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泗水县特色畜牧业的思考

2012-01-25 16:11刘德喜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年10期
关键词:泗水县泗水畜产品

刘德喜 周 凯

(1.山东省泗水县中册镇畜牧兽医工作站,泗水 273213;2.山东省泗水县畜牧兽医局,泗水 273200)

自1995年县委县政府提出“果牧(大)县”建设目标以来,经过3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施,泗水县畜牧业得到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有效保障了城乡居民畜产品的消费需求,促进了农民增收,已成为全县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随着“生态泗水”的效应逐渐显现,以及泗水县“省级园林城市”的创建,泗水县特色畜牧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畜牧业,服务于“生态名县”和“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建设的大局,创建全国知名的生态特色畜牧强县,促进农业稳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和畜产品有效供给,分析思考,提出建议,供读者参考。

1 泗水县畜牧业发展现状

1.1 综合生产能力增强

2011年底全县存栏牛4.1万头,生猪29.03万头,羊32.95万只,家禽479.45万只,肉兔91.45万只;泗水县出栏牛3.23万头,生猪61.02万头,羊72.66万只,家禽1438.94万只,肉兔417.79万只,全县各类规模养殖场(户)达2 870个,畜禽规模饲养比重达64%,肉蛋奶产量达到14万 t,畜牧业产值达到19亿元,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达42%,畜牧业人均收入3 380元,比1995年增长5倍。

1.2 养殖方式发生新变化

2007年以来,泗水县连续5年被列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共获得奖励资金近2 000万元,扶持建设320个百头猪场;先后获得标准化养猪场改扩建项目资金700万元,扶持30个千头猪场进行改扩建,达到省级标准化养殖场标准。在建的泉润1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是全省最大的养猪基地,有6个万只蛋鸡养殖场先后获得山东省“以奖代补”项目扶持,总投资300万元,达到省级标准化养殖场标准。基本建设完成的年存栏20万只蛋鸡,在建的高峪镇众成养殖基地是鲁南最大的蛋鸡养殖基地之一。

通过以上项目扶持、技术指导,推进了标准化养殖园区的建设。截至目前,国家省市级以上标准化养殖场52个,全县达到标准化养殖场要求的有1 363个,标准化饲养比重达到51%。

1.3 畜牧产业化经营取得新进展

全县共有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6家。其中,新绿公司、圣昌公司、苗馆鑫佳食品公司、泉林肉类加工厂是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圣昌公司还获得出口欧盟认证,新绿公司获得进京入沪备案登记。2012年开工建设的雨润生猪屠宰加工及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年屠宰生猪200万头,饲养生猪10万头,是全省在建的最大生猪产业化项目。龙头企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全县生猪、肉牛肉羊和肉兔的养殖,生产的“绿润”牌肉制品、“圣昌”牌兔肉、“泉麟”牌猪肉销售到国内外,极大地宣传了泗水的畜产品品牌。

1.4 依法治牧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借助县乡防疫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建设一处库容达50 m3冷藏库,配备了一辆冷贮运输车,并为13个乡镇(街道)配备了2台冰箱和2台冰柜,健全了县乡冷藏运输链,保证了疫苗质量。依据《动物防疫法》,按照“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总要求,采取得力措施,严格落实各项防控责任,扎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严格执行宰前检疫、宰后检验的工作程序,不断加大对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企业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瘦肉精”等违禁添加剂销售、使用行为,对规模养殖场进行兽医监管,确保了泗水县多年来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在看到发展成绩的同时,也要客观的评价泗水县畜牧业的综合实力,找出与其他畜牧强县的差距,明确泗水县“畜牧大县”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一是多年来县畜牧业发展走了一条追求数量为主,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路子,暴露出很大弊端。如,养殖场建设前期规划不到位,建设的养殖场舍,难以达到防疫要求和畜禽生长需要,致使疫病风险增大,养殖效益不稳定。二是产业化链条不长不壮,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至今没有一家企业获得省级以上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称号,龙头带动作用有限。三是“三品一标”畜产品认证滞后,县生产的畜产品已经达到生态绿色标准。但由于没有进行品牌认证,没有达到优质优价,没有突显的竞争力。四是在畜牧业生产上没有发挥出县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优质饲草饲料资源优势。

