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辨治心律失常验案赏析※

2012-01-28 14:07高尚社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8期
关键词:国医安神肝胆

高尚社

(河南460-01医院,中牟451460)

关键词:任继学;验案;心律失常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2.08.007文章编号:1672-2779(2012)-08-0018-02

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辨治心律失常验案赏析※

高尚社

(河南460-01医院,中牟451460)

关键词:任继学;验案;心律失常
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2.08.007文章编号:1672-2779(2012)-08-0018-02

按语:为了弘扬国医大师名医文化,学习国医大师高尚医德,传承国医大师临床技艺,特设此栏目。请广大作者参照本期文稿之模板撰写论文。凡此类论文,均将列入“北京21世纪环球中医药网络教育中心十二五科技攻关项目(No:21C125TCM001)”中统一管理,欢迎来稿!

本刊编辑部

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医术精湛,验识俱丰,在用中药治疗各种疑难重症方面屡起沉疴。尤其是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独辟蹊径,疗效卓著。现结合一些医家对本病因机证治的认识和任老调治本验案的赏析,冀以弘扬任老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传承仁术。

1 病机阐微

对于本病的成因,金建立[1]等认为多为老年久病体虚之人,气虚无以帅血,血行瘀滞,心脉痹阻不畅,心失所养所致,病位在心,属本虚标实之证。郭峰[2]认为多由心肾阳虚,心气无力鼓荡血脉运行所致。李培生[3]认为本病多为气阴两虚之脉证。盖心主血脉,血以养心,而血气互用,所谓血载气,气率血是也。外邪入心,心阴阳受损,气血亏虚,心失所养,鼓动无力,则心悸气短,脉结或代。韦斌[4]认为本病的病机可概括为心虚胆怯、气阴两虚、痰火扰心、血脉瘀阻、心脾两虚、肝肾阴虚六种。查玉明[5]认为此乃外感时邪,毒热内蕴而发,温邪由表及里,热耗营阴,毒热内陷,心肌受损,肺心同病。顾佳[6]等认为本病大都由于脏气亏损,气血衰微,阴阳失调,血滞成瘀所致,病程较久者除有明显的心经见症外,往往兼有肾经症状。张景岳云:“心本乎肾,所以上不宁者,未有不由乎下,心气虚者,未有不由乎精”。心位在上属火,肾位在下属水,心阳靠肾阳之温熙,心阴赖肾精之充盈,心血肾精互为生化。凡心律失常久治不愈者,多由心肾两脏互为影响的结果。而任老认为心胆气通,肝气郁结,肝胆不和或肝火内炽,胆热上扰也可引发本症。

2 治则探幽

对于本病的治疗,赵志刚[7]常采用辨证施治。对老年性心动过缓,则用“从阳论治”,以“温通心肾之阳”、“补益心阳”治之;对频发早搏、房颤,则用“从阴论治”,以滋补心阴,补益心肾之阴、心肺之阴治之,兼以安神之品;对室上性心动过速,则主张用“安神论治”。吴怡琼[8]等认为由于其主要病机为血瘀气滞,心阳被遏,心失所养。故治疗主张宜活血化瘀,通脉活络。李崇义[9]等认为治宜益气温阳,滋阴复脉,活血化瘀,安神定惊。张红霞[10]认为治宜益气养血,滋阴复脉,温振心阳。裘沛然[11]教授认为,病毒性心肌炎所致的心动悸多是以脾虚气血生化乏源为主要病机,延及于心,致心气虚,正气不足,卫外力衰,邪气乘虚而入,遂致本病。故治宜健脾养心,安神定悸为法。李宪章[12]常用辨证治疗本病。热毒炽盛者,治宜清热解毒,宣肺清心法;气阴两伤者,治宜益气养阴,安神定悸法;气虚血瘀者,治宜补益心气,活血通络法;阳虚痰阻者,治宜温振心阳,化痰通络法。而任老认为,治疗本病宜审证求因,治病求本,对因肝胆而引起心悸者,治宜上病治下,以疏肝利胆为法。

