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30例临床治疗分析

2012-01-29 02:41覃泽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5期
关键词:流病泻心汤反流

覃泽珍

(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中医院,隆林533400)

胃食管反流病30例临床治疗分析

覃泽珍

(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中医院,隆林533400)

胃痞;吐酸;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疗法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吸烟、饮酒、高脂饮食、精神紧张已成为引起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因素,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能取得较为满意的近期疗效,但复发率较高,且疗程较长。本院消化内科自2009年3月至2011年7月,采用常规西医疗法加用中药内服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30例胃食管反流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来源于本院消化内科的门诊与病房,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骨后痛、反酸、反食、烧心等临床症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44.2±16.3)岁;门诊病人21例,住院病人9例。对照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3岁,平均年龄(40.3±18.5)岁;门诊病人19例,住院病人11例。2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2 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吗丁啉10mg,每日3次。治疗期间2组均严格控制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卧床时床头抬高15~20cm。停用其他影响本药疗效评价的药物,戒烟酒及避免进食高脂饮食、巧克力、咖啡、浓茶。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1.2.2 观察组在上述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另予口服中药煎剂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味,具体药物:清半夏12g,干姜9g,黄连6g,黄芩9g,党参15g,海螵蛸15g,代赭石15g,大枣6g,炙甘草3g。随症用药:脾胃虚寒型去黄芩,加白术、高良姜、香附各10g;属肝胃气滞型加郁金10g、香附10g;胸脘胀闷,咽中如有物堵或梗塞感加厚朴12g,苏叶6g;胃热炽盛加炒山栀10g,蒲公英10g;胃阴亏虚型加北沙参、麦冬、石斛各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参照文献中的疗效标准[1]。具体如下:痊愈: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示黏液色澄清,幽门口胆汁反流消失,食管下段及胃黏膜组织学改变基本恢复正常或明显好转。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胃镜复查示黏液色变淡,幽门口胆汁反流减少,食管下段及胃黏膜组织学改变好转。有效:症状、体征有改善,胃镜复查黏液色变淡,幽门口胆汁反流减少,黏膜组织学改变减轻或无变化。无效:症状、体征、黏膜组织学无改变或加重者。

2 结果

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30例中,痊愈5例,显效14例,有效9例,无效2例;对照组30例中,痊愈2例,显效7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2组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病症,典型症状为胃或胸骨后烧灼感、反酸,可合并咳嗽、哮喘、咽喉炎及夜间呼吸困难等病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胃食管反流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极少数严重者可能会发展成癌前病变Barrett食管。现代医学认为[2],胃食管反流病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的发病机制是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攻击作用的结果。治疗目的是控制症状、治愈食管炎、减少复发和防治并发症。

中医虽无胃食管反流病病名,但依据其发病的临床症状,可以将之归属于中医之“吐酸”、“嘈杂”、“噎膈”、“胃痞”等范畴。其发病与脾胃运化功能失职及肝的疏泄功能异常有关,故本病病位在胃与食管,与肝脾关系密切。胃主受纳和腐熟水谷,为水谷之海,其气宜降不宜升,以下行为顺。脾主运化,主升清,胃主降浊,一脏一腑,一升一降,相反相成。脾气升,则水谷之精微得以输布;胃气降,则水谷及其糟粕才得以下行。胃属燥,脾属湿,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两脏燥湿相济,阴阳相合,方能完成饮食物的传化过程。因此本病病机总属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治疗上多以辛开苦降、和胃降逆,而降逆制酸贯穿治疗始终[3]。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为仲景治疗“痞证”的名方,由清半夏、干姜、黄连、黄芩、人参、炙甘草、大枣7味中药组成。现代医学认为,该方能调节食管及胃肠道功能、保护与修复消化道黏膜。中医认为[3],方中以清半夏作为君药,能散结除痞、降逆止呕;以干姜为臣,旨在温中散寒,黄芩、黄连能泄热开痞。此四药寒热并用,辛开苦降,从而达到调和阴阳的效果。又以人参、大枣甘温补脾,配合清半夏,以复脾胃升降之常;使以甘草,以调和诸药。全方寒热互用以和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升降,补泻兼施以顾虚实,则寒热得解,升降复常;更加以海螵蛸制酸收涩,代赭石重镇降逆而成,符合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治则。因此,痞满呕利自愈。故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满意。

通过本临床观察结果可以认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天平.中西医结合治疗胆胃食管反流病4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8,24(2):105.

[2]唐燕青.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食管返流病65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3):17-18.

[3]张萍芳.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5,5(1):69-71.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5.021

1672-2779(2012)-05-0029-02

:张文娟

2012-01-10)

猜你喜欢
流病泻心汤反流
8个月的胃酸反流经历 苦难终于熬出头了!
雌激素水平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
经口不切开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生姜泻心汤治疗伊立替康导致的结直肠癌小鼠迟发性腹泻
胃袖状切除术后并发胃食管反流的防治研究进展
Stretta射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胃食管反流病与牙周病的相关性
胃食管反流病腔内治疗进展
半夏泻心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分析
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治疗胃癌癌前病变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