2 发展生态畜牧业

生态特色畜牧业的发展思路:即充分利用县内生态资源优势,以提高畜产品质量为主题,以增加养殖效益为中心,传统畜牧养殖业向标准化发展的同时,引入现代生态养殖理念。大力培育泗水县“笨、土、特、野、绿”的特色畜牧品牌,推进畜牧业向技术集约型、资源高效利用型、环境友好型转变,形成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创建独具泗水特色的畜牧大县。

2.1 生态养殖

生态养殖是我国养殖业大力提倡的一种生产模式,其核心主张就是遵循生态学规律,将生物安全、清洁生产、生态设计、物质循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发展健康养殖,维持生态平衡,降低环境污染,提供安全食品。生态养殖是一种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可持续畜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健康养殖,着力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有利于推动畜牧业的持续、协调发展,促进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保障畜产品市场供应,稳定副食品价格,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改善人们膳食结构;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泗水县的生态地理环境有优势有利于发展生态养殖。泗水县总面积1118 km2,南北属低山丘陵,面积为739 km2,占总面积的67.6%;中部为河谷平原,面积为379 km2,占32.4%,全县大小山头561座,有耕地面积81万亩,林地50万亩,森林覆盖率31.6%,境内山青水秀、天蓝地绿,土洁草净,素有“海岱明珠”之称。天蓝、水碧、山青、土洁的生态环境,为发展生态养殖提供了必须的物资基础。泗水县的水资源丰富,年平均天然河川径流量为29 440万 m3,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21 940万 m3,多年平均天然水资源总量为38 330万 m3(扣除重复计算量),而且水质良好,多处泉水达到天然矿泉水标准,为发展生态养殖提供了水源保证。泗水县饲草饲料资源充足,全县耕地81万亩,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10万亩左右,常年平均粮食总产22万 t、油料总产7万 t,年产秸秆60万 t左右,饼粕4万 t,为饲养业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物质饲料。

有生态养殖成功的做法和经验。近年泗水县新兴的山上、林下养鸡,是典型的“林牧结合”生态养殖法;星村镇南陈村建设的以沼气为纽带,百亩蔬菜大棚→千头养猪基地→千亩黄金梨示范园区,形成以“资源综合利用、能源梯次利用、物质良性循环、经济持续增长和环境最佳保护”的“猪→沼→菜、猪→沼→果”的生态养殖模式。高峪刘家洼姜恒冉养殖场等推广的自然养猪法的成功经验表明,以种养结合的自然生态养殖法,促进了农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提升了综合生产效益。

生态养殖与县委确定的“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目标和谐统一。养殖遵循生态学规律,将生物安全、清洁生产、生态设计、物质循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发展生态养殖,一能减少污染维持全县生态平衡,二能提供绿色有机安全畜产品,统一到“生态立县”的目标上来,所以发展生态畜牧业与生态名县建设是相互促进、和谐统一,是建设“果牧大县、生态名县”的明知选择。

2.2 “笨、土、特、野、绿”的特色畜禽养殖

发展特色畜牧业是培育畜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再创泗水县畜牧业发展新优势的关键举措。特色畜牧业就是有别于普通养殖业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当地畜禽养殖品种、特种养殖和地方传统畜牧食品。泗水县的特色畜牧业就是发展“笨、土、特、野、绿”的特色畜牧产业。

“笨”就是笨方法、笨产品、笨文化。泗水县传统的养殖方法如树林下山坡上放养的笨鸡,饿了吃虫子,渴了喝山泉,生产的笨产品“笨鸡”和“笨蛋”不仅味美质鲜而且达到绿色有机的标准,被人们当作馈赠的新宠。笨法养殖的泗水黑猪,不添加任何添加剂,鲜美的猪肉味叫人回想;笨就是不投机、不取巧、认真负责。畜牧业养殖业使用“笨方法”、开发“笨产品”、发扬“笨文化”,定能开发一个“笨产业”。

“土”就是在泗水土生土长的地方畜禽品种。如,泗水裘皮羊、济宁百日鸡(泗水笨鸡)、鲁西黄牛、泗水黑猪、泉林蛋鸭等。这些畜禽遗传资源是历代泗水劳动人民辛勤培育的结果,我们应该保护发扬,是泗水县发展特色畜牧业重点。