3 方药撷萃

对于本病的选方用药,邓铁涛[13]教授常用生脉散加减。药用:太子参20g,麦冬15g,牛膝15g,五味子6g,丹参15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赤芍10g,淮山药15g,桂枝6g,茯苓20g,甘草5g。黄庆伟[14]常用补气安心汤治疗,药用:党参20g,黄芪30g,当归20g,熟地黄15g,丹参30g,桃仁10g,桂枝15g,麦门冬15g,木桶10g,枳壳12g,五味子10g,生龙骨、生牡蛎各30g,炙甘草10g,方中黄芪、党参、桂枝、甘草益气助阳,推动血液运行;当归、熟地黄、丹参、桃仁养血活血,促进血液循环,加强心肌活力;麦门冬滋阴清热;五味子收敛心气,养心安神;生龙骨、生牡蛎镇心定惊;枳壳理气调中。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养阴清热理气,镇心安神之功。李寿山[15]常用益气升陷汤治疗,药物组成:黄芪30g,太子参30g,党参15g,天冬15g,升麻10g,五味子6g,当归10g,柏子仁15g,桔梗10g,甘草6g。本方益气养血安神,主治4心肾气虚心悸之证。施乐[16]常用复脉汤治疗,药物组成:党参20g,黄芪40g,制附子10g,细辛3g,淫羊藿15g,丹参20g,麦门冬20g,五味子10g,当归15g,川芎10g,炙甘草10g。方中党参、麦冬、炙甘草、五味子补气养阴;黄芪益气升阳;附子、细辛、淫羊藿温阳祛寒;当归、丹参活血化瘀,养血安神。诸药配合,以补心气、血、阴、阳不足,并除血瘀邪实,从而取得抗缓慢心律失常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党参具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抗脂质过氧化物及氧自由基,增加耐缺氧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改善冠脉循环等功效。黄芪可改善心肌缺血,改善心肌代谢,改善心功能。附子作用与异丙肾上腺素相似,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促进窦房结和房室传导,显著增强冠脉血流量[17]。附子还具有增加缺血心肌血流灌注作用,可增加缺血心肌的供氧,减少因缺氧引起的心律失常的发生。细辛可改善左心室功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淫羊藿具有调节免疫,提高肾上腺皮质功能及抗衰老作用。丹参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功能,改善外周循环,并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凝血功能和促进纤溶活性的作用。当归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素样物质的释放。川芎能有效抑制组织缺血时的血小板聚集与激活,使血中TXA2/PGI2保持平衡。川芎嗪有钙离子拮抗作用,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麦冬可增强小鼠心肌血流量,保护心肌,同时具有抑制心肌缺血造成的自由基生成和加快自由基清除的作用。五味子具有镇静扩血管作用[18]。诸药合用,起到调节心律,改善心脏供血功能的作用。而任老常用黄连温胆汤治疗。

4 验案欣赏

崔某,女,55岁,长春市人。1989年12月21日就诊。

既往曾患胆囊炎。于1个月前因恼怒而致心悸动,失眠。经某医院诊断为“心律失常”,服乙胺碘吠酮,复方丹参片,琥珀安神丸等药物疗效不显,慕名求治于任老。其症见:心动悸,胆怯,口苦,咽干,脘腹胀满,舌质红,苔微黄,脉现虾游。任老谓:“心胆气通,此乃由肝胆而引起心悸也,宜上病治下,以疏肝利胆为法。”

药用:黄连10g,枳实10g,半夏15g,陈皮15g,茯苓15g,竹茹10g,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服。

服药3剂后心悸胆怯、口苦、脘腹胀满均减,病人喜形于色,服9剂后,证消,脉平而告痊愈[19]。

5 大师心法

5.1 曲径通幽调治肝胆从任老调治此验案脉证可知,其病位在心,其病变脏腑涉及心、肝、胆。心主血,肝藏血,按五行相生关系而言,心属火,肝属木,木能生火。心血有赖于肝血的充盈,而肝与胆相表里,肝胆有病必然会影响到心。由于肝胆有热,相火内炽,灼伤心阴,心神失养,扰动心神,病发心悸;胆经有热,阴津被灼,胆胃不和,则见胆怯、口苦、咽干。故任老审证求因,治病求本,心脏有病,调治肝胆。治宜上病下取,参温胆汤意,以疏利肝胆,清降胆热,化痰祛湿。也即任老所谓:“心胆气通,此乃与肝胆而引起之心悸也,宜上病治下,以疏肝利胆为法。”本方虽名温胆汤,但方中无温补之品,盖“胆为清虚之腑,无用热补之理”(《古方新解》第7卷9页)。其所以名温胆者,全在于“热除痰清而胆自宁和即温也,温之者,实凉之也”(《时方歌括》卷下136页)。

