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线”不单是商业忽悠

2011-12-25 00:44
民生周刊 2011年10期
关键词:集体性竞争性起跑线

□ 曹 林

“起跑线”不单是商业忽悠

□ 曹 林

对于“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耳熟能详的口号,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一位官员近日在接受采访时称:人生是长跑,起步早晚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发展。“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忽悠!

这位官员对“不要输在起跑线”的判断有一定的道理,这句话很大程度上确实是商人的忽悠。可以注意到,刻意强调“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都是一些商人和培训机构,他们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态和担心落后的焦虑,不断推行“起跑线”的理念。

当然了,这种理念的流行,也与成人社会过于激烈的竞争环境有关,成人们之间过于激烈的竞争关系,也自然传导到了下一代人的发展竞争上。学者马少华极力倡导淡化大学教育的竞争性,他说:其实,学习比竞争要美好得多。从本质上说,知识和对知识的求索——思考,是非竞争性的。这是因为,知识不是稀缺性资源,也不是排他性的。

可如今社会最主流、最流行的价值观不是淡化竞争,而是无节制地鼓励竞争,市场的教父们歇斯底里地在各种场合强调着竞争的理念,仿佛你如果敢稍微松懈一下,就会失去很多,成为竞争中的失败者。人们不仅自己在拼命地竞争,还忧心忡忡地将这种意识形态移植到对孩子的教育上。不让孩子输起跑线,与孩子无关,焦虑的是被竞争压得喘不过气的大人们。

当然了,除商业忽悠和文化氛围外,最关键的还是体制。不能把问题全部推到商人身上,而有许多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使公众对孩子能否获得公平的发展机会上有一种深深的忧虑。商人的忽悠只是一种外因,能够把那么多家长都忽悠得赶紧掏钱,在于忽悠正击中了那种集体性的忧虑。

资源分配的不公,教育的不公平,导致进了好幼儿园,就能比一般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进好的小学,进了好的小学,就能进好中学,就能读好大学,就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这是现实。如果没有这个现实的映射和印证,商人再多的忽悠,理性的经济人都不会像如今这样被集体性地忽悠。

(作者为知名评论员)

猜你喜欢
集体性竞争性起跑线
表演式落实、集体性沉默 “失真干部”的六种表现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集体性项目运动队的集体效能及其培养
PPP竞争性谈判与风险管控
竞争性国企改革需跳出三个误区
竞争性要素收入份额下降机理分析——垄断租金对竞争性要素收入份额的侵害
拟竞争性货币制度的机理:一个通货膨胀史的视角(1853~1905)
重归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