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城市中产阶层休闲体育行为研究

2011-12-08 12:17陈建国袁继芳
关键词:中产阶层安徽省消费

陈建国 袁继芳

安徽省城市中产阶层休闲体育行为研究

陈建国 袁继芳

采用网络和电话咨询,对安徽省城市(合肥、芜湖、蚌埠)中产阶层的人群运动休闲体育行为进行广泛的调查和分析。研究发现,中产阶层人群对共同参与的对象和运动休闲场所的选择比较在意,对他们的社会地位和个人素质有一定的要求;他们在休闲消费方面还表现出明显地追求生活品味和格调的趋势;休闲的主要场所能够较为明显地体现出阶级阶层的区隔和社交圈成员社会地位的高低;对于运动休闲的形式认同和对运动休闲的社会认同是影响中产阶层运动休闲的主要因素。

安徽省;中产阶层;休闲体育行为

本研究以中产阶层及其运动休闲特征为切入点,试图揭示这一特殊群体的休闲体育行为特征,以期理清当前该阶层的休闲体育需求,把握与预测该群体未来体育运动休闲的发展趋势,旨在改善中产阶层的生活方式,提高健康水平,并为发展该阶层的体育健身休闲提供参考。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1.中产阶层的界定。

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回顾与参考,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本研究从收入、职业和受教育程度三个维度来界定城市中产阶层。收入标准界定为个人年收入3万-12万元;职业标准界定为从事非体力劳动的专业技术或管理人员,具体操作化为党政机关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企事业单位一般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包括教师和医生)、民营企业主银行、保险和证券行业人员以及自由职业者七类;受教育程度标准界定为受过高等教育,包括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三类。本研究中的城市是指现居住地为城市,是一个地域概念而非一个户籍概念。故本研究中的城市中产阶层可以界定为:居住在城市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个人年收入在3万-12万元之间的从事非体力劳动的专业技术或管理人员。

2.运动休闲。

运动休闲是以身体运动为手段获取身心愉悦和健康的行为,实质上就是一种休闲行为,这种休闲行为具有区别于其它休闲活动的特征,即它们都是以身体运动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休闲活动,其运动性非常明显,是人们在余暇时间里自主选择参与的、以身体运动为主要形式的休闲活动。休闲的本质是人们按自己的意愿,支配并利用自己的自由时间,通过身体运动这种表现形式,追求个人享受和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休闲方式。

二 安徽省城市发展概述

“十一五”期间,在中部崛起发展战略、扩大内需刺激政策和省区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带动和影响下,安徽综合实力增强,区域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和特点。2008年,安徽省GDP实现8874.2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在全国的排名由2005年的第16位上升到第14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5大区域经济体: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北地区、黄山国际旅游城和合芜蚌自主创新实验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正式获国务院批准,成为安徽省第一个进入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规划,这一战略的实施将促进安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分工合作体系,并将引领安徽迈入经济加速崛起的新时代。

三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安徽省城市(合肥、芜湖、蚌埠)中产阶层休闲体育行为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包括参与休闲体育的动机、场地、同伴、消费和影响因素。采用专家评判法和再测法分别对问卷的效度和信度进行检验,其中专家对问卷的内容和结构的评价为非常合理和较合理的占89.0%,问卷信度系数R为0.87,均符合社会学的研究要求。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1878份,回收率为93.9%,有效问卷1786份,有效率为95 %。通过对1786份有效问卷提供的市民社会综合地位评价信息进一步统计表明,符合中产阶层的各类人员638名,占有效样本的36%。

(2)文献资料研究法。查阅有关中产阶层的理论、休闲体育等方面的专著和文献资料,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基础。

(3)专家访谈法。根据研究需要,走访了安徽省体育局和旅游局育有关领导,及健身与休闲服务场所的管理人员和相关领域的专家与学者,为提高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创造了条件。

