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病床患者输夜护理体会

2011-12-08 16:38李文华李小婷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1年1期
关键词:病床输液家属

李文华 李小婷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陕西延安716000)

家庭病床患者输夜护理体会

李文华 李小婷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陕西延安716000)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医疗机构的改革,人们对卫生服务需求日益增高,家庭病床将成为医院组成部分,家庭病床因其价廉且方便,为一些行动不便的中老年慢性卧床患者解决了部分就医问题。实施在家里输液,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开展家庭病床患者输液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9~2010年4月,为120例家庭病床患者进行了家庭静脉输液共计840例次,其中男81例,女39例。年龄48~94岁,平均输液7.0 d。

1.2 实施家庭病床静脉输液的原因①需住院治疗,而住院又有困难者30例,②出院后恢复期仍需治疗者25例,③年老、身体虚弱、行动不便到医院就诊困难的患者40例,④病情适合在家中治疗的患者(如脑梗死及肺心病患者)20例,⑤晚期肿瘤需营养支持和止痛减轻痛苦者5例。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作好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紧张心理,让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因家庭病床患者大多是慢性疾病,时间长了容易悲观、恐惧、孤独,情绪低沉,护士应注意认真倾听,鼓励患者说出内心感受,以减轻患者的悠伤心理,调动患者战胜疾病,早日康复。在输液治疗前认真作好解释工作,讲明输液治疗的意义,解释应耐心,热情,态度和蔼,减轻患者对静脉输液的恐惧感,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及配合。

2.2 家庭指导及评估

要尽可能地创造良好清洁的输液环境,告知患者家属输液前用湿拖把清洁地面,用湿布擦拭桌面,并开窗通分半小时以上,以减少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在天冷季节通风,要注意保暖。护士决定家庭输液前一定要先看病历,了解患者病情及有无药物过敏史,过去是否输过液,有无输液反应等,严格掌握家庭病床静脉输液适应症。

2.3 输液操作

①使用一次性输液器,检查包装是否完整、有无破损、漏气及有效期。输液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输液前对液体、药品严格检查,查看瓶签日期是否过期、瓶盖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缝。对光检查有无浑浊、沉淀、变色、絮状物等,注意药物的配制顺序,多种药物注入药瓶后观察有无配伍禁忌等。在输液过程中,无论是配制液体或是注射部位皮肤消毒,都应做到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②选择血管,根据患者情况,治疗时间长短,药物的刺激性等,合理选择输液血管,因为家庭病床输液多数为护士在静脉穿刺建立后,观察20—30分钟,如无不良反应,护士离开而不是全程陪同,所以一般选择粗而直的静脉穿刺,便于患者和家属观察,对于不配合的患者,采用夹板固定,防止漏针,则应注意保护血管,遵循从远到近、避开关节部位的原则。③输液后的观察与护理,护士必须做到输液开始后在床边观察半小时,确定无不良反应后方可进行定时观察。应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输液时的注意事项,嘱咐其不要随意调节滴速,并随时观察输液是否通畅,针头是否脱出,输液管有无扭曲、受压,患者的注射部位有无肿胀、疼痛等。若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与护士取的联系。此外,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患者尿量会增加,在下床小便时,嘱家属要将输液瓶举高,否则回血凝固,会引起输液针头堵塞。向患者家属交待输液结束后正确拔针的方法,拔针后,请您按压穿刺部位3—5分钟,不要揉,直至不出血为止。

3 静脉输液时注意事项

①实施知情告知,静脉输液应向病人或家属讲清静脉输液时可能发生的情况,家中必须要有人陪同时方可输液,由患者或家属在家庭治疗协议书上签子。②携带抢救用物,家庭输液出诊的护士必须随身携带必备的抢救药品,如盐酸肾上腺素、非那根、地塞米松等。如发生输液反应时就地抢救,同时还要建立随时与医院家庭病床科联系的通讯设施。③掌握家庭病床患者静脉输液原则,病人首次用药前,护士要详细询问患者用药史,包括那些药,疗效如何,用药中有无不良反应。需做药敏试验的药品,不宜在家庭输液中使用。若病情较重或患者家离医院较远时可全程给予守护,以便随时观察病情变化。④为严防家庭病床输液治疗的患者发生意外,必须制定严谨的工作制度,应选派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强,技术全面的护理人员,负责输液的巡回工作。同时,我们对出诊护士还要进行强化训练,提高应急能力。

综上所述,家庭输液既经济又方便,但家庭输液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性,一旦出现输液反应和病情变化,令家属措手不及,不能及时抢救。因此,要告知家属家庭输液的不足之处,要学会简单的急救。同时要求医护人员一定要加强安全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

2010-10-20;责任编辑 赵菊梅]

猜你喜欢
病床输液家属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多功能病床
病床变轮椅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久病床前无“孝子”
霸佔病床3年 法警強制帶離
输液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