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疫病防治方法 控制家蚕微粒子病发生

2012-01-03 08:33陈伟荣邢建康
蚕桑通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蚕区微粒子漂白粉

陈伟荣,邢建康

(湖州塔山蚕种制造有限公司,浙江湖州313000)

1998~2000年间,吴兴、塔山两场蚕种生产上发生了大规模微粒子病超标而淘汰蚕种事件,平均年淘汰率在10%左右,最严重的是1999年度吴兴蚕种场毛种淘汰了20%左右,同时毛种无毒率都在50%以下。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口,两场及时分析了原因、统一了思想、采取了措施。2004年两场合并成立塔山蚕种公司成立后,进行了不断探索,到目前逐渐摸索了一套适合本公司生产实际的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控制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见表1。现将本公司“微防”主要措施介绍于后,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表1 塔山蚕种公司近年来“微防”成效

1 微粒子病大规模发生原因及防控指导思想的建立

1.1 微粒子病大规模发生原因分析

我们认为1998~2000年间微粒子病大规模发生的原因,主要是:①原蚕区农户原种和普通种交叉饲养,普通种带毒合格种的发放对原蚕区造成了污染;②农村联产承包制的推行,使桑地管理尤其是桑园治虫陷入困境,桑园治虫根本做不到统一药剂、统一时间、统一浓度的“三统一”,桑虫防治效果差,桑虫(尤其是桑螟)成灾,一些失管地更加严重,造成微粒子病在家蚕和野外昆虫间的交叉传染;③原种带毒给生产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④蚕种生产由专业场场区生产大量向原蚕区转移,原蚕区生产急剧扩大,原蚕区管理没有及时跟上,有些原蚕点出现管理松懈、消毒不严的现象,给微粒子病以有机可乘;⑤原蚕区并户制种的形式放大了微粒子病的危害程度,十几户蚕农并批制种,如果一、二户未做好微粒子病防护工作就有可能带来整个批(十几户蚕农)的受灾。

1.2 防治指导思想的建立

经过对微粒子病大规模发生的原因分析,认为原蚕区微粒子病的污染是全面而严重的,需要尽快做出部署。新公司上下统一思想,认为只有通过综合全面的防治,才能有效地控制微粒子病的发生。具体做好“三控一严”(控原种胚种传染、控桑园虫情、控环境污染、严格各项消毒)的各项工作。同时借鉴兄弟场“防微”的成功经验,着重做好全龄桑叶洗消工作。

2 防治微粒子病大规模发生的主要技术措施

2.1 坚持全龄桑叶消毒工作

2.1.1 全龄桑叶漂白粉精浸消

做法:1~3龄桑叶用含0.3%有效氯漂白粉精溶液浸渍,4~5龄桑叶用含0.4%有效氯漂白粉精溶液浸渍,浸渍时间10 min,脱水机脱干后喂蚕。工作要点:桑叶消毒后不耐贮藏,容易变质滋生细菌,做到桑叶随消随吃不贮藏;桑叶偏潮应薄饲多餐,蚕座多撒干燥材料;漂白粉精溶液有效氯易消耗损失,及时补充药液;壮蚕期用桑量大,注意桑叶浸渍彻底。此法优点:彻底杀灭微粒子孢子,使原蚕区生产基本无淘汰,无毒率大幅提高。缺点:浸渍消毒劳动量大、强度高、腐蚀性强,尤其是壮蚕期,一般农民难以胜任;桑叶表皮组织遭破坏,容易滋生细菌,如果农户饲养管理稍有松懈,后期易大量发生细菌病和种茧死笼,最终使得农民减收,公司因生产减产而没有效益。此法在2001~2004年间推行,2005~2007年部分原蚕区使用。由于原蚕区农户难以胜任五龄期高强度的桑叶浸消工作,种茧质量和制种产量差,种场和农户均不满意,措施推行遇到强大阻力,2007年后由新的桑叶消毒措施取代。

