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竞争情报教育现状的理性思考

2011-11-15 06:34陈元飞逯伟伟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合肥230601
中国科技信息 2011年16期
关键词:检索

陈元飞 逯伟伟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合肥 230601

对我国竞争情报教育现状的理性思考

陈元飞 逯伟伟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合肥 23060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开展竞争情报教育势在必行。本文首先概述了国外竞争情报教育的开展情况,分析了我国竞争情报教育的总体发展现状,并针对问题给出了我国竞争情报教育开展的几点建议。

竞争情报;竞争情报教育;现状;建议

Competition Intelligence; Competition Intelligence education; situation; suggestions

引言

竞争情报教育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加快,各国市场的日益开放, 竞争环境也日益国际化。企业无论是进行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还是进行科学决策, 都离不开竞争情报。目前社会对竞争情报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而且是全面、多方位和多层次的, 这对竞争情报工作的开展以及竞争情报人员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竞争情报人才的培养已是迫在眉睫。

国外竞争情报教育概况

竞争情报教育的开展和实践活动最早起步于发达国家。二战后,这些工业基础雄厚的国家纷纷建立起竞争情报系统,进行竞争情报的实战,并开始了竞争情报教育。1986年,美国竞争情报从业者协会(SCIP)成立,这是竞争情报事业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1990年,法、英、荷三国分别成立了SCIP国家分会,1992年,日本成立了“日本公司竞争情报专门协会”,并确立了“情报立国”的口号。竞争情报教育的开展也如火如荼的进行[1]。如波士顿大学将《竞争者分析》作为MBA 的重要课程;德雷克赛尔大学的情报科学技术学院开设了大量针对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竞争情报课程,包括面向成人的竞争情报继续教育课程,面向硕士生、本科生的竞争情报课程;摩托罗拉公司曾安排大量员工参加竞争情报培训。瑞典设有专门的竞争情报博士学位[2]。日本则更是不遗余力,在高中就设立了情报学相关课程,在大学设置完善的竞争情报专业[3]。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竞争情报”作为经济和工商管理学科的研究内容之一,在美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中得到广泛普及,形成一套竞争情报概念与特征、竞争情报收集与分析方法、竞争情报系统、反竞争情报和竞争情报法规等相对完整的的竞争情报理论和教育体系。

1.我国竞争情报教育的现状分析

1.1 我国竞争情报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竞争情报活动开始较晚,其最早是由上海情报研究所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引进的。1994年1月,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竞争情报分会即“竞争情报专业人员协会中国分会”(SCIPChina,SCIC) 成立,标志着我国竞争情报的研究和应用达到了新的高度,从此我国竞争情报事业步入正轨,竞争情报教育开始受到重视。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在90年代初开始了竞争情报研究,并开办竞争情报讲习班,举行报告会、研讨会。1995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始招收竞争情报方向的硕士研究生。2000年,北京大学和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开始联合招收竞争情报方向博士研究生。现在我国包括本科、硕士、博士教育的分层次竞争情报正规学历教育正陆续开展起来[4]。目前,一些大学、研究院举办了多种形式并针对企业竞争情报的短期培训和讲座,部分高校也相继开设了竞争情报的课程。

1.2 我国竞争情报教育的总体特征

我国竞争情报活动的开展起步较晚,竞争情报教育的体系也不及西方国家那样完备,且各地区和高校开展的情况也参差不齐,但总体上还是呈现自己的特征。

1.2.1 以竞争情报教学为主,短期培训为辅

我国竞争情报教育主要体现在我国高校信息管理院系和科研所单位开展开来,且以理论教学为主,仅局限于课本知识,很少同国外那样开展实践案例活动。情报教学主要以科技文献情报为主,学生知识构建体系较窄。目前,我国已有多40多所高校、研究院(所)分别开设了情报学硕士专业,其中以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为代表的高校分别设立了竞争情报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文理结合、面向社会需求、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研究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同时,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少数企业对内部人员进行短期培训,通过专题形式剖析典型案例,灌输竞争情报理念和基本技能,以应对经济全球化给企业竞争情报的挑战。如国内著名的竞争情报实战派专家张世平教授,通过讲座教学服务了众多企业管理人员。