5.2 重用黄连直折其火肝为刚脏,相火内居其中,故易动而致肝气亢奋。气有余便是火,肝胆火旺而致相火妄动,上扰于心,君火不宁,心神被扰则心动悸。因此,任老在方中配以黄连,本品苦寒归经心、肝、胆、胃、大肠,苦以降阳,寒以胜热,气味俱厚,清上泻下,直折火势。能泻心火,清胆热,凉胃腑。本品不仅是清心泻火之上品,而且使定悸安神之良药。《丹溪心法》之安神丸;《伤寒论》之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四科简教方》之交泰丸等均以此为主药。故《本草正义》曰:“黄连大苦大寒,苦燥湿,寒胜热,能泄降一切有余之实火,而心、脾、肝、肾之热,胆、胃、大小肠之火,无不治之。上以清风火之目病,中以平肝胃之呕吐,下以通腹痛之滞下,皆清热燥湿之效也。”

5.3 清热化痰和胃畅中由于肝胆有热,不仅可使肝胆枢机不利,疏泄通降失常,化郁为火,气血运行不利,而且可致热邪灼津为痰,痰热中阻,胃气上逆,扰乱心神。治宜清热化痰,和胃畅中。因此,任老在组方用药时用了《千金方》之温胆汤。方中二陈汤(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祛湿化痰,和胃降逆;枳实、竹茹宽中行气,利气豁痰。尤其是枳实、竹茹,用之尤妙。枳实味苦辛微寒经归脾胃,本品气香味厚,辛散苦泄,走而不守,性烈而速,善泻胃实以开坚结,行瘀滞以调气机,破气滞以行痰湿,消机制以通痞塞;竹茹味甘微寒经归肺、胃、胆,本品苦寒性滑、润而降泄,清胃泻胆而不上中,开郁降气而不伐脾,去实邪而不伤正,清邪热不化燥。故《药品化义》曰:竹茹,轻可去实,凉能去热,苦以降下,专清热痰,为宁神开郁佳品。主治胃热噎膈,胃虚干呕……惊悸怔忡,心烦躁乱,睡卧不宁,此皆胆胃热痰之症,悉能奏效。”如此相伍,则肝胆清利,胃气和降,痰热得除,诸症自愈。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任老调治此证,辨证精确,匠心独运,配伍有度,用药巧妙,故疗效卓著。药仅3剂,即显大效,继服9剂,霍然而愈。任老妙手回春之法,足资借鉴。

[1]金建立,郭俊红.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40例[J].光明中医, 2011,26(4):740.

[2]郭峰.温肾助阳法论治老年缓慢型心律失常[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7):34.

[3]贺兴东,翁维良,姚乃礼.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42.

[4]韦斌.中医药治疗心悸96例临床体会[J].光明中医,2011,26(3):565.

[5]贺兴东,翁维良,姚乃礼.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63.

[6]顾佳,孙伯青.从心肾论治心律失常[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 8(23):12.

[7]赵志刚.中医辨证论治175例心律失常规律的探讨[J].光明中,2011, 26(2):279.

[8]吴怡琼,夏追军,冯常地.血塞通软胶囊辅助治疗血瘀型心悸36例[J].光明中医,2010,25(6):1053.

[9]李崇义,王静兰,李亚峰.自拟护源汤治疗心悸4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0):22.

[10]张红霞.炙甘草汤治疗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 2011,26(4):743.

[11]贺兴东,翁维良,姚乃礼.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63.

[12]李宪章.中医治疗病毒性心肌炎8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9(3):175.

[13]贺兴东,翁维良,姚乃礼.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7.

[14]黄庆伟.补气安心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5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7):28.

[15]贺兴东,翁维良,姚乃礼.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9.

[16]施乐.复脉汤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96例[J].光明中医,2011,26(1):63.

[17]王锦鸿,史欣德,李婴.新编常用药物手册[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4:64.

[18]康永.中药药理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3.

[19]吴大真,杨建宇.国医大师验案良方心脑卷[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0: 141-142.

:韩世辉

2012-03-22)

北京21世纪环球中医药网络教育中心十二五科技攻关项目[No:21C125TCM001]

猜你喜欢
国医安神肝胆
吴盂超:肝胆医学创始人的创新灵感
“我起床讲求三个半分钟”——国医大师金世元的养生经
床头挂香囊,安神又助眠
传承孟河医派 弘扬国医精髓
重庆举办第十五届国医名师大讲堂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安神补气丸中8种成分
多处肝切除术在复杂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分析
敬民深处见肝胆
温肾安神方联合针刺治疗小儿遗尿症3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