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诊断气管主支气管腺样囊性癌5例

2012-01-25 02:04史玉振周长圣童明敏吴越菲王中秋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11期
关键词:管壁后处理管腔

史玉振 周长圣 田 迎 童明敏 吴越菲 王中秋

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诊断气管主支气管腺样囊性癌5例

史玉振1周长圣2田 迎2童明敏2吴越菲2王中秋3

支气管肿瘤;癌,腺样囊性;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R734.1;R730.42

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ACC)是起源于气管、支气管壁黏膜下浆液及黏液腺的一种较为罕见的肿瘤,在气管支气管原发肿瘤中少于0.1%~0.2%[1],具有缓慢生长、低度恶性的生物学行为,因此,术前准确的影像诊断及与良性、高度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非常必要。多层螺旋CT(MSCT)及后处理技术可以三维立体显示气管支气管树及其病变,为ACC提供更准确的术前评价。本文收集5例气管主支气管ACC,旨在探讨MSCT及后处理技术对该病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09-01~2011-04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行MSCT检查并经后处理技术行三维成像的5例气管主支气管ACC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例经支气管镜活检证实。男3例,女2例;年龄26~58岁,平均(46.70±4.24)岁;临床表现:咳嗽、咳痰伴痰中带血3例,咳痰、间断痰中带血1例,咳嗽、咯血伴气喘1例。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Siemens Aomatom De fi nition双源64层螺旋CT机。使用多排探测器螺旋技术从头侧向足侧扫描,先行胸部或颈部平扫,再进行增强扫描。扫描方式为连续容积扫描,管电压120kV,管电流100mA,螺距0.5,层厚1.0mm。对比剂采用优维显(300mgI/ml),双筒高压注射器以3ml/s经肘静脉注射 80~100ml。

1.3 图像后处理 将原始轴位图像传送至图像后处理工作站(Syngommvvp VE30A)进行图像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小密度投影(MinIP)、透明化容积再现(VR)、仿真内镜(CTVB)。后处理所得重建图像与原始图像一并上传至PACS系统,进行图像分析。

2 结果

2.1 病变部位及大小 病变位于气管3例(气管颈段2例,气管胸段1例),主支气管2例(左、右主支气管各1例)。病变最大径2.8~9.5cm。

2.2 MSCT表现 3例气管ACC中,2例为腔内外型肿块,伴周围移行状管壁增厚,1例为单纯移行状管壁增厚型,无明显肿块(图1、2);病变主体位于气管后侧壁,环绕气管全周或3/4,累及双侧甲状腺、食管各1例,1例未见邻近器官受累;3例气管ACC的两肺显示正常。1例右主支气管ACC为腔内外型肿块,以向腔内生长为主,并累及隆突,右肺有轻度气肿表现。1例左主支气管ACC为腔内外型肿块,左肺动脉主干受压移位,右肺代偿性气肿,左下肺局部不张并阻塞性炎症(图3)。平扫5例中密度均匀4例,略不均匀1例;密度稍低于肌肉4例,等于肌肉1例,5例均未见钙化。增强扫描4例均为轻度强化,强化后密度仍稍低于肌肉。

2.3 三维重建成像 MPR像显示病变的大小、内部特征、病变段气管主支气管管壁、管腔情况及与邻近纵隔器官的关系(图2A、3A)。MinIP像(图1B)、VR像(图1C、2B、3B)清楚显示病变段气管、主支气管受累范围以及管腔狭窄程度,3例分别见气管颈段和胸段同时在横向和纵向水平长段管腔狭窄,2例见主支气管明显狭窄或截断。CTVB像可见4例气管或主支气管内充盈缺损影及不同程度的管腔狭窄,其中3例表面光整,1例表面凹凸不平,1例仅见局部气管黏膜轻度隆起,黏膜表面完整(图1D、3C)。

