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族地区热带体育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2011-12-23 07:27宋静敏陈扬乐王公法
关键词:黎族热带海南

宋静敏,陈扬乐,王公法,戴 瑾

(1.海南大学 体育部;2.海南大学 旅游学院;3.海南大学 图书馆,海南 海口 570228)

海南黎族地区热带体育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宋静敏1,陈扬乐2,王公法1,戴 瑾3

(1.海南大学 体育部;2.海南大学 旅游学院;3.海南大学 图书馆,海南 海口 570228)

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调查发现了海南省513项富含体育因子的已开发和未开发的热带体育旅游资源单体,其中,黎族地区有276项,占总数53.8%。提出了热带体育旅游理念和特征,依据国家标准(GB/I8972—2003)对黎族地区热带体育旅游资源单体进行分类、统计和评价,探讨其开发现状,提出了海南黎族地区热带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战略。

黎族地区;热带体育旅游;资源调查;现状评价;发展战略

黎族是海南省特有的少数民族,千百年来生息繁衍于海南岛上。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3市6县内,聚居区约占全省总面积的60%,总人口124.8万[1]。黎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过独具特色的、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和体育活动,在历史演进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生活演变以及文化的趋同性的影响,黎族传统文化有逐渐消失的倾向。这期间有学者做过大量调研,出版过多种著作和论文,但是,均集中在黎族历史、方言与民俗等方面,针对黎族地区热带体育旅游研究和资源调查还是空白。

一、热带体育旅游基本内涵

(一)热带体育旅游及其资源概念

热带体育旅游是体育旅游产业的一个热带区域分支,是指在热带区域以参与、欣赏、观看体育休闲健身项目为内容的旅行游览活动,包含休闲旅游、探险旅游、康复旅游、赛事旅游和民俗观光旅游。热带体育旅游以富含体育因子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条件,在热带区域以旅游产品的形式为旅游者提供融竞赛、健身、休闲、娱乐、探险、交际、观赏等多种服务于一体的经营性项目群[3]。热带体育旅游在国内研究尚属空白,而国外热带体育旅游研究相对较多。热带体育旅游深受发达国家以及温带、寒带人群的重视和青睐,例如美国的夏威夷、亚洲的泰国和印尼等均把体育和观光休闲旅游结合得很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热带体育旅游资源能对旅游者产生体育旅游吸引力,可以为体育旅游产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健康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的总合[4]。中国地域辽阔,受地理分布规律制约,区域体育旅游资源的差异极大。

(二)热带体育旅游特征

1.资源特异性 热带体育旅游资源与温、寒带体育旅游资源有很大的差异性,有其明显的热带特征。海南以热带气候、热带海洋岛屿、热带地质地貌、热带原始雨林和热带民族风情占据了我国热带区位优势,同时,也衍生出了众多的热带体育旅游资源。

2.非季节性 我国热带区域面积较小,在热带区域开展体育旅游不受季节限制,一年四季都可以开展,它不像寒、温带受季节限制,一年之中总有部分时间市场“萧条”。热带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没有冬季,是避寒和冬训的理想之地。

3.可重复性 对一般旅游项目来说,很少有旅游者重复到同一旅游地观光游览。而热带体育旅游对同一旅游者却有重复利用价值,旅游者对冬季避寒和某一体育运动项目的喜爱,能促使其多次到同一旅游地从事该运动或观看比赛。

4.专业性 参与热带体育旅游需要一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许多体育项目如潜水、帆板、冲浪、沙滩球类等,需要参与者具有较强的技术水平。即使是观赏体育比赛,也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

5.参与性 体育旅游是新型的、时尚的旅游形式,符合现代旅游者户外运动、回归自然、休闲娱乐、崇尚健康的旅游理念。大部分热带体育旅游项目是参与性很强的项目,旅游者需要借助更多的体育装备和手段,通过直接参与和体验,才能体会到热带体育旅游的内在乐趣,旅游者对运动项目的喜爱又能激发其参与的积极性。

6.健身性 热带体育旅游包含广泛的体育项目,在旅游中同样具有增进健康、强壮体魄的功能。一些热带体育旅游项目如攀岩、漂流、越野、热带雨林探险等,既需要参加者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又需要有过人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这也是参与者挑战自我,实现人生高层次需求的途径[5]85。

