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知识与小常识

2012-01-28 16:48朱国良
浙江经济 2012年2期
关键词:小常识常识道理

人有时候,可以少点知识,但是不可不懂常识,有知无识的人是比较可怕的,活得也是不会精彩的

矫揉造作的举动使我讨厌,实实在在的说法让我心动。下面这个事例就让人感怀:1987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联欢,有人问其中几位老人:“您们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老人们没有答以哈佛或普林斯顿、剑桥或牛津,却是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学到什么?”“诚实!”“善良!”老人们回答。显然,这几位老人并不是要低估从大学所学到的宝贵知识。他们想要告诉人们的是,让他们受用一生的东西,是在幼儿园里学到的那些简单的处世道理和基本的做人准则,并不高深玄奥,却是最重要的。他们的话里似乎隐喻着另一层含意:有些人后来把最重要的东西视为“幼稚”而丢弃了,就是丢掉了最可宝贵的东西,那才叫不珍重!

有大知识者不忘小常识,让人深省。毕希纳在《给思想者》中说:“人啊,活得本色和自然一点吧!你本来是用灰尘、沙子和泥土制造出来的,你还想成为比灰尘、沙子和泥土更多的东西吗?”这话乍一听,似乎不太“鼓舞人心”,不太“积极上进”,有几分颓唐之意,细细琢磨,却很有道理。小常识差不多就是大道理,大实话往往就是大哲学。常识其实不小,而且一生受用。当一些花花绿绿的高论妙说天花乱坠,弄得人目迷五色不知所之时,似有必要“返回常识”。常识即如林语堂先生所说的老百姓的“寻常之见”,这是一些简单而基本的道理、准则,也恰如几位诺贝尔奖得主所言的,是“从幼儿园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人有时候,可以少点知识,但是不可不懂常识,有知无识的人是比较可怕的,活得也是不会精彩的。在不少情况下,知识有时候显得小了,常识则会显得很大,我们如果连甘甜的乳汁哺育人生,黑色的土地给我万物这些常识也都忘了,才可叹可悲呢!

人本是自然的产物,来自于泥土,最终还要回归泥土——正是潮湿的泥土孕育了单细胞生物,又经过数亿年的演变,才有了古猿,有了人。领悟了这一常识,那何不在有限的生涯中争取活得自然一点,如同“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活得潇洒一点,好似“山间明月,江上清风”。活得不自然的人,常常对上仰视,对下俯视,自视甚高,往往霸气十足,火气蛮旺,痞气沾身。活得不自然的人,老爱说活得真累,这种人累就累在心为形役,太精于算计。往往睡梦中也在“大战三百回合”。他们又惯于跳“假面舞”,其伪装远胜过动物界的“变色龙”之类。人生几十年光景,还是卸下面具,放下包袱,才会活得潇洒自如。人,要是太会“做人”,太善表演,太讲做人“技巧”,被人看破,又不屑说破,别人就当你在演戏了。《菜根谭》说得好:“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这才是真本色、高境界。

深怀常识不忘,常思自然不移的人,往往少有心役,志存高远,做人老实不张狂,做事踏实不张扬。许多时候,天上的云雀看看煞是美丽,却不如停在手中的麻雀实在。大自然的无边风月浑身天籁,有时也不及阳台上自种的几株花草甚至一盆青葱可爱。活得自然的人往往心胸似海,气象如山,大襟界方有大作为。爱因斯坦在公众面前回答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是什么的问题时,昂首说是“面包”,赢来掌声雷动。川端康成闻知自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时,第一反应怕扰乱了他常人的生活,要求夫人“我们快找个地方躲起来”。洞察人生、豁然世事的苏东坡说得妙极:“公等日日说龙肉,虽珍奇,何益?固不若仆说猪肉之实美而真饱也”!这真是对平常生活的真实礼赞,对好高骛远的当头捧喝,难怪先生有那实实在在的“东坡肉”遗泽后代,让人大快朵颐。在这方面,竟也是“中外一致”,美国著名教育家卡耐基也说得极好:“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而要做手边清楚的事”。你品品,那意思深着哩!

猜你喜欢
小常识常识道理
道理都懂,为什么过不好这一生?
不好听,却很有道理
靠不住的常识
生活小常识两则
常识:哪杯更冰凉
暑期安全小常识
冬季安全小常识
道理
近视600度以上,这5条常识务必知道
智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