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课教学改革研究——以集美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为例

2011-12-29 04:46张守元
体育科学研究 2011年6期
关键词:集美田径专项

张守元

(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福建厦门 361021)

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课教学改革研究
——以集美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为例

张守元

(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福建厦门 361021)

为了使集美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课的教学更利于培养社会需求的田径专业人才。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和调查法通过对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课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借鉴国内外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的教学经验,并结合集美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特点及教学环境,针对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课教学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与发展对策。研究表明:现行的教学大纲不适应田径专业人才的培养;教学过程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与田径综合能力的提高。

运动训练;田径;教学;改革

运动训练专业是我国高校教育学科门类下体育学下属五大专业之一,始于1957年北京体育学院所设立的“运动系”,直至198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才正式确定了“动训练专业”的专业名称和地位,其以培养教练员为主要目标。在特定历史时期运动训练专业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教练员的文化素质、稳定运动员队伍、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2001年6月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对健康提出更高的要求,各种体育组织、企业和社区的体育活动需要大量的专业体育人才[1]。因此以前“专才”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田径理论与实践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田径综合素质上,改变单纯强调掌握运动技术的教学过程。因此,要求体育学院田径专项的学生在掌握田径技术动作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教学与训练能力、创新能力和田径综合能力的培养。田径运动健身的价值大且简单易行,同时又是其他体育项目的运动基础。鉴于此、体育学院田径专修学生应该顺应时代需要,不仅要具备教学、训练和指导社会体育的能力,同时还应具备传播田径运动文化、提高全民健身意识的综合素质。

目前体育学院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课的教学大纲,重点体现了培养学生田径竞技方面的能力,忽略了田径专项综合理论知识、田径健身性和娱乐性等其他功能知识的培养,从而造成学生就业面较窄,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脱节,专业知识拓展不够,综合能力不强等不符合社会需求的因素出现。

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课教学改革将探寻体育院校专项课教学改革模式,对培养集美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本科学生具备社会需求的宽口径、复合型体育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方法与对象

1.1 研究方法

1.1.1 文献资料法

查寻了超星数字图书馆、维普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查阅有关运动训练专业等方面的著作及文献,收集了关于运动训练专业教学与训练方面相关资料,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1.1.2 比较法

将集美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课的培养目标,教学方案及教学过程等与国内外的相关专业院校进行比较分析,分析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课在培养社会需求的田径人才中存在的问题。

1.1.3 调查法

对集美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田径专项学生及各专项教师进行面对面访谈调查,其中一级运动员5名,二级运动员20名,二级以下运动员20名。跑、跳、投运动员各15名。已毕业学生15名,在校生30名。就目前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课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1.2 研究对象

集美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课。

2 结论与分析

2.1 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现状

2.1.1 培养目标与要求

运动专业是培养具备竞技运动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从事专项运动训练的基本能力,从事运动训练教学、训练、科研、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根据以上教学目标与要求,集美大学体育学院制定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任务是:1)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在省内外重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力争在全国大运会上获得金牌,在全运会上进入前三名。2)个体水平达到一级运动员标准。3)提高专项理论水平,掌握专项执教技能,能从事本专业的教练和裁判工作[2]。从以上培养目标与要求中不难看出,集美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仍是停留在培养专项运动员与教练员的培养模式上,课程目标主要是侧重于运动成绩的提高、运动技术的掌握和参加体育赛事获得好的成绩与名次。而完全没有按照社会需求与集美大学体育学院实际情况进行培养。如社会对于田径专项教练员的需求,生源的运动水平基础、教师水平和教学训练条件等实际因素综合进行考虑。近年调查表明,目前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生直接从事教练工作,约为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生总数的2% ~3%左右[3]。从表1中可见,以集美大学体育学院中长跑专项学生为例,毕业后从事教练员工作学生所占比例最低,比例最高的是从事体育教学工作。这与我们培养的教学目标不一致。从参加大型比赛的角度去分析,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田径专项学生,在省级大型比赛中取得过骄人的成绩,目前福建省大运会体育院校组男女总共38项田径纪录中集美大学体育学院就占有35项。但是在国家级的比赛中,体育院校自己培养的学生(除挂靠体工队学生),最好单项名次是第三,这与集美大学体育学院制定的教学目标也不一致。自2005年以来,集美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田径专项共培养一级运动员共(除入学前达一级学生)12名,这与集美大学体育学院大纲要求个体水平达一级标准相差甚远。从表2中可见,以中长跑教学为例,集美大学体育学院学生无论是训练总量、训练次数等都达不到二级运动员训练所需运动量,让学生达到一级的训练目标无法得到保障。由于招生生源质量、学校训练管理、领导重视程度等多方面的原因,严重影响体育学院培养高水平员运动与教练员的初衷,面对现实的情况,必须进行教学目标与要求的调整,对于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培养方案,让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表1 近10年中长跑专项学生毕业去向

