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与英美文学教学

2011-12-31 06:51李葱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28期
关键词:英美文学教育价值模式

李葱

内容摘要:英美文学是我国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一门重要必修课是学生学习和研究英语语言文化的必要途径。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是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等级考试,本文以英语专业八级考试考纲中对英美文学的考试要求结合目前英美文学教学中的问题对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建设性的探讨。

关键词:英语专业八级考试;英美文学;教育价值;模式;方法

英美文学课作为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反映着英语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其意义和作用在于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深化学生在基础阶段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增强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和审美的敏感性以及敏锐感受生活、认知生活的能力进而从整体上促进其人文素质的提高。根据2004年新版的《高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的有关规定,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从2005年开始增加了人文知识考试的题型。新大纲中增加的人文知识部分,目的就是检查、测试学生对主要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历史、地理、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英语文学中主要作家及其作品、英语语言学等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从2007年全国八级统测的全真题中,我们也发现:前面4题 (即从第31题到34题) 是史地文化知识部分,从第35题到第37题,问及英美小说、诗歌等方面的内容,

《高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对英美文学的测试要求:能初步具备英语文学知识;测试形式采用多项选择题形式,要求学生从每题的四个选择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共3 题。 测试目的英美文学部分测试学生对英语文学基本知识的掌握。 测试范围:英语文学知识;考试题型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检查学生的人文知识。具体来说,试卷将采用多项选择题形式,要求学生从四个选择项中选出一个最合适的答案。本部分共有10道试题。了解了专业八级考试英美文学的测试内容以后,下一步我们要做的就是有所计划、认真学习、抓紧时间、切实有效地去掌握这些考试所必需的知识。我们相信,只要基本功打得牢,平时注意积累,再经过相当数量的阅读和必要的应试训练,同学们肯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首先,让我们看看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人文知识解题技巧,第一部分就是人文知识中的英美文学,那么先研究英美文学知识考点分析。经过对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以及近三年真题人文知识部分全真题的认真研究,详细、逐题分析后,我们可以清楚看出对英美文学知识的考查一般占了其中的3小题。通过分析,可以把对英美文学知识的考查重点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对知名的英美文学家及其作品的重点考查:本人总结了最近几年的英语专业八级的试题,2005年真题第35题考了英国小说《爱玛》的作家,2006年真题第36题考察美国小说《丧钟为谁而鸣》的作者;2007年真题第35题考察艾米丽 勃朗特写了那部小说;2007年真题第37题考察《商人之死》的作者;2008年真题第35题考察英国中世纪英语的代表作《坎特伯雷的故事集》的作者;2009年真题第35题考察英国诗歌《西风颂》的作者。从这些不难看出我们的英美文学的教学要重视名家名篇的教学。

二、对英美文学流派及文学术语的重点考查:2005年真题第36题,问哪一位不是浪漫派诗人?在学习中不仅要弄清作家的作品,同时还要知道他是属于哪一流派的诗人以及诗人所处的时代;2006年真题第37题是关于文学术语的问题。十四行诗(Sonnet )是欧洲的一种抒情诗体,诗句共有十四行,音译为"商籁体",语源于普罗旺斯语Sonnet;2009年真题第36题是关于文学术语的问题,自由诗体的诗人是谁。

三、重点考查对主要文学家的概况及作品特点的了解,2005年真题第37题,O-Henry是短篇小说家William Sidney Porter,笔名,该问题问他在哪方面最闻名于世?当然是其短篇小说,而且小说的结束常常出乎读者的意料之外,在学习英美文学作品时,不仅要弄清作家的作品,同时还要辨别他是小说家还是诗人;2007年真题第36题是关于著名作家概况的;2006年真题第35题,该题属于美国文学类问题。该问题问的是20世纪著名的诗人。

根据以上分析,要掌握英美文学,着重应掌握英美各时期的重要作家及其重要作品,以及基本文学概念。下面是英美文学的教学方法探讨:

一、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研讨式教学促进学生主动思维,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形式我们开展了有针对性的课堂专题讨论和展示针对某一作家的某一方面鼓励学生看其相关的影视作品,并在大量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开展调查研究进行发散式的思维鼓励学生做个PPT上讲台发表个人独到的见解同学进行相互之间的讨论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文学教学课堂中来。作为活动的文学是复杂的社会生活的浓缩,而文学作品则是作者对人生的体验、感受和思考的记录。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那些经典的电影感兴趣,所以建议他们先看电影再阅读原著,相对来说简单一点,作为读者的学生只有把个人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投入到作品里面与作者进行精神交流才能达到对作品的真正理解实现对作品所反映的文化意象的理解。

二、 教师在授课时采取启发和引导的方式唤起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学生的情感反应让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强调培养学生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进行理性的抽象与概括搞统一理解模式和死记硬背。这样在使学生切身感受语言大师们的语言艺术、学习巩固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让他们学会从文学作品中认识社会、体验人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三、名家名篇的专题化教学,是打破以传统学科章节体系的教学模式,将内容相近的一些学习单元整合成为不同的专题。在“英美文学”课程中实施专题化教学,对知识进行横向及纵向的关联和比较,知识点之间的交互有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从而达到更好地运用的目的。例如:教海明威的作品时,注意比较他的作品中的硬汉形象是怎样塑造的,让学生们展开比较和讨论。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知识构建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循序渐进地搜集课外资料及上网搜索的方式,累积关于英国和美国的文学知识,以此来辅助和配合教师的课堂点拨,让知识点能更好地按照学生易接受的逻辑梳理呈现,从而形成学生个人的知识结构框架。在教新知识前,注意要学生进行准备,有备无患。

五、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采用文学对比的方法,激活学生头脑中已储备的知识,成功输入新的知识,加快理解。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知识和英美概况中的知识进行对比分析,比较英、汉语中共有但涵义不同的文化现象,以及英与美两国相同和不同的现象,明确两种文化的差别。建立新信息之间的联系,以使他们了解其中的异同、渊源及成因,加深他们对英美文化的敏感性,以修正和补充学生头脑中的相关知识。通过比较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当我们教授文学人物塑造时,可以与中国的或者作者同时代的比较,例如:《飘》里的主人公斯嘉丽,可以与我国曹雪芹的《红楼梦》里的王熙凤、薛宝钗比较,分析封建主义制度下的自私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比较等等。

总之,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绝不是单纯地对西方文学简单记忆和掌握,还涉及历史,政治,文化的掌握,而应该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辨别是非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国家教育部所提出的最终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岂深,孙铢.英国文学选读(第一册)[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2]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第二版)[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3]梁亚平.英美文学课程面临的困境与改革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

猜你喜欢
英美文学教育价值模式
论教育价值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从教育价值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浅析学习英美文学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效率影响因素及对策探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教材中情感元素的教育价值研究
“儿童读经热”对当代语文教育的影响
英美文学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