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天然林保护工程现状及对策探讨

2012-01-26 03:31王丽君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2年2期
关键词:天保团场天然林

王丽君,马 岩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工作管理总站,乌鲁木齐 830013)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天然林保护工程现状及对策探讨

王丽君,马 岩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工作管理总站,乌鲁木齐 830013)

总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天然林保护工程发展的对策。

天然林保护工程;成效;问题;对策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位于我国西北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共14个师,其中13个农业师,1个建工师。共有175个农牧团场,其中农业团场164个,牧业团场11个,分别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13个地(州)的74个县(市)相嵌。地理位置可概括为“两周一线”,即:有45个团场分布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有66个团场分布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周边;有58个团场沿国境线分布,分别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等8个国家接壤,管辖的国境线长度为2019km,土地面积745.59万hm2,占新疆土地总面积的4.47%。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天然林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区地处我国和哈萨克斯坦的国界线上,其所处区位确定了天然林资源的重要性。天保工程的实施,有效地保护了边界地区的森林资源,发挥了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功能,提高了林地对高山冰雪带融化的冰雪水和自然降水的贮存能力,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区域自然灾害、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区域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1 天保工程区基本概况

1.1 区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天保工程都分布在农四师。农四师天保护工程区位于新疆西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境内,沿中哈国境线呈南北垂直形分布,总长235km,包括农四师六十一团、六十七团、七十四团和七十七团。

1.2 工程实施范围及面积

农四师天保工程管护实施的范围主要为各团辖区内的山区天然针阔叶林、河谷次生林、荒漠灌木林、部分平原和山区人工林,总面积10万hm2。其中:有林地2.91万hm2(其中天然林2.81万hm2),疏林地0.24万hm2,灌木林地4.07万hm2,未成林造林地0.05万hm2,宜林地2.73万hm2。

1.3 天然林森林结构

天保工程区内森林群落结构简单,乔木林林层大多为1~2层;森林空间分布不均,地域差异明显,呈现出“阴坡林、阳坡草”的典型地带性森林草原植被景观。乔木林主要分布于天山中部,海拔1200~2800m;海拔2800m以上主要为高山灌丛、高山草甸,随着海拔升高,植被逐渐稀少,广大区域为冰川雪山和裸岩覆盖;海拔1200m以下植被以旱生草原、灌丛为主,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坡面及沟谷分布有杨树、柳树、桦树、槭树、山杏、野苹果等次生落叶阔叶林。

1.4 野生动物

天保工程区内野生动物种类繁多,目前已发现有野生脊椎动物27目55科16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多达27种,其中Ⅰ级保护动物有北山羊、雪豹、金雕等4种,Ⅱ级保护动物23种。

1.5 管护机构

实施天保工程的4个团均设有林业站,在林业站的基础上建立了天然林保护管理中心、国家级公益林管护中心,实行“一套人马、三块牌子”,并在各团天然林区建成19个天保工程管护站(点)。目前,各团属天保工程区在职职工155人,其中林业站党政领导13人、管理人员10人、技术人员14人、专职护林员123人。

2 天保一期工程所取得的成效

2.1 健全管护体系,配置机构人员

兵、师、团三级均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各级均建立并全面落实了天保工程建设目标责任制,签订了责任状,建立了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省”的管理体系,成立了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工程的统一协调,明确职能,落实责任,并把工程实施的效果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农四师天然林保护实行管护责任制模式,由农四师逐级向下,师到团,团到天保中心,天保中心到监管人员,监管人员到专职护林员,层层签订管护责任书,将管护任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落实到山头地块和人头,明确管护范围与面积、管护内容与责任、奖惩措施等,巡山查林、值班、请销假、工资管理等规章制度健全。

2.2 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资源总量逐年递增

自2000年天保工程启动以来,随着森林管护责任制的全面实施,停止了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对人工林(国防林林带)实行限额采伐,已累计调减木材采伐限额2.15万m3。各团加强了天保工程意义的宣传力度,增加了森林派出所警力,成立了3个森林派出所,现共有森林警察11人,林木盗伐事件呈下降的趋势,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通过天保工程人工造林及对现有资源的管护,增加了森林资源,改善了生态环境,确保了森林资源总量逐年递增,工程区森林蓄积量由1999年的413.27万m3,增加到2009年的490.56万m3,10年累计净增长77.29万m3,增长18.7%;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含特灌林)已达25.62%,略高于全国20.36%的平均水平,为兵团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区域。

2.3 经济及生态效益显著增加

兵团实施天保工程的4个团均为边境贫困团场,经济十分困难。上世纪80年代后,经自治区林业厅批准,每年给这4个林场安排抚育采伐指标2500~3000m3,以维持林场的正常运行。由于采伐数量小,且多为抚育采伐,产值低,职工收入仍然很低,管护经费也不能及时发放到护林员手中,出现了林场人员外流、人心思变的局面。2000年,通过实施天保工程,中央投入管护资金1791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1万元,将原来由各团负担的155名林场职工一次性转为天保工程专职护林员,工资、福利及社会保障费全部由中央投入的森林管护费开支,减轻了团场经济负担。切实履行属地化社会保障责任和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将各团林场职工纳入地方社会保险保障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再就业培训,促进各团林场的转岗职工、待业人员实现再就业,零就业职工家庭均实现就业。