“特”即特种养殖。近年来,泗水县的獭兔、火鸡、鸵鸟、梅花鹿、孔雀、黄粉虫等特种养殖业方兴未艾,是需要引导扶持发展的特色养殖业。

“野”即发展以野猪、山鸡、蝎子、蚂蚱、蝉等特色野味养殖品种,满足人们对野味的需求。

“绿”即自然、优质的畜产品。这是生态养殖、特色畜牧的产品要求,加快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认证和地理标志认证、商标注册,培育发展绿色品牌畜牧业,是特色畜牧业发展成果的集中体现。目前,泗水县只有6个畜禽养殖企业通过有机认证,发展空间很大。

3 现代生态特色畜牧大县建设目标和保障措施

3.1 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每年新建生态循环畜牧养殖示范场园区100个,生态养殖畜禽比例年增加20%,到“十二五”末,生态养殖畜禽占总养殖量的40%以上,坚持畜牧业与种植业、林果业协调、均衡、联动发展的原则,考虑到全县土地、环境承载能力和传统养殖基础,应重点发展“五大生态产业”,依次为生态猪产业、生态笨鸡产业、优质肉牛产业、绿色肉羊产业、生态肉兔产业,保证生态养殖园区排泄物100%的实现农牧(林)结合、资源化利用和零污染排放,化肥使用量明显下降,基本农田地力提升,可耕地得到改良,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大力发展泗水裘皮羊、济宁百日鸡(泗水笨鸡)、鲁西黄牛、泗水黑猪、泉林蛋鸭地方畜禽养殖品种,稳定发展獭兔、山鸡、火鸡、鸵鸟、梅花鹿、孔雀、蝎子、黄粉虫、野猪、蚂蚱、蝉等特种养殖和泗水传统畜牧食品为主的泗水特色畜牧业,使特色畜牧业产值年增加20%以上,到“十二五”末特色畜牧业产值占畜牧总产值的30%,建成全省有名的生态特色畜牧大县。

3.2 保障措施

3.2.1 加快全县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型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的规定,研究制定《泗水县生态特色畜牧大县发展规划》,实行养殖准入制度,加快推进向生态特色畜牧业方向发展。一是加大发展生态特色畜牧业的技术指导,要培育生态养殖示范园区,加大宣传推广,推进向生态养殖方式的转型,发展环境友好型牧业,在发展特色畜牧业上按照“围绕一个品种、打响一个品牌、带动一个园区、做大一个产业”的要求,抓好抓实抓出特色。二是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积极引导畜禽养殖、加工和经营单位建立健全企业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畜禽养殖档案及标识制度,逐步建立畜产品从产地环境、投入品、饲养过程到市场销售的全程监控系统和质量可追溯体系。三是推进产业化经营,积极扶持畜禽养殖、饲料生产、畜产品加工于一体的大型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组织,通过机制创新,建基地、创品牌,向规模化、产业化、集团化、国际化方向发展。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形式,支持发展订单畜牧业。

3.2.2 实施科技兴牧战略 积极引导和鼓励畜牧业生产、加工、科研、流通服务等龙头企业建设科技研发平台,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与推广。积极支持规模化生态特色养殖、畜禽良种选育、动物疫病防控、饲料生产、畜产品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实施科技兴牧计划。

3.2.3 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 加大经费投入和税费减免力度。各级政府要把动物疫病预防、监督、扑灭、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等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确保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对新建和引进的畜牧业项目在报批中涉及的环评费、排污费等行政性收费,经权限部门批准后可予以减免。规模养殖场(户)及畜牧小区养殖用电按农业生产用电收费标准收取。对直接向农户收购并进行简单加工、销售畜产品的企业,依法按13%税率计征增值税。销售自产的畜产品,包括经简单加工后仍属于农业产品的,依法免征增值税。鼓励金融部门对规模养殖场、特色养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重点对养殖小区、协会、合作社加大信贷支持,采取灵活多样的资金扶持。

3.2.4 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以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切实加强免疫、检疫、检验、监测和监督等环节的设施设备建设,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加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着力建设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体系、畜产品质量检测监控体系、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和畜禽养殖诚信体系。要加强畜牧投入品的监管,规范饲料、饲料添加剂及兽药的使用,促进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基地的建设。

猜你喜欢
泗水县泗水畜产品
泗水变迁与春秋晚期、战国时期泗水流域内外的大国趋势——兼论泗上十二诸侯之宋、薛、邳的灭亡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泗水流经这片土地
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发展瓶颈与策略分析
印尼·泗水
印尼·泗水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
扎实开展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切实维护机构编制工作严肃性权威性
泗水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
山东泗水县西瓜产地适宜性分析与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