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南部山区紫茎泽兰的替代控制研究

2012-01-22 06:41欧国腾赵宇翔江赢韩勇徐德全蔡卫东
中国森林病虫 2012年2期
关键词:紫茎泽兰株数

欧国腾,赵宇翔 ,江赢,韩勇,徐德全,蔡卫东

(1.罗甸县林业局,贵州罗甸 550100;2.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3.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辽宁沈阳 110034;4.黔南州林业局,贵州都匀 558000)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属菊科泽兰属,多年生丛生草本植物,原产中美洲,广泛分布热带地区。1935年在我国云南南部发现,现在云南、贵州、四川、广西、重庆、湖北以及台湾等省(区、市)有分布[1-3]。1970年首次在贵州黔西南州发现,现已扩散到黔西南州、六盘水市、安顺市、黔南州、毕节地区和贵阳市的37个县级行政区,仅林地分布面积近 30 万 hm2[4-6]。

紫茎泽兰繁殖力和竞争性强,所到之处,迅速排挤本地植物,形成单一群落,破坏当地生物多样性,严重影响农、林、牧业生产;种子传播途径广,传播速度快,且具有长久性种子库特征[7-8]。多年的实践表明,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除治紫茎泽兰很难达到较好效果。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大量的防治研究,如利用泽兰实蝇Procecidochares utilis防治、乔木树种替代控制、皇竹草 pennisetum hydridum替代控制等[1,9-11]。研究表明,生物替代是消耗紫茎泽兰种子库和抑制其生长蔓延的有效途径,也是采用营林措施除治紫茎泽兰的有效方法。

本项研究选取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桉树Eucalyptus robusta、板栗 Castanea mollissima、苦楝Melia azedarach、麻疯树 Jatropha curcas、麻竹 Dendrocalamus latiflorus等6种树,在2005—2008年在贵州省罗甸县开展紫茎泽兰替代控制研究,旨在筛选出在贵州南部山区紫茎泽兰的侵占地适宜造林绿化的树种,同时探索不同树种的替代防治方法和替代模式。

1 研究地概况

研究地位于贵州省罗甸县罗悃镇,地处东经106°33′45″,北纬 25°18′26″,低山地貌,地表相对破碎,最低海拔601.2 m,最高海拔811 m,绝对高差209.8 m;试验地坡向东西走向,土壤为砂页岩发育的黄红壤,呈酸性,土层厚60~80 cm,质地轻黏;南亚热带气候,温热湿润,全年日照时数1 355.2 h,年均温18.9℃,年积温6 984.3℃,最冷月1月均温10.1℃,最热月 7月均温 27℃,极端最低温-3.5℃,极端最高温39℃,无霜期330 d;干湿季明显,年降雨量1 177 mm,主要分布在5—8月,占全年降雨量的68%。紫茎泽兰基本为4~6年生,平均盖度40% ~50%,均为自然状态入侵。

2 研究方法

2.1 替代树种 乡土树种为0~1年生的马尾松、板栗和苦楝,外来引入树种为0~1年生麻竹和麻疯树、0~0.3年生桉树。所用健康种苗经严格筛选,苗高相差控制在1~2 cm。

2.2 替代方法 设2种替代方法、6个替代树种共12个试验地。替代区和每个试验地大小根据研究地内的坡势、自然边界等自然条件划定。

直接替代:替代区29.2 hm2(马尾松6.6 hm2,苦楝 4.7 hm2,板栗 5 hm2,麻竹 5.2 hm2,桉树4.3 hm2,麻疯树3.4 hm2)。在样地内清理出1 m宽的带状空地,直接种植替代树种,以后不进行任何抚育,任其自然生长。

综合替代:替代区24.7 hm2(马尾松4.9 hm2,苦楝 3 hm2,板栗 6.3 hm2,麻竹 4.5 hm2,桉树3.2 hm2,麻疯树2.8 hm2)。采取刀抚方式对样地内的紫茎泽兰进行全面清除后,种植替代树种,第2—4年在每年效果调查后采取同样刀抚方式进行抚育。

所有替代树种均采取本地常规种植密度,即马尾松3 330株/hm2、板栗1 110株/hm2、苦楝3 330株/hm2、麻竹630 株/hm2、桉树 1 665 株/hm2、麻疯树1 665株/hm2。

2.3 调查方法 研究时间为4年,第1年为本底调查,此后3年均进行替代效果调查。在每个试验地内按照对角线法设置5个10 m×10 m的固定样地进行替代树种和紫茎泽兰生长情况调查。在紫茎泽兰样地随机设置10个1 m×1 m样方。

调查因子:紫茎泽兰的株数、株高、盖度;替代树种的株数、地径、高度、冠幅。

替代效果调查为每年的11—12月。

3 结果与分析

研究期间受2008年冷冻灾害天气影响,选取的外引树麻竹、麻疯树大部分冻死,种植苦楝的样地因遭到群众破坏无法继续试验,但在2007年前均表现了一定的控制效果。因上述3个树种研究数据的缺失,在本项研究分析中,只对马尾松、板栗、桉树3个替代树种进行替代效果的分析。

3.1 直接替代 紫茎泽兰直接替代情况见表1。

表1 直接替代紫茎泽兰的3种树的生长状况

在试验当年,替代树种与紫茎泽兰间的竞争激烈,有2种替代树种出现死亡,其中马尾松死亡率为27.3%、桉树死亡率为18.8%,板栗无死亡;紫茎泽兰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其株数、高生长及盖度均呈现增加趋势。第2年,3个直接替代树种基本稳定并建立群落空间,并随着高生长、冠幅扩大,逐渐占据上层营养空间,与紫茎泽兰竞争占据优势,表现出对紫茎泽兰的抑制作用,并且紫茎泽兰的株数、高生长及盖度均呈现下降趋势。到第3年,紫茎泽兰由于得不到充足的光照,出现只有顶端10~20 cm部分展叶、开花的现象。3个树种样地内紫茎泽兰株数变化见图1。

