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渍未清勘探热

2011-11-23 06:20罗佐县
中国石油石化 2011年9期
关键词:石油勘探墨西哥湾漏油

■文/本刊记者 吴 清/罗佐县

油渍未清勘探热

■文/本刊记者 吴 清/罗佐县

重启墨西哥湾深海勘探,并逐步放开,是美国政府和企业的现实选择。

因漏油事件而沉寂已久的墨西哥湾又将恢复往日的生机。

“现实比人强”,不能“因噎废食”……所有的这些成语俗语或许都很适合在号称美国最大的生态灾难—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周年的时候重新启动并新批准的石油勘探计划。

当去年墨西哥湾那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原油泄漏事件给美国经济和生态带来的灾难的阴霾还未散尽的时候,近日,英荷壳牌和雪佛龙两大国际石油巨头先后宣称获得了墨西哥湾新的石油勘探计划“准生证”。

实际上早在去年底美国的海洋石油勘探禁令已经出现松动迹象,陆续有一些石油巨头获得恢复原有油井开发的批准,在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还未满周年、负面影响还在持续之际,美国已经悄然重启墨西哥湾新的深海石油勘探计划。是什么让美政府在重重阻力下重启新的勘探计划?重启会带来哪些影响?……不管怎么说,在漏油事件中备受全球的关注和瞩目之后,墨西哥湾注定还会是吸引全球能源行业目光的石油宝地。

国家的现实选择

美国此次对墨西哥湾深海勘探重开绿灯,可能更多的是出于现实和无奈的选择。

3月底,美国公布了最新的经济数据。数据显示,在美国通货膨胀达到新高时,消费者信心指数已经维持在64的历史低位(一般在90左右)。2月美国失业率为8.9%,失业人数仍居高不下。

“通货膨胀高启、经济无就业增长,这就是当前美国经济面临的最大形势。”中国石油基金论坛研究员冯跃威告诉记者,现在美国重启深海石油勘探开发一方面可以满足国内石油需求,带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可以拉动成千上万人的就业。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是一个现实和必然的选择。

“除了现实经济的考虑之外,还有几个基本点决定了美国重启墨西哥湾石油勘探是必然选择。”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袁鹏如是说。首先,美国目前对海外能源的需求还在加大,美国不想过多受制于人,只能提升自身的供给能力。陆上的石油资源有限,未来只能更多依赖海洋石油开发。短期内美国的能源开发战略根本上没变也不可能变。其次,近段时间以来,国际上先后发生了中东北非动乱和日本地震两件影响国际油市的大事。前者让美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过多依赖国际原油供应的被动和提高自身保障能力的重要性。日本地震及后来的核泄漏,则让美国重新审视对核能等新能源的利用政策,在一定意义上会加大对油气的需求。

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石油消费国,也是世界上第一大石油进口国。有关资料显示,美国目前日均石油消费量为2000万桶左右,日均进口原油量为1200万桶左右,占其总需求的2/3。而事实上,美国的石油资源储量非常丰富,海洋尤其是美国的储油“仓库”。仅在美属墨西哥湾地区,未探明但可开采的石油资源达360亿至415亿桶,未探明但可开采的天然气资源达161万亿至207万亿立方英尺(1立方米约合35立方英尺)。近年来美国获得的几个重大的深水油气发现,也主要集中在美国墨西哥湾深水区。

冯跃威说:“去年底,美国颁布了新的环保和安全标准,现在出现大的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已经较大程度降低,并且应对危机的能力也在提升。”这也为美国重启墨西哥湾深海石油勘探提供了信心支持。

怕受古巴池鱼之殃

美国政府之所以重启墨西哥湾石油勘探,还有一个因素是古巴后院起火。

古巴也拥有对墨西哥湾部分海域的所有权。2008年10月,古巴政府宣布在其近海发现了200亿桶的石油储量,这一数字是十分可观的。受自身经济技术能力和美国封锁等因素的限制,古巴大部分石油至今依然封存海底,没能得到开发。

近年来,古巴加快调整近海石油开采战略部署,将墨西哥湾专属经济区海域划分为59块开发区,招揽外国石油公司合作开发。2011年初,古巴政府宣布将在距离首都哈瓦那以北22海里处启动新一轮的深海石油勘探。西班牙石油巨头雷普索尔公司是第一家与古巴政府签署协议启动本轮近海石油开采的外国公司,据称其油井将到达约1568米的海底。加拿大、委内瑞拉、挪威、巴西等国都对在古巴附近海域探测石油表现出浓厚兴趣。

古巴国内石油勘探开发能力较弱,缺乏开发大油田的资金和技术,不具备应对海上石油勘探开发技术风险的能力。由于担心古巴海上石油生产出现事故,导致类似墨西哥湾漏油的事件再次发生而殃及池鱼,美国国内主张阻止古巴深海勘探计划实施的声音不小。但政府采纳此类建议的可能性比较小。假如对古巴进行深海石油勘探限制,一方面会激化美国与古巴的矛盾,另一方面也将对美国与西班牙、巴西、加拿大、挪威的关系产生不利影响。对于古巴的深海石油勘探,美国与其对其限制,不如与其合作,美国国内石油公司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并开始对政府进行说服。一旦古巴墨西哥湾专属经济区石油勘探对外开放,将与美国遥相呼应,届时墨西哥湾将毫无疑问地成为石油公司兵家必争之地。

正是由于深海勘探技术方面和监管方面的缺陷,而让美国经历这次惨痛的教训并刻骨铭心。因噎废食肯定不是美国的最佳选择,在不断地实践中去修正提高才是。

石油巨头的断炊之忧

石油巨头为什么汲汲营营于墨西哥湾的石油勘探?

