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2012-01-26 07:13丁艳丽
当代医学 2012年25期
关键词:患肢肢体脑出血

丁艳丽

脑出血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丁艳丽

目的 探讨脑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血栓形成因素及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对2008年3月~2011年4月期间78例脑出血并发下肢DVT住院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总结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及护理措施。结果 脑出血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有4种因素,即高龄、糖尿病、应用甘露醇、患侧肢体瘫痪。结论 实施系统、科学、完善、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促进脑出血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康复及改善预后有显著效果。

深静脉;血栓形成;脑出血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常见的周围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1],好发于下肢[2]。部分脑出血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不运动等因素,导致DVT合并症发生率较高,针对这个状况,我们医院医务人员采取了一系列的科学护理措施,并取得了较理想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8例病人均为我院2008年3月~2011年4月期间确诊的住院脑出血并发下肢DVT患者,其中女25例,男53例,年龄范围是29~74岁,脑出血并左下肢DVT47例,脑出血并右下肢DVT31例,同时合并有糖尿病者25例,冠心病者21例。

1.2 方法 对78例脑出血并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归纳脑出血并下肢DVT患者血栓形成的因素及护理措施。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P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78例不同情况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比较:见表l。从表1可见,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不同,但呈现出年龄越大,其脑出血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其中尤以年龄>60岁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最高,占44%,远远高于其它年龄段的患者。此外,患糖尿病的患者其DVT发生率为48%,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使用脱水药频次越高,则患者出现DVT也越高。瘫痪侧肢体发生深静脉血栓情况较健侧肢体高。由此,可以看出脑出血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有4种因素,即高龄、糖尿病、应用甘露醇、患侧肢体瘫痪。

表1 78例不同情况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比较(例)

3 讨论

脑出血后下肢DVT常见有下面几个因素[3-4]:血容量由于脱水剂的使用而减少,血液黏稠度升高,偏瘫肢体的肌力降低,支撑血管的力量减小。DVT的形成对脑出血患者的康复、预后均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另外由于脑出血合并下肢DVT患者在发病的急性期需禁止患肢运动和溶栓药物治疗,因而预防DVT的发生显得更为关键和有意义。脑出血后患者积极采取主动、被动的运动足踝关节,可促进肢体的静脉血液回流,进而起到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5-6]。

早诊断、早治疗对于脑出血并DVT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的作用。本研究显示,由于脑出血患者有严重的意识障碍,并发DVT时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体征也不典型,所以对于这类患者来说,如果仅仅根据临床表现来进行诊断或排除DVT,显然是不正确的,必须结合辅助检查才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目前无创伤、快捷方便的超声检查成为筛查DVT的首选方法[7];运用先进设备的彩色多普勒等技术,检查时配合使用静脉加压、远端小腿挤压技术,能获得很高的诊断准确率,使临床及时的发现DVT并迅速治疗,从而提高和改善患者的预后。

脑出血并发下肢DVT的几率较高,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预防虽然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对于已经发病的患者我们只能依靠加强护理工作来达到促进患者康复和改善预后的效果。通过对此78例患者的资料分析研究,现总结、归纳出脑出血合并下肢DVT的护理方法如下。⑴一般护理:以三低一高(高蛋白、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富含维生素为饮食准则;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引发的喷嚏;避免大便干燥,因为便秘可使腹腔内压力增大,阻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戒烟。⑵体位护理:患肢需要处于抬高位,保持其高出心脏水平面20~30cm,这样可利于静脉回流而消退肿胀症状。⑶预防重要脏器损害:临床上导致肺栓塞主要原因是DVT。卧床休息时床头床位抬高到15°~25°,这样可防止脱落栓子沿着循环上行;也可同时置放下肢静脉滤器来预防机体重要器官发生栓塞。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如突然性胸痛、呼吸急促、咳嗽、咯血等。⑷护理患侧肢体:禁止患肢冷热敷,可用25%硫酸镁湿敷患肢(36℃为宜),具有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减轻疼痛的效果;注意患肢皮肤的温度、颜色及疼痛程度,指压患肢若15s内转红说明局部侧支循环已改善,此时可应用松紧适度的强力绷带,来促进静脉回流,若患肢肿胀皮肤呈紫红色、疼痛剧烈、足背动脉搏动无触及,患者出现发热,要快速通知医生进行处理;行溶栓治疗以后,每天要定人、定时、定部位来测量双下肢周径;预防患肢压疮。⑸出血倾向的观察:用药过程中要按时巡视病房,检查患者身体有无出血倾向;应定期化验出凝血时间,依据医嘱来调整药量。⑹心理护理:护士要定时查房,改善护患关系,给患者讲解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治疗、预后,使患者做到心中明了,进而以最好状态接受治疗、护理。⑺康复护理:急性期过后患者任需卧床休息,督促其做膝、踝关节的屈曲及股四头肌的收缩运动;恢复期指导督促患者做下肢的自主运动,向心性被动按摩下肢肌肉。患者可适当下床活动,活动时穿弹力袜或使用弹力绷带(要注意观察肢体血液循环情况),预防DVT复发。⑻合理使用溶栓药:首选尿激酶,现配现用,输液速度不可太快,注意穿刺部位及针头是否滑出。⑼观察出血情况:密切注意全身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血肿,女性患者要注意其月经量的变化,随时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变化,是否出现脑出血现象;是否有血尿、便血。

[1] 陈腴珍,赵璐.深静脉局部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分析,2009,21(6):60-74.

[2] 张清,邢向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治疗[J].当代医学,2011,17(30):19-20.

[3] 王萍萍.220例脑出血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药前沿,2012,2(4):388.

[4] 何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超声检查[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7):615-616.

[5] Bertina RM.Genetic approach to thrombophilia[J].Thromb Hagmmat,2001,86(1):92-103.

[6] 高丽,马燕,苗军,等.全髋关节胃换术后下肢肿胀与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247-249.

[7] 李鑫,尹绍文,项秀丽.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4):86-87.

10.3969/j.issn.1009-4393.2012.25.085

466000 河南省周口市第二人民医院(丁艳丽)

猜你喜欢
患肢肢体脑出血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