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斯能”蓄积过量致严重不良反应一例

2012-01-21 19:43张虹莲
中国疗养医学 2012年6期
关键词:艾斯人民卫生出版社恶心

张虹莲

(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付家庄疗养区,116013)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91岁,原有高血压病史30年,冠心病史20年,心律失常(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病史20年,阿尔茨海默型痴呆2年。平时主要服用拜阿司匹林片100 mg/次,1次/d,代文(缬沙坦胶囊)80 mg/次,1次/d,尼福达(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次,2次/d,依姆多(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20 mg/次,2次/d,金纳多(银杏叶提取物片)2片/次,3次/d,复方丹参滴丸10粒/次,3次/d,艾斯能(重酒石酸卡巴拉汀胶囊)6 mg/次,2次/d。患者于2011-07-01入院,入院体检:T 36.2 ℃,P 68次/min,BP 120/70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音,心音清晰,心律齐,心率68次/min,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ECG):符合冠状动脉供血不足、I度房室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的诊断。患者于2011-07-04夜景参观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同时伴有全身冷汗,未诉心慌、胸闷、气短、胸痛等不适,查体:P 64次/min,BP 160/84 mmHg,心肺腹未见异常,立即回院,于19:40做心电图较入院时无明显变化。予硝酸甘油0.5 mg舌下含服,持续低流量吸氧2 L/min,监测血压1次/30 min,嘱其卧床休息。20:10 BP 140/70 mmHg,复查心电图无明显变化。20:30患者上厕所过程中再次出现恶心、呕吐并排少量黄色稀便一次,无心前区不适及腹痛,BP 150/80 mmHg,便常规未见异常。予心痛定5 mg口服降压及胃复安10 mg肌肉注射止吐等对症治疗,20:45 BP 136/70 mmHg,患者未再出现上述不适。2011-07-05T22:40患者起床上厕所时出现头晕、心慌、全身冷汗症状,查体:P 55次/min,BP 140/70 mmHg,心电图示心动过缓,余无明显变化。予硝酸甘油0.5 mg舌下含服,持续低流量吸氧3 L/min。23:00患者诉上述症状缓解,BP 136/70 mmHg。2011-07-06T11:00患者再次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胃内容物一次,并伴有精神激越症状。P 60次/min,BP 170/80 mmHg。再次详细询问病史并查体后发现:患者入院前已服用“艾斯能”4个多月,其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食欲减退、眩晕、激越、血压增高、心动过缓、出汗增多等。联系患者近日出现的不适症状,考虑可能为上述药物蓄积过多而引起的不良反应。故停止服用上述药物,予阿托品2 mg静脉注射解毒,胃复安10 mg肌肉注射止吐治疗,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葡萄糖500 mL+VitC 2.0 g促药物排泄。12:00 P 68次/min,BP 130/70 mmHg,未再出现前述不适症状,此后疗养期内病情较为平稳。

2 讨论

该患者主要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阿尔茨海默型痴呆等疾病,平时主要服用拜阿司匹林、代文、尼福达、依姆多、金纳多、复方丹参滴丸、艾斯能等药物,血压控制良好,无心慌、胸闷、气短、胸痛等不适症状。2011-07-04—05先后出现恶心、呕吐、全身冷汗、头晕、心慌等症状时,按常规治疗经验并结合临床表现,考虑患者年岁较大,且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晕车呕吐及入院后每日读书看报时间较长而过于劳累均可加重其原有疾病,故联合应用扩冠、降压、吸氧、止吐等多种药物对症治疗,并限制其活动,嘱其卧床休息。2011-07-06患者再次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并伴有精神激越症状,此时考虑是否其他病因引起上述症状。故再次详细询问病史并查体后发现:患者入院前已服用“艾斯能”4个多月,其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食欲减退、眩晕、激越、血压增高、心动过缓、出汗增多等[1]。联系患者近日出现的不适症状,考虑可能为上述药物蓄积过多而引起的不良反应。故停止服用上述药物,予阿托品、胃复安、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葡萄糖500 mL+VitC 2.0 g解毒、止吐、促药物排泄等对症治疗。

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改变主要累及从前脑基底部发出至大脑皮质和海马的胆碱能神经通路[2]313。本例患者所用药物艾斯能是一种氨基甲酸类的脑选择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通过延缓功能完整的胆碱能神经元对释放乙酰胆碱的降解,而促进胆碱能神经传导,从而选择性增强脑皮质和海马等部位乙酰胆碱的效应[3]。另外,胆碱酯酶抑制剂可以减慢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片段的形成[4],而淀粉样斑块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2]312。此药最高推荐剂量为6 mg/次,2次/d,而该患者已服用最高剂量4个多月,故一旦发生过量反应,应立即予以相应解毒药物,并予止吐、降压、扩血管等药物对症治疗,同时考虑输给足量的液体,以促进过量蓄积药物的排泄[5]。

本例的教训值得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老年人对药物的敏感性有时难以估计,所以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年人在应用相关药物时,剂量应从小剂量开始,并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1]杨宝峰.药理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8.

[2]李玉林.病理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费晶,刘松.阿尔茨海默病的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08,14(9):1398

[4]高素琴.干预β-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基因减少神经细胞β淀粉样蛋白的产生[D].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5]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19.

猜你喜欢
艾斯人民卫生出版社恶心
勇敢的狮子
The selection rules of acupoints and meridian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data mining-based literature study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题出的太恶心
和我一起玩
暖被窝
暖被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