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小洋菊和小洋菊2个杭菊栽培新品种介绍△

2012-01-23 08:59沈学根汪涛郭巧生周建松
中国现代中药 2012年9期
关键词:茎杆小洋白菊

沈学根,汪涛,郭巧生*,周建松

(1.浙江桐乡农业推广中心,浙江 桐乡 314500;2.南京农业大学 中药材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95)

早小洋菊和小洋菊2个杭菊栽培新品种介绍△

沈学根1,汪涛2,郭巧生2*,周建松1

(1.浙江桐乡农业推广中心,浙江 桐乡 314500;2.南京农业大学 中药材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95)

介绍了目前杭菊种质资源及生产情况,重点介绍了早小洋菊和小洋菊2个目前主栽新品种的选育过程、历年品比试验产量表现、主要特征特性及优缺点、栽培及繁种技术以及其适宜种植区域分布等情况。早小洋菊和小洋菊2个栽培新品种的选育成功为杭菊种质资源统一、稳定,以及确保了杭菊的优产、稳产、高产,为进一步良种选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理论依据

药用菊花;杭菊;栽培新品种;早小洋菊;小洋菊

药用菊花来源于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菊(ChrysanthemummorifoliumRamat.),原产我国,由野菊演变并经人工选育而成。药用菊花是我国传统中药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称之为菊华,列为上品,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解毒的功效,常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目赤、眩晕、目暗、疔疮肿毒等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0版)指出,菊花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可分为杭菊、贡菊、滁菊和亳菊。

杭菊是药用菊花8大品系之一,为中药材中著名的“浙八味”之一。据有关史料记载,桐乡栽培杭菊迄今至少已有370余年之久,因土壤、气候等自然环境相适宜,杭菊生产久盛不衰。杭菊兼具有具饮用、保健等多功能的产品,是药用菊花中的珍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其消费市场已不仅局限于国内市场,其国际市场的份额亦逐年扩大。据有关史料记载,桐乡栽培杭菊迄今至少已有370余年之久,因土壤、气候等自然环境相适宜,杭菊生产久盛不衰。桐乡市下辖的13个镇乡、街道均有种植,常年种植面积达3 333~4 000 hm2,其中梧桐、石门、同福、凤鸣、龙翔等5个镇乡、街道为主产区。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有20多个省内外县(市)到桐乡引种,目前仅江苏射阳、湖北麻城和山西芮城种植杭菊发展较快,已形成一定生产规模,其它只有零星种植。

杭菊是系产自桐乡药用菊花系列农家品种的统称。药用菊花依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不同大致可分为小洋菊、大洋菊、异种大白菊3大栽培类型。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采用无性繁殖育苗,大多为自留自用,形成较为复杂的栽培类型群体,种质资源相对丰富。多年来,由于缺乏优质品种意识,农户长期自繁自用,种性退化严重,病虫害严重,主栽类型不明显,造成类型多、杂、乱,退化严重,产品特征不明显,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桐乡杭菊的声誉。20世纪90年代后期杭菊被广泛用作饮用菊,对品质及加工工艺的要求有所提高,同时在栽培上也广泛推广了压条栽培新技术。

近年来桐乡市农技等部门开展了杭菊栽培类型资源的调查研究,明确选育目标:植株生长势中强,抗逆性强,品质优,丰产稳产性好,大田平均亩产130 kg以上。我们进行了杭菊栽培类型的收集、筛选、品比和鉴定,建立了种质资源圃及示范区,通过品比,逐渐选育出早小洋菊和小洋菊2个栽培新品种。

1 早小洋菊

1.1 选育(引种)过程

早小洋菊是近20多年来从农家品种——该栽培新品种在1989年11月,由同福乡中群村农户在小洋菊栽培类型中发现的一个变异单株,经无性繁育提纯,于2000年定型。该变异类型熟期早,花朵紧凑,品质优,商品性好,丰产性好,适应性广,通过多年推广,已成为桐乡市主栽类型之一。因该类型系从小洋菊选育而成,而成熟期较早,故定名“早小洋菊”。2005年11月15日,早小洋菊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新品种认定,并于2006年2月7日获得浙江省农作物品种认定证书。

1.2 历年品比试验产量表现

早小洋菊是杭菊品系中的一个栽培新品种,生长势中等、抗性强。2002~2004品比试验结果显示,鲜花和干花平均亩产分别为855.0 kg和146.3 kg,分别比对照异种大白菊增产2.6%和2.5%。2004年市新品种引种示范中心31亩示范田平均亩产干花143.6 kg,比异种大白菊增产2.4%。从多年示范结果及面上调查表明,该栽培新品种正常情况下平均亩产量在140 kg左右。

2004年样品经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测定,绿原酸含量6.06‰,总黄酮3.10%,挥发油2.71 mL·kg-1。

1.3 主要特征特性及优缺点

早小洋菊系从小洋菊中分离出的早熟类型,性状已趋稳定。该栽培新品种一般在10月底始花,比小洋菊、异种大白菊提早5~7d,花期较集中,11月20日左右终花。苗期植株直立,后期呈半匍匐状,茎杆较细而柔韧;须根多而发达,茎节发根力强;茎杆浅绿色,叶腋处呈微紫色,叶片较小,叶面微皱,叶色较淡,腋芽生活力强,分枝力强。花朵较小,花朵直径平均3.9 cm,花瓣玉白色、短而多,一般85~105个,花蕊金黄色,花层厚,一般5~6层,平均每朵鲜花重0.84 g;耐肥力中等,较省肥,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病害较轻。泡饮味略带甜,芳香味浓,花形完整,品质佳。该栽培新品种由于茎杆细而软,适宜压条法栽培,但蒸花后较其他栽培类型不易晒干,传统干制时要注意掌握花饼的厚度,宁薄勿厚。

