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战略下绿色营销将成主流

2012-01-26 08:39李平韩靖
中国石化 2012年5期
关键词:油气新能源能源

□李平韩靖

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我国的能源发展要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以保障能源供应和安全为基本出发点,加快发展非石化能源和清洁能源技术,大力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进一步推进节能和提高能效,提升能源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和可持续发展政策。在此宏观形势下,我国石化企业开发新能源领域,实现绿色营销将成为新的趋势。

绿色营销是指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企业的经营哲学思想,以绿色文化作为企业的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力求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的营销策略。它注重的是在营销活动过程中,要达到消费者、企业、社会和生态环境四者利益的统一。绿色营销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绿色营销观念突出强调了企业、消费者、社会和生态环境共同利益的统一。第二,绿色营销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高度的关联性。绿色营销要求企业把“无废无污”和“无任何不良成分”及“无任何副作用”贯穿于整个生产与营销活动中,大力推行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宗旨的营销方式。第三,绿色营销的基础在于绿色产业和绿色产品。绿色产业不仅是新兴的环保产业,还应包含原有的各种产业自身的绿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对环境的末端治理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情况下,从技术创新、产品设计、产品生产到产品包装各环节着手,防止污染和环境破坏的绿色产品无疑成为时代的呼唤。

要实现绿色营销,就必须从过去单纯追求利润转变到现在的“在营销中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在此种形势下,我国石化企业应该践行好新能源战略,在理论创新、产品开发、消费者教育、政府支持和国际合作等方面成功实现绿色营销。

加强理论创新,进行绿色开发。我国非常规油气受构造破坏的影响,具有资源分布点多面广、开发利用难度大的特点,其评价方法、开采方式、应用技术等与常规油气存在巨大差异;部分可再生资源能量转化效率低,开发利用难度大,经济效益差,缺乏新思维、新技术。目前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部分技术采用常规油气相应的技术,但由于非常规油气的成藏(矿)机理和赋存状态与常规油气存在着差异性,导致非常规油气的评价结果和开发效果不理想。如煤层气水平井压裂、排采技术,油页岩原位开采技术和油砂提炼技术等的突破还需要技术攻关,以实现低品位资源的有效利用。另外,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技术和工程微藻生产生物柴油技术有待突破,以解决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生产过程中的原料问题。在开发过程中,由于缺少理论创新,也造成了相当的环境污染。为此,要进行理论创新,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推行清洁生产,在过程中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提高开发的效率,以实现绿色高效开发。

加强新能源勘探,开发绿色产品。就目前来看,我国石油公司应加大煤层气、油页岩、天然气水合物、太阳能、风能、地热能以及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等产品开发力度。新资源的勘查评价须根据不同矿种的发展阶段开展与之相适应的评价工作。煤层气和油页岩已经实现商业化开发,其评价工作重点在于优选新的富集有利区,加快资源探明,为扩大煤层气和油页岩商业化开发规模提供资源基础。油砂和页岩气资源虽然尚未实现商业化开发,但经过近期攻关研究将会形成产能。因此,油砂和页岩气的评价工作重点在于摸清全国资源的富集分布情况,优选勘探开发的最有利区域,为开采准备有利区块。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远景资源,其评价重点为找到资源存在的证据,并预测资源规模。地热能、太阳能和风能在中国已经实现了大规模的商业开发,其评价工作重点在于发现新的有利区块,特别是开展偏远地区资源的可用性评价。因地制宜,降低开发利用成本。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受原料供应情况的制约,其评价工作必须考虑“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进行原料来源分析评价。

抓住顾客心理,进行绿色宣传。由于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严重的环境问题威胁着人们的正常生活。为了使自身获得良好的生活环境,人们的绿色消费需求逐步增加。其次,近年来我国加强了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和环保科学知识的普及,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绿色消费已成为当今消费的一种时尚,更进一步地促进了绿色需要。我国石化企业在进行产品销售时,要抓住消费者的绿色消费心理,让消费者了解产品的绿色内涵,从而收到良好的营销效果。

把握国家政策,获得绿色支持。由于多数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因此需要由国家出面组织各大科研机构研发新能源高效利用新技术、新设备,降低新能源开发利用成本;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与常规能源相比,具有较高的成本,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扶植政策,促进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步伐,形成规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具有盲目性,新能源资源的生产同样如此。特别是目前的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的生产,严重受原料供应短缺的制约,因此需要政府出面根据原料的供应情况对其生产规模进行宏观调控,确保其稳步健康发展。

加强国际交流,进行绿色合作。由于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有关理论、新能源开采的相关技术、新能源的营销和服务创新方面经验不足,我国企业应该坚持互利共赢、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新能源安全观,积极开展能源国际合作,坚持“走出去”战略,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能源资源,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石油公司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经验和方法、技术和管理、政策和法规、服务和创新等,加强与国际大公司的交流与合作。

猜你喜欢
油气新能源能源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第六届编委会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中国海上油气》2021年征订启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2013全球主要油气发现
绿色新能源
貌似冰雪的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