3 讨论

3.1 临床及病理特点 气管支气管ACC属于气管支气管树涎腺样肿瘤的一种病理类型,是一种生长缓慢的以局部浸润性生长为特点的低度恶性肿瘤,临床上属于罕见疾病。根据1998年WHO的病理分类,气管支气管树涎腺样肿瘤包括ACC、黏液表皮样癌和腺泡细胞癌,起源于气管、支气管的黏膜下浆液腺和黏液腺,其中ACC占75%~80%[2]。气管支气管ACC常见临床表现为刺激性咳嗽、咳痰以及阻塞性症状,如呼吸困难、气喘,部分伴有咯血、反复肺部感染等[3,4]。3.2 MSCT表现 由于气道的腺体主要分布在气管、主支气管,所以ACC以中央型居多,本组5例均为中央型。该病好发于气道后侧壁,气管软骨和气管软膜部分相接的附近,因为此处是浆液及黏液腺腺体最丰富的部位[5]。本组中4例病灶主体位于气道后侧壁,1例位于前侧壁,与文献[5]报道一致。ACC的CT表现主要有4种:①腔内外肿块型。此型最常见,肿块向气管腔内、外生长。本组中2例气管ACC和2例支气管ACC属于此类。2例气管ACC沿黏膜下浸润,横向水平累及气管管壁全周,纵向水平形成移形状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病灶密度稍低或近似于肌肉,密度较均匀,无钙化,增强扫描病灶轻度强化。②腔内肿块型。表现为突向管腔的边缘光滑、清楚的肿块,多与管壁宽基底相连,本组ACC中无此类型。③单纯管壁浸润型。气管支气管腔内外无明显肿块,仅单纯表现为管壁的长段移行性增厚及管腔狭窄。本组中有1例气管ACC属于此类型,病变累及气管壁近全周,以后壁增厚明显,并纵向累及气管颈段及部分气管胸段。这种在CT上表现出的横向、纵向移行浸润气管支气管壁的表现是ACC的特征[5,6],与ACC沿黏膜下浸润的生长方式有关。④周围肿块型。多邻近肺门,表现为边缘光整的、略有分叶的肿块[7],本组未见此类型。此外,两肺野还可出现阻塞性病变,包括不同程度的肺气肿、肺不张、炎症及黏液栓。本组1例左支气管ACC患者左下肺局部有阻塞性肺不张并阻塞性炎症。

3.3 MSCT后处理成像 纤维支气管镜是气管、支气管病变

的传统诊断方法,但作为一种侵入性检查,患者痛苦大,而且无法显示病变向管壁外侵犯情况、病变的内部特征等。传统的胸部CT二维横断面图像对气管支气管树及其病变的长轴显示不足,如气道狭窄的长度、病变与隆突的距离等[6,8]。MS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则可以全面、立体直观地显示出气管支气管树及病变,弥补了横断面图像和纤维支气管镜的缺陷,其中,MPR像能显示病变的内部特征以及与周围纵隔结构的关系等;MinIP像和VR像能够清楚地显示气道狭窄与梗阻部位、范围;CTVB可以任意视角显示气管、支气管内的情况,可用于狭窄段的分级,尤其是对于严重狭窄无法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这些资料不仅可以全面显示病变特点,利于诊断,而且还有助于术前选择术式和评估手术风险性。本组5例患者术前均行MSCT后处理成像,并明确了病变的部位、范围、浸润程度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4例患者最终行手术治疗,术中所见与术前影像学评估一致。由此可见,MSCT后处理技术对气管主支气管ACC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3.4 鉴别诊断 气管、主支气管鳞癌是原发大气道肿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气管黏膜鳞状上皮,多为局限性浸润形成菜花样肿块,使管腔不规则狭窄,较少见管壁长段浸润,肿块表面糜烂、不光整,内部易出血、坏死致密度不均匀[9]。而ACC起源于黏膜下腺体,具有沿黏膜下浸润的特点,引起长段的管壁增厚及管腔狭窄,管壁增厚可与肿块同时存在,表面一般较光整,肿块内密度均匀。另外,由于鳞癌恶性度高,生长迅速,较ACC更容易出现邻近器官侵犯和纵隔淋巴结转移。

