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贫困山区旅游环境容量测算
——以贵州省六盘水市为例

2011-11-16 06:30陶和平刘邵权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年1期
关键词:承载量环境容量六盘水市

孔 博 陶和平 刘邵权 杨 莉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

西南贫困山区旅游环境容量测算
——以贵州省六盘水市为例

孔 博 陶和平 刘邵权 杨 莉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

选择贵州省具有典型贫困山区特征的六盘水市风景名胜区为例,通过分析空间承载量、社会承载量、经济承载量三大要素的主要影响因子,定量分析了六盘水市风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研究表明,六盘水市六大风景区的空间日容量为3.4万人/d,社会环境容量为1.37万人/d,经济环境容量为1.59万人/d,总旅游环境承载量为501万人/年。社会承载容量成为制约喀斯特景区发展并限制接待游客容量的主要因素,这主要是因为游客对该景区认知少,部分景点由于地势险恶或资金投入少等还未开放和宣传,交通不发达,景区内的可达面积开发较小。本研究可为深层次推进旅游业的经济拉动效应和环境优化效应提供依据。

旅游环境容量;西南贫困山区;六盘水市风景名胜区

我国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层薄瘠,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严重,生态环境非常脆弱[1]。石漠化最严重的贵州省,也是我国最穷的省份,其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但从旅游发展的角度看,贫困山区的“穷山恶水”就成了“青山绿水”,“穷乡僻壤”就成了“自然生态”和“特色民俗”。更为重要的是,要真正和持续地实现这些资源的价值,必须保护其原生态、原文化,资源利用模式从物质型的掠夺转换为审美型的利用,从而引入了生态环境保护和民族文化保护的经济机制,实现保护与开发双赢的可能性可由此展现,“贫困陷阱”的恶行循环链条可由此打破[2-3]。本文选择具有喀斯特地貌特征的六盘水市旅游风景名胜区为例,测算了多个典型喀斯特风景名胜区的旅游空间容量、社会容量和经济容量,得到六盘水旅游环境承载量,在理论上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旅游环境容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体系,在实践中可为当地采矿业经济比重较大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开发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六盘水市现辖钟山区、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四个县级政区,位于贵州省西部,总面积为9 926 km2。虽然六盘水市国家级贫困县占全市的75%,但拥有喀斯特自然风貌、古文化遗址和民俗民风。本研究在调查的33处旅游资源中,世界级1处,国家级3处,省级11处,地方级18处,最终归类成6大景区,33个景点,其中包括古生物遗迹景区、乌蒙山景区上、乌蒙山景区下、钟山区景区、牂牁湖景区、六枝特区景区。

2 旅游环境容量模型

最早的旅游容量是由Lapage在1963年提出的,后来我国专家称为旅游环境容量,是指某一旅游地域单元在不破坏生态平衡和产生环境污染,满足游客最低游览要求如心理感应气氛,达到保护这一单元环境质量时所能容纳的游客量[4-5]。

2.1 旅游空间环境容量(REBC)

(1)静态空间日容量模型。一个风景区或旅游区由不同景区和景点构成,它们的适宜空间标准也不相同。计算各景区的环境容量和瞬时最大游客容量及游客总空间容量公式如下[6]:

式中,Dai为第i类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人/d);dai为第i类景区瞬时游客容量,即同时最大游客量(人);Si为第i类景区的可达面积(m2);T为旅游区每天开放的时间,夏季和冬季的开放时间不同;di为第i类景区游人游览活动最佳密度(m2/人);t为游客平均游览时间,计算用夏季天数(5月-10月,185天)乘夏季每日流量和冬季天数(11月-4月,180天)乘冬季每日流量的总和。

(2)流量-流速模型

式中,Vi代表第i类景区游客的平均游览速度(m/min);Li为第i类景区游览线路总长度(m);d'i为游览线路上的游客合理间距(m/人);Li'为游览线路总长度(单位:m);ti为每天游览时间(min),D'a、d'a及T的含义同前[7]。

(3)游客空间承载总日容量为:REBC=min(Da,D'a)

2.2 社会环境容量(PEBC)