截至2009年,天保区森林蓄积量净增长77.29 万m3,按800元/ m3计算,新增森林木材储备效益6.28亿元。同时,随着森林资源的逐年增加,也使林区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较好的保护,森林旅游价值得以提高,增强了各团发展后劲。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造林难度大,资金投入不足

天保工程区林地主要分布于河谷平原至山脊,海拔530~4280m,气候相对干旱,造林难度大,成本较高。根据《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人工云杉林营造成本为14250元/hm2,人工杨树林营造成本为6750元/hm2。而天保工程一期,国家的补助标准仅为2400元/hm2,与实际造林成本相差甚远,不能满足人工造林的实际要求。加之,天保工程管护范围内的宜林地面积2.7267hm2,占到管护总面积的27.27%,而国家下达的公益林建设任务减少,造林面积与资金投入不成正比,营造林建设资金严重短缺。

3.2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天保工程管护用房、路障、巡护道路等管护设施建设落后;护林防火设施及设备、有害生物防治体系、通讯及交通设备、资源监测体系、管护队伍建设、档案信息化系统建设等不能全面适应天保工程的发展。

3.3 林区保护和发展不平衡

天保工程的实施,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促进了森林生态健康,改善了生态环境,但也出现了生态环境边保护边破坏的局面。天保工程的保护与发展模式比较简单,全面禁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后,由于其它经济增长点少,没能有效地解决好林农的切身利益问题,林区林农无法从所依靠的林业上获得经济收入,影响了林农造林、护林的积极性。

3.4 技术力量缺乏,科技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林业的作用日益重要,而相应的科技支撑没有跟上,影响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天保工程的专职护林员大多为非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对林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不够全面,也缺少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不能熟练地掌握和应用先进的科技产品;二是天保工程一期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后,因缺少人工辅助更新手段,加剧了近成过熟林面积和蓄积逐年增长的趋势,近成过熟林面积及蓄积分别占到天保工程区乔木林总面积的63.6%及总蓄积的82.8%,幼中龄林比重偏低,龄组结构不尽合理;三是缺少配套设施及不完善的科学管理,使得森林火险等级升高,有发生火灾的潜在威胁;四是缺少苗木培育的专用基地和技术人才,优质种苗不能满足种植和补植补造的需求;四是缺少相应的专业人才储备。

4 对策及措施

4.1 争取更多的国家政策和社会力量支持

全面落实国家对林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林业建设,采用先进造林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造林质量。希望国家针对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延长兵团天保工程实施年限。

4.2 创新机制,发展林业后续产业

一是大力发展珍稀禽类养殖和野生菌类等林下养殖业和种植业,加快林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职工收入,提高职工生活水平;二是加强林权制度改革,促进森林、林地、林木权属合理流转;三是在实践中,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产业,培养新的林区经济增长点。同时,完善团场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积极发展“公司加职工”经营模式和订单林业。加强贫困地区农林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进一步搞活流通,逐步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使贫困地区群众的收入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4.3 加强基础建设,发挥基层作用

完善林业站及管护站点的基础设施及设备,增加对林区道路建设的投入,充分发挥基层站点的作用。一是争取资金,完善林业基层人员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添置新的通讯设备以及灭火、病虫害防治设备;二是制定更加严密的防火扑救预案,推进工程的制度建设,如设置护林防火会议制度、值班制度、火灾报告制度、进山许可证制度、火源管理制度等;三是加强规划设计、资源管理、生产组织、科技推广等职能和作用。

4.4 依靠先进科学技术,促进天然林资源发展

一是要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查清林业资源现状,建立天然林资源档案,建立林业数字化管理、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天然林资源变化; 二是要引进和培育优质种苗,针对土地存在的问题,改善种植方式,提高苗木成活率,并做好苗木的检验检疫工作; 三是要针对退化天然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天然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与科技攻关,搞好工程技术储备,争取相应林业项目和国家资金的支持。

5 结语

天保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对于发展森林资源、改善环境气候、保护生态安全、提高生态和经济效益,以及改善林农生活质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天保工程应纳入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计划中,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创建适宜的天然林保护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

[1] 张志达.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2] 马广仁,等.全国林业站网讯[M].国家林业局林业工作管理总站,2004.

[3] 刘俊昌,陈文汇.天然林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4] 李杰军,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省级实施方案[Z],2011.

[5] 林少辉,等.永安市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华东森林经理,2001,15(1):28-30.

[6] 武瑞霞.关于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政策执行所带来问题的思考[J].林业资源管理,2007,(1):16-17.

[7] 唐林峰,等.巩留林场天然林保护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咨询2009,(10):92.

TheNaturalForestConservationPrograminXinjiangProductionandConstructionCorps

WANG Lijun,MA Yan

(General Station of Forestry Management,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 Urumqi 830013,Xinjiang,china)

natural forest project; achievements;problems;countermeasures

2012-03-07

2012-03-31

王丽君(1983-),女,陕西宝鸡人,从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

F326.20

B

1003-6075(2012)02-0010-03

Abstyact:It summarized the construction achievements and analyzed the problems of the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project in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 and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developing natural forest project were put forward.

猜你喜欢
天保团场天然林
山西省天然林保护工程二期建设成效与经验探讨
基于天保工程中森林管护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究
浅谈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推进团场林业经营制度改革
——关于团场林业发展的思考
加强团场财政资金监管的思考
天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天保工程:把天然林都保护起来
天然林保护任重而道远
天保工程保出了美丽新疆
新时期职工教育在团场职工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及措施
新型团场建设中的金融支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