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压力现状的相关因素研究

2012-01-13 03:49邓新洲郑新霞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单亲家庭维度心理健康

喻 瑶,邓新洲,郑新霞

(武汉工程大学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湖北 武汉 430205)

在校大学生压力现状的相关因素研究

喻 瑶,邓新洲,郑新霞

(武汉工程大学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湖北 武汉 430205)

通过了解在校大学生压力状况,分析性别、年级、出生年代、家庭构成差异等因素对在校大学生压力的不同影响,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在湖北省6所高校2880名学生中展开调查,使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压力、就业压力和学习压力是目前大学生感到的最大压力来源。80后大学生就业压力显著高于90后大学生(P<0.01),男生在恋爱和经济方面的压力显著大于女生;单亲家庭学生在人际交往和恋爱问题上压力过大;大三年级的学生是四个年级中承受压力最大的年级。因此,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的早期干预策略,化解压力,消除潜在的危机。

大学生;压力源;压力体验;心理健康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社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心理压力随之加大,影响身心健康和学习效率,不容忽视。研究大学生压力的主要来源和影响因素,主要依靠其自身对压力的主观感受和自我评估,据此也是衡量和反映其身心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准。本课题在湖北省 6所高校展开调查,分析研究不同性别、不同出生年代、不同院校类别、不同家庭构成、不同经济状况的各级各类高校大学生在压力体验程度和压力主要来源上的不同,揭示我国在校大学生身心压力的现状,有助于高等教育工作者帮助他们及时调整,良好应对,防范由于压力引起的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一、方法

(一)被试

本课题研究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在湖北省6所高校中展开调查,其中一类本科院校为武汉大学、武汉科技大学;二类本科院校为湖北经济学院、武汉工程大学,三类本科院校为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每所高校发放问卷480份,问卷发放涵盖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类别的学生。6所高校共计发放问卷2880份,有效回收问卷2696份,有效回收率为93.61%。

(二)研究工具

本次研究采用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问卷、陈义亭编制的大学生压力源量表和压力体验量表[1]来进行研究。其中大学生压力源量表分为21个项目,包含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就业压力、恋爱压力、经济压力 5个分量表,其中学习压力分量表信度为0.785,就业压力分量表信度为 0.707,人际关系压力分量表信度为 0.765,恋爱压力分量表信度为0.503,经济压力分量表信度为0.603,符合研究要求。压力体验量表包含情绪体验、心理体验、生理体验三个维度,量表信度为 0.74,符合研究要求。量表均为单项选择题,采用Liken5点记分法,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4分,中值2为参照值。高分值表示压力源水平高,压力大。

(三)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

本课题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结构化访谈法。数据录入工具为EXCEL,数据分析工具为SPSS17.0。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

二、结果分析

(一)样本情况分布

表1 被测大学生类别、层次分布情况

本课题研究的被测学生涵盖一类、二类、三类本科院校,专业涉及文法、理工、经管、艺术四大类别,样本分布均匀。其中 80后大学生有 938名,占被调查对象的34.79%。90后大学生有1758名,占被调查对象的65.21%。

(二)大学生压力源相关因素分析

表2 被测大学生压力源各维度的总体情况比较

总体来说,被测大学生总体压力水平良好。在压力源各维度中,经济压力、就业压力和学习压力是目前大学生感到最大的压力来源,其中经济压力均分最高(M=1.70),其次为就业压力(M=1.61)。人际关系和恋爱的压力相对较小,均分相对较低。

表3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压力源各维度上的情况比较(±s)

表3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压力源各维度上的情况比较(±s)