气道ACC与黏液表皮样癌虽同属于气管支气管树涎腺样癌,但影像学表现存在一定差异。ACC多位于气管,以腔内外型多见,呈浸润性生长,多伴有移行状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邻近组织、器官可受侵犯,CT平扫密度低于或接近、等于肌肉,无钙化,增强后轻度强化;而黏液表皮样癌多位于远端大气道,即叶和段支气管,以腔内型多见,边缘清楚,无外侵,基本不出现管壁浸润状增厚[1],CT增强后肿块明显强化,病灶内部可见钙化,其钙化出现率达50%[1]。基于ACC与黏液表皮样癌不同生长方式所造成的影像学差异,MSCT后处理成像对两者的鉴别具有一定价值。

由于气管支气管ACC生长缓慢,因而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的几率高且持续时间长,患者临床表现以阻塞性症状如气喘、呼吸困难等为主,晚期可发展成肺不张。因此,在气道肿瘤被发现前,常误诊为哮喘或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本组1例42岁右主支气管ACC患者因反复咳嗽咳痰4年,误诊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胸部CT发现支气管内肿瘤后,经手术病理诊断为支气管ACC。因此,对于中青年人长期出现阻塞性肺气肿时,需考虑气管支气管肿瘤的可能[7]。早期MSCT检查和后处理成像则可以避免误诊、漏诊。

当气管ACC侵犯邻近器官如甲状腺、食管时,需与这些器官的原发肿瘤侵犯气管相鉴别。本组有2例气管ACC分别侵犯甲状腺和食管。但甲状腺癌或食管癌侵犯气管时,不会出现气管的横向和纵向移行状管壁增厚的CT表现,也极少出现肿块以宽基底与气管相连并环绕气管的表现[5]。

总之,气管主支气管ACC在MSCT上多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腔内外型肿块,病灶主体位于气管、主支气管后侧壁,可同时伴有管壁横向及纵向移行性增厚,增强扫描病变强化不明显。MSCT及其后处理重建技术是气道ACC的一种无创性诊断方法,不仅能够提供准确诊断和鉴别诊断,而且能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意义的影像学信息,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1]王爽, 石木兰, 吴宁, 等. 气管支气管树涎腺样肿瘤的影像表现.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2, 36(2): 127-130.

[2]Webb BD, Walsh GL, Roberts DB, et al. Primary tracheal malignant neoplasm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experience. J Am Coll Surg, 2006,202(2): 237-246.

[3]秦明, 傅瑜, 于大平, 等. 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的诊断与治疗. 中国肺癌杂志, 2010, 13(6): 628-631.

[4]周萍. 气管囊性腺样癌1例.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 16(5): 355.

[5]Chang CY, Cheng SL, Chang SC.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of trachea treated with tumor curettage and adjuvant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South Med J, 2011,104(1): 68-70.

[6]Vigg A, Mantri S.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of trachea.Indian J Chest Dis Allied Sci, 2004, 46(4): 287-290.

[7]李智勇, 伍建林, 宁殿秀, 等. 螺旋CT在气管支气管树腺样囊性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 38(6): 662-664.

[8]韩英, 蔡长忠, 马大庆.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气管、主支气管腔内少见肿瘤的鉴别诊断.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 2009, 16(4): 620-622.

[9]朱巧洪, 曾庆思, 关玉宝. 原发性气管肿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 2006, 14(2): 97-100.

10.3969/j.issn.1005-5185.2012.11.010

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CT室 江苏淮安 2233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医学影像科 江苏南京 210002;3.上海东方医 院医学影像科 上海 200120

王中秋 E-mail: zhq2001us@yahoo.com.cn

2011-10-29

2012-08-04

(责任编辑 张春辉)

猜你喜欢
管壁后处理管腔
3~4级支气管管腔分嵴HRCT定位的临床意义
车身接附点动刚度后处理方法对比
低温工况下不锈钢管壁厚的脉冲涡流检测
传统纯棉白条检查法与医用导光检测仪在管腔器械清洗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果树防冻措施及冻后处理
自制便携式光源管腔器械检测仪的应用效果
管腔器械清洗效果不同检测方式的比较
乏燃料后处理的大厂梦
大唐鲁北厂2号炉壁温超限及措施的探讨
电厂锅炉水冷管路泄漏的主要原因与相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