表2 中长跑运动员总跑量、训练次数和比赛次数的比较

2.1.2 教学课程内容分析

从表3中可见,我们注重专项技术与专项素质的培养,重点是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这与大纲的培养目标具有一致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们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的统一。教学时数严重不足、学校寒暑假的教学单元安排使教学训练的系统性无法保障,训练水平无法实现新的突破。没有专门的训练经费,无法参加一些相应的比赛,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训练周期计划的完整性都无法得到保障。由于集美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招生分面向全国统一招生和福建省各体育局定额招生两种形式,学生运动水平与文体层次差别很大,所以统一的大纲无法适合不同水平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专项理论课占总学时的3.8%,这对于文化基础差,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差的学生,更不利于学生掌握专项理论知识。从近几年学生写论文与论文答辩过程来分析,学生对于自己专项一些最基本的概念都没有掌握,这说明专项理论方面的课时过少,平时过分注重专项技术与专项身体素质的提高,对于专项理论知识没有进行系统传授。调查显示:学生文化水平基础差、长期受注重运动成绩训练思想的影响、没有专门开设专项理论课程是影响集美大学体育学院学生掌握专项理论知识的主要因素。田径教学与训练能力,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但是在大纲中没有这方面的计划与要求,所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社会需求脱节。

表3 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分配

2.1.3 教学形式与方法的分析

集美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田径专项学生以项目为单位分成10个小组进行分别教学,四学年都是同一专项教师负责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于田径知识的全面掌握,因为田径项目多,各项目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运动训练专业学生普修课跑跳投项目各学习1项,而且仅12学时,学生对于不同项目之间的运动技术与理论掌握很少,培养不出社会需求的一专多能的田径体育人才。目前主要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给出训练计划,学生按计划完成训练,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决定了相应的教学方式比较单调,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尤其对于入学前已经达到较高运动水平的学生如此。这是对学生学习时间的严重浪费。我们必须要改革教学方式与方法,让学生在掌握自己专项的基础上,去掌握其他更多项目的教学训练方法,让田径专项学生真正掌握田径,不再是只懂自己专项。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之间较大的差异,让不同学生的特长得到锻炼与发挥,不足之处得到学习与提高。充分培养与调动学生自学和相互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打破项目的限制,发挥各专项教师的特长,让学生们在田径各项目上都有所提高。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习知识。

2.2 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课改革措施

2.2.1 注重田径运动文化的培养

田径运动文化是指田径运动在形成,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对社会发展、人的价值观、行为方式以及与田径有关的物质表现形式影响的总和[4]。田径运动作为运动文化具有竞技性、健身性、娱乐性与休闲性,采取不同的运动原则、方法和要求,从而实现不同的运动目标。所以说,不能仅从表面形式来看田径运动,必须分析田径运动的目标才能正确认识其本质。研究表明:田径运动文化的内涵丰富,蕴含着现代社会的人所崇尚的各种精神(包括爱国主义精神、公平竞争精神、顽强拼搏精神、开放创新精神、道德品质精神等)。在从事田径运动和田径文化中培养这些精神,使现代人在社会上能面对各种挫折与困难,积极面对现代社会,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我国的体育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体育专门人才的主阵地,对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光大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对体育文化的培养与传播。具体到田径运动教学中就是通过课堂、讲座、报告、举办田径运动会、承办各类田径运动赛事、体育杂志、书籍、电视、CD光盘等途径和载体,将田径文化包括田径的意义与社会功能、田径教学训练与健身的方法手段、田径竞赛的组织管理、田径的规则裁判等介绍给学生,使得人们理解田径文化,参与到田径运动中来,从而实现田径教学的全面性、多渠道与不间断性。

在我国,运动训练本科专业培养目标要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操作环节,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投身到社会实践服务社会中去。例如,参与一些相关训练指导、参与各级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参与社区体育指导工作、兼职社团体育组织的教练等与专业结合紧密的社会实践活动。

2.2.2 转变教学观念

2.2.2.1 注重学生田径全面素质的提高

运动训练专业创办初始的培养目标是为各级竞技体育训练队伍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教练员。[5]目前,我国有80所高校设立运动训练专业,快速的发展导致生源质量的大幅下降,培养高水平的教练员与运动员的目标无法实现。集美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招生分两部分,一部分是面向全国考试招生 ,一部分是面向福建省各体育局招生,导致生源质量差距较大,按照培养高水平教练员与运动员的要求,无法满足大部分学生要求。随着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的增多,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但是各级少体校不断萎缩,运动训练专业主要的就业市场不断萎缩。另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正逐步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也做了相应的调整,更加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田径各项目的教学能力、训练指导能力、田径赛事的组织与管理能力、赛事的裁判能力、体能训练能力与运动健身指导能力等。

