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86例病因分析

2011-12-08 16:38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1年1期
关键词:胆红素黄疸母乳

杨 蕾

(延安市中医医院,陕西延安716000)

新生儿黄疸86例病因分析

杨 蕾

(延安市中医医院,陕西延安716000)

目的了解新生儿黄疸86例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6-01~2009-12收治的86例新生儿黄疸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86例新生儿黄疸中,围产因素占56例,感染因素占20例,母乳性黄疸占8例,原因不明确的占2例;单一因素致病的占65例,多因素致病的占21例。结论新生儿黄疸病因复杂,减少产科异常,防止母婴感染是预防新生儿黄疸的关键。

新生儿,黄疸,病因。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之一,胆红素对神经系统有损害,应尽早明确病因,以早期干预。若黄疸重,又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易造成脑功能损害,甚至遗留后遗症。为了解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现将延安市中医院儿科收治的86例新生儿黄疸进行病因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01~2009-12,我院儿科收治新生儿182例,其中新生儿黄疸86例,(诊断标准参见《儿科学》[1]),男50例,女36例;足月儿71例,早产儿10例,过期产儿5例。顺产64例,剖宫产18例,产钳助产4例。黄疸出现时间<24 h者2例,2~3 d者65例,<7 d者10例,出现时间不详者9例。

1.2 方法

于患儿入院次日晨抽取股静脉血查肝肾功,血常规,C反应蛋白;有感染者查血培养,脐部分泌物培养,并做胸片等检查。

2 结果

2.1 病因分析

86例新生儿黄疸的病因依次为围产因素、感染及母乳性黄疸。围产因素有56例,占65.12%,其中有宫内窘迫22例、剖宫产14例、早产10例、产前助产6例、产前使用催产素4例。感染者20例,占23.26%,其中含有新生儿肺炎10例、新生儿脐炎6例、皮肤感染4例。母乳性黄疸8例,占9.31%,不明原因2例,单一因素致病的65例,占75.58%,多因素致病(围产+感染)20例,占23.26%。

2.2 治疗情况

患儿入院后给于光疗,口服茵栀黄颗粒,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苗,四磨汤、酶诱导剂等,有感染者给予抗炎,静滴人血白蛋白等,母乳性黄疸给于停服母乳喂养。治疗结果80例治愈,6例好转。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由多因素所致,本组资料显示,新生儿黄疸的首要因素为围产因素(占65.12%),与文献[2]报道相符,其次为感染、母乳性黄疸。围产因素包括宫内窘迫、剖宫产、早产、产钳助产及产前使用催产因素等。宫内窘迫可使患儿出现缺氧、酸中毒;剖宫产术中麻醉药物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引起新生儿红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而且剖宫产使胎儿首次呼吸功能建立不完善,胎儿出生后红细胞压积增高,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二者使胆红素产生增加。早产由于低出生体重、低血糖、低蛋白血症等,可降低肝酶活力及影响胆红素与血清蛋白联结,同时此类患儿开奶较晚,进食少,常规使用抗生素,使肠道菌群减少,增加胆红素在肠道内重吸收,增加肝脏循环量,导致黄疸[3]。难产可直接造成胎儿损伤,如产生较大头颅血肿或损伤性头颅出血,引起胆红素增加;产前使用较大量的催产素(>5U,)使孕妇血浆渗透压的血清钠降低,胎儿也处于低渗状态,导致红细胞肿胀,失去可变形性、通透性和脆性增加而溶血[4]。围产因素是可以预防的,加强产前检查,降低难产、早产、剖宫产的发生率,减少产伤发生,尽量顺产,不用催产素,可减少黄疸的发生。

感染是我院新生儿黄疸的第二位因素(占23.26%),包括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脐炎及皮肤感染等,因新生儿屏障及免疫功能低下,易患感染性疾患,感染时由于细菌毒素可致溶血,使红细胞破坏增加,导致胆红素生成增多[4]。同时感染影响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使肝脏对胆红素的结合能力减弱,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加。重症感染时,机体氧耗量增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增加,发生代谢性酸中毒,使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下降,组织缺氧,而使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降低,加重黄疸。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感染机会,可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发生。

母乳性黄疸有增多的趋势,国内报道正常新生儿母乳喂养中,在生产28天后黄疸的发生率为9%[5],胎儿膈疝于晚孕期在基层医院行超声检查时未发现胎儿有异常,到了预产期在我院超声检中才发现膈疝的存在。1例到了预产期才首次行超声检查发现膈疝。前者考虑首先由于上述原因所致,其次可能与基层超声人员对该畸形的认识不足有关;后者与部分地区的医疗条件落后孕妇未进行规范化的胎儿超声筛查有关。部分进入胸腔的腹腔内容物大小形状在两次检查中表现常不同。多由于胸腹腔压力变化引起的。因此对于小的膈疝如无腹腔脏器进入,产前超声常难以诊断。

近年来,超声已成为诊断胎儿膈疝的主要手段,我们体会诊断此病首要的是重视胎儿胸腹腔结构的观察。其次是对此病的认识,当发现胸腔有异常结构及心肺位置有改变时,应首先考虑和排除膈疝的可能。但产前诊断的胎儿膈疝多已处于中孕期,或中孕晚孕期甚至到晚孕期[1]。而其围生期死亡可率又非常高。本组3例到了预产期才诊断。

我们期待通过超声技术的发展以及其他学科的渗透,是胎儿膈疝能尽早的获得诊断,不仅为产科临床处理提供及时的信息,也在优生优育和提高人口素质方面担起重要的筛选作用。

[1]李胜利.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51-256.

[2]汪龙霞.妇科与产科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94-195.

[3]谢红宁.妇产科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6.

R722.17

A

1672-2639(2011)01-0049-01

2010-12-24;责任编辑 徐文梅]

猜你喜欢
胆红素黄疸母乳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英国共享母乳引争议
纽约首设“母乳捐赠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