2.1.2 1~4龄桑叶浸消,5龄漂白粉精桑园喷消

做法:1~4龄同全龄桑叶漂白粉精浸消一样处理,5龄后桑叶采前用含有效氯0.3%的漂白粉精液使用专用喷雾器到桑园喷消。5龄喷消要点:喷消要仔细,桑叶正反面要喷到;漂白粉精液有很强的腐蚀性,一次只喷当天用叶;宜在早上或傍晚喷,喷后半小时桑叶稍干后采叶。优点:降低了5龄桑叶消毒的劳动强度,也减轻了桑叶消毒的副作用(后期细菌病的发生),提高了茧质与产量。缺点:喷消工作较繁琐需要天天消毒,桑叶消毒难以彻底,微防成绩逊于全龄桑叶漂白粉精浸消。此法适用于较清洁原蚕区推行。

2.1.3 1~4龄桑叶浸消,5龄防微灵桑园喷消

做法:1~4龄同全龄桑叶漂白粉精浸消一样处理,5龄采叶前用防微灵使用专用喷雾器到桑园喷消。现代工艺使得防微灵的药效达6~7 d,生产上为了保险起见以3~4 d为好,整个5龄期用叶基本分两次喷消,一般在4龄眠中喷消5龄前3~4 d桑叶,5龄第4天喷消5龄后期3~4 d的桑叶,上蔟前1 d用叶除了防微灵喷消外,还要进行消杀精(氯制剂)的消毒。喷消要点:药剂溶解要充分,喷消要仔细,桑叶正反面要喷到;宜在早上或傍晚喷,喷后6 h内遭大雨要补喷;根据作用机理,需要连续添食,在蚕儿体内维持一定的药剂浓度,以杀灭微粒子裂殖体;此法2005年开始实施,2007年后全部原蚕区都用此法桑叶消毒。优点:大大降低5龄桑叶消毒的劳动强度,很好地控制了以细菌病为主的各种蚕病的发生,茧质和kg茧制种量有了大幅提高。农户欢迎,种场效益有了明显提高。微防效果较好,防微灵不能杀死微孢子,但能阻止微孢子入侵蚕体后生成裂殖体,只要蚕体内维持一定浓度的药量,最终能控制微粒子病的发生。生产上蚕儿只要每天每餐从桑叶中摄取一定量的防微灵,同时保证上蔟前一天桑叶清洁无毒,就能很好地控制微粒子病的发生。相比5龄桑园漂白粉精喷消更加容易做到桑叶消毒彻底,防微成绩也好于桑园喷消。缺点:浓度掌握不好,容易降低日系杂交种的孵化率。个别原蚕点使用浓度过高后,造成个别批次的日系品种孵化率偏低(95%左右),经过适当调整,已恢复正常。目前,为本公司所全面采用的方法。

2.1.4 桑叶消毒工作的配套措施

为了做好桑叶消毒工作,公司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设施建设。累计添置大型脱水机15台,中型脱水机700台,小型家用脱水机1200台,背包喷雾器300只,金额达100万元。用于桑叶消毒的漂白粉精达80吨,防微灵2万包,金额达60万元。

2.2 各方联动,维护原蚕区清洁的外部环境

2.2.1 原蚕区及周围蚕区发放无毒蚕种

原蚕区及周围蚕区发放无毒蚕种是净化原蚕区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从2002年开始在市经作站的协调下,确保原蚕区及周围蚕区春、秋两季无毒蚕种发放。

2.2.2 加强原蚕区蚕期与非蚕期管理,进一步清洁环境

主要措施有:蚕前组织两次集中消毒,对非养原蚕农户,若农户允许也进行同样的消毒,尽量扩大消毒面,不留消毒死角;每一龄期眠中组织一次大环境消毒;蚕沙等废弃物不上桑地,经过发酵施于田间,一次性蔟具,蚕具焚烧处理;发动、督促群众对家禽进行圈养,防止交叉传播;加强每期蚕结束后的回山消毒工作,尤其是中秋或晚秋(一年的最后一季)结束后,不仅要进行回山消毒而且要进行室内治虫(主要是桑螟过冬幼虫)。在蚕室基本清洁后,先用400倍的敌敌畏喷撒蚕室、蚕具,重点在墙壁缝隙、角落,蚕具间隙。撒后密闭24小时,再进行清洗与消毒。