1.2.2 竞争情报教育理论研究动力不足

通过文献检索,我们发现,竞争情报教育理论在我国严重不足,尚未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其中,1996年我国诞生了第一篇关于竞争情报教育研究的论文即《关于竞争情报教育的思考》(柯平),此后每年有零星数量产生,到2008年前后达到高峰时期。论文整体形势和研究内容不容乐观,始终在理论阶段徘徊。笔者检索了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1994~2011年收录的论文,以“竞争情报教育”为关键词检索,共检索到58篇文献,其分别年份如下表 。

尽管我国有关竞争情报的著作与参考书相继问世,如《竞争情报应用论》(樊松林,等.地震出版社,1998)、《竞争情报与企业信息化》(刘诗章.中国计量出版社,1998)、《竞争情报丛书》(包昌火,等.华夏出版社,2002)、《竞争情报应用战略- 企业实战案例分析》(约翰·E·普赖斯科特、斯蒂芬·H·米勒主编, 包昌火,等译校, 长春出版社,2004)、《竞争情报: 为企业挖掘知识资源》(刘树民,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企业竞争情报管理》(曾忠禄.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4)、《竞争情报》(王知津.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竞争情报分析》张翠英.科学出版社,2008)等[1],这些著作和译作对学生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学习和教育培训起着重大作用,但是这些著作很难突破唯理论阶段,后劲不足,进而提出针对我国竞争情报教育本土化的方案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去指导实践。

1.2.3 竞争情报教育缺乏实战分析

从现有的竞争情报教学活动来看,我国的竞争情报教育重在理论方面,对竞争情报实战分析经验尤其匮乏。理论主要促使人们认识及观念发生变革,实践则是解决现实问题。竞争情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注重理论研究是不够的,还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际工作,并在工作中获得对理论的正确认识和深化。理论研究多于实际操作多数人仅限于研究竞争情报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发展概况,收集技能和部分常用的研究方法,而未将竞争情报的主要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有机结合[5]。近年来,国内发表的有关竞争情报方面的文章有所进展,但多数都倾向于理论研究。此外,竞争情报教学也没有同国外高校一样,深入企业内部开展情景教学和实战案例分析,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

2.对我国竞争情报教育的几点建议

针对我国竞争情报教育的现状和特点,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寻求新的契机,突破竞争情报教育的薄弱环节,使其上升为新的高度。

2.1 普及竞争情报正规教育,多种教育模式互补

2.1.1 大力普及竞争情报的学历教育。

笔者认为,作为开设竞争情报课程的高校、科研院所,高校学生在校时间较长,学习理论知识相对系统化,对竞争情报理论的吸收也相对牢固,为以后的深造或工作打下坚固的基础,能够更好地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竞争情报知识进行情报分析和反情报竞争分析[6]。因此,鼓励有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可以设立竞争情报专业方向,以培养社会信息化需要的高级信息管理人才,逐步形成专科、本科、硕士、博士不同层次、全方位的竞争情报人才。

2.1.2 探索多种竞争情报教育模式。

除正规教育外,可以开展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如在高校开设研修班,采用定期教学与远程网络教学相结合的形式,针对广大在职人员进行教育;企业可以对内部情报人员进行培训,通过组织各种类型的短期培训班,分专题传授和研讨,进行典型案例的分析,使员工在短期内获得必备的竞争情报知识和技能。从长远来看,竞争情报教育的普应打破只服务于图书情报专业的学生的定向思维,而是让更多即将服务于产业界甚至各行各业的非图书情报类专业的学生,掌握企业竞争分析与企业运营等相关的知识,培养情报意识和竞争分析的能力,适应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