二、海南黎族地区热带体育旅游资源分类

通过调查,发现了海南省513项富含体育因子的热带体育旅游资源单体,其中,黎族地区有276项,占总数53.8%。对这些资源单体进行科学分类,是认识与研究热带体育旅游资源的先决条件。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I8972—2003)和体育学理论,研究分析海南黎族地区热带体育旅游资源形成的原因、机理和分布,将黎族地区热带体育旅游资源分为2大主类、8个亚类、20个基本类型,共276个资源单体,见表1。需要说明,按照国家标准,海域应归属到水域亚类,但是,海南省是海洋大省,有2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因此,依据我省海洋特征,可以创新的将其设立亚类。单独设亚类也符合《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指出的“根据区位特征最多可增加2个”的要求。

表1 海南黎族地区热带体育旅游资源分类与统计表

三、海南黎族地区热带体育旅游开发现状及其评价

(一)资源丰富,潜力巨大

在海南省513项热带体育旅游资源单体中,黎族地区有276项,占53.8%;在397项自然类资源单体中,黎族地区有233项,占58.7%,说明黎族地区占有大多数自然类热带体育旅游资源,特别是山地体育旅游资源和民族风情旅游资源,特色鲜明,数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在海南省116项人文类资源单体中,黎族地区仅有43项,占37.1%,说明黎族地区人文类资源较少,是文化欠发达地区。

黎族地区拥有海南省最具潜力的热带山地、雨林、滨海、民族风情体育旅游资源,部分具有珍稀性和惟一性,其丰富密集的旅游资源单体可配套开发高档次、高品位的热带体育旅游产品,可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同时,民族和历史文化演示可极大地丰富体育旅游的内涵。

(二)起步较晚,发展较快

长期以来,海南重视开发滨海旅游,忽视开发山地旅游,出现了“南重、北轻、西衰、东盛、中间空”的局面。海南黎族地区除三亚、陵水、保亭外,其他黎族市县则基本上处于“深藏闺中无人识”的困境。随着海南旅游方式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热带体育旅游在悄然兴起,黎族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正在逐步被挖掘。众多的山岭、岩洞、山涧、溪流、热带雨林、崎岖小道等不再是阻隔旅游者的屏障,而是开展登山、探险、徒步、穿越、漂流、驾骑等热带体育旅游项目的优良场所。由于黎族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良好的气候条件以及原汁原味的黎族风情,近年来吸引了众多的省内外、国内外体育旅游爱好者,一些体育组织和俱乐部把黎族地区作为他们举办运动和赛事的首选地区,如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黎族地区是最佳赛段。目前黎族地区热带体育旅游初步形成了以呀喏达雨林文化旅游区、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和七仙岭温泉森林公园为代表的山地、温泉、民俗体育休闲旅游;以五指山、霸王岭为代表的登山、漂流、穿越体育探险旅游;以分界洲岛、亚龙湾为代表的深海垂钓、潜水、沙滩运动等滨海体育旅游。黎族地区这块最具吸引力的热带体育旅游胜地,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推进,正在加速发展。

(三)产品较少,规模较小

海南黎族地区丰富的热带体育旅游资源为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条件,其产品大都以自然资源为主,原汁原味,浑然天成,但也难免粗糙和功能单一。例如,被誉为“华夏第一漂”的五指山漂流,就配套设施、水道条件、安全保障等软条件而言,都与国内外漂流产品存在较大差距,只能满足人们健身娱乐需求,而不具备常年训练和比赛要求。五指山、黎母山和吊罗山的登山运动,实际上没有进行专业开发,没有固定山道,由登山爱好者随意选择线路,很难组织规格较高的比赛,仅是简单的资源利用,只能满足群众自发性体育旅游需求。

