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皮肤瘙痒症拔罐治疗48例

2012-01-29 02:41刘晓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5期
关键词:胆红素乙型肝炎血症

刘晓娟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消化内科,郑州450003)

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常有全身皮肤发痒、蚁行感或烧灼感等不适,还伴有红色丘疹、红斑和水疱等多种形态的皮肤损害。尤其是夜间常因剧烈的皮肤瘙痒而难以入睡皮肤瘙痒症状。我们对48例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引发的皮肤瘙痒(无破损)患者,在保肝治疗基础上,给予局部拔罐治疗,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科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的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伴皮肤瘙痒住院患者 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剂对照组,各48例,根据2000年西安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治疗组男34例,女14例,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32岁,平均年龄48.2岁,对照组男30例,女18例,最大年龄71岁,最小年龄30岁,平均年龄46.4岁,2组间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1.2 病例选择 ①血清胆红素(TBil)>17.1μmol/L。②无重叠其他肝炎病毒感染者。③排出其他慢性疾病,如肾病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溶血性黄疸等疾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用极化液、甘利欣、肝细胞生长素,补充人血白蛋白或血浆,局部皮肤使用75%的医用酒精涂擦止痒;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用药的基础上,局部皮肤采用穴位留罐和局部瘙痒部位闪罐止痒,2组均每日1次,5d为1个疗程。2组均补充维生素E、B、C、K1等,中医辨证施治,必要时对症治疗,以防范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1.4 操作方法 一般穴位留罐选取肝腧、胆腧、阳陵泉、风市等穴位,采用罐口直径为3公分的竹罐,一次留罐3~5min,以局部皮肤紫红不起泡为度。局部瘙痒部位采用罐口直径5公分的玻璃罐,采用闪罐的手法治疗7~10min。

2 结果

治疗组在一个疗程结束后有 32例患者皮肤瘙痒症状消失,10例患者瘙痒症状得到缓解;两个疗程后有46例患者瘙痒症状消失,2例患者瘙痒症状得到缓解。对照组1个疗程结束后有10例患者瘙痒症状消失,7例患者瘙痒症状减轻;2个疗程结束后有24例患者瘙痒症状消失,12例患者瘙痒症状得到缓解。

3 讨论

通过对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拔罐治疗对于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伴发皮肤瘙痒症状,疗效明显。该类患者,由于大量胆盐沉积于皮肤刺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引起全身皮肤发痒,并伴有蚁行感和烧灼感,甚则皮肤表面还会出现红疹、红斑和水疱等多种形态的皮肤损害,尤其夜间加重影响睡眠,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加重心理负担,给疾病的治疗带来负担。中医认为,肝失于疏泄,则气机失调瘀血内阻,阻滞气机,风邪乘而侵袭机体,风邪轻扬开泄,作用于肌表,故有皮肤瘙痒等不适,肝腧、胆腧、阳陵泉、风市等穴留罐以疏肝理气,调畅气机,局部闪罐治疗以温通经络,活血化瘀,改善局部微循环,使风邪由肌肤而解,从而缓解症状,起到较好的疗效。本法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所致的皮肤瘙痒疗效确切,具有经济、安全、简单、速效的特点。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S].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1,11(1):56-60.

猜你喜欢
胆红素乙型肝炎血症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眼底血症中的应用探讨
胆红素增高怎么办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Ⅱ型冷球蛋白血症肾脏损害1例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