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沿海经济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2012-01-18 16:14赵云峰
地下水 2012年3期
关键词:秦皇岛市供水量经济区

赵云峰

(河北省唐秦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北 唐山063000)

秦皇岛沿海经济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赵云峰

(河北省唐秦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北 唐山063000)

采用2005-2009年社会经济和用水资料对秦皇岛市沿海经济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了秦皇岛市沿海经济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配置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对策

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东经 118°33′~119°51′,北纬 39°22′~40°37′,北依燕山,南濒渤海,东西宽 74 km,南北长132 km,总面积7 812 km2。沿海经济区地处秦皇岛市南部沿海地区,呈东西向分布,行政区划包括海港区、山海关区、北戴河区、昌黎县、抚宁县和北戴河新区,面积3 350 km2。

秦皇岛市沿海经济区呈东西向狭长展布,地形变化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平原区地形略向渤海倾斜,近海平原地形坡度较缓,一般在0.6‰~0.9‰。地貌类型按成因和形态分为低山丘陵和堆积平原,低山丘陵按构造剥蚀类型分为低山、丘陵和台地,堆积平原按地貌形态分为山前冲积平原、冲洪积平原、洪积海积平原、海积泄湖平原、三角洲平原和风成沙地[1]。

沿海经济区多年平均降水量648.1mm,降水量自东向西呈减少趋势。水面蒸发量在800~1 360 mm之间,沿海平原区蒸发量较大。无霜期186 d左右。

1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1.1 供水量和供水结构

秦皇岛市沿海经济区2005-2009年平均总供水量为6.839 6亿 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为2.094 1亿 m3,占总供水量的30.6%;地下水供水量为4.701 9亿 m3,占总供水量的68.8%,其中浅层淡水 4.603 3 亿 m3,深层承压水 0.098 6亿 m3;非常规水源供水量为0.043 6亿 m3,占总供水量的0.6%。见表1。

表1 秦皇岛市沿海经济区供水量统计

从供水结构变化分析,地表水供水量呈增加趋势,地下水供水量呈缓慢减少趋势,非常规水源由于供水量比较小,供水比例变化不显著。

1.2 用水量与用水结构

秦皇岛市沿海经济区2005-2009年平均总用水量为6.839 6亿 m3,其中生活用水量 0.531 8亿 m3,占 7.8%;第一产业用水量为4.819 4亿 m3,占70.5%;第二产业用水量为1.157 3 亿 m3,占 16.9%;第三产业用水量为 0.266 7 亿m3,占3.9%;生态环境(仅为城镇环境和河湖补水)用水量为 0.064 4 亿 m3,占 0.9% 。见表2。

表2 秦皇岛市沿海经济区用水量统计

从用水结构变化分析,第一产业用水比例由71.7%下降到70.1%,第二产业用水比例由16.5%增加到17.6%,第三产业用水比例由2.9%增加到5.7%,生活用水比例由8.0%增加到8.2%。城乡用水格局也发生了变化,城市用水增加了14.4%,农村用水减少了6.2%。

1.3 供用水变化趋势

秦皇岛市沿海经济区供用水量总体呈缓慢增加趋势,但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节水措施和节水器具的推广应用,用水效率和节水水平在不断提高,在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用水量并未出现明显增加。在2005年-2009年5年间,万元GDP用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见表2。从各行业用水趋势分析,生活用水呈缓慢增长趋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用水增长趋势明显;农业用水呈负增长趋势。

1.4 可持续利用评价

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由反映社会、经济、生态和水资源的多项指标构成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2-6],包括反映社会发展的人口增长率、城镇化率、人均GDP和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反映水资源系统的供水量、农业用水定额、工业用水定额,反映生态发展的林草覆盖率和生态需水满足率,以及体现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生态协调的供需比指标组成等[9]。评价结果表明,按照现有的开发利用水平,秦皇岛市沿海经济区水资源短期处于可持续的状态,中远期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2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的问题

2.1 水资源总量相对贫乏,供水不足

秦皇岛市沿海经济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7.201 8亿 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77 m3。人均水资源量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 000 m3紧缺标准,按照水利部水资源司提出的水资源紧张指标评判属重度缺水地区。近年来降水持续偏少,大部分河道干涸,一些常年有水的河道出现了断流现象,基本步入了由常年有水河流向季节性河流转变的危险境地。从水资源分布看,呈现北多南少的态势,而南部沿海经济区水资源紧缺,由于经济比较发达,用水量较大,虽然实施了引青济秦工程,但沿海大部分地区供水依然存在严重不足的局面,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 地表水利用水平较低

秦皇岛市沿海经济区地表水开发利用率46.9%,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平衡,总体上是北低南高。北部多水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为21.1%,而南部沿海平原区虽为重度缺水地区,由于水利设施不完善,地表水利用程度很低,如昌黎县不足5%,地表水仍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

2.3 局部地下水超采严重

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也是北部低于南部,南部沿海经济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用水量急剧增加,致使局部地区地下水不断超量开采,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超采区主要出现在沿海经济区,昌黎县地下水超采29.1%,抚宁县东南部沿海平原区枣园一带地下水超采也比较严重。

2.4 用水效率有待提高

一是用水节水器具普及率偏低,很多地方没有普及节水设备,部分城镇给水管网漏水率较高,节水意识不强,居民生活用水浪费的现象依然存在;农村生活采取分散供水,应采取集中供水方式。二是农业节水工程分散,尚未形成规模,整体整治水平不高,缺乏对节水灌溉统一规划。三是工业结构不尽合理,用水效率偏低。区内工业是以冶金、能源、原材料为主的高耗能、高耗水产业,还存在着部分企业缺乏监管,生产工艺落后,节水设施不完善,单位产品耗水量偏高的问题。

