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大学城医学生居住行为与居住空间关系调查研究

2012-01-23 05:47,冯,王,吴
卫生软科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生活区大学城昆明

陈 龙 ,冯 蕾 ,王 磊 ,吴 青

(1.昆明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中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大学城占地43.15平方公里,距离昆明市区约24公里。从开始建设以来,已经迎来了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和云南大学等多所高校。笔者2011年4月选取了昆明医学院和云南中医学院为研究对象,研究昆明大学城医学生居住行为与居住空间的关系。本次调查首先通过访谈法和观察法确定大学生的日常居住行为,之后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两所学校的450名学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11份,有效率91%。其中,男学生156名,女学生255名。

1 调查概述

1.1 调查目的

大学生的居住行为与居住空间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大学生的生活学习较普通人群的生活学习有较大的差别,这种差别主要体现在规律性上,由于受同一的作息时间影响,大学生的居住行为有一定的相似性,而这种相似性就要求大学生的居住空间要有足够的供给能力来解决这种共同的需求。空间与行为出现供需矛盾的例子,可以以图书馆自习室为例,若某一大学有7000名学生,30%的学生自习的首选地点是图书馆自习室,而自习室仅有200个位置,就会出现供应不足的情况。为了改善这种供应不足,除了增加位置外,改变管理制度和提供必要的疏导也是可行的。因此,为了解昆明大学城医学生的居住行为与居住空间是否出现上述矛盾,特进行了本次调查。

1.2 居住行为与居住空间的概念

行为是为了满足一定的目的和欲望而采取的过渡行动状态,借助这种状态的推移可以看到行为的进展[1]。居住行为则是指人为了满足居住的需求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状态,这些推移的状态发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为了让居住行为顺利开展,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功能空间,这就是本文研究的行为与空间的关系。大学生的居住空间与居住行为有密切的联系,一个好的居住空间不但让大学生能顺利地完成大学学业,还能让大学生健康成长,成为身心健康的人才。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居住行为发生的情况

本次调查根据访谈和观察将大学生的居住行为细分为12种,即三餐饮食、专业听课、专业自习、体育锻炼、社团活动、电脑游戏等,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居住行为发生频率最高的是三餐饮食、专业自习和专业听课。另外,还可看出大学生开展人际交往、进行课外阅读和体育锻炼的行为也是主要的居住行为。而娱乐仍以电脑游戏、网络冲浪和打牌闲聊为主,社团活动相对少些。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也相对较少。调查中每个月的生活费在400元至600元之间的为42%,在200元至400元之间的为22%。200元以下的为2%,可见,低生活费的学生占24%(400元/月以下),这与参加勤工助学的比例相近。调查中91%的学生生活费来自父母,但同时也有11%的学生选择了来自勤工助学。

2.2 居住行为与居住空间的关系

根据大学城两所医学院的实际情况,笔者经过调查分析将两所高校的居住空间分为:宿舍区(宿舍、走廊、宿舍楼活动室)、生活区(食堂、超市、各类商店、学生活动中心)、图书馆、科研实验楼区、教学楼区(教室、走廊、天井)、体育场馆(球场、体育馆)、交通绿化带、校外周边学校(呈贡大学城内学校)、昆明市区(昆明市三环以内),共9种情况,调查结果可参看表2。

表1 大学生居住行为发生情况

表2 大学城医学生居住行为与居住空间关系

2.2.1 三餐饮食、专业听课和专业自习

从调查数据中看出,学生居住行为中的三餐饮食主要发生在生活区和宿舍区,仅有非常小的比例发生在教学楼、校外周边学校和昆明市区。这样高的比例发生在生活区,说明三餐饮食与学校的生活区密切相关,这就要求学校生活区中的功能空间必须具备足够的供应能力。本次调查中三餐饮食还涉及了学生对食堂是否满意的调查,81%的学生选择了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中,“拥挤”原因占到了 40%。专业听课一项,教学楼为主要的行为发生空间;另外,作为医学生,进行医学实验必不可少,因此科研实验楼也是学生进行专业听课的重要行为空间。在调查中,75%学生对实验课教室选择了满意,在对教室是否能满足需求的选项上,84%的学生选择了满意。专业自习一项,学生的可选择面较广,主要集中在图书馆、教学楼和宿舍,学生选择“自习教室是否能满足您的需求”时,58%的学生选择了“是”。

由此可见,居住行为中的三餐饮食需要学校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缓解供需矛盾,例如延长就餐时间,增加食堂窗口,合理分流学生等措施。专业自习也需要做出一定的调整,比如增加自习教室,延长开放时间等。而专业听课一项,居住空间已经很好地实现了其基本功能。

