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骨结核的经验总结

2012-01-25 00:04王文红李红菊刘莎莎
中国民间疗法 2012年7期
关键词:疮面次服收口

王文红 李红菊 刘莎莎

(山东省安丘市中医院,262100)

骨结核属中医学“流痰”范畴。本病是发生于骨与关节的疾病,可在病变附近或较远的空隙处形成脓肿,破溃后脓液稀薄如痰,故名为“流痰”。后期可出现虚劳现象,因此又称“骨痨”。本病的特点是:好发于骨与关节,起病缓慢,化脓迟缓,溃后不易收口。因发病于骨和关节,故易损伤筋骨,轻则残疾,重则危及生命。本病为阴证、虚证。初期宜滋补肝肾为主,以温通经络、散寒化瘀为辅。若已化脓,宜用托补,溃后则宜培补。

笔者治疗本病,疗效确切,总结如下。

内治法

1.初期:益肾温经,散寒化痰。用阳和二陈汤加味。方药组成:熟地黄30g,肉桂3g,麻黄2g,鹿角胶15g(烊化),白芥子6g,姜炭5g,甘草3g,陈皮10g,半夏10g,茯苓15g。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2.中期:扶正托毒,用透脓散加味。方药:黄芪30g,当归10g,炮穿山甲5g,皂角刺6g,金银花15g,甘草6g。水煎分2次口服,每日1剂。

3.后期:气血两虚,宜调补气血,托里透脓,滋阴助肾,健骨为主。方用龟鹿二仙汤治之(自拟方)。方药:黄芪60g,鹿角胶13g(烊化),龟板胶13g(烊化),骨碎补10g,山药24g,茯苓20g,砂仁6g,生姜10g,大枣15g。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4.加减:肢冷畏寒者加熟附子、炮姜、肉桂、麻黄;脓尽肌生,改服龟鹿丸(自拟方)。凡此病者不论何期皆可加服青龙丸,需长久服用方能见效,一般6~9个月方愈。

外治法

1.初起漫肿无头,皮色不变,外敷回阳玉龙膏;内中坚硬者敷回阳化坚膏(自拟方)。

2.中期:脓成可穿刺抽脓,或切开引流。

3.溃后:疮面撒祛腐生肌散(自拟方),疮口深者,插祛腐生肌条。若形成瘘管,久不收口者,内插红升条,以腐蚀瘘管。肌肉生迟者,涂生肌玉红膏。疮面均宜用加味太乙膏。

猜你喜欢
疮面次服收口
慢性疮面之“偎脓长肉”的再认识
偎脓长肉理论指导下药疮交互作用机制探讨*
编筐挝篓 重在收口
慢性疮面相关“邪”与“腐”的关系刍议
治神经衰弱
治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
有关装修收口的理解与思考
治神经衰弱
一种收口螺旋弹簧设计方法
降落伞收口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