1.4 主要栽培及繁种技术

苗地应选择土壤肥力较好、地势高燥、菊花生长好、病虫害少的田块留种,并做好清除杂草和培土安全越冬。苗床开春后施人粪尿、草木灰等农家肥,周边开好排水沟,择期移栽。一般4月上中旬定植,最迟不超过5月上旬,移栽时选择生长良好、无病虫害、单株高12~25 cm、茎粗壮、根系发达的菊苗,定植密度根据种植制度和栽种时期而定,一般每亩苗数在3 500~5 000株之间,种植偏迟的田块适当提高密度。如有间作物,间作物须保证在7月中旬前收获。茎杆较软,易倒伏,栽培方式主要采用压条法,生长中为促进菊苗分枝和菊枝间生长的平衡,防止倒伏,适时摘心(打顶)。肥料以有机肥和复合肥为主,少施氮肥,后期须立护拦。因其耐涝耐旱能力较弱,应及时做好排涝抗旱工作。病虫害防治以综合防治为主。按加工、用途不同,采用不同的采摘标准:用作胎菊的在花蕾充分膨大,花瓣刚冲破包衣但未伸展为标准;一般饮用菊在花芯散开10%~30%为标准;药用以花芯散开30%~70%为标准,做到分批、分级采收,一般3次。初霜早而重的年份则易受冻,须及时采收。

1.5 适宜种植区域分布

进入20纪90年代以来,先后有20多个省内外县(市)到桐乡引种,目前仅江苏射阳、湖北麻城和山西芮城种植杭菊发展较快,已形成一定生产规模,其它只有零星种植。通过近年的大力推广,早小洋菊主要在我市各乡镇逐步普及,已成为我市杭菊主栽类型之一,2003年早小洋菊栽培面积达987 hm2,2004年1 100 hm2,2010年推广面积达2 333 hm2,占全市菊花种植总面积的58%。另外在湖北省麻城县种植833 hm2,江苏省射阳县种植约967 hm2。山西芮城从2003年开始引种早小洋菊系列,目前也已发展到333 hm2左右的规模。

2 小洋菊

2.1 选育(引种)过程

1989年在杭菊种质资源普查基础上,对小洋菊进行了优良单株选育,1990~2000年建立种质资源圃,集中培育根蘖苗,1998~2000年进行提纯复壮,性状稳定,2000年定型。2005年11月15日,小洋菊通过了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组织的新品种认定,并于2006年2月7日获得浙江省农作物品种认定证书。

2.2 历年品比试验产量表现

2002~2004年品种比较结果显示,鲜花和干花平均亩产分别为895.9 kg和153.5 kg,均比对照异种大白菊增产7.5%。2004年桐乡市龙翔街道市新品种引种示范中心2.3 hm2示范方,平均亩干花产量151.3 kg,比异种大白菊增产7.8%。2004年样品经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测定,绿原酸含量6.42‰,总黄酮2.74%,挥发油2.06 mL·kg-1。

2.3 主要特征特性及优缺点

小洋菊是杭菊品系中的一个栽培新品种,生长势中强、抗性强,商品性好,熟期中熟偏迟,中熟偏迟,一般在11初开花,花期集中,11月20日左右终花。苗期植株直立,后期呈半匍匐状,生长势中上,茎杆细而柔韧,须根多,茎节发根力强,叶片较小,长卵形,2对深缺刻。单位面积有效花蕾多,花朵较小,直径约3.8~4.2 cm,花瓣短,一般80~90瓣,花层4~5层,花朵鲜花平均重0.88 g。花瓣玉白色,花蕊金黄色。耐肥性中等,较省肥,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病害轻。加工干制后色玉白稍带黄色,泡饮味微甜,芳香味浓,花形完整,品质佳。该栽培新品种由于茎杆细而软,适宜压条法栽培,但蒸花后较其他栽培类型不易晒干,传统干制时要注意掌握花饼的厚度。

2.4 主要栽培及繁种技术

一般4月上中旬定植,亩栽3 500~5 000株。茎杆较软易倒伏,少施氮肥,适宜压条栽培,后期须立护拦。耐涝耐旱能力较弱,应及时做好排涝抗旱工作。初霜早而重的年份则易受冻,须及时采收。(主要栽培方式及技术同早小洋菊)

2.5 适宜种植区域分布

小洋菊和早小洋菊花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其优异的品质,同期进行了大力度的推广。先后有10多个省内外县(市)到桐乡引种,目前仅江苏射阳、湖北麻城、安徽以及山西运城等种植杭菊发展较快,已形成一定生产规模,其它只有零星种植。通过近年的大力推广,小洋菊主要在桐乡市各乡镇逐步普及,已成为桐乡市杭菊主栽品种之一,2003年小洋菊栽培面积达1 400 hm2,2004年1 413 hm2,2010年推广面积达1 666 hm2,占全市菊花种植总面积的41%。另在湖北省麻城县种植133 hm2,江苏省射阳县种植约233 hm2。山西芮城从2005年开始引种小洋菊系列,目前其栽培规模亦达100 hm2左右。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4BA721A20),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I06A12-11)

*

郭巧生,Tel:(025)84395980;E-mail:gqs@njau.edu.cn

2011-10-31)

猜你喜欢
茎杆小洋白菊
收割过后的芝麻地里
当13岁的他成了事实孤儿
会有吃不完的胡萝卜吗
会有吃不完的胡萝卜吗
重阳席上赋白菊
窍门
自由的吊灯
为什么植株茎杆会出现裂口
小白菊
隐形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