对于油气公司来说,拿到上游油气田才能掌握自身的命脉,就像房地产企业拿到地皮一样。颁布勘探禁令以来,油气商叫苦不迭。奥巴马政府要取得他们的支持和选票,必须借这个时机重启墨西哥湾的深海勘探开发。

跨国石油公司对墨西哥湾前仆后继更多也是出于现实无奈的选择。在中东,近几十年里不断有国家(如伊朗)把西方石油公司赶出去;在委内瑞拉,它们的财产被当地政府没收;在俄罗斯,当地政府对外资进入有限制;在伊拉克,它们又担心当地的暴力活动。这些西方石油公司只好向更远的海域出发,寻找石油的活动也变得更远更深。

“跟国家石油公司拥有十几年的油气田替代率相比,一般独立化的国际石油公司替代率在3年以上,意味着在开发完原来的油气区块之后,不能很快拿到补上新的油气区块,就会‘断炊’,所以成本再高也得加强投入。”中海油海洋石油工程公司战略规划工程师傅小荣告诉记者。

深海石油开发是一个周期长并且需要长期积淀的行业,无论是技术装备还是人才和项目管理、开放经验,都是如此。中海油发展研究室单联文说:“现在国际石油巨头在海洋石油开发方面是领先的,但只要中断开采一段时间,它们的这种优势就会被缩小甚至被超越,所以只能向前。” 当然,这些公司能够把找油行动进行得更深更远,也是因为它们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

众多石油巨头的决定表明,各企业仍愿意将未来押注于海湾地区的深海资源。尽管英国石油公司(BP)的石油泄漏事件后果具有不确定性,尽管存在美国严厉监管的不确定性,墨西哥海湾对石油巨头来说仍是很具吸引力的。

这一点正好反映了过去十年来石油勘探中的一个趋势:随着在陆地上开采各种各样困难的增加,西方一些资金和技术雄厚的石油巨头,正把触角伸向远离陆地的大海深处,在更深更远处寻找石油。

意在练兵?

业内认为,重启墨西哥湾钻探活动不仅是奥巴马政府在业界压力下的妥协,而且是大石油公司的胜利。其实这次举措与其说是迫于业界压力下的行为,不如说是美政府的一个主动战略选择。

实际上,此前美国负责调查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总统委员会公布最终调查报告就认为,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可以预见”、“可以避免”。英国石油公司、哈利伯顿公司以及瑞士越洋钻探公司的错误和误判是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而政府当时的监管是“无效的”,且跟不上海洋钻探领域的技术进步。

正是由于深海勘探技术方面和监管方面的缺陷而让美国经历这次惨痛的教训并刻骨铭心。因噎废食肯定不是美国的最佳选择,在不断地实践中去修正提高才是。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未来几十年,油气等一次能源的开发还会是能源利用的重心所在。而陆地上的油气资源已经逐渐枯竭,深海油气勘探开发是必然之路。“既然是必经之路,而且深海勘探开发是高成本、高风险的领域,对技术和资金要求都很高,那么美国政府不如自己主动去适应。通过在家门口大量的海洋石油开发,来提升整体的技术成熟度和整体开发能力,为将来大规模开发海洋油气开发做好铺垫。”冯跃威说。

陆续开放

事实上,去年10月中旬以来,看似不可更改的墨西哥湾石油勘探禁令就已经松动。进入2011年,恢复油气开采的申请纷纷递交美国内政部,但在多方压力之下,政府的审批过程相当缓慢。2月中旬,美国路易斯安那法庭判决内政部应就开采申请作出回应,不得继续拖延。国会也表示将就内政部的拖延进行听证。

对此,油气开采行业和墨西哥湾地区官员表示谨慎的乐观。路易斯安那州官员表示,这是政府迈出的很好的第一步,恢复油气开采之后数以千计的工人可以继续工作,有助于提振当地经济。美海洋能源管理监督和执行局局长布朗维奇3月底称,石油和天然气企业快速摆脱2010年原油泄漏事件影响令人不安,接下来还将有更多钻探项目许可通过。

一方面是在高油价和高回报刺激下石油巨头的投资冲动,一方面是美政府迫于现实压力和战略考虑的选择。众多专家认为,在未来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没有很好解决技术和推广问题,没能很好地实现能源替代的时候,加大对石油资源特别是深海领域的开发会是重中之重,美国依然会加大对墨西哥湾等深海领域的开发力度。

不过,鉴于墨西哥湾的漏油事件的惨痛教训和考虑到减少来自国内民众和环保组织的阻力,袁鹏认为,奥巴马政府当前主要还是试探性开发,着重看效果和反馈。如果合适,也不会一下放开,而会是缓慢推进,并采取边推进边改进的勘探政策。

猜你喜欢
石油勘探墨西哥湾漏油
《中国石油勘探》投稿指南
温暖的墨西哥湾
立式电动机推力轴承漏油事例分析
《中国石油勘探》投稿须知
《中国石油勘探》投稿须知
2010年宝马X1 发动机漏油
《中国石油勘探》投稿须知
“墨西哥湾”溢油事故的环境损害责任问题研究
业内专家解读汽车漏油故障6情形
海洋星探组(六) 飓风肆虐的墨西哥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