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后路手术并发脑脊液漏11例分析

2012-01-23 18:30张振伟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3期
关键词:脊膜后路椎板

张振伟

河南省沈丘县中医院骨伤科,河南沈丘 466300

腰椎后路手术并发脑脊液漏11例分析

张振伟

河南省沈丘县中医院骨伤科,河南沈丘 466300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方法 2005~2010年笔者所在医院共行腰椎后路手术326例,发生脑脊液漏11例。其中6例为腰椎管狭窄症,3例为腰5椎体滑脱症,2例为腰椎压缩骨折(腰2椎体压缩骨折1例,腰3椎体压缩骨折1例);9例患者术中发现脑脊液漏,2例术后发现。术中发现的9例采用直接缝合、筋膜覆盖,使用可吸收明胶海绵。1例患者再次修补。全部病例术后体位限制、预防感染、补足液体、加强换药保持切口清洁干燥。结果 经上述处理后10例患者3~5 d拔出引流,切口愈合良好。1例患者切口31 d愈合。全部病例无椎管内感染、颅内感染、脊髓和神经根症状、脑脊液囊肿形成。 结论 对腰椎术后路发生的CSFL患者术中尽量修补破损的硬脊膜,术后处理恰当可有效治疗脑脊液漏。长期不愈的再次修补也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腰椎后路;手术并发症;脑脊液漏;处理

脑脊液漏(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CSFL)是腰椎后路手术中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切口感染、延迟愈合、不愈合、脑脊液囊肿,甚至可引起椎管内感染、颅内感染而危及生命[1]。本研究回顾分析2005~2010年笔者治疗的11例腰椎后路手术后的CSFL患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05~2010年共做腰椎后路手术326例,男184例,女142例,年龄18~72岁;发生脑脊液漏11例,其中腰椎管狭窄6例(2例术后发现),腰5椎体滑脱症3例,腰椎压缩性骨折2例。

1.2 术中硬脊膜损伤的处理

术中发现有硬脊膜破裂并脑脊液流出,立即调节手术床取脚高头低位,根据裂口大小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如裂口小于0.2 mm,可先用敷料遮盖加以保护,结束手术时用可吸收明胶海绵覆盖裂口;如裂口较大且较规则,可用7-0丝线直接连续缝合,针距2~3 mm,边距1 mm。要注意破口上下端的缝合处理,如骨窗影响缝合给予扩大;如裂口不规则或缺损,可游离合适大小的筋膜覆盖缺损,周边与残有的硬膜或椎板后的软组织缝合。术毕放置引流管,戳口时皮肤、筋膜、肌肉错开。闭合切口时肌肉筋膜严密缝合。厚敷料覆盖加压包扎切口。

1.3 术后脑脊液漏的处理

一般治疗包括:取头低脚高位,加强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口服减少脑脊液分泌的药物醋氮酰胺(沈阳格林制药有限公司,H21022872),选用二代头孢类抗菌药头孢呋辛(苏州二叶制药有限公司,H20063779)预防感染;嘱患者避免腹压增高的动作,如咳嗽、屏气,保持大便通畅等。敷料被脑脊液浸湿要及时更换;脑脊液漏愈合前禁止下床。根据引流液多少,引流管3~5 d拔除。

2 结果

本组中10例患者采用上述治疗后无明显脑脊液流出,3~5 d拔除引流管,切口Ⅰ期愈合;1例患者拔管后脑脊液仍大量渗出,每日需多次更换敷料。至第15天渗出量仍未减少,再次修补时发现术中缝线脱落。给予再次缝合,覆盖可吸收明胶海绵,喷洒生物蛋白胶[2],其他治疗方法同上,至术后31 d切口愈合。所有患者切口无感染、椎管内感染、椎间盘炎,切口内无包块形成,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无脑脊液囊肿形成。

