规章制度规范师生。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熏陶人、教育人、激励人、规范人、引导人、塑造人等诸多功能,由于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化建设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部分。

(三)衔接论

此种认识认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在于有效地实现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衔接。由于种种原因,当前高职院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断层现象明显,不仅体现在学生素养、品质等方面与企业要求相差甚远,而且很多教师自身也没有跨越教育与产业界之间的鸿沟,其教学理念、内容、方法等与企业需求相脱节。该观点认为高职院校要吸收和借鉴企业核心价值观念、先进管理理念和精神传承,形成企业形态的院校文化,认为此举是彰显学校自身特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然选择,从而一方面能够实现教学改革和创新,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感受到先进企业文化的熏陶和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服务、团队、责任、创新等优良品质的受企业欢迎的人才,以提高学生的就业力,更好的实现学生的发展。

(四)人本论

此种观点认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出发点源于一个元问题思考的必然结果,即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文化就是以“文”化人,通过文化建设来培养健全的人、完善的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正如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所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文化建设不在于谋求市场需要和社会发展,而在于发展人的理性和个性,使人真正成其为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就是人的本性得到健全与和谐发展,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为个体开拓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

除以上四种外,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出场路径还有特色论 (主张文化建设在于为学院创品牌、争特色)、综合论(认为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多方面的,综合的)等等,这些文化建设诸多价值取向让人不免思考: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的逻辑起点究竟在哪里,我们能否给文化建设找到一个本源的合法性基础、一个不容置疑的价值基点、一个明确的出场路径?

二、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之追问

文化的存在价值内在地由文化主体的存在价值所决定,因此追问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出场路径必然地要追思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高职教育存在的价值是什么?高职教育的价值是如何存在的?没有对这个问题的正确解答,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就没有了基础,在建设的过程中就必然会出现迷茫或者偏向。

(一)高职院校的存在价值追问

由于高职教育首先是一种教育,因此首先必须追问的就是教育的价值何在?古往今来,对教育价值的探讨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社会本位论(外在价值论),认为教育价值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另一类是个人本位论(内在价值论),认为教育价值应主要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科学地阐释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人的个体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互为条件、互为目的和手段的。因此,高职教育存在的首要价值就在于追求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在现实条件下最大限度的统一。

其次,要追问的是“职业”教育的存在意义是什么?职业性和服务社会是高职院校的性质和特征,其担负着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这种人才的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根据产业升级、技术更新、区域经济动态发展的需要制定教育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成为高职教育的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最后,还要追问的是何谓“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一般认为是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其与中等教育的主要区别一方面体现在科学知识、技术技能的层次上,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培养的人所具有的综合素质上。提升教育中人的发展的层次成为高职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又一依据。

综上可见,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理由是由其内在的三个方面所规定和赋予的,因“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使高职教育成为教育中的一个类型,由于其产生和发展的市场依赖,决定了高职教育“教育价值”的社会本位逻辑在先。因“高等”教育的特性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在技术和人的综合素质上的高层次性。由此,我们可以简单概括高等职业院校的存在价值:根据社会需要,满足人的高层次发展。

(二)高职院校价值的实现方式追问

文化的价值在于最大化地满足文化主体价值的实现,因此,高职院校价值实现的方式也在另一个侧面决定着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这就需要我们追问另一个根本问题:即高职院校的价值是何以实现的?从哲学的角度而言,教育价值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两种:即作为一种工具和作为一种生活。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工具,主要体现在它的社会本位论价值取向,即通过教育这一“工具”来培养满足市场和企业需要的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个体借此得以获得某种技能而在未来过上幸福、完满的生活。当高职教育仅仅只是以一种“工具”的方式存在时,往往就会不自觉地导向教育中的工具主义。即容易把教育过程简单地理解成一种技术过程,它把课堂看成是车间、厂房,它试图用一种完美的技术来控制这个空间,以提高整个教育工作的效率。并且通过对师生行为方式的技术设计来控制师生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实质上受到双重控制,一是知识的控制,一是教师的控制,而教师本身也受到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等的控制。不少人担心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带有明显工具化的“痕迹”,只能成为社会生产流水线上的“机器”,缺少思想,更没有感情。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生活,根本的是把高职教育看成是一种教育的过程。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话”,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生话即教育”,都指出了教育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生活,就是呈现一个真实完整的 “生话世界”,即师生生活于其中、成长于其中的世界,包含师生在教育中的全部生活领域、生话过程的世界。在高职教育生活日益被科学世界、技术世界占据和统治而日渐成为一个“单向世界”的背景之下,我们尤其需要找回师生所远离的“意义世界”,走向“科学、技术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即高职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未来得到幸福,而且高职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的教育生活,其本身就是师生不断成长、完善着的生活世界。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工具和作为一种生活都是为了社会和个人的发展,两者属于不同的教育语境,缺一不可。高职教育作为一种工具是为了将来的社会和个人发展;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生活是为了实现当下个人的幸福和完整。因此,高职教育在实践中应该努力实现两者的融合,最大程度地实现高职教育的价值。