男 女 t P学习压力 1.57±0.71 1.54±0.67 1.12 0.26人际关系压力 0.93±0.68 0.91±0.68 1.05 0.3就业压力 1.51±0.86 1.70±0.89 -5.61 0恋爱压力 0.95±0.90 0.84±0.90 3.13 0.002经济压力 1.75±0.99 1.67±0.97 2.06 0.04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压力源的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压力这两个维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就业、恋爱和经济三方面表现出异常显著性差异。其中男生在恋爱和经济方面的压力显著高于女生。女生在就业方面的压力显著高于男生(P<0.01)。但在压力源总分上,男女大学生无显著性差异。

表4 不同出生年代的大学生在压力源各维度上的情况比较(±s)

表4 不同出生年代的大学生在压力源各维度上的情况比较(±s)

80年代 90年代 t P学习压力 1.54±0.71 1.55±0.67 -0.49 0.63人际关系压力 0.89±0.67 0.93±0.69 -1.6 0.11就业压力 1.75±0.92 1.54±0.85 5.71 0恋爱压力 0.89±0.89 0.89±0.91 -0.077 0.94经济压力 1.79±0.98 1.66±0.98 3.33 0.001

出生年代不同的大学生压力来源有所不同,80后的大学生在就业和经济两方面的压力显著高于 90后大学生(P<0.01),但在学习、人际关系和恋爱方面,80后和90后大学生差异不明显。

表5 不同家庭构成的大学生在压力源各维度上的情况比较(±s)

表5 不同家庭构成的大学生在压力源各维度上的情况比较(±s)

单亲家庭 非单亲家庭 t P学习压力 1.44±0.71 1.56±0.68 -2.41 0.016人际关系压力 1.04±0.73 0.88±0.65 3.22 0.001就业压力 1.53±0.89 1.62±0.88 -1.38 0.17恋爱压力 1.00±0.95 0.85±0.88 2.27 0.024经济压力 1.71±1.1 1.70±0.97 0.17 0.86

不同家庭构成的大学生压力源不同。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和恋爱方面的压力大于非单亲家庭的大学生,而非单亲家庭的大学生感觉学习压力过大。

表6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压力源各维度上的情况比较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压力源各维度上显示出差异性,大一年级的学生在压力源各维度上的水平相对较低。大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人际关系、就业、恋爱和经济方面的压力均大于其他年级的学生。

(三)大学压力体验状况分析

表7 大学生压力体验各维度状况的总体分析

大学生在压力体验的三个维度中,心理体验均分最高,生理体验均分最低。结合对应量表的问题设置,从百分数的角度来看,有超过 40%的大学生(≥2分)感到精神和思想的负担很重,而生理上的改变较轻微。

三、讨论

根据本研究调查,现阶段在校大学生的压力状况有一定规律可循。在诸多压力中,排名前三位的压力分别是经济压力、就业压力和学习压力。在男女性别上,女生就业压力大,男生经济和恋爱压力大。造成“女生就业压力大”这一结果应可归因于用人单位的“偏好”。虽然现今很多企事业单位都提倡招聘岗位无性别歧视,但在实际的用人工作中,同等条件下仍然偏好男大学生。另则社会上提供给女大学生的工作机会相对较少,尤其是理工科专业背景的工作岗位。在大学阶段,男女生恋爱,绝大多数的情况是男生占主动,因此占主动的一方会承受更多的压力。社会舆论认为男性应该承担更多的经济重担,大学里的男生受社会舆论的影响,自然也会觉得经济压力的担子不轻[2]。

不同出生年代的大学生对经济和就业方面的压力感受不同。80后大学生在经济方面的压力显著大于90后大学生。90后独生子女的比例较80后更高,家庭经济状况普遍比80后大学生好。此外,近十年国家对高校资助的力度也越来越大,90后大学生不会在经济方面有过高的压力体验。在就业方面,90后大学生就业心理越来越多元化,自我、开放、随意、并不拘泥于一个实体的工作单位,提倡自主创新创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喜欢过朝九晚五的生活。而80后大学生则有较强的“职业观念”,不少80后大学生认为走上社会后应有一个正式的工作单位,以此获得归属感。因此80后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压力要显著大于90后大学生。