图1 3种树种样地内紫茎泽兰株数的变化

由图1可见,替代树种与紫茎泽兰竞争的拐点出现在2006年,自此紫茎泽兰株数持续减少,而桉树替代区到2007年才呈现大幅减少。随着替代树种林分郁闭度增加,紫茎泽兰植株逐年减少,对替代树种的影响逐年下降,甚至当替代树种郁闭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消失。3个树种在2008年直接替代紫茎泽兰的效果,马尾松最佳,桉树次之,板栗居后。

3.2 综合替代 综合替代紫茎泽兰的情况见表2。

表2 综合替代紫茎泽兰的3种树生长状况

表2数据显示,在综合替代试验中,替代树种的死亡率为:马尾松18.18%、桉树0.06%,板栗无死亡。对比直接替代结果,在替代树种种植初期,采取人工刀抚方式抚育,极大地提高造林成活率,同时,替代树种的高生长、地径、冠幅均有明显增加,并在随后3 a内持续增加;而紫茎泽兰的株数、高生长及盖度均受到影响,并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3.3 不同替代类型的替代效果 对比2005年紫茎泽兰生长情况,2008年不同替代类型下的替代效果见表3。

从表3可看出,综合替代数值均高于直接替代,其中,紫茎泽兰高度降低率表现最明显,紫茎泽兰株减退率和盖度降低率表现次之,也就是说通过人工辅助措施可以提高替代树种替代紫茎泽兰的效果。桉树生长快,当年可形成一定郁闭度,能迅速起到替代紫茎泽兰的效果,但枝下高较高,枝叶相对较少,林内透光,少部分紫茎泽兰仍然能开花、结实,替代整体效果较差;板栗生长次之,第3年才较好地形成一定郁闭度;马尾松生长最慢,到第4年才郁闭。在前3年,不论何种替代方式,板栗、马尾松的替代效果均不如桉树,但随着板栗和马尾松郁闭度增加,枝叶浓密,冠幅正射透光率低,林内紫茎泽兰逐渐消退,甚至消失,最终达到替代紫茎泽兰的效果。从紫茎泽兰株数、盖度数据对比可得,3种树中马尾松的整体替代效果最好,板栗次之。

表3 2005—2008年不同替代类型下紫茎泽兰的生长状况

4 结论与建议

在贵州南部山区的紫茎泽兰入侵地,乔木树种对紫茎泽兰均有一定的控制效果,但最为适宜的替代用材树种为马尾松,其次为桉树,经济林树种可选择板栗。直接替代和综合替代均有一定的控制效果,但综合替代效果明显好于直接替代。

紫茎泽兰对替代树种危害主要在第1年,这是能否达到最佳替代效果的关键时期。从对紫茎泽兰的替代控制成本和效果来看,直接替代成本较低,但极易造成替代树种的死亡,综合替代效果好,但投入人工费用多,防治成本高。生产中应综合运用这2种替代方法,即对种植地进行全面抚育,然后直接种植替代树种,并在种植后的第1或第2年再开展2次抚育,则可确保替代树种的成活并能够占据一定的生态位,同时也可达到成本与效益均佳的替代控制效果。

本项研究中出现的外引树种麻竹、麻疯树冻死现象,说明外引树种在适应性、稳定性等方面仍存在着隐患,在未长期试种的情况下,不宜做为替代树种进行种植。

替代控制中应尽量选择幼苗期耐阴、抗逆性强的乡土树种,尽量选择良种壮苗,确保替代树种本身的抵抗力和竞争力,适当密植,以加强抑制紫茎泽兰生长的能力。

[1] 赵宇翔,董燕,叶美琼,等.紫茎泽兰防治技术概述及对策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10,31(3):113-115.

[2] 杨蓉西.危害严重的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J].生物学通迅,2003,38(1):20-21.

[3] 梁小玉,张新全.紫茎泽兰发生特点、防治及其利用[J].四川草原,2004,99(2):13-15.

[4] 马爱国.中国林业有害生物概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22.

[5] 夏忠敏,金星,刘昌权.紫茎泽兰在贵州的发生危害情况及防除对策[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2,22(12):34-35.

[6] 黄吉勇,万艳,刘正忠.紫茎泽兰在贵州的危害状况与防控对策[J].贵州林业科技,2007,35(3):52-56.

[7] 陈永霞.紫茎泽兰侵占性机理研究概况[J].草业与畜牧,2009,158(1):5-7.

[8] 沈有信,刘文耀.长久性紫茎泽兰土壤种子库[J].植物生态学报,2004,28(6):768-772.

[9] 李爱芳,高贤明,党伟光,等.泽兰实蝇寄生状况及其对紫茎泽兰生长与生殖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06,30(3):496-503.

[10] 梁小玉,张新全.紫茎泽兰发生特点、防治及其利用[J].四川草原,2004,99(2):13-15.

[11] 张正文,张雪尽.在黔中高原喀斯特脆弱生态区种植皇竹草治理紫茎泽兰的研究[J].贵州畜牧兽医,2003,27(3):4-5.

猜你喜欢
紫茎泽兰株数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紫茎泽兰入侵途径初探①
子午岭细裂槭天然分布及其重要性研究
不同品种苎麻新麻分株力差异比较及其与农艺性状指标的相关性
紫茎泽兰提取液对猪链球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我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华泽兰质量标准的研究
泽兰多糖水提工艺的优化
泽兰多糖酶提工艺的优化
无惧干燥危“肌”,呈现愈颜奇迹 佰草集 润·泽兰蕴美系列水润上市
巧解“植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