(1)游客密度指数。我们用游客密度指数(visitor density index,简称VDI)来表现旅游者对当地居民的社会文化的影响[8-9]。其公式为:

其中V为游客人数,R为当地居民人数,此比值称游居比。

(2)当地居民心理承载量测算模型

式中A为旅游区面积(km2);Pa为当地居民不产生反感的游客密度最大值(人/km2),Ri为第i个景点的实际旅游人数,Ai为第i个景点面积。

(3)游客心理承载容量模型

2.3 经济承载容量(DEBC)

经济消费承载量测算模型为:

式中DEBCi为第i种经济要素形成的经济承载量;SSi为第i种要素的日供给量;DDi为第i种要素的人均日需求量。

2.4 旅游环境容量(TEBC)

3 六盘水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测算

3.1 空间承载容量

(1)静态空间日容量。景区的可达面积为旅游线路长度与道路平均宽度的乘积,道路平均宽度取6m,旅游线路长度为各个景点旅游线路长度之和;景点活动最佳密度,建筑园林区游客适宜游览面积为人均20 m2,自然风景公园为人均60 m2,山岳旅游胜地为人均8 m2,水上公园为每船500 m2[5-6];游览全程时间则为游览景区内所有景点的时间;根据游览全程时间计算出游览景区内所有景点所需天数,根据天数计算每天游览的平均时间(见表1)。

(2)流速-流量容量。计算流速流量模型时,游客游览时间等于全程游览时间;平均游览时间为每天游览时间,游客平均游览速度参见公式5;游客合理间距确定为15m,保证游客基本都能进入各景区游览,不使局部超负荷,根据当地调查得出(见表2)。

表1 六盘水市空间承载量

3.2 游客心理承载容量

计算社会容量时,游客人数和当地居民人数从统计数据中获得,旅游区面积为景区内各个景点面积之和;景点旅游人数和居民人数通过统计年鉴和收集数据得到,不产生反感的游客密度最大值通过式7计算得到(见表3)。

3.3 旅游经济承载容量

计算经济承载量时,包括星级宾馆、非星级宾馆和床位数指标考虑。其中住宿和宾馆数据通过2008统计年鉴获取,因为住宿主要分布在县城内,因此采用邻近原则推算33个景区六大景区的住宿承载量(县的宾馆数×各景区景点所占的比例)(见表4)。

3.4 六盘水旅游环境容量

六盘水旅游静态空间日容量平均为3.4万人/d,而瞬时容量能到达8 500人,应用流量-流速模型计算的空间日容量为3.1万人/d,六盘水的空间承载容量为1 130万人/年。无论是空间静态模型还是动态模型都计算出乌蒙山景区上和钟山区景区内的景点游客承载量是最高的,实际上通过调查国家级重点投入开发旅游项目集中在钟山区和水城县,六盘水市对这些重要景区基础设施等投入逐年加大,为旅游空间日容量的增加奠定良好的基础。

表2 六盘水市景区流速-流量容量

表3 六盘水市旅游心理承载量

表4 六盘水市基础设施承载量

六盘水的社会承载容量为501万人/年,其中居民心理承载容量为8 672人/d,游客为1.37万人/d,显然游客心理承载总量大于当地居民心理承载总量。但80%景点游客容量小于居民容量,说明大部分景区当地居民容纳量要高于不熟悉此景区的游客。从不产生反感密度分析,其盘县和六枝特区游客量较小,主要因为交通不便利,宣传力度不够,造成不产生反感游客密度值较小;从游居比分析出,钟山区的韭菜坪黔之巅、笔架山公园和神洞迷宫-黑松林等游居比大于1,高达2.9(见表3),说明这几个景区实际游客量多于当地居民量,游客承载量自然高于当地居民量的3倍。

六盘水市的旅游经济承载容量为704万人/年,基础设施宾馆承载容量为1.92万人/d。经济承载容量从星级、非星级宾馆和床位量三个方面考虑的,星级宾馆大多数分布在钟山区和乌蒙山上的景区内,其他地区多以一般宾馆或旅店(散客)为主,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制约六盘水旅游业经济发展的又一主要因素。