2.2.2 体育锻炼、社团活动、电脑游戏、网络冲浪和课外阅读

学生选择体育锻炼的居住空间主要为体育场馆,对体育场馆的满意调查中,54%的学生选择了不满意,46%选择了满意。选择不满意的原因主要为功能房间太少和活动数量太少。另外,从学生的选择中看出,体育锻炼的空间还有宿舍区、生活区和交通绿化带。据笔者观察,学生在傍晚时间利用交通绿化带打羽毛球也是主要的体育锻炼。社团活动主要发生在生活区、教学区和宿舍区。对学生活动中心的满意调查中,57%的学生选择不满意,原因主要为活动内容单调、功能房间太少、活动数量太少。电脑游戏和网络冲浪,学生选择宿舍区和图书馆居多,学生对宿舍和图书馆的满意情况是61%和57%。对图书馆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自习教室太少和网络速度慢。课外阅读主要是在图书馆、宿舍区和教学楼区。

从以上结果可见,体育场馆、图书馆和宿舍区基本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完善的是增加场馆的功能房间,例如体育馆和学生活动中心增加乒乓球室、棋牌室、阅览室等,而图书馆增加自习室。

2.2.3 人际交往、勤工助学、打扫清洗和打牌闲聊

人际交往发生的空间主要是宿舍区、生活区和教学楼区,其次是校外周边学校、图书馆、体育场馆和昆明市区;勤工助学主要在生活区和昆明市区;打扫清洗和打牌闲聊两项都主要集中在宿舍区和生活区。

调查还涉及了周末和节假日学生的居住行为,周末,80%的学生选择了校内活动,20%选择了昆明市区。最近的节假日,56%的学生选择了校内,41%选择了昆明市区。还有一些居住行为,例如购买日用品,75%的学生选择了校内超市,12%选择了校外周边超市,11%选择昆明市区超市。而购买衣物或贵重物品,63%的学生选择了昆明市区商店,13%选择了校内商店,11%选择了校外周边商店。

以上结果说明学生的居住行为除了呈贡大学城而外,昆明市区和校外周边地区也是其活动范围。

3 结论及建议

目前,我国在建或已经投入使用的大学城有 50多个,但是由于欠缺开发和经营经验,使得大学城的共享性、开放性及互动性比较薄弱[2]。昆明呈贡大学城也存在这个问题,虽然新的大学城提高了高校的占地面积,新的教学大楼鳞次栉比,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学生对食堂服务的不满意等传统难题。对于这些居住行为与居住空间的矛盾,笔者认为除了学校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大学城的优势来满足、引领医学生的居住需求。

3.1 整合共享居住空间

目前,昆明市呈贡大学城各所学校距离很远,但是两所医科院校距离很近,这为整合两校资源提供了可能。本次调查中,33%的学生希望学校为自己提供更多的是“校际间的交流”。 整合两校的居住空间,可以先从图书馆、食堂等着手试点。例如两校图书馆的资源共享、空间共用,那么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2 共建商业居住空间

大学城社区化是大学城发展壮大的趋势。大学城的发展必然带动一系列的服务行业发展,但是如果大学城的基础设施跟不上,那么商业设施必然也会滞后。因此,两所医科院校可以联合开发连接两所学校的商业街道,引入市场竞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在调查中选题“你希望得到更多的娱乐设施是”,64%和 57%的学生分别选择了电影院和健身中心,而这些空间的提供可以考虑引入商业资金进行建设。

3.3 共建创新式的居住空间

综观世界知名大学城的经验,走产、学、研的道路是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两所医科院校完全可以搭建起一个云南省的医学硅谷,开发建设医药产业园,可以先从科研开始,慢慢地吸引投资,共同开发项目。在调查中,选题“你认为学校应努力提供的是”,63%的学生选择了“实习机会”,53%的学生选择了“勤工岗位”,而创新式的居住空间正好能满足这些需求。这种新的居住空间不仅仅停留在满足学生的基本居住行为,还引领了学生的居住行为,也就是说,学生的居住行为不再总纠缠在吃、住、娱乐,而是更多地关注自己的专业、关注未来的发展,这样的居住空间才是激发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居住空间。

总而言之,通过本次调查,了解了大学城医学生的居住行为与居住空间之间的关系,充分地掌握了学生的需求,也只有多了解学生的需求,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从而让学生安心学习,实现学校培养医学人才的目标。

[1]常怀生.建筑环境心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209.

[2]王成超.我国大学城的空间模式与区域联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猜你喜欢
生活区大学城昆明
雪中昆明 一梦千年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出行受限情景下生活区景观对压力情绪调控的研究
昆明美
“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在我校大学城校区举行
쿤밍(昆明)에 로봇이근무하는 주차장 등장
偏远生活区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研究
大学城经济对城镇化影响初探——以呈贡大学城为例
某矿生活区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图书馆
昆明的眼睛昆明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