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特点分析

2012-01-05 06:38孙保存邱志强
天津医药 2012年8期
关键词:灶性包膜乳头状

李 伟 孙保存 邱志强

326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特点分析

李 伟 孙保存 邱志强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比2001年及2010年两年间PTMC患者的检出率,应用普通光镜观察病灶数量、颈部淋巴结癌转移、包膜侵犯情况以及伴随病变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010年间PTMC共287例,其中多灶性PTMC 63例;2001年PTMC共39例,其中多灶性PTMC 6例,2010年检出均高于2001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两年间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及侵犯包膜的发生率均表现为多灶性PTMC均显著高于单灶性PTMC,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多灶性PTMC常伴随发生桥本氏甲状腺肿,单灶性PTMC常伴随发生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论:PTMC的检出率有所升高,且多灶性病变更容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和包膜侵犯,可能是一组更具侵袭性的PTMC。

腺癌,乳头状 甲状腺肿瘤 淋巴转移 甲状腺肿 流行病学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多灶性 桥本氏甲状腺肿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1.0 c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1]。近年来随着甲状腺超声技术的应用与进步及人们对该病认识程度的增加,PTMC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本文主要研究2001年和2010年PTMC的检出率及其临床病理学特点,旨在对治疗及预防该病提供帮助。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2010年1月—12月间共收治甲状腺手术患者2 241例,其中病理确诊为PTMC者287例,男128例,女159例,年龄15~73岁,平均(48.61±3.04)岁。2001年1月—12月间甲状腺手术患者771例,其中病理确诊为PTMC者39例,男18例,女21例,年龄 23~72岁,平均(46.30±5.67)岁。2010年与2001年PTMC患者的性别(χ2=0.031)及年龄(t=1.347)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方法 2010年及2001年PTMC患者手术标本均经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脱水、石蜡包埋,全部蜡块均行5 μm连续切片后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在普通光镜下细致观察肿瘤的组织学形态。PTMC的病理诊断标准与经典型PTC相同,即具有纤维血管轴心的真乳头和细胞构成的滤泡,乳头具有3级分支;细胞核呈毛玻璃样,圆形或梭形,可见核沟及核内包涵体;均可见肿瘤内或肿瘤旁间质纤维化。在每个标本中观察病灶的数量,病灶单一位于一侧腺叶者为单灶性(unifocal)PTMC,病灶多发位于一侧腺叶或双侧腺叶均可见者为多灶性(multifocal)PTMC。选择与肿瘤侵袭性相关的临床病理学参数,包括淋巴结转移以及包膜受侵犯情况,并分别分析其与病灶数量之间的关系。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TMC的检出率比较 2010年287例PTMC患者中单灶性病变224例,多灶性病变63例;2001年39例PTMC患者中单灶性病变33例,多灶性病变6例。2010年间PTC、PTMC以及多灶性PTMC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2001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1。

Table 1 Comparison of incidence rates of PTC and PTMC during 2010 and 2001表12010年与2001年PTC及PTMC检出率的比较 例(%)

2.2 病灶数量与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 2010年和2001年间多灶性PTMC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及侵犯包膜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单灶性PTMC,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2。

2.3 多灶性与单灶性PTMC伴随病变比较 在326例PTMC中,伴随病变包括桥本氏甲状腺肿(Hashimoto’s thyroiditis,HT)、腺瘤性甲状腺肿及结节性甲状腺肿。在多灶性PTMC中伴随桥本氏甲状腺肿的比例高;而在单灶性PTMC中伴随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比例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pathology parameters ofPTMC during 2010 and 2001表2 2010年及2001年PTMC的临床病理学参数的比较例(%)

Table 3 Comparison of lesions accompanied with PTMC表3PTMC伴随病变的比较 例(%)

3 讨论

PTMC以往被称为甲状腺隐性癌,与普通的PTC相比具有较低的侵袭性。文献报道PTMC中呈多灶性改变的比例约占10%~40%[2-3]。本研究中,多灶性PTMC占总PTMC的21.2%(69/326),与文献报道相符。本文发现在这跨度为10年的两年中,PTC、PTMC及多灶性PTMC的检出率有所升高,究其原因可能与超声检查以及相关技术的应用发展有关。

