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臼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方式选择及其疗效评价

2012-01-24 08:28李社才
亚太传统医药 2012年8期
关键词:粉碎性髋臼入路

李社才

(岳阳市一医院 骨科,湖南 岳阳 414000)

髋臼粉碎性骨折多因车祸、坠落伤等巨大暴力通过股骨头的传递,作用于髋臼造成,往往导致股骨头向盆腔内发生移位,造成髋关节中央脱位及骨盆内器脏损伤,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是非常必要的。我院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间收治的部分髋臼粉碎性骨折患者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观察的72例患者为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髋臼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手术组和牵引组,手术组36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43~52岁,平均(46.55±3.77)岁;骨折原因:车祸28例,坠落伤5例,建筑物倒塌伤3例;骨折形态:髋臼后壁骨折12例,后柱骨折4例,前柱骨折5例,横形骨折3例,T型骨折5例,后壁伴后柱骨折2例,前壁并横行骨折4例,双柱骨折3例;牵引组36例患者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42~53岁,平均(47.01±3.13)岁;骨折原因:车祸25例,坠落伤9例,建筑物倒塌伤2例;骨折形态:髋臼后壁骨折11例,后柱骨折5例,前柱骨折3例,横形骨折4例,T型骨折6例,后壁伴后柱骨折2例,前壁并横行骨折3例,双柱骨折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及原因等方面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手术组患者运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先对患肢进行常规牵引,待病情稳定后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时机一般选为伤后1周左右。常见的手术途径有前方髂腹股沟入路、后方Kocher-Langenbeck入路及前后联合入路[1]。本研究中实行前方入路手术的12例,后方入路22例,前后联合入路2例。

前方髂腹股沟入路:患肢为前柱骨折、前壁骨折、前壁并上后方半横形骨折等髋臼前方损伤的多用此入路方法进行手术。患者采用仰卧位,全麻下通过内、中、外三侧窗口显露髂窝、坐骨大小切迹、方形区、耻骨上支等,再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运用相应器械进行复位,骨折固定多采用塑形重建钢板。该手术可全面良好地显露髋臼。后方K-L入路:该入路适于后壁和后柱的骨折、横形骨折及部分T形骨折等骨折类型。手术切口起于髂后上棘,逐层切开后可显露整个后壁与后柱。充分显露复位后,根据骨折情况可选用可塑形重建钢板、拉力镙钉或弹性带钩钢板等进行固定。前后联合入路:该入路适于严重移位、复位困难的双柱骨折情况。患者多采用侧卧飘浮体位,术中再进行必要的前倾与后仰。手术先行髂腹股沟入路,复位前柱骨折并进行内固定;再行后方K-L入路复位并固定后柱骨折。

前后入路手术的术后各置负压引流球1~2d,常规使用抗生素和抗凝治疗,术后牵引1个月,2个月后逐步负重行走,3个月后负重行走[2]。

牵引组患者采用骨折牵引方法进行治疗:将患者股骨髁上牵引向下,股大粗隆牵引向外,确保牵引合力的方向与股骨颈保持一致,两向牵引力度相同,进行X线摄片复查,直至股骨头恢复至髋臼顶下面可停止。术后牵引1~1.5个月,2~3个月后除去牵引,不负重活动,3个月后开始逐步负重行走。

1.3 疗效判定

治疗后运用X线照射判定患者髋臼复位情况。解剖复位:错位或裂隙小于1mm;满意复位:错位或裂隙在2~3mm间;不满意复位:错位或裂隙大于3mm。复位总满意包括解剖复位与满意复位。对患者随访12个月,根据患者自我感觉及具体情况进行症状评价。痊愈:自我感觉良好,恢复至受伤前状态;显效:自我感觉较好,日常生活无影响,但重体力运动存在轻微障碍;有效;自我感觉尚可,日常生活稍有障碍,重体力运动有轻微障碍;无效:自我感觉较差,日常生活有障碍,生活难以自理。总有效为痊愈、显效及有效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经SPSS13.0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

2 结果

手术组与牵引组复位总满意率分别为97.2%和44.4%,两组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1.7%和66.7%;两组复位总满意度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1与表2。

表1 两组患者X线检查结果比较 [n(%)]

表2 两组患者症状判定比较 [n(%)]

3 讨论

髋臼粉碎性骨折的常见治疗方法有手术方法和骨折牵引法[3]。运用手术方法治疗髋臼粉碎性骨折可以实现全程无创操作,既保护了主要血管神经,又可实现良好复位和有效的内固定,但是由于髋臼骨折类型一般较复杂,至今为止没有任何一种入路方法能满足各类移位的髋臼骨折暴露手术的要求[4]。因此,在髋臼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中,我们一定要认真分析骨折类型,选用合适的手术方法,最大程度地恢复骨与关节的功能,实现更好的解剖复位。一般简单的髋臼前方损伤我们会选用前方髂腹股沟入路,简单的后壁和后柱的骨折、横形骨折及部分T形骨折等骨折类型则选用后方K-L入路,一些复杂型骨折暴露欠满意,就需要运用前后联合入路方法。

根据本研究可知,手术组运用手术方法治疗髋臼粉碎性骨折复位总满意率高达97.2%,总有效率为91.7%,牵引组复位总满意率为44.4%,症状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由此可见,手术方法是治疗髋臼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值得注意的是,在术前一定要进行全面的检查、仔细研究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入路和固定方法。

[1]黄涛,王启琴,周宁.36例移位髋臼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方法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骨科疾病杂志,2009,19(23):113-114.

[2]张文轶,巩孝民.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髋臼粉碎性骨折(附46例报告)[J].内蒙古矫形外科杂志,2011,43(4):480-481.

[3]杨力,刘华.复杂髋臼粉碎性骨折治疗常见方法的选择与预后探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31(4):332-334.

[4]黄芸,冷萍萍.经联合入路手术治疗难复性双柱型髋臼粉碎性骨折[J].现代骨科疾病防治,2011,11(3):61-62.

猜你喜欢
粉碎性髋臼入路
量化控制法指导髌骨粉碎性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的效果观察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改良Henry入路治疗桡骨远端AO B型骨折的疗效分析
使用金属骨小梁髋臼和组配重建柄对伴严重骨缺损的松动人工髋关节进行翻修的治疗结果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正中入路手术和肌肉间隙入路治疗壮族人群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比较性研究
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
单一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疗效分析
改良张力带术对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研究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缺损的处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