2.3 加强检测与淘汰不良个体,杜绝胚种传染

2.3.1 加强检测、杜绝胚种传染

检种人员的培训、设施的更新、原种制种形式的回归为杜绝胚种传染。自从上世纪90年代出现原种带毒以来,省质检部门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检种人员的培训,检种设备的更新换代。人员的培训使我们对微孢子的判别能力提高。高清晰度显微镜、先进的磨蛾机和离心机的使用,使人们的视野更加清晰,即使是很微量的微孢子也能一览无遗。原种制种形式由散卵到框制原种的回归,杜绝母蛾抽样不科学性,增加原种母蛾检测的正确性和唯一性,从而使杜绝胚种传染成为可能。

2.3.2 做好预知检查,加强不良个体的淘汰

做好苗末蚁特别是1~2龄迟眠蚕的检查工作,原蚕区以一户一段为检查单位,场区生产以50 g蚁量为检查单位,1~2龄检查没有问题,3龄后并区饲育。此为原种补正检查,若发现问题及早采取措施。做好始熟蚕及发蛾促进检查。在整个饲育过程加强不良个体的淘汰,严格“五选”。蚕期中采取“去两头,留中间”的办法;规范选茧和选蛹,技术员亲自过目,严格把关;选蛾是关键,小翅蛾、秃蛾、拳翅蛾及大肚蛾要淘汰,苗末蛾不能制种。为了顺利做好“五选”工作,减少农户损失,我们采取了高于市场价收购选出茧等措施。

2.4 强化桑园治虫,防止交叉感染

2.4.1 普查害虫种类,做好虫情测报

根据本地区桑虫危害情况,摸清主要害虫的种类。选择对口的农药,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根据蚕桑部门的病虫测报,及时组织蚕农进行有效的防治。统一时间,统一农药的种类与浓度及药量是关键,注意用药安全。

2.4.2 加强非蚕期桑园管理,注重白条、白拳和封园治虫

加强原蚕区全年桑园管理,在非原种生产期间内,养蚕技术人员采取临时蹲点方式指导桑园工作,尤其是白条、白拳、第四代桑螟的防治、封园治虫是关键。公司设立原蚕区全年桑园工作管理奖,对按要求做好全年桑园主要工作的农户按照原种饲养量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

3 防治微粒子病大规模发生的配套措施

3.1 经济措施

要实施并落实好各项防微工作,人的因素是关键。最主要的是养原蚕的农户、养蚕一线的组长、技术员及技术工人。为了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对于能做好各项防微工作且微粒子检测结果好的农户,在原种茧收购价格和制种工资上给予一定的奖励。具体做法:原种茧价格按当地茧站同期普通种收购平均价的1.6倍计算,省质检部门母蛾微粒子抽检后,微孢子未检出的农户奖10%的种茧款,检出超标的农户扣10%的种茧款,检出未超标则不奖不扣。制种工资:未检出4元/张;检出未超标3.75元/张;检出超标2.5元/张。对生产一线员工的责任制考核,加大无毒率,淘汰率的考核比重,重奖无毒率高,无淘汰的生产人员,总之防微工作做得好与不好,与年终奖挂钩。

3.2 以户为单位分段制种,规范袋蛾

原蚕区农户原种饲养条件、饲养技术不均衡是一个现实,以户为单位分段制种规避了生产风险,把微粒子危害控制在尽量小的范围内。农户之间分清了权利与责任,种茧质量、蚕种产量、微粒子毒率情况得到明显的界定,极大多数农户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和养蚕荣誉积极地配合做好各项防微工作。以户为单位分段制种后,袋蛾数量大大增加(比并户制种多3倍左右),工作量加大,但决不能马虎。由技术员亲自负责,每天按制种量分配袋蛾数量,事后抽查袋蛾质量。做到抽样规范,袋蛾数量足额。

猜你喜欢
蚕区微粒子漂白粉
漂白粉有效氯测定方法
家蚕原种繁育微粒子病防控措施及成效
家蚕微粒子病防治的十点体会
“华康2号”在云南红河蚕区的试养与应用
原蚕区微粒子病防控体会
广西家蚕原种微粒子病发生情况调查*
浅议漂白粉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创新原蚕区蚕种生产方式初探
原蚕区血液型脓病的防控经验
化学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