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媒体辅助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2012-01-29 02:00王艳慧朱海琦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2年20期
关键词:课件多媒体思维

王艳慧 朱海琦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以来,学生在多媒体环境下,视野开阔了,思维活跃了,学习的兴趣浓厚了,探究性学习的机会增多了,“教”与“学”的效益也明显提高了。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这种教学手段越来越成为师生“教”与“学”离不开的帮手。教师一定要站在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角度,把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展现出来。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热情

多媒体手段之所以深受学生青睐,是因为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与“学”的形式,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可感的立体化环境—让学生借助它抛开时空的羁绊自由穿梭。故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教学时段的需要,通过音、视频多种手段相结合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信息,从不同侧面刺激学生的兴奋点,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使他们在课堂上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主动探求的激情。

如,在学习《故宫博物院》时,由于许多学生没有参观过故宫,而从课本插入的故宫简图中所能观察到的景象又与课文描述的景象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样,教师在教学中若单凭语言描述不仅比较烦琐,而且也较为困难。如果教师能够运用Flash手段,把宫中的实景图片组合起来,按照一定的参观路线,围绕中轴线自南向北或自北向南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情境下观看故宫的景致、布局特点,会令学生产生亲临亲历的感觉,对故宫宏大壮观的规模、精致辉煌的太和殿等景致产生浓厚的兴趣、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的多媒体课件,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有时,一个好的导入可以迅速激活学生的思维或调动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如,在学习《向沙漠进军》时,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内容之前,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近年来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对大气的污染,给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对航空运输及城市交通造成的影响以及2006年4月9日和2012年5月10日在新疆发生的狂风吹翻行驶中的列车的视频(组合)片段,自然地引发学生对因土壤沙化致使气候恶化的诸多问题的思考——土壤沙化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危害的范围和程度、如何才能快速有效地治沙……学习课文内容之前有了这样的导入做铺垫,会使学生带着深沉而又理性的思维、带着对所学内容急切的探究心理迅速进入课文。

有时,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会使抽象的内容变得较为简洁明了,便于课堂的拓展和延伸。如,在学习华罗庚写的《统筹方法》一文时,教师可以将文中提到的甲、乙、丙三种完成“洗水壶、烧开水、洗茶壶茶杯、拿茶叶、泡茶”的过程用PPT演示文稿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观看三种劳动流程的不同过程和结果,学生会轻松地选择出其中最节省时间的办法,迅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样,课件的演示就可以省去教师许多不必要的口头讲解,大大加快课堂节奏,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果就多媒体的功能始终与所学内容、学生实际、课堂需要灵活地结合在一起,就会与学生的思维和情感需求产生共鸣,达到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目的。

二、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搭建思维碰撞的平台

从利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而言,语文教师要敢于冲破传统思想的桎梏、锐意创新,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或办法开启学生的思维之窗,让学生能够在较为宽松、自由的环境下思考,充分挖掘多媒体的潜能,使它发挥应有的作用。

如,在学习《马说》时,每一位教过这篇课文的教师都会遇到学生质疑作者韩愈所说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情况。这时,教师可以将作者的观点和支撑这一观点的理由通过PPT演示文稿的形式,即把文章内容按照“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之间的关系,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食不饱,力不足”与“才美不外见”之间的关系,“天下无马”与“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之间的关系按照观点和思路之间的对应关系设计成课件呈现给学生,让课件以建筑框架的形式引领学生展开深入的讨论和思维的碰撞,学生会在生生、师生互动碰撞中轻松地解除疑惑,较为透彻地理解作者对“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的感叹、憎恶的思想感情。

又如,在学习《两小儿辩日》时,初一的学生因还缺乏必要的天文知识,学起来难免会有困惑。教师可以借鉴《马说》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对“日初出时—沧沧凉凉、大如车盖;日中时—如探汤、如盘盂”与“近者热而远者凉;远者小而近者大”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维碰撞(尽管学生会因缺乏必要地理知识的支撑,犹如在没有生物进化知识支撑前提下论辩“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那样难,但是教师可以在必要时给学生补充相关理论),但这种形式会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碰撞中得以快速提高。

三、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近几年来,中考升学试题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能力,绝大部分试题考查的知识内容已脱离书本的范围,而是从能力考查方面进行了延伸和拓展。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学习时,要借助多媒体平台以身示范,引领学生展开多角度大胆质疑,鼓励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努力寻求新见解,做到不“唯书”、不“唯上”、不“唯他”。

如,在《愚公移山》拓展教学中,可以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引领学生对愚公移山这一行为进行评判。教师可以就愚公的“愚”与坚定信念之间的关系,智叟的“智”与不为不可为之事之间的关系,看待“愚”与“智”的角度,应该怎样避免“愚”(学会“智”)等相关的议题与理由之间的关系制作成幻灯片,以动画播放的形式让学生就一种或几种观点展开各自的分析、阐述(教师不做对错诱导和评判)。这样,学生独具一格的创新性思维就会被充分打开,相互之间碰撞的客观效应或意义就会实现最大的生成。

此外,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充分给学生以“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理解空间;在写作教学中大力提倡“一题多解、一材多用”;在说话训练时多鼓励学生像达•芬奇画蛋一样多转换角度。这样,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就会得到较好的培养和发展。

四、结束语

多媒体手段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思路、方式和实施教学过程中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帮助,为教师多角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使课堂从根本上提升了学习效益,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自身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课件多媒体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Flash课件在音乐教学中应用研究
多媒体高考招生宣传平台
移动云计算中多媒体工作流的节能计算卸载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