(4)数理统计。对调查数据利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四 结果与分析

1.参加休闲活动动机。

行为科学认为,人的需要是动机的基础,动机是驱使人产生某种行为的内在力量,它是由人的内在需要所引起的。需要是指人们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它能使某种结果变得有吸引力的一种心理状态。正是这种欲望驱使人去采取某种行为的。而人之所以会有某种需要,是因为人自身的某些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当一个人要求满足这些未满足的需要时,他就会努力追求他所需要的东西。中产阶层参与休闲体育的动机多样性,也呈现出这一阶层的显著特点(见表1)。从表1可知,中产阶层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知程度较高,他们不再局限于体育锻炼的健身和娱乐功能,而能更广泛地全方位认识体育锻炼在心理、生理和人际交往方面的积极作用。在问及参与体育的目的中,大部分中产阶层把减压、放松作为主要目的,说明中产阶层压力大,需要体育来缓解压力,宣泄压力。其次是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的目的。另外,选择美体、减肥的也占了较大比例。现代生活方式导致中产阶层“营养过剩”,经济地位的提高又使安徽中产阶层对自身形象比较注意,尤其是中产阶层女性群体,对形体的美相当重视,美体、减肥自然成为他们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目的。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文化素质的提升和收入的提高,安徽中产阶层参与休闲活动的动机向高层次、多元化发展。

表1 参加休闲活动动机调查(N=368)

2.休闲场所的选择。

休闲场所是休闲活动方式实现的空间载体。在休闲时间、休闲方式和休闲动机互动的态势中,选择不同的休闲方式,其所依赖的场所会有所不同。即使相同的休闲方式也会因不同的休闲时段而导致休闲场所的变更。中产阶层的休闲当中消费的影响自然加重,休闲的区域化特征也随之逐步形成,并呈现延续和扩展的趋势。如电话调查的结果所示,中产阶层的闲暇生活区域日趋集中,旅游地、健身场馆、网络、娱乐消费场所等逐渐成为中产阶层固定化的休闲活动区域,为休闲行动的制度化提供了基础的稳定性。家庭以60%以上的选择率在居民休闲活动场所选择中排名第一,这与看电视作为居民平时主要休闲方式的现状高度一致。这一现象深刻说明中产阶层平时以家庭为核心的休闲活动场所结构的封闭性和稳定性。

表2 休闲场所的选择调查(N=368)

3.休闲消费支出。

如果说老式中产阶层尚存在通过积蓄资金、扩大生产规模的动机,新中产阶层通过在他人公司或国家公务机构中工作、获取薪水的工作—收入的人生模式,决定了他们的消费一般不会在生产资料领域,而只能在生活资料领域(所以,有房、有车常常是他们有“产”的重要标志)。加之他们看重社会声望,用米尔斯的话说,存在着强烈的“地位恐慌”;同时又常常是时尚性传播媒介的主要受众,因此他们同其他阶层的群体相比消费上的前卫性是十分明显的。另外,因为中产阶层多数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他们在消费方面还表现出明显地追求生活品味和格调的趋势。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 安徽城市中产阶层人群平均每月在运动休闲方面的花费为600元以上的比例较高,说明安徽城市中产阶层人群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但是由于他们刚刚跨入中产阶层,在一些必需品的消费上还显不足,对价格比较敏感。有研究表明,中等城市中产阶层的运动休闲消费具有以下明显的特征。其一,中等城市中产阶层是当地消费的中坚力量,其消费热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其二,中等城市中产阶层通过消费追求社会地位,总是对与身份相关的“符号消费”较认同,其消费求同于上层社会,求异于社会下层。其三,中等城市中产阶层强调消费的“品位”,以区别于缺少经济资本的社会下层和缺少文化资本的社会上层。通过比较,这些人群运动休闲消费的金额占当地家庭平均生活消费水平的50%左右,此运动休闲消费水平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几乎不可能。

表3 平均每月休闲消费支出(N=368)

4.参与休闲活动时同伴的选择。

休闲同伴选择反映了人们从事休闲活动时对社会人际交往关系的期待和依赖的价值定位。安徽中产阶层总体上体现出既依恋亲情,又偏爱友情的社会交往特征。亲情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庭成员,体现了活动伴侣的亲密性特征;友情是以业缘与地缘关系为基础的朋友和同事,突出了活动伴侣的社会性特征。其次是由朋友、同事构成,而较少由会员、“发烧友”、社区邻里、网友等构成。

表4 休闲同伴的选择调查(N=368)

五 影响中产阶层群体参与运动休闲的因素

1.运动休闲的形式认同。

(1)实用型休闲。

对当前中等城市中产阶层群体的人来说,运动休闲或许仅仅意味着某种放松与休息,尽管他们的运动休闲方式可以变得更为积极,但由于平时工作压力大,难得有相聚的机会,一到周末,则几乎没有闲暇娱乐,有35%的人通过看电视、看书、散步简单放松一下,这种为工作补偿的运动休闲在调查者中占有较大比例;也有近45%的人选择外出运动、旅游和交际;其余近20%的人参与一些职业培训和其它事务。