从以上分析计算出,六盘水旅游环境容量为501万人/年。六盘水市的旅游环境容量是受到社会承载容量制约最大的,六盘水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山区丘陵居民分布比平原分散分布[10],而且多数贫困山区的景区游客量比居民量小。六盘水的空间开发容量的潜力很大,但是由于喀斯特地势险恶、开发难度大,景点与景点之间的旅游线路尚未完善,应在此方面加强投资力度。

4 小结

(1)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社会承载模型加以改进,以往方法中只计算当地居民心理承载量,从未考虑游客心理承载量,即将游居比指数和居民心理承载量相结合的方法,计算游客心理承载量。

(2)从分析数据可以看出,社会承载容量成为制约喀斯特景区发展并限制接待游客容量的主要因素,因为旅游景区宣传力度小,开发力度小,景区可达面积较小,交通不发达,甚至部分景点由于地势险恶或经济投入少等还没投入使用。

(3)作为国家能源基地之一的六盘水市是因煤而立,因大量开采煤矿引起的矛盾为经济结构失衡,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旅游业发展滞后等问题突出。而六盘水市本身的旅游业优势有气候独特、避暑特色,已打造“中国凉都”品牌;该市位于川滇黔桂交汇处,有“四省立交桥”之称;六盘水发挥特有的喀斯特地貌优势,带动旅游业发展,为风景区周边的贫困山区居民带来实质性收益。

(编辑:田 红)

[1]蔡运龙.中国西南岩溶地区消除贫困与持续发展的示范研究[D].见:北京大学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可持续发展之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蔡运龙.生态旅游:西南喀斯特山区摆脱“贫困陷阱”之路[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1):113-116.

[3]张绪清.资源型城市中期转型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以六盘水市为例[J].资源与产业,2010,12(1):1 -6.

[4]明庆忠,李宏,王斌.试论旅游环境容量的新概念体系[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9(5):52-57.

[5]保继刚.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6]刘会平,唐晓春,蔡靖芳等.武汉东湖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初步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10(3):230 -235.

[7]崔凤军,杨永慎.泰山旅游环境承载力及其时空分异特征与利用强度研究[J].地理研究,1997,16(4):48 -56.

[8]崔凤军,刘家明.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其实践意义[J].地理科学进展,1998,17(1):86 -915.

[9]王剑,彭建.黄果树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J].中国岩溶,2007,26(2):183 -188.

[10]陈国阶,方一平,陈勇,等.中国山区发展报告-中国山区聚落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Assessment of Touristm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in the Impoverished Mountain:a Case Study on Liupanshui,Guizhou Province

KONG Bo TAO He-ping LIU Shao-quan YANG Li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hengdu Sichuan 610041,China)

Liupanshui municipal scenic spots with features of typical impoverished mountains,in Guizhou province,is chosen for the study of tourism carrying capacity.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tourism carrying capacity,three main factors,spatial carrying capacity,social carrying capacity,and economic carrying capacit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patial carrying capacity was 34 thousand persons per day.The social carrying capacity was 13.7 thousand persons per day.The economic carrying capacity was 15.9 thousand persons per day.The total tourism carrying capacity was 5.01 million persons per year.The social carrying capacity became the main barrier to limiting the reception of touris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karst scenic spots.mainly because of inconvenient tourism routes and traffic transportation,small developed reachable areas,and non-opened scenic spots because of dangerous terrain and less capital investment.The study can be used as evidence to impel the economic effect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 of local tourism industry.

tourism environmental cattying capacity;impoverished mountains;Liu Panshui scenic area

K902;F590

A

1002-2104(2011)03专-0220-04

2011-02-28

孔博,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遥感人文地理。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编号:KZCX2-YW-333)。

猜你喜欢
承载量环境容量六盘水市
不同时空计算尺度对水环境容量评估差异的影响分析
驻马店市十三五期间大气环境容量和紧缺度核算及分析
一线光阴入洞中
松花江支流梧桐河COD和氨氮动态水环境容量研究
基于道路运输安全的“源头自抄”系统
山的国度
My Room
基于修正A值法天府新区季节大气环境容量初步研究
国家公园游憩承载量之评估模式
雾灵山森林公园游客空间承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