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80例

2012-01-28 13:08陶群群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23期
关键词:肠病炎症性肛管

陶群群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郑州450000)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炎症性肠病的一种,目前发病机制尚未被完全探明,主要假说有免疫因素,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病变部位多在乙状结肠。属于中医“肠僻”“鹜塘”“大瘕泄”“赤沃”范畴。目前对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多分为:一般治疗及营养支持治疗,传统药物治疗,如氨基水杨酸盐制剂,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免疫治疗,微生态制剂,干细胞移植等。但存在复发率高、费用高,副作用大等问题。在临床治疗中,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施治之法,以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化瘀、敛创生肌为治则,给予中药口服、灌肠或中成药静脉点滴,可促进病情缓解,延缓疾病复发。其中中药保留灌肠药物直达病所,大大减少了消化道中各种因素对药物的影响,并能延长药物作用时间。药物经肠黏膜吸收,能够改善结肠肠壁血液循环、减轻肠道水肿、促进肉芽组织新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细菌的异常繁殖,有利于巩固疗效,且避开上消化道,有效减轻副作用,具有费用低、操作简单易行、易于推广使用等优点。2010年5月至2012年7月,我们采用名老中医张东岳教授经验方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疗效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80例病例均来自于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住院部,临床诊断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且符合200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 《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1]和2007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 《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2]诊断依据,并经电子纤维结肠镜检查,且经名老中医张东岳教授辨证属于中医 “肠僻”、 “鹜塘”、 “大瘕泄”、“赤沃”。

排除以下禁忌症的患者。禁忌症:①妊娠;②不明原因的急腹症,消化道出血;③肠癌;④严重心血管病;⑤肛门狭窄及肛门失禁。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由张东岳教授给予辩证论治,根据证型给予经验方[3]保留灌肠 (由当归、黄连、白头翁、秦皮、黄柏、土茯苓、槟榔、甘草等药物组成,饮片由本院中药房购置),由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 医院门诊药房统一煎制,常规煎煮,一日一剂,一 剂约200ml,每日睡前固定时间保留灌肠;治疗7天为一个疗程,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做好医患沟通,避免患者不遵医嘱,嘱患者排除一切可能影响治疗的因素,调畅情志,清淡饮食,避免辛辣油腻刺激食物,按时作息,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1.3 操作方法 ①操作前先向病人说明保留灌肠的目的,以取得病人的配合。嘱病人排尽大小便,必要时可做一次清洁灌肠。②根据病情让患者采取不同的侧卧位,两膝屈曲臀部置床边,臀下放中单及治疗巾,臀部抬高10cm。③选择14~16号导尿管 (细肛管也可),用石腊油润滑肛管,嘱患者深慢呼吸,轻轻插入15~20cm,然后将盛灌肠液的弯盘置于臀边,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吸药液,连接导管缓慢注入药液,注毕夹管,取下注射器再吸取药液,松夹后再行灌注,如此反复直至药液注完。④灌肠量为100~200mL为宜,小儿酌减,温度38~40℃为宜。也可用灌肠器灌注,液面应低于30cm,使药液缓缓流入肠内。⑤药液注入完毕,徐徐拨出肛管,用卫生纸在肛门处轻柔片刻,嘱患者卧床休息,尽量忍耐,保留药液1h以上。⑥整理用物及床单位,观察患者反应,并做好记录。

1.4 注意事项 ①选择肛管要细,掌握插入的适宜深度,液面的高度,药温,药量,保留时间等是本法成败的关键。②插管前要认真,检查有无痔疮,肛裂等,插管动作要轻柔,以免损伤肠粘膜,增加病人痛苦。③采用液体石腊为肛管润滑剂为好。插管时若遇到阻力或流速不畅,可能肛管被粪块堵塞或肛管紧靠肠黏膜之故,移动肛管或挤压橡皮管阻力可消失。④若患者感到腹胀,或有便意,可告知患者是正常现象,嘱患者张口深慢呼吸,放松腹肌减轻腹压,尽量忍耐,保留药液在1h以上。⑤临床证明保留灌肠适宜晚上临睡前进行,灌肠后可力争做到1~2h不排便,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越长,疗效越好。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2002年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2007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 《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

治愈:充血、水肿、糜烂、溃疡、脓血便、周边红肿基本消失。显效:充血、水肿、糜烂、溃疡、脓血便、周边红肿明显减轻或减轻2级以上。有效 :充血、水肿、糜烂、脓血便、溃疡、周边红肿减轻或减轻1级以上。无效:充血、水肿、糜烂、溃疡、脓血便、周边红肿无减轻。

2.2 临床疗效 治疗7天后行肛门镜检及相关专科检查结果显示,治愈57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且所有患者均未未观察到肝肾功能损害等明显不良反应。

3 护理体会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为临床常见多发病。目前多认为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先天禀赋不足及外感有关。以上诱因导致脾胃虚弱,运化失职,产生湿浊内蕴、郁化热毒,下注肠道,壅塞气血,以致肠腑气血凝滞,血腐肉败,而成痈、溃疡。其病机多为湿热等邪客于肠道,与肠道气血相搏结,大肠传导失司,气血凝滞,脂膜血络损伤,血败肉腐,血热化浓,肉溃成疡,形成本病。疾病日久不愈,反复发作,损耗正气,而成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之证。而当前临床治疗,以西医西药为主,但普遍存在复发率高,疗程长,费用高,副作用大等[4]缺点,而中医药在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方面疗效确切,价格低廉,副作用小。根据现代药理研究,中药复方白头翁汤具有抗病毒、杀菌,抗滴虫、抗肿瘤等作用,其中秦皮有调整胃肠运动功能,抗溃疡,抑菌,抗炎,抗病毒等功用;黄柏增强肠管张力,提高免疫力;白芍具有镇痛,抗炎,抗血栓,增强免疫力等作用[5]。中药复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中药保留灌肠较之普通清洁灌肠需更好做好护理操作人员与患者的沟通配合,切忌动作粗暴,插管动作要轻柔,以免损伤肠黏膜,增加病人痛苦;确保药液温度适中,以免烫伤患者。临床上对于反复发作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存在一定焦虑倾向,在做保留灌肠时应与患者充分沟通,取得患者及家属理解并支持,从而达到最佳疗效。

[1]陈治水,危北海,张万岱,等.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4,24(11):1052-1055.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7;27(8):345-350.

[3]张胜威,张宇翔.张东岳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J].光明中医,2009,24(5):813-814.

[4]杨建华,李敏丽.炎症性肠病的非手术治疗进展[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2,10(8):110-112.

[5]刘经州,马东旺.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辨证及用药[J].吉林中医药,2010,30(8):665-666.

猜你喜欢
肠病炎症性肛管
营养干预方法可改善炎症性肠病
高盐饮食或可诱发炎症性疾病
胎儿正常肛门、肛管和畸形改变的超声图像分析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炎症性肠病与肠易激综合征重叠的意义
直肠癌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肛瘘手术发现肛管非典型黑色素痣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