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栀黄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制剂治疗晚发性母乳性黄疸

2012-01-25 00:04韩云发
中国民间疗法 2012年7期
关键词:酪酸发性梭菌

杨 敏 韩云发

(山西省长治市妇幼保健院,046011)

我们对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76例晚发性母乳性黄疸患儿给予口服茵栀黄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制剂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76例晚发性母乳性黄疸患儿,所有病例均符合母乳性黄疸诊断标准。其中男39例,女37例;日龄10~31天(平均21天);出生体重(2850±250)g,血清总胆红素值212~307.8μmol/L,平均272μmol/L。本组病例均为足月儿,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结合胆红素<17.1μmol/L。患儿一般情况良好,发育正常,精神食欲良好,肝功能正常。排除了溶血症、窒息、感染、出血、遗传性疾病等病理情况。患儿父母均健康。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采用院外治疗。给予口服茵栀黄颗粒剂,每次1.5g,每日2次;酪酸梭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散,每次0.25g,每日2次。5天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嘱家长严密观察并记录患儿精神、食欲、反应等一般情况及黄疸的进展情况。如遇患儿精神、吃奶较前差及肉眼观察黄疸较前加重,嘱其立即到医院进行复诊。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显效:治疗5天后黄疸明显消退,经皮测胆红素值<7mg/dl(119.7μmol/L)。有效:治疗5天皮肤黄染较治疗前有所消退,经皮测胆红素值7~10mg/dl(119.7~171.1μmol/L)。无效:治疗5天,皮肤黄染消退不明显,经皮测胆红素值>10mg/dl(171.1μmol/L)。

结果:76例患儿中显效68例(89.47%),有效8例(10.53%),总有效率100%。院外治疗期间所有病例无不良反应发生。

讨论

母乳性黄疸已成为新生儿黄疸及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生率从20世纪60年代早期文献报道的12%,到目前的20%~30%[1]。晚发性母乳性黄疸的病因可能与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进入患儿肠内,使肠道内未结合胆红素生成增加有关。另外,母乳喂养患儿肠道内能使胆红素转变为尿、粪胆原的细菌过少,导致未结合胆红素的重吸收增加[2]。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很少有胆红素脑病的报道,但所致的高胆红素血症有导致轻微中枢神经损害的可能性,故有必要积极干预。

关于晚发性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文献报道停喂母乳3~5天,改配方乳喂养,黄疸可明显减轻[3],但常给母婴带来诸多问题,如母亲奶胀、乳汁分泌减少、婴儿消化不良以及增加了肠道感染的机会等等。我科采用院外口服茵栀黄颗粒及酪酸梭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散联合治疗总胆红素值介于12~18mg/dl(205.2~307.8μmol/L)的母乳性黄疸患儿,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中医把新生儿黄疸称为胎黄,主要为胎禀湿蕴。如《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说:“黄家所得,从湿得之。”孕母素体湿盛或内蕴湿热之毒,小儿先天禀赋脾阳虚弱,湿浊内生,而致黄疸。治则为清热利湿退黄。茵栀黄颗粒的主要成分为茵陈、栀子、黄芩、金银花。方中茵陈清热利湿退黄,栀子清利三焦湿热,黄芩清热利胆,均有明显的促进胆汁分泌与排泄以及保肝的作用[4]。现代研究证实,茵陈蒿、栀子、大黄、黄芩等具有加强胆红素分解和排泄的作用,且可减少肠肝循环、降低血胆红素,从而达到治疗黄疸的目的[5]。

酪酸梭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散属于益生菌中的原籍菌制剂,即所使用的菌株来源于人体肠道原籍菌群,作为肠道有益菌,服用后可以直接发挥作用,通过参与胆汁代谢、降低肠道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酸化肠道、促进肠蠕动等机制促进胆红素的转化和排泄。因此,对于母乳性黄疸,目前推荐使用双歧杆菌、酪酸梭菌等作为辅助治疗[6]。

茵栀黄颗粒配合酪酸梭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散治疗晚发性母乳性黄疸,缩短了病程,且疗效好、安全、方便。对于胆红素值位于 12~18mg/dl(205.2~307.8μmol/L)之间的晚发性母乳性黄疸患儿不需停母乳改配方乳治疗,减少了家长的负担,避免了母亲奶胀、乳汁分泌减少、婴儿消化不良以及肠道感染等的发生。

[1]李淑敏,杨英伟 .母乳性黄疸研究进展 .中国医药导刊,2007,9(5):391-393.

[2]沈晓明,王卫平 .儿科学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4-116.

[3]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 .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76.

[4]汪受传.中医儿科学 .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97-507.

[5]黄坚明.中医药治疗70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临床观察.湖北中医杂志,2001,23(7):27.

[6]郑跃杰,黄志华 .微生态制剂儿科应用专家共识.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26(1):20-23.

猜你喜欢
酪酸发性梭菌
复合丁酸梭菌发酵饲料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适怡)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思连康)在小儿胃肠型感冒的治疗中的疗效对比
酪酸梭菌-糯米复合发酵液对鼠伤寒沙门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对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小鼠肠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影响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早发性高血压患痴呆风险高
光动力联合中药浸泡治疗泛发性跖疣的疗效观察
复合丁酸梭菌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酪酸梭菌活菌散剂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对血清IL-6、PCT水平的影响
自由基损伤与鱼类普发性肝病
两种饲料添加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腹泻率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