2.2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2.2.1 加强竞争情报政策支持力度

竞争情报的开展是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新环境下进行的,市场竞争的复杂性决定了竞争情报在各国经济中的地位,竞争情报已经成为继产品、资金、人力资源、之后的企业第四大核心竞争力。因此,我国竞争情报的开展离不开国家政策和相关法规的支持。国家应加大对竞争情报理论研究的资金投入,促使我国本土化竞争情报理论的科研产出,尽快出版针对我国科教文化特点和企业竞争情报工作实际情况的权威教材,为我国高校竞争情报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政策支撑。

2.2.2 加快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一方面,建立教师长效培养机制,指派教师出国深造或深入企业内部参与实践,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实际科研能力,努力培养全方位的适应竞争情报教学工作开展的复合型教师队伍,提供教学能力和科研产出效率;加强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可以尝试联合培养,跨区教学,实现师资优势互补。另一方面,通过引进国外企业资深的竞争情报实战人才,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注入活力。

2.3 拓展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竞争情报应用能力

2.3.1 使竞争情报案例深入教学环节。

竞争情报是一门实践性和技巧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只有亲自从事过一些实际的情报工作,才会对情报过程以及竞争情报工作所存在的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独特的见解。因此竞争情报教育要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讲授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应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投入,教学模式也应从以课堂授课为主拓展到课堂授课、专题讲座、实地考察、案例分析与模拟等多种方式,层层深入[3]。

2.3.2 探索校企结合教育新模式

校企联合并非国内首创,在国外已深入开展,效果甚佳。笔者认为,高等院校作为竞争情报正规教育的主要阵地,其教育内容侧重理论知识的普及;校外企业作为竞争情报职业培训的重要机构,其目标强调效用和实践的特点[7]。未来竞争情报教育为满足人才多元化的需求,若能汲取两者的教育模式的优点,将二者结合起来,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则正是对21世纪复合型人才战略的完美体现。

通过高校与企业双方联合互动,一方面,高校教师讲授竞争情报基础理论课程,既能深入企业竞争情报部门,了解和参与企业竞争情报活动,发挥自身的理论所长,还可增长自身的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案例[8]。另一方面,企业竞争情报培训走与高校联合之路,能获取稳定的师资支持,使员工能系统、全面地掌握竞争情报理论知识,还可节省一笔客观的培训成本[9],这种双方共赢的局面也是最理想的状态。双方具体受益情况可见下面图表。

3.结束语

我国在竞争情报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方面还比较薄弱。本文根据竞争情报学科特点,对发展我国竞争情报教育现状进行了初步探讨。要借鉴西方国家成功的竞争情报理论,培养适合我国特色的竞争情报教育体系,走出一条不同的竞争情报人才模式,仍需要艰苦的探索和和实践的开展。

[1] Craig S Fleisher.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Eduation : Competencies, Sources, and Trends [J].Information Management Journal,2004,(38)

[2] Stephanie Hughes,Rrbecca J Whit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in higher eduation: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J].Academy of Eduational Leadership Journal,2006,(10)

[3]杨薇薇.对我国竞争情报教育事业发展的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06)

[4]杨传仪.我国竞争情报教育的思考[J].消费导刊.2010.(02)

[5]王数娟.发展我国竞争情报教育的设想和思路[J].学理论.2010.(25)

[6]张翠英.竞争情报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

[7]张翠英.竞争情报教育模式探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7.(10)

[8]李现庭.我国开展竞争情报教育的思考[J].现代情报.2007.(1)

[9]刘丽.浅谈我国高校竞争情报的普及及教育[J].情报学报.2006.(10)

As the depth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market competition become more intensive, competition intelligence education is imperative. This article outlines the conduct of foreign education in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analyzing intelligence of our competitive status of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giving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mpetition intelligence education.

10.3969/j.issn.1001-8972.2011.16.104

猜你喜欢
检索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一种基于Python的音乐检索方法的研究
领域本体的查询扩展和检索研究
基于多尺度投影的相似颅骨检索
浅议专利检索质量的提升
供求速递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截词检索功能分析
国际|标准|检索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