2.2.2.2 加强理论课的教学,改变只注重实践训练的教学过程

运动训练专业不是培养专业运动员,而是让学生结合理论与自己的实践经验去理解技术与基本训练原理,能熟练运用各种训练方法与手段,让学生在以后的教学训练工作中能更有效地去指导田径相关活动。所以要求学生会讲解示范、会组织教学训练、会观察和纠正技术、会指导田径运动健身、会组织竞赛和担任裁判工作。调查显示,集美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田径专项学生入学前学习过训练相关理论的学生不到3%,笔者认为这与我国这种教练制定训练计划,学生按教练计划去完成训练的传统训练模式有关,教练与运动员只注重运动成绩的提高,没有注重训练理论的指导,没有培养学生主动去思考与训练相关的问题。学生进入高校学习,不再是以前体工队训练的延续,而是利用高校的优势,加强训练理论的学习,从而加强对训练的认识和自己训练过程的反思,学会对训练的总结与思考,从而更全面的掌握田径的训练。另一方面,学生入学前只从事过一个田径项目的训练,对于田径其他项目认识几乎为零。在目前有限的课时下,教研室应该利用各专项教师的专长,开设田径各项目相关的理论课,让学生都有机会去学习各项目的技术特点、教学与训练特点,拓宽学生对田径各项目的认识,培养学生全面掌握的田径知识。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田径人才。

2.2.2.3 打破田径教学只限于课堂的教学观念,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田径运动是实践性项目,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去实践,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习体会,去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学校领导部门与田径教师要去主动争取、创造实践的机会。去争取表4中所列的项目,让学生去实践。由于受一些经费、安全等因素的影响,体育学院在参加社会举办的田径运动赛事与活动中无人组织。以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事为例,从2003年的第一届到2011年第九届,体育学院除了田径个别专项学生参赛外,学院没有一次统一组织体育学院师生去参加比赛,反而轮机工程、信息、工商管理、生物、航海等学院积极参加,而且人数不断上升。这反映了体育领导者与田径教师只注重课堂教学,完全放弃了课堂外学生掌握田径运动知识的机会,从而使培养学生知识面狭窄,组织实践能力差,达不到社会需求的田径人才。

表4 田径专项学生可争取的田径实践项目

2.2.3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2.2.3.1 分层教学,区别培养

目前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生源大部分由普通高中生、专业运动员和业余体校学生组成。因为他们的训练与学习经历不同,所以他们的文化成绩和运动成绩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以运动队高水平运动员和从事过专项体育训练的高中普通应届毕业学生之间的差异最大。根据调查,运动训练专业课程分层教学设置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能够满足大部分学生的愿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目标培养,专项课的训练与理论学习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对待,并确保达到预期运动能力与理论实践能力。通过入学半年对学生的了解,教师可根据学生能力水平以一个年级为单位分为提高运动成绩组、加强理论学习组、全能培养组三个教学小组,按组制定分层授课大纲。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找到自己相应的位置,按阶段分层次进行教学,实现各有所获、突出优势和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

2.2.3.2改革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

集美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田径专项学生仍旧普遍采用专项教练给出训练计划,学生课堂按计划完成训练任务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决定相应的教学方式比较单调,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最严重后果在于培养的学生将来面对自己的学生时,仍没有好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田径运动的发展。网络、多媒体、摄像机等现代设备的广泛运用,为教学方法手段提供了更多选择。如在跨栏教学训练中可借助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观看刘翔示范,并且可以快慢动作反复重放。在学生错误动作的纠正中利用摄像机与手机录相的功能,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错误技术与找出改进的方法。要求学生在网络上观看教学视频并进行总结分析,要求阅读大量相关专项的文献资料并进行不定期的讨论,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教学训练过程中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同时在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上创造机会让学生在教室里可以得到与知名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以及和组织赛事的行政管理人员进行交流的机会,应加大外请讲座的比例,让第一线教练员、运动员或训练工作人员把亲身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并让学生在听此类讲座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实践操作计划或方案。

