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医药在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防治中的作用

2012-01-29 02:41程汉桥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5期
关键词:单味桃核承气汤

程汉桥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100091)

论中医药在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防治中的作用

程汉桥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100091)

中医药疗法;糖尿病;并发症

据WHO预测,世界糖尿病患者人数将由1995年的1.25亿上升到2025年的2.29亿,其中主要为2型糖尿病。尽管现代医学发展十分迅速,各种先进的理论与方法不断问世,口服降糖药也不断更新,胰岛素普遍地应用于临床,但目前依然没有有效地延缓或阻止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发生与发展的药物。中医药在这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其疗效稳定,副作用较少,多靶点、多角度的整体调节等优点在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研究成果及应用前景使人乐观。

1 临床症状的显著改善

藏象学说为中医基础理论的精髓,“藏之于内,而表现于外”为其理论的基本表达。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时由于脏腑功能紊乱,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不通,继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不适感,如“三多”症状,乏力肢软,不寐便秘,胸闷胸痛,头痛头晕,肢体偏瘫,视物模糊,周身浮肿,四肢麻木疼痛等等。中医治疗就是通过脏腑功能的调节,使其阴阳气血平和,经络畅达,从而达到减轻或消除这些不适感的目的,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这些早已为古今大量的临床研究所证实。

2 确切的降血糖作用

动物实验研究证实,某些中药有一定的降糖作用,如玉米须、人参、桑叶、桑枝、葛根、茯苓、苍术、栀子、苦参、黄芩、黄连、黄柏、泽泻、虎杖、石榴皮、仙鹤草、苍耳子、蜂乳、紫杉、玄参、苦荞麦、知母、山茱萸、玉竹、天竹、麦冬、天冬、生地黄、熟地黄、菟丝子、枸杞、何首乌、黄精、天花粉、牡丹皮、桑白皮、地骨皮、大蒜、三七、苦瓜、五味子、煅龙骨、刺五加、女贞子、荔枝核等等。有些还进行了其降糖机理的研究,如黄连、人参、苦瓜、大蒜等单味中药及复方制剂中成药如降糖冲剂、降糖甲片、双补散胶囊、加味桃核承气汤等可明显降低四氧嘧啶大鼠的高血糖,其作用机理与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有关;单味中药如刺五加,中成药如降糖甲片、甘露消毒丹、降糖安、加味桃核承气汤、糖复康、降糖丸等可拮抗升糖激素如肾上腺素、儿茶酚胺、皮质醇从而达到降糖的效果;滋肾蓉精丸、消渴平片等中成药以及单味药如女贞子、大蒜素、人参等可增加肝糖原含量;单味中药黄连、黄芪可抑制肝糖原异生;荔枝核、南瓜粉等单味中药及中成药如降糖丸、降糖冲剂、八仙长寿汤、参芪降糖片等等可促进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从而达到降糖效果[1]。

3 直击胰岛素抵抗

动物实验研究证实,单味中药如大黄、黄芪、生地黄、番石榴、知母、水蛭等可以提高胰岛素受体结合力,改善糖、脂代谢及高胰岛素血症,降低C反应蛋白含量,在受体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2]。

复方中成药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已经启动。如熊曼琪对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2型糖尿病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其研究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胰岛素受体存在明显的缺陷,特点是受体数目减少,并伴随着虚损的加重而加重。同时研究显示,加味桃核承气汤可使链脲佐菌素大鼠在血糖下降36%的同时,其肝细胞高亲和力的胰岛素受体数目明显增加,低亲和力的胰岛素受体数目也有所上升。因此认为增加靶细胞胰岛素受体的数目可改善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使受体环节的胰岛素抵抗减轻,是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之一[3]。我院郭玉英教授研制的愈三消胶囊与魏子孝教授创立的降糖消脂胶囊通过大量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也证实了上述结论。

胰岛素抵抗为2型糖尿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重点。今后的临床研究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应注意选择具有与人类2型糖尿病病理生理特点相类似的动物模型,运用基因组学、代谢组学、蛋白组学等后基因时代的生命科学先进技术手段和方法,深入开展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药效学研究。

4 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防治中的作用

糖尿病患者长期而持久的高血糖对血管、神经伤害的后果,使其慢性并发症可波及全身各系统。其中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为其他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基础,大血管、神经病变大多在此基础上伴发。中医药在这些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取得一些成果。如吕仁和教授主持的止消通脉宁治疗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的研究表明:该药在临床症状的改善,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24h尿微量白蛋白等客观指标的改善,以及促进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渗出的吸收,改善患者心功能等方面都有较好的疗效[4]。我院郭玉英教授研制的愈三消胶囊以及魏子孝教授创立的降糖消脂胶囊通过大量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也证实,该药在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的防治中疗效明显。其他类似的研究还有很多,如新药周络通胶囊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二、三期临床研究,芪卫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二、三期临床研究等等,这些研究都证实了上述结论。

5 结论

中医药在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防治中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其对临床症状的改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确切的降糖作用弥补了现代化学药物的不足,对各种慢性并发症的防治疗效肯定,可能与其降糖、降脂、改善胰岛素抵抗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抗氧化作用、减轻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等因素有关。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具有巨大的潜力,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1]程汉桥,张燕.中药降血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新疆中医药,1998,16(2):53.

[2]刘永玉,毛良,莫启忠.实验性NIDDM大鼠的胰岛素抵抗[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1,7(4):422.

[3]熊曼琪,梁柳文,林安种.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二型糖尿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2(2):74.

[4]杨晓辉,吕仁和.止消通脉宁对糖尿病微血管合并症患者心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5):45.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5.115

1672-2779(2012)-05-0164-01

:王治华

2011-12-18)

猜你喜欢
单味桃核承气汤
The Study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Xuanbai Chengqi Decoction(宣白承气汤)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
“借”来的成功
1 986例冠心病病人中药临床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借”来的成功
手中的桃核
名医妙用单方治好胃下垂
桃核
侗医用单味药治多病经验简介
《温病条辨》大、小、调胃承气汤之研究
山楂承气汤对急性胰腺炎伴高脂血症大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