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公开无“技术”障碍

2011-12-25 00:44潘洪其
民生周刊 2011年10期
关键词:账目政府部门人大代表

□ 潘洪其

预算公开无“技术”障碍

□ 潘洪其

全国“两会”前夕,传来政府预算公开改革取得突出进展的消息:根据对171家中央部门的书面调查,2010年共有74家中央部门向社会公开了部门预算收支总表和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这是中央部门首次向社会摊开自己的“账本”。

近年来,社会上要求政府预算公开的呼声日渐高涨,除了少数基层政府部门努力探索全方位预算公开之外,大多数政府部门的预算公开远不能让人满意。在此语境下,74家中央部门去年向社会各界公开部门预算表,中央本级支出预算细化为23“类”、123“款”,与2009年国务院有关部门首次向社会公开当年中央财政收入预算表等4张报表相比,不但公开的范围明显扩大,而且公开的内容更加细化,无疑是一个值得称道的进步。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关于政府预算公开,形而上的“道理”几乎已经成为常识,不需要一再言说;反倒是在形而下之“器”的层面,有关政府部门和职能部门常常抬出一些理由,强调政府预算是非常复杂繁琐的账目,涉及非常高妙深奥的专业问题,若要公开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技术问题等等。

理由看似言之成理,却经不起认真推敲。从技术角度讲,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发展到今天,一个政府部门无论级别有多高,无论其预算总量有多大、有多少层级分类,也都能够按照从大到小、从粗到细的顺序,逐级、逐类地公开到最细的账目,公开到“把每一块钱的去向都交待清楚”的地步。只要财政预算的“细账目”规范、完整到这个程度,就能够公开到这个程度,人们只要沿着一定的方向逐步点击、查阅下去,就能够了解预算中每一个大小项目的最终去向。

去年74家中央部门公开的部门预算,未能体现公款接待、公车购置及使用、公费出国“三公消费”的内容。有关方面表示,“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2011年暂采取统计的方式,获取基本建设支出和行政经费预算数和决算数。”这意味着,今年的政府预算仍然不会单列“三公消费”。对于这个多年来公众强烈期待的问题,有关部门辩称,“三公消费”分别属于不同领域的公务消费,与不同的部门和具体事项挂在一起,要在预算编制上单列出来有很大困难,而且从财会制度上讲也不科学。

其实,把分布在不同部门和事项下的“三公消费”单列出来,不过是在预算编制上多一道手续,以前该怎么分布的还继续怎么分布,最后再把涉及“三公消费”的费用进行综合单列,有什么“困难”和“不科学”呢?事实上,这两年中央和各地都采取有力措施压缩“三公消费”,每年压缩“三公经费”的数字也陆续公布,可见在目前的财务制度下,对“三公消费”是完全能够进行专门统计的,也是完全能够在财政报告中单列出来的。

至于政府预算专业性很强,预算报告公开后一般人看不懂,并不是多么严重之事,因为总有一小部分专业人士能看懂它,这就够了。这部分专业人士当中,有一部分本身是人大代表,他们能够看懂预算报告,能为公众做一些解释和辅导的工作,帮助公众看懂预算报告。公众有畅通的渠道监督人大代表,给人大代表施加足够的压力,人大代表就一定会通过各种渠道,想方设法看懂预算报告,并代表公众对政府预算进行强有力的监督,公众监督政府预算的目的就达到了。

所以,政府预算专业性太强,动辄几百万上千万字的预算报告一般人根本看不懂,并不能成为政府预算勿需公开、勿需“把每一块钱的去向都交待清楚”的理由。

政府预算公开既没有“道理”上的障碍,也没有任何“技术”上的障碍。这项改革可谓万事俱备,欠缺的只是奋勇前行的勇气、智慧和行动。

(作者为知名评论员)

猜你喜欢
账目政府部门人大代表
人大代表要常回“家”看看
算盘
人大代表选举(三首)
给人大代表履职戴上“紧箍”
让“人大代表之家”在群众中火起来、亮起来
政府支出(一般收入账目及各基金)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二批清理规范省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决定
浅谈在政府部门推行绩效文化的作用和途径
政府收入(一般收入账目及各基金)
政府支出(一般收入账目及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