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名片与“名人”名片

2011-11-21 18:51□阮
四川文学 2011年1期
关键词:张家港市头衔称号

□阮 直

城市名片与“名人”名片

□阮 直

有那么一些名人的名片很搞笑,光各种名头、名号就整整一面都没印下,不得不转后面,连后面也印得密密麻麻,估计再过两年这些人的名片就得实行“对开名片”,扩版为四个页码了,耗碳呀!

人都爱点儿虚荣这可以理解,你挑上两条耀眼的称号印在名片上不就行了。两条,别人能记住一条就算对你关注了,印多了头衔的人其实是连显摆都不会了。比如你是乡长了,就不要再印上“乡马铃薯种植研究学会顾问”了,一乡之长“顾不顾问”都得“过问”一下吧。比如你是一所著名大学的教授了,就别再把那些不著名大学客座教授的八个虚衔都印上了。我就没见过一个北大的教授还在名片上印上“北海电大客座教授”的。一个月亮的清辉还不顶20个繁星的光亮吗?

稍微自尊自爱,智力指数不弱的人都不再玩这些“伪名人”的名片了。这种“沽名钓誉”的玩法已经实现了“战略转移”。

如今城市也兴起了大印“名片”热。不同的是,城市的名片成本大,印上城市这张名片的一条头衔少说也要上百万,多则上亿、甚至十几亿。比如“中国丹霞”申遗的花费就达十几亿元,而专家认为,这在国内申遗史上花费还算比较小的。那么,像江苏张家港市这样的城市其名片上共有200多个称号,都是国家与省里授予的头衔,且不说为创这些头衔要投入多少钱了,就说为对付那些授予你称号的上级检查团、验收组、评估组、审定机构、授牌机关就能把一座城市折腾得天昏地暗,鸡犬不宁了。仅交通管制、警车开道这一件事每天发生一起就让市民不烦别的事了。

城市名片上的称号别看没大用,得来真得花功夫。因为那些为你城市名片印上称号的人都是“神仙下凡”,没有一个不是“权威”的。

国家卫生城市评选专家吴传业说,自己已经跑完了全国两百多座城市,相对其他评比,创卫还是要严格得多。专家暗访是评选过程中颇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全国爱卫办从专家库里随机抽取专家,“事先不会告诉你目的地,也不会专门开会,就给你打个电话,帮你订好机票,让几个专家自己碰头。”但事实上,专家们的行踪还是很难做到保密的。有一次吴传业到一个城市去暗访,几个专家在机场碰头以后连夜就打车去了火车站周边,一边录像一边看,结果还是露了马脚,该地连夜打扫卫生,第二天他们再出去检查,大街上到处都冲得干干净净。

弄虚作假还不算,还“以己度人”干起了行贿的事儿,以为自己贪婪,天下的人就都爱财,据说某个城市曾派人到巴黎,带着一座价值30万的水晶雕塑去拜访世界遗产委员会主任。结果申遗的称号还没拿下,反倒成全了一名老外荣获“悬鱼太守”的美名。曾备受关注的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综合组原副组长韩国祥受贿案也于上月在法院受理,韩国祥正是因为在“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评比过程中受贿的。

这样挣来的城市名片,与“伪名人”名片上的虚衔,有什么两样?不都是没用的唬人的东西?有网友做调侃随口溜——

城市名片印多少

知了不知了

天天都刮评比风

都在楼堂馆所中

旧风昔貌今犹在

只是称号改

其实,这个世界上最有名望的城市头顶甚至还没有我们的张家港市头顶的光环多,人家的名片都是民间大众公认的,都没经过政府组织的授予,如万城之花伦敦,音乐之城维也纳,国际会议之城日内瓦,雕塑之城奥斯陆,不像我们的城市的名片,总是把政府的工作量化之后加在其中,这样的“城市名片”就成了政府授予下级的“荣誉证书”了。与市民反倒关系不大。所以,就形成了政府为打造城市名片干的冒烟咕咚,市民对自己城市名片上的称号却一条也记不住。这不就像那些“伪名人”的唬人名片了吗?

猜你喜欢
张家港市头衔称号
张家港市“三个关键”筑牢安全发展之基
教师作品
张家港市鹿苑小学教师作品
张家港市侨商会正式成立
广日电梯荣膺中城联盟绿色采购“长期合作伙伴”称号
东源顺天镇荣获省第二届 《乡村振兴大擂台》“十强镇”称号
破除教师头衔功利化倾向需“名”“利”分开
闲聊“头衔”
国家和城市的“美丽称号”
我的团长我的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