不同家庭构成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和恋爱方面的压力感受不同。单亲家庭的大学生在这两方面均感到压力很大。这是因为在单亲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没有完整的家庭结构,缺乏同男性和女性一起交往互动的模式与经验。因此在人际交往和恋爱中,与人交往有一定的屏障,对人缺乏信任感、安全感和亲密感。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压力状况不同。在大一至大四四个年级中,大一年级的学生压力水平最低。步入大学后,老师强调自主管理,没有了父母和老师的约束,让许多大一学生倍感轻松,因此压力水平也较低。大三年级的学生无论是在学习、恋爱、人际关系,还是在就业和经济问题上,都是四个年级中压力最大的。这应与大三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年级相关。大三的学生经历了两年的大学生活,看问题较成熟、较理性。没有了大一时期的青涩,大二时期的稚嫩,更多地考虑未来的发展和人生的规划,认识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因此倍感压力。大四是和社会“接轨”的一年,因此这个年级的学生面对问题更冷静、更理性,所以对压力的感受不如大三学生强烈,在压力水平上也较大三年级的学生低。

压力体验方面,大学生在生理和情绪上的变化不明显。这应与在校生正值青年时期,身强体健、精力旺盛有关,因此压力的增加不至于导致生理和情绪上的明显改变。但研究表明,在校大学生在心理状态上的变化十分显著,这说明这一群体心智不够成熟,心理健康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建议

根据交互影响学说[3],大学生压力、心理健康及应对策略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大学生压力和心理健康水平之间负相关。因此关注大学生的压力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的配比是1: 200,即每200名大学生配备 1名辅导员老师。面对如此之多的学生,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常常感到无所适从。针对男女生在压力源上的不同,建议对男生开展恋爱团体辅导,女生开展就业辅导、职场模拟等活动。针对单亲家庭的学生,应当鼓励其参与或担任班级体和社团的工作,增加与人沟通合作的机会,锻炼人际交往的能力。针对80后和90后大学生在压力来源上的不同,可以与诸多用人单位取得联系,专为80后群体的大学生提供实习或见习机会,定期开展社会实践等活动。对于大三年级的学生,应适时地教给一些舒缓压力的方法,留意学生的情绪变化[4],积极跟进,及时开导,实施有效的早期干预策略,化解压力,消除潜在的危机。

[1] 陈义亭.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学习倦怠的现状分析[D]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 朱庆庆,花静,古桂雄.320例文理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7,8(2):95-97.

[3] Lazarus, R. S.,Folkman, S. 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 [M].NewYork: Springer,1984.

[4] 周芳.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2):133-134.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ressure Related Factors Research

YU Yao, DENG Xing-zhou, ZHENG Xing-xia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enter,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205, China)

To understand the condition of the pressure in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different effects of gender, grade, births, family composition differences o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pressure so that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and method for the university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work. Using stratified sampling and random sampling method by combining 2880 students of six universities in Hubei province to launch an investigation, use SPSS17.0 to analyze the data statistically. Economic pressures, employment pressure and the pressure of study are the largest sources of college students’ pressure. The post-80’s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pressure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post-90’s college students (P < 0.01), the boy in love and economic pressures i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girls. Single parent family’ students pressure in interpersonal and love is too great, junior grade students’ pressure the largest in the four grade. Different family structure and different birth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pressure experience is not obviously different. Universities should target at effective early intervention strategy to dissolve pressure and eliminate potential crisis.

College students; Pressure source; Pressure Experience; Mental health

G641

A

2095-414X(2012)05-0046-03

喻瑶(1978-),女,硕士,研究方向:青少年心理学.

湖北省教学研究重大课题(2010248).

猜你喜欢
单亲家庭维度心理健康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单亲家庭儿童相对剥夺感与心理适应的循环作用关系:一项追踪研究*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职业学校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研究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光的维度
单亲家庭中小学生家庭归属感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