体育旅游作为一种专项旅游产业,在旅游设施、装备、体能、心理、时间、安全保障以及旅游后的恢复休整等方面都有特定的要求,因此,在开发设计体育旅游产品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而目前黎族地区热带体育旅游基本上依附景区,在建设时,没有按照体育旅游规律去开发设计,虽然从整个大的旅游景区规划来说,拓宽了旅游功能,提升了旅游吸引力,但就体育旅游专项而言,则很难发挥其效果和特点,这样的体育旅游产品大都是旅游行程中的一个附带,显得不伦不类。因此,加大专项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是加速发展体育旅游的关键,也是整个黎族地区旅游品质升级的关键。

(四)软硬条件滞后,开发难度较大

交通设施是发展旅游业的前提条件。审视海南岛大交通环境,有飞机、轮船、火车等连接国内外旅游市场;岛内小交通依靠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连通市县和重点景区,相对较好。但是,黎族地区主要分布在中线公路两侧和东西线高速公路内侧,基本以山区为主,大多数有开发潜力的热带体育旅游资源都处在较偏僻和险峻之处,仅有小道或沙石路面连接,严重影响了黎族地区的项目开发。比如,保亭县的仙安石林、白沙县的鹦哥岭等,本来是绝佳的攀岩、探险、徒步穿越的热带体育旅游胜地,但由于交通状况不好,至今还深居闺中。一些公司对此产生过浓厚兴趣,但鉴于交通状况太差,开发成本太高而束之高阁。因此,政府要大力完善黎族地区旅游配套设施,为有开发潜质的旅游资源修建公路,这是当务之急。

经营体育旅游要具备专业的体育旅游技能和资质,缺乏体育旅游人才和体育旅游旅行社是制约黎族地区热带体育旅游开发的又一因素。目前海南没有一家专业从事体育旅游开发经营的公司和旅行社,现有一些从事体育旅游项目的工作人员,大都是一般性导游,没有经过体育旅游专业院校培训,工作时只是作一些常规性的提示,而不具有专项分析和指导能力。因此,给海南体育旅游开发经营带来了障碍和难度。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背景下,对经营体育旅游项目以及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快体育旅游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刻不容缓。引进国际化体育旅游公司和人才是黎族地区热带体育旅游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6]。

四、海南黎族地区热带体育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一)战略定位

海南必须确立热带体育旅游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必须重视占全省60%陆地面积的黎族地区热带体育旅游规划和开发。

由于海南岛人口总量少、市场容量小,热带体育旅游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战略地位要立足于本省热带海岛区位优势和国际旅游岛建设政策优势,首先面向占据95.4%市场份额的国内游客市场,同时大力开拓国际市场,走出一种外向型拉动旅游经济发展的道路,使国际旅游岛建设符合国际旅游发展的规律。

海南黎族地区热带体育旅游的发展重点应定位在山地体育旅游、海域体育旅游、高尔夫旅游、生态体育旅游、节庆民俗体育旅游、水域体育旅游和赛事体育旅游等领域。必须采用大项目、大企业、大生态文化、大体育旅游理念和先进的“特色生态集约型”开发模式,使国际旅游岛建设惠及黎族地区[7]。

(二)战略目标

近期目标(2010—2013年)

用3年时间全力改善黎族地区热带体育旅游基础设施,特别是改善黎族地区山地体育旅游资源和海南岛西部滨海体育旅游资源丰富地区的道路;确立热带体育旅游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初步形成符合国际旅游发展趋势的海南黎族地区热带体育旅游发展规划、相关政策(投资、土地、税收和鼓励政策)、开发模式、保障措施和国际形象;逐步实施大环岛旅游的七大功能区格局,提高旅游开发效益。

中期目标(2013—2016年)

用3年时间进一步完善海南黎族地区热带体育旅游基础设施,全力打造黎族市县体育场馆,承办大型“民族传统比赛大会”;形成较为完善的黎族热带体育旅游产业体系,大环岛旅游的热带体育旅游经济效益全面提升,热带体育旅游成为国际旅游岛的主打旅游产品之一。

远期目标(2016—2020年)

用4年时间形成完善的黎族地区热带体育旅游产业体系和大环岛热带体育旅游格局;完成热带体育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结构优化,使海南成为独具特色的热带体育旅游强省,实现黎苗族人民脱贫致富;实现海南国际化的、世界著名的、亚洲一流的度假休闲旅游目的地和中华民族四季后花园的总目标[8]。