(2)标签型休闲。

调查中我们发现,虽然中产阶层整体上相对于非中产阶层而言拥有较为活跃的休闲生活,但这种区分更多地体现在休闲消费上,在文化品味、社会公益意识等方面二者尚未体现出显著性差异。但是,这一结果并不意味着中产阶层的休闲生活品位等同于非中产阶层,通过访谈我们发现,区分已经成为部分中产阶层休闲规则中一个重要的表意性因素。

(3)自由型休闲。

中产阶层结构群体才能逐步确立意义的合法性边界,追求真正意义的休闲。65%否定了为休闲而休闲的形式主义,强调真心热爱休闲的态度。例如,旅游,55%不会跟团旅游的,认为跟团去没意思,去什么地方,呆多长时间都是固定的,没有一点自由。认为旅游是给人提供一个休闲放松的方式,同时也给一个人增长见识开阔眼界的机会,可以让人见识不同的人、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风俗文化,让你对自己的生活有一个真正的了解与反省。所以一般都约上朋友一起去的。去的时候要准备好多东西,比如摄影器材、吃的东西、还有住的简单帐篷等等。这样下来往往花费很大,而且很辛苦。但这是自由得休闲。

2.运动休闲的社会认同。

休闲运动它是一种社会活动,它具有社会活动的象征功能。索尔·斯坦维布伦在《有闲阶级论》中指出:“在任何阶层中,只要有可能,这两种办法……有闲和夸示性消费……都会盛行……任何社会阶层,都不会彻底摈弃惯常的夸示性消费。”夸示性消费和夸示性有闲是社会存在的极具象征性的活动,活动的目的并不是从消费和休闲中获得幸福,而是得到某种象征性的社会名誉和地位。运动休闲活动历来都有某活动项目在当时的社会中被认为是高尚、文雅、有教养的,只有社会上层的精英才能参与的活动,这些活动通常需要得体的服饰、精良的装备、具有表现力的活动方式等等,比如高尔夫,时至今日,这项运动依然有专属于社会上层的休闲活动的趋向。

六 结论

1.安徽省城市中产阶层人群对共同参与的对象和运动休闲场所的选择比较在意,对他们的社会地位和个人素质有一定的要求。

2.安徽省城市中产阶层人群参与运动休闲,其中有合作伙伴的感情交流,也有对自己身边人的感情投资。运动休闲仅仅是被作为一种可利用的情感传递方式,尽管这些运动休闲场所是一些人造环境,而非公益和自然的休闲环境,但这并不影响这些人群的休闲健身效果。

3.影响中产阶层运动休闲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该阶层人士对于运动休闲的形式认同,对运动休闲的社会认同。

[1]周晓虹.中产阶层调查[C].2007:46-47.

[2]卢锋.休闲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38.

[3]徐明宏.休闲城市[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133.

[4]李云,等.长江三角洲地区中产阶层运动休闲特征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9(4):39-42.

[5]王宁.消费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77.

[6]凡勃伦.有闲阶层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M].蔡受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53-64.

[7]王欣.苏北地区中产阶层运动休闲特征及影响因素[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1:65-68.

[8]赵胜国,等.太湖区域苏州城镇中产阶层体育健身消费特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8):34-37.

ClassNo.:G80-05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杜 健 蔡雪岚)

StudyonLeisureSportsBehaviorAmongMiddleClassLivinginCitiesinAnhuiProvince

Chen Jianguo Yuan Jifang

The paper is a research report about the leisure sports behavior among Middle Class living in cities in Anhui province . It finds that the leisure sports require the participants to qualify some qualifications ,such as their social status and their personal qualities . The paper thinks that the recognition for leisure sports among the group of middle class and the whole society recognize the leisure sports are the two main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behaviors of middle class .

Anhui Province;middle class ;leisure sports behavior

陈建国,硕士,讲师,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蚌埠。邮政编码:233001

安徽省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10sk230)阶段性成果

1672-6758(2011)02-0149-3

G80-05

A

猜你喜欢
中产阶层安徽省消费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40年消费流变
中国中产阶层成长中的烦恼与压力
全新皇冠:为中国中产阶层而造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