3 讨论

3.1 腰椎后路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原因

腰椎后路手术硬脊膜损伤并发症常见,发生率为1.6%~7.5%[3]。脑脊液漏发生的原因包括医源性[4]和患者自身因素。本组病例多数为医源性,主要是术者经验不足,手术操作不熟练,粗暴;手术器械使用方法不当(其中1例椎管已敞开,需向上扩大椎管,在咬除棘突时咬骨钳用力向下打滑砸伤硬膜);手术视野不清的情况下盲目操作;术前对术中的困难估计不足;过份强调分离瘢痕组织,在粘连严重的硬脊膜区钝性分离而损伤等;患者自身因素多为外伤致椎板骨折碎片直接损伤硬脊膜;肿瘤的囊壁为硬膜囊的一部分,完整切除肿瘤时需切除硬脊膜从而造成硬脊膜缺损;若是自发性脑脊液漏,可能与硬膜发育不良变性有关[5]。本组自身因素不包括椎管内的肿瘤和自发性脑脊液漏。本组医源性损伤9例(咬骨钳损伤1例,椎板咬骨钳损伤3例,黄韧带与硬脊膜粘连钝性分离损伤3例,术后发现2例);患者自身因素(外伤椎板骨折碎片损伤)2例。

3.2 腰椎后路手术脑脊液漏的防治

腰椎后路手术出现脑脊液漏时通常采用缝合、加压等手段增加局部压力,从而封闭硬脊膜漏口,尽快使脑脊液漏愈合[6]。通过本组11例患者治愈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术前、术中、术后三方面防治脑脊液漏并发症。

术前:认真评估患者影像学资料,对于有椎板骨折的患者要考虑到硬脊膜已被损伤的可能。充分评估椎间盘、黄韧带与硬脊膜粘连程度,准备薄型椎板咬骨钳。

术中:正确使用器械。在椎管已敞开,需扩大椎管,咬除棘突时咬骨钳的用力方向不能朝向椎管,以免打滑损伤硬脊膜;在使用椎板咬骨钳时,应先以剥离子分开椎板和黄韧带,再以椎板咬骨钳紧贴椎板内壁钳夹,钳夹后不要向后撕扯,以防万一咬住硬脊膜后再撕扯硬脊膜而使损伤加大;分离硬脊膜粘连时,钝性分离易撕裂硬脊膜,必要时用锐性分离;对于粘连严重的瘢痕组织可周围游离并旷置,不必完全显露硬脊膜,解除压迫即可;保持术野清晰,避免盲目操作;一旦发现硬脊膜损伤应立即修复,或用脂肪、筋膜覆盖,周围缝合,同时可使用明胶海绵、生物胶等。重视已损伤硬脊膜部位的保护,避免损伤进一步扩大,尤其避免吸引器直接在小的裂口处操作,而加大硬脊膜损伤;放置引流管通过骶脊肌内,并远离切口一段距离,戳口时皮肤、筋膜、肌肉可错开,避免拔管后漏道形成;最后要严密缝合肌肉和筋膜,尽量封闭残腔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密闭腔隙,以防脑脊液外漏。

术后:抬高床尾15~25 cm,保持脚高头低位,预防感染,口服减少脑脊液分泌的药物,保持引流管通畅,敷料渗湿及时更换。术后前24 h可负压吸引,以防硬膜外血肿,以后改为常压引流。引流管一般保留3 d,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形成窦道。通过这些处理脑脊液漏一般可愈合,对于长期脑脊液渗出过多的应果断再次修补硬脊膜,并认真做好上述几点。

总之,腰椎后路手术硬脊膜损伤较常见,如果术中发现,及时修补,术后及时对症处理,绝对卧床,体位配合,预防感染,加压包扎常可取得一定效果。术后脑脊液渗出较多时,再次修补也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1]唐六一,胡豇,张耀明.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原因和处理[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8,5(5):67-68.

[2]李健国,罗强,包旭佳,等.生物蛋白胶治疗脑脊液漏的临床观察[J].西部医学杂志,2008,20(4):796-796.

[3]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46-647.

[4]王平均,倪凤民,杨小龙,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原因和治疗策略 [J].颈腰痛杂志,2010,31(4):288-289.

[5]Eismont FJ,Wiesel SW,Rothman RH.Treatment of dural tears associated with spinal surgery[J].J Bone Joint Sury(Am),1981,63(7):1132-1136.

[6]唐勇,王新伟,袁文,等.颈椎前路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原因及处理[J].颈腰痛杂志,2010,31(1):26-28.

R459

B

2095-0616(2012)03-93-02

2011-12-20)

猜你喜欢
脊膜后路椎板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脊柱手术并发硬脊膜撕裂和脑脊液漏的研究进展
黄韧带骨化患者硬脊膜骨化与椎管狭窄的关系
产科患者硬脊膜穿刺后头痛防治
蚕宝宝流浪记
后路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山羊硬脊膜的微观形貌及三维结构特征
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技术微创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猎狐”断掉贪官外逃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