PTC是甲状腺肿瘤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其主要的转移途径。文献报道,PTMC现已成为PTC中最常见的亚型[4]。本研究表明,2组中多灶性PTMC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及侵犯包膜情况均显著高于单灶性PTMC,提示PTMC呈多灶性改变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及包膜侵犯有关。Min等[5]发现PTMC呈多灶性改变是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一个独立指标。分子生物学研究认为,PTMC中的多灶性病变可能各自具有不同的克隆源性[6],即为多灶性各自独立原发的PTMC;抑或可能具有相似的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及BRAF基因突变[7],即为同一原发的PTMC在甲状腺内部转移而形成的多灶性改变,提示其在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之前就已经具备了侵袭的潜能。笔者认为,多灶性的存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PTMC的侵袭性,多灶性PTMC可能更容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并更容易侵犯和破坏周围的正常甲状腺组织,从而使这组肿瘤具有较高的TNM分期。

HT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伴发PTC,原因可能是由于慢性炎症的持续存在产生了大量的氧自由基,使得肿瘤抑制基因的DNA损伤积聚,从而诱导恶性肿瘤的发生。本研究分析了PTMC的伴随病变,发现在多灶性PTMC中,伴随HT的病例比例较高,提示HT的存在可能参与了PTMC呈多灶性改变的过程,从而促进了PTMC的侵袭性。病理医生在临床工作中遇到HT的病例时,更应该对标本进行多平面取材,并在镜下仔细寻找有无伴随癌变区域。

总之,笔者对326例PTMC的临床病理学参数进行分析后发现,PTMC及多灶性PTMC的检出率明显升高,且后者更容易侵犯周围甲状腺组织并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提示其可能是一组具有侵袭性行为的PTMC,其伴随病变常为HT。

[1]LiVolsi VA,Albores-Saaverdra J,Asa SL,et al.Papillary carcino⁃ma In:DeLellis RA,Lloyd RV,Heitz PU,et al.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Pathology and Genetics of Tu⁃mors of Endocrine Organs[S].IARC Press:Lyon,2004:57-66.

[2]Cappelli C,Castellano M,Braga M,et al.Aggressiveness and out⁃come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vs microcarcinoma(PT⁃MC):a mono-institutional experience[J].J Surg Oncol,2007,95(7):555-560.

[3]Kebebew E.Heraditary non-medullary thyroid cancer[J].World J Surg,2008,32(5):678-682.

[4]Roti E,Rossi R,Trasforini G,et al.Clinical and his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results of a retrospec⁃tive study in 243 patients[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6,91(6):2171-2178.

[5]Min HS,Choe G,Kim SW,et al.S100A4 expression is associated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papillary microcarcinoma of the thy⁃roid[J].Mod Pathol,2008,21(6):748-755.

[6]Shattuck TM,Westra WH,Ladenson PW,et al.Independent clonal origins of distinct tumor foci in multifocal papillary thyroid neopla⁃sia[J].N Engl J Med,2005,352(23):2406-2412.

[7]Lin X,Finkelstein SD,Zhu B,et al.Molecular analysis of multifocal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J].J Mol Endocrinol,2008,41(4):195-203.

10.3969/j.issn.0253-9896.2012.08.027

300100天津市南开医院病理科(李伟);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孙保存,邱志强)

(2011-09-19收稿 2012-02-06修回)

(本文编辑 李鹏)

猜你喜欢
灶性包膜乳头状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肝脏多灶性结节状脂肪浸润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魔芋葡甘聚糖-乙基纤维素包膜尿素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
针康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及缺血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抑制素蛋白表达的影响
SUMO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埃博拉病毒包膜糖蛋白的密码子偏爱性分析
良性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手术治疗分析
乳头状汗管囊腺癌一例
对90例急性多灶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分析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