2.2.3.3 强化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与交流

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要求学习细化的技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强调技术细节、反复体验相关训练方法与手段、熟练掌握各类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形成自己的思想后用社会实践进行调整。这就要求教学是一个相对开放的教学,如仅限在一周10学时教学,则无法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由于运动训练招生的特殊性,学生有来自己国家队与省队现役与退役的专业运动员,也有普通高中毕业的中学生,他们不同的运动体验与文化水平,对于项目的认识差异性较大,各个学生对同一技术的掌握速度与程度也不同,他们有各自的特点与优势,利用团队的特点,把教学延伸到课堂外去,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手段,发挥不同学生的优势,引导学生之间多交流与学习,让教学过程活起来。本人在教学与学习运动技术过程中,体会到同学之间更容易交流,学习的积极性与紧迫感更强,学习效果很明显。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让一些学生得到教学能力的锻炼,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团结,而且是对目前教学课时数少的一种补充,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让不同的运动能力的学生都有所得。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课堂学习气氛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都有很好的效果。

2.2.3.4 加强教师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力,让教学方法更丰富并与社会接轨

田径运动是一项外在表现直观性很强的项目,通过身体的运动来表现快、高、远的运动美感。直观观察是掌握技术最直接的关键手段,语言无法完整表达运动技术。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观察高水平运动员的正确技术与技术细节,同时通过观察比较自己与他们的技术,再进行思考分析后反复进行实践练习,这样更容易掌握、理解技术,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学生学习体会了教与学的乐趣。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同时也打破了学生思想中田径教学传统单一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2.3.5 建立一个教师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引导、督促教师去学习与创新教学方法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应该不断更新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目前教师只是简单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这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田径课程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观念,从竞技体育教学的方法中走出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时俱进,因材施教,选择教学内容,使教学过程不再单调苦燥,让学生更加喜欢田径专项课。学校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给教师提供培训、学习交流的平台,让教师们掌握现代教学设备的运用。并通过听课、上课或到同类院校观摩等途径让教师相互进行学习与交流教学方法与手段,让一些好的教学经验得到传授。同时也要求与督促教师在上课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田径运动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运动项目,学校也要建立一个平台,打破专业理论课与术科教师独立教学的环境,让各个专业理论课教师走进训练课堂中来,更加直观地对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的培养,同时更好发挥各专业教师的优势,让教师之间有相互学习提高的机会,有利于加强教师队伍的交流,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 结论与 建议

3.1 结论

1)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田径人才相脱节,与现行招生制度下生源的运动能力与文化水平相脱节,与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现有的教学环境相脱节。

2)重点强调技术技能,培养田径专业运动员式的教学过程,影响学生专项理论知识的掌握、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培养出社会需求的田径人才。

3)完全分项的教学过程,不仅影响学生田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浪费各专项教师教学资源,而且不利于师生之间互相学习与交流。

3.2 建议

1)从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生源质量、教学环境及社会需求出发,调整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教学。

2)加强专项理论与社会实践课的比例,打破单一分项教学的方式,利用各专项教师在自己专项的优势,建立师生相互间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培养学生田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打破仅限于课堂的教学思想,创造机会多让学生走向社会,多参加、组织一些相关的赛事与活动;观摩学习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与比赛;指导业余运动员的训练比赛等,让学生多渠道学习知识,更有利于培养社会需求的田径人才。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杜,1998.

[2]集美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Z].2005:31-39.

[3]王春燕,潘绍伟.近十年中文类体育期刊上关于国内外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的文献综述[J].贵州体育科技,2006(3):15-18.

[4]徐英.田径运动的竞赛文化对现代人精神培养的影响[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8.

[5]李德甫.对运动训练专业办学指导思想的分析和讨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9-90.

A Study on Our Professional Track and Field Sports Training Special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ZHANG Shou-yuan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Jimei University,Xiamen 361021,China)

In order to cause the track and field professional who my courtyard track and field special theory and the practice class's teaching favors the raise society demand.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investigation method through to our professional track and field sports training special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situation analysis,simultaneously profits from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ovement training specialized teaching experience,and unifies my courtyard movement training specialized characteristic and the teaching environment,makes the corresponding reform measure and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to my courtyard track and field special theory and the practice class teaching.The research indicated:The present program of instruction does not adapt the social demand track and field professional's raise;The teaching process does not favor the student to study the initiative raise and the track and field synthesizing capacity enhancement.

Sports training;track and field sports;teaching;reform

G 807.01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007-7413(2011)06-0065-06

2011-09-10

集美大学社会科学预研基金项目(TY201006)

张守元(1973—),男,青海互助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责任编辑 江国平]

猜你喜欢
集美田径专项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悼念许集美同志
勿忘初心不改其乐——许集美同志生平简介
许集美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榕举行
论剑集美 2014COC总决赛报道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
借助实心球进行田径训练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