2.5 污水处理能力低,水环境不断恶化

随着用水量的增加,废水排放量也相应增加,水环境总体上呈恶化趋势,水污染引起的“水质型缺水”,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造成用水紧张和用水不安全。秦皇岛市沿海经济区现状污水排放总量在1.1亿 m3左右,只有20%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经处理排放外,其余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加上化肥、农药大量使用,导致河流、水库水环境污染加剧。

2.6 非常规水源用量较低

随着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加剧,非常规水源在供水中的比例呈增长的趋势,对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秦皇岛市沿海经济区2009年非常规水源利用量0.108亿 m3,仅占总供水量的1.5%。应加强污水处理厂的管理,提高污水处理率,建设污水回用设施,实现污水的资源化利用;建立雨水利用示范区,增加雨水利用量;发挥邻海优势,发展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利用,从而提高非传统水源的开发利用水平。

3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3.1 增加投入,加快水源和引调水工程建设

在积极争取中央支持的同时,增加省、市、县三级财政对水环境保护、节约用水和供水设施的投入,加快水源和引调水工程的建设。建立和完善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市场机制和投融资体制,制订有利于水环境保护、节约用水和供水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投向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程建设,拓宽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项目的投资渠道。在充分发挥现有水利工程供水功能的基础上,落实农业用水转向城镇供水的补偿机制。

3.2 适度超前规划,保障水资源供给

秦皇岛市的自然地理、气候特征决定了供水保障很大程度上必须依赖水库的调蓄作用。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态势,适度超前建设水源工程和引调水工程,保证水资源的供给。符合规划的水库工程和引调水工程应抓住机遇尽快上马建设。要研究制定加快水资源配置项目实施的有关政策,重点扶持水源建设项目,保障全市人民饮水安全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3 建立健全水资源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

要建立全市水资源安全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地的警戒线,制定分级管理的实施方案。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需供水结构,分析供水水源的保障程度,规范用水秩序,同时制定抗旱应急供水计划,提高抗旱应急反应能力,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河道水、后水库水”的原则,把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用水放在首位。

研究制定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及方案,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应急事件。逐步建立健全水质监测预警和应急机制,对突发性水质污染事件做到及时预警,科学调度,快速处置,确保供水安全,防止因水质污染而带来危害。

3.4 建立和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

不断完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机制,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完善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建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和水价体系,实施有偿使用的水资源使用权的初始分配,实现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科学利用、保护、管理好有限的水资源。

3.5 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适度增加桃林口水库供水指标

桃林口水库位于秦皇岛市滦河支流的青龙河上,其供水任务是向秦皇岛市和滦河中下游灌区农业灌溉用水。现状桃林口水库供水调度原则为:在正常年份(相当于设计保证率75%的年份),桃林口水库来水7.02亿 m3的情况下,为唐山市农业用水提供3.92亿 m3水量,为秦皇岛市提供农业用水1.28亿 m3;在特枯年份,确保为秦皇岛市提供城市用水 1.82 亿 m3。

根据供需水预测,在保证率95%年份,秦皇岛市2015年和2020年需水量分别为9.50亿 m3和10.03亿 m3,可供水总量分别为9.65亿 m3和9.82亿 m3,2015年全市总体上能够达到供需平衡,但2020年存在需水缺口,地处沿海经济区的抚宁县和昌黎县需水缺口更大,缺水率达到24.6%和18.0%[7]。因此建议南水北工程实施后,适度增加桃林口水库对秦皇岛市的供水量。

[1]秦皇岛市水利局.河北省唐秦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秦皇岛市水文手册[M].唐山.地矿部河北地勘局测绘院.1999(1).

[2]王研,何士华.多目标层次分析法评价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J].云南水力发电.2004,5 -8.

[3]张丽,董增川,罗国杰等.基于水资源的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价及判据[J].水利水电技术.2005,1-3.

[4]王喜峰,周祖昊,贾仰文.水资源演变研究现状及进展[J].水电能源科学.2010,20 -23.

[5]宋松柏,蔡焕杰,徐良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3,648 -652.

[6]陈守煜.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理论模型与方法[J].中国工程科学.2001,33 -38.

[7]河北省唐秦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秦皇岛市沿海经济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M].唐山.河北省唐秦水文水资源勘测局.2011,99 -100.

Research on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Qinhuangdao Coastal Economic Zone

ZHAO Yun-feng
(Tangqin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Survey Bureau of Hebei Province,Tangshan 063000,Hebei)

Based on socio-economic and water used data in the period from 2005 to 2009,the paper analyzed and evaluate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Qinhuangdao Coastal Economic Zone,and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to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which provided a scientific basis for rational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water resources;sustainable utilization;evaluation;countermeasures

TV213

A

1004-1184(2012)03-0069-03

2012-02-15

赵云峰(1981-),男,河北秦皇岛人,工程师,工学士,主要从事水资源论证、水资源评价工作。

猜你喜欢
秦皇岛市供水量经济区
成都市主城区日供水量的气象相关性分析
基于2018、2019年度鸡西市水资源利用情况对比分析
中国人民银行秦皇岛市中心支行
秦皇岛市
中国人民银行秦皇岛市中心支行
秦皇岛市
河南省供水结构变化及不平衡性
全省供水工程供水量(按工程类型分)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