通过以上分析和思考我们看到,高职教育有其存在和发展的三重维度,在存在的理由上,就是在满足社会发展基础上实现个人的发展;在发展的方向上,就是实现教育水平和层次的提升;在存在的方式上,就是实现工具形态与生活形态的融合。用三维示意图可以较为清晰地勾勒出高职教育存在的三重维度,见图1。

图1 高职教育存在和发展的三重维度

三、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三维出场路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本体论上高职教育存在和发展的三重维度内在地决定了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应然”出场路径——满足社会发展、提升教育层次、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高职教育生活!因此,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出场路径就必然地内源于这三个维度,具体来说就是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第一个出场路径就在于帮助实现高职院校在满足市场需要、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功能,这也是高职院校文化最为基础的存在价值。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滞后企业现实需求,远离市场未来发展,校企合作内涵亟待提升等严峻现实和问题,高职院校文化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的最新发展要求,通过融合先进企业文化,有效克服目前校企合作中的文化差异,解决校企合作的生存性和发展性问题。正如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所指出,“把工业文化融入职业学校,做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1]。通过诸如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教师企业学习与实践、利用社会资源对师生进行工业文化教育等途径,以校企合作高职文化塑造为平台,形成全员“亲商”理念,着力打造 “企业型大学”、“创新型大学”、“创业型大学”等满足市场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高职院校文化特色和氛围。

2.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第二个出场路径就应该是提升学校的教育水平,即实现师生的高技能和高素质,这是高职院校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引领社会先进文化前进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要立足并且呈现其高等教育的属性和特征,其培养的人才不仅能够满足企业和社会的现实需要,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推动和引领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实现高等教育应有的社会价值。就当前而言,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要注重通过建立健全一系列体制机制诸如董事会制度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柔性化管理方式、创新教学模式和科研范式、建设学习型院校、搭建高职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等来营造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同时,高职教育文化建设要注重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诸如整合学校通识课程,举办综合化的人文论坛、多样化的第二课堂、定期化的社会实践等,促成师生素质养成,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第三个出场路径就应该是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高职教育生活。当前,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要深刻反思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目的,在高职教育中关注学生“学习性质量”的同时,更要重视“发展性质量”和“生命性质量”,关注教育生活中教师和学生的完整和幸福。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要赋予师生自己的完整性,使之自觉地追求个性的发展,追求自己的独立性,把自己从工具的异化状态下解放出来,从而更积极地发挥自己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通过诸如建立自主化的师生社团、开办卓越的教研论坛、举行校园节日庆典、营造书香校园、提供快乐学习空间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师生成为他自己:一个完整的自己,一个幸福的自己。

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三个出场路径相互联系、缺一不可。高职教育文化如果仅仅满足企业需要和市场发展,而不注重自身文化水平的提升,一方面容易被个别企业、局部区域或短期市场等调整与变化而迷茫和困惑、甚至误入歧途,其满足企业和市场的能力难以持久,对企业和市场的满足始终是一种被动的满足;另一方面,一味地跟随企业和市场将丧失高职院校引领社会先进文化前进的文化职能,其文化形态容易自发地受到“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诱导,其自觉引导社会发展方向的社会责任难以实现。而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如果只是关注于推动企业现实需要和社会未来发展,只是关注自身文化水平的提升,而忽视高职院校师生的当下生活状态,仅仅把高职教育作为师生“未来发展”的工具,那么高职教育就无法实现让师生在当下过一种幸福完整的高职教育生活,高职教育就失去了“让师生幸福”这一教育活动的最为深层意义。

在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三维出场路径中,市场维度是高职教育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保证;水平维度是高职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动力机制;生活维度是高职教育存在和发展价值追求。提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三维出场路径并不是要否定其他多元路径选择,而是希望在更为全面、系统的视野下整合多元文化价值,更大地发挥文化建设对高职院校存在和发展的价值,更好地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

[1]余祖光.把先进工业文化引进职业院校的校园[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0(3).

卢锋(1981-),男,江苏张家港人,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

G711

A

1001-7518(2011)12-0059-03

责任编辑 王国光

猜你喜欢
出场师生价值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还没出场,就已出局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麻辣师生
看这不寻常的出场
戏太少
瞒天过海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