(三)战略保障

实施海南黎族地区热带体育旅游发展战略,主体是政府、旅游企业、旅游行业协会和旅游者,客体是黎族地区热带体育旅游资源和产品,媒介是由主、客体进行旅游交易所形成的热带体育旅游市场。因此,政府、企业、产品、市场和客源5个层面需要相互依赖、良性互动,共同保障热带体育旅游发展战略的实施。

1.政策与法律保障

政府牵头科学制定黎族地区热带体育旅游发展规划,并监控规划实施。

加大对黎族地区热带体育旅游特别是中部黎苗族地区山地体育旅游和西部滨海体育旅游开发的扶持力度,实行财政、税收、金融优惠政策。

制定黎族地区热带体育旅游产业区域合作政策,建立相关法律,通过调整旅游各利益主体关系来推动黎族地区热带体育旅游产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加强科研投入力度,挖掘黎族地区热带体育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提高热带体育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创建海南省“热带体育旅游资讯网”,提升热带体育旅游形象和竞争力,整合体育旅游产品,优化体育旅游环境。

2.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保障

强化体育与旅游部门的政府职能,加强体育与旅游部门的合作,统一制定黎族地区热带体育旅游发展规划和政策;在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中增加体育专业人才,设立热带体育旅游管理机构或人员,规范管理体育旅游行业。

组建“海南热带体育旅游协会”,统筹兼顾全省包括黎族地区在内的热带体育旅游管理,规范和促进我省热带体育旅游产业高速发展;组建“海南国际体育旅游公司”、“海南热带体育旅游旅行社”,在建立统一规范的旅游市场前提下,完善运营机制,形成秩序井然的市场竞争环境,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来组织体育旅游发展。

对黎族地区热带体育旅游发展规划中的大资金、大生态文化、大体育旅游开发项目,采取政府规划,企业运作;聘请专业化咨询管理公司负责规划设计,聘请专业公关公司负责宣传推介;对于投资规划项目的企业,各级政府优先划拨土地;鼓励国内外企业以独资、合资、产权经营等多种方式兴建和改建黎族地区热带体育旅游开发项目。

3.人才保障

目前,中国包括海南体育旅游快速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是缺乏体育旅游人才。中国不缺乏体育教师、体育教练和运动员,稀缺的是高端的体育旅游、体育经济、体育商务、体育营销、体育法规、体育导游、体育经纪人和体育研究人才。人才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重中之重,应尽快健全热带体育旅游人力资源系统,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在海南省现有体育院系和旅游院系本科、专科和研究生培养建制内设置体育旅游专业,加大体育旅游产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海南省政府与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旅游局以及国内著名体育、旅游、财经大学共同在海南组建“中国体育旅游大学”或“中国体育经济大学”,创新教育体制,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培养新型体育旅游人才,弥补中国包括海南上述各类体育人才的稀缺现状。

对旅游从业人员普及黎族文化和热带体育旅游知识,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建立人才竞争和激励机制,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重才、选才和用才环境,确保热带体育旅游人力资源的有效供给和知识更新,促进热带体育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4.安全管理与救援措施保障

开发黎族地区热带体育旅游不可回避的现实是山地体育旅游、海域体育旅游、水域体育旅游均含有一定程度的风险因素。正因为有了适度的探险因素,才能满足现代旅游者的户外运动、回归自然、锻炼体格、培养意志的目的。

各主体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旅游安全管理办法》。

对旅游从业人员和游客进行安全教育,保证安全救生设备完善,对各种热带体育旅游设施建立定期检查制度。

适度开发黎族地区热带体育旅游探险项目,严格控制高风险项目,对高风险项目设立必要的市场准入机制,降低风险。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体育旅游导游认证体制,要求本专项导游除具有专业旅游知识外,还必须具有体育和救生专业知识,具备体格强健、英勇顽强、吃苦耐劳、敬业助人、团队协作等品质。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公安、武警、旅游管理机构、旅游企业界“应急救援”机制;不断完善紧急救援知识、手段、装备、海陆空交通工具;在国际国内彰显海南创新“应急救援”机制,大幅度提升国际旅游岛形象。

认真抓好旅游保险体系建设,在继续贯彻实施《旅游意外保险规定》的同时,研究设立旅行社责任保险[5]86。

五、结论与建议

海南黎族地区拥有2大主类、8个亚类、20个基本类型、276项富含体育因子的热带体育旅游资源单体,占全省总数53.8%。其中,自然类资源单体有233项,占全省的58.7%;人文类资源单体有43项,占全省的37.1%。黎族地区热带体育旅游景观资源总量丰富、类型多样、民族特色鲜明、开发潜力巨大,许多具有珍稀性和独特性,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

海南黎族地区可以突出原生态自然优势和原生态人文优势,在注重保护的前提下,择优选择点、线资源,综合开发旅游产品,建成由丰富多彩的原生态景观区、体育旅游营地、度假区、服务区、风情小镇、生态文明村等构成特色主题景区。大力发展原生态体育旅游,形成以“野”为主的热带体育旅游特色,加强民族和历史文化演示以丰富体育旅游内涵。有丰富海岸线旅游资源的黎族市县近期仍需以滨海旅游开发为主,进一步凸显热带海岛的区位优势。

山地是海南岛的另一主体,是海南黎、苗族人民主要聚居地,拥有180个山地体育旅游资源单体。山地是海南旅游业发展最薄弱的环节,又是海南深化旅游业改革、拓宽旅游市场、扩大旅游容量、提高旅游品位、黎苗族人民脱贫致富、成功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重要环节。我省应尽快组织专家学者对山地体育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和开发进行更详细研究,给无名山峰、峡谷和大型水库重新命名。采用大项目、大生态文化、大体育旅游理念和“特色生态集约型”开发模式,大力开发等级达到5级(国家级)的山地体育旅游资源,确保开发一项成功一项[9]。

海南黎族地区应建立热带体育旅游理念,深入调查和保护热带体育旅游资源,建立数据库。切实把黎族地区热带体育旅游纳入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发展战略之中,引进国际化体育旅游公司和人才,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为海南旅游产业升级换代、黎族地区脱贫致富和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1]苏英博,书经照,梁定基,等.中国黎族大辞典[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6-38.

[2]海南年鉴编委会.海南年鉴2007[M].海口:海南年鉴社,2007:3-25.

[3]夏敏慧.海南体育旅游开发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38-40.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家标准(GB/I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S/EB].[2009-03-04].http:∥baike.baidu.com/view/2538445.htm?fr=ala0.

[5]夏学英.我国体育旅游资源整合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6]海南省人民政府.民族民俗[S/EB].[2009 -12 -18].http:∥www.hainan.gov.cn/code/V3/special/more.php?ID=49&BigClass=539.

[7]陈亚俊,鲍明晓,张林,等.海南特色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研究[R].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6:9.

[8]陆志远.全力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N].海南日报,2008-12-16(A6).

[9]宋静敏.海南省热带体育旅游资源调查与发展战略研究[M]∥周洪晋,张学泮,张兴文.国家战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0:300 -314.

A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ropical Sport Tourism in Hainan Li Area

SONG Jing-min1,CHEN Yang-le2,WANG Gong-fa1,DAIJin3
(Sports Dept.,Hainan University,Haikou 570228,China)

Using themethod of documentation,field investigation,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the survey identified 513 developed and undeveloped tropical sport tourism resourcemonomerswith rich sports factor in Hainan.53.8%among them,276 items,are in Liarea.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and characteristics of tropical sport tourism.Then,on the basis of the national standard(GB/I8972-2003),it classifies,calculates and evaluates the thesemonomers,explores the present development,and proposes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ropical sport tourism industry in Hainan Li area.

Li area;tropical sports tourism;resource survey;status evaluation;development strategy

G 812.47

A

1004-1710(2011)05-0013-06

2010-10-25

海南大学重点科研项目(hd09xm47);海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xkxm0861-06);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HNSK11-71)

宋静敏(1958-),男,陕西西安人,海南大学体育部教授,主要从事热带体育旅游研究。

[责任编辑:林漫宙]

猜你喜欢
黎族热带海南
黎族小伙闯“深海”
《黎族母亲》等
热带风情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热带的鸟儿
T 台热带风情秀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为海南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