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服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

2012-01-29 02:41莫立斌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5期
关键词:内服腰椎间盘手法

莫立斌

(广西容县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容县537500)

内服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

莫立斌

(广西容县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容县537500)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药;内服

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是中医骨伤科的常见疾病之一,也是引起腰腿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的治疗手段仍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仅有15%左右的病人需要手术治疗,多数病人可经保守疗法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近年来,本院采用中药内服与外用、中医骨伤手法、腰椎牵引及必要时给予脱水消炎等综合治疗,临床疗效令人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00例LIDP患者均符合《中药新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西医诊断标准[1],均为住院病人。将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17~64岁,平均(40.5±19.8)岁;本次发病时间(病程)最短3d,最长45d,平均(18.3±7.8)d。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5~65岁,平均(38.4 ±15.3)岁;本次发病时间(病程)最短2d,最长40d,平均(20.3±8.5)d。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中药外用、中医骨伤手法、腰椎牵引治疗,必要时给予脱水消炎。

中药外用:将祛风除湿、活血化瘀及逐寒止痛的中药(伸筋草、透骨草、三棱、红花、威灵仙、防风、桂枝、泽兰、姜黄、独活、羌活等)按一定比例配方后装入大小适宜的布袋中,扎紧袋口,然后将之放入锅中加水至浸没整个药袋,加热至药液沸腾后改用小火煎煮半小时以上,取出药包待温度在50℃左右后即可熨烫病人的患侧腰部。当烫包温度高时应该采用上下快速轻轻拍打的方式进行点烫,当点烫一段时间后至烫包不甚烫时则改用“压包”,即将烫包压在腰骶部压痛明显处,湿热敷40~50min,观察患者感觉耐受情况,随时翻换接触面,每日2次。同一药包可在同一个病人身上反复加热使用,2~4d更换1次。

中医骨伤手法:病人俯卧于治疗床上,医生开始采用轻柔的手法如按揉法操作于病人的腰部、患侧臀部及患侧下肢的后侧与外侧,以放松病人紧张的肌肉,然后采用肘尖或拇指点按腰部阿是穴(多位于病变节段附近,如为L4/L5椎间盘左后侧突出,则位于L4棘突下左侧旁开少许)、肾俞、大肠俞,以及臀部的阿是穴、环跳和患侧下肢的承扶、委中、阳陵泉、承山、昆仑等穴位,然后采用腰椎斜扳法以调整腰椎小关节,被动直腿抬高扳腿法以牵拉坐骨神经。最后仍让病人俯卧于治疗床上,医生采用弹压手法[2]操作10遍(从第1腰椎开始,自上而下至第5腰椎依次操作为1遍)左右:利用上肢“寸劲”将棘突垂直向下弹压,使腰部有节律地、反复地进行被动活动,每个椎体连续上下弹压10~15次。每天1次。

腰椎牵引:采用电动机械床牵引法,病人仰卧于牵引床上,将牵引带捆绑于胸部及骨盆部,行对抗牵引法,力量为体重的1/3~1/2,时间为30min,1~2次/d。

必要时脱水消炎:如病人处于疼痛较甚的神经根炎症、水肿急性期,采用20%的甘露醇125ml加压静脉点滴,100ml生理盐水中加入地塞米松注射剂5 mg,静脉点滴,每天1次,共3d,注意:如病人有明显激素使用禁忌症则不使用。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内服中药。按照《中药新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中医辨证方法[1],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气滞血瘀、寒湿痹阻、湿热痹阻及肝肾亏虚型,分别采用血府逐瘀汤、独活寄生汤、薏苡仁汤及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将之分为寒湿、湿热、肾虚及瘀血4证进行选方用药,采用独活寄生汤、二妙散、六味地黄丸(汤)和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水煎服,每天1剂。

1.2.3 疗程2组的疗程均为1个月。疗效标准:使用《中药新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疗效判定标准[1]。

2 结果

观察组50例中,临床痊愈32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无效病例;对照组50例中,临床痊愈21例,显效16例,有效13例,亦无无效病例。2组疗效比较,采用Ridit统计学方法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LIDP的主要病理变化是突出的椎间盘压迫和刺激神经根,引起神经根部肿胀、充血和炎症反应,造成对神经根的物理与化学双重刺激,从而出现以疼痛和下肢麻木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状,急性期尤以炎性反应引起的化学刺激为主要病理改变。因此临床上如遇到病人处于急性期,仍有必要采用西药脱水消炎。

外用中药湿热敷法是传统的中医疗法。本方法早在《内经》中就已经提出来了,如《灵枢•病传》曰:“或有导引行气、乔摩、灸、熨、刺、饮药之一者”,其中的“熨”就是指中药湿热敷法。中药局部热敷方中,伸筋草、透骨草能通舒筋活;三棱、红花、泽兰能活血祛瘀;桂枝、防风、姜黄温经通络,散寒除湿;独活、羌活、威灵仙功擅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诸药合用,具有消散瘀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解痉止痛之功。所采用的湿热外敷既有药物的治疗作用,热敷时药物气化为药物分子经皮吸收直达患处,发挥药物作用,又有热的效应,使局部皮肤充血、血管扩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松弛骨、关节,促进局部代谢,有利于炎性物质吸收、消散。中医骨伤手法是LIDP非手术疗法首选的重要手段[2],其作用机理是调整神经根管容积,松动上下关节突,使神经根管内容核小关节的粘连获得松解,改善局部循环,有利于缓解LIDP症状[3]。除骨伤手法外还采用了轻柔的按揉法、点穴手法及弹压手法,按揉法与点穴手法可以缓解肌肉的痉挛,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吸收;弹压手法既有利于解除肌肉痉挛和缓解疼痛,又有利于促进腰椎关节内关节液的流动,从而增加关节软骨和椎间盘无血管区的营养供给,促进神经根水肿与炎症的消除[4]。腰椎牵引是治疗本病的常用方法,它可以拉开椎间隙,有利于局部的静脉回流,从而有利于炎症的吸收。因此,对照组50例中,痊愈21例,显效16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100%,临床疗效尚能令人满意。但与观察组比较,其疗效不及观察组(P<0.01),原因在于观察组加用了中药内服。

中药内服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临床中多采用辨证论治或采用经验方治疗,但也有按病情分期运用不同处方与中药治疗的临床报道[5]:急性期投“大将逐瘀汤”,亚急性期给予身痛逐瘀汤,恢复期给予独活寄生汤内服。本临床观察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根据不同的临床证型选用不同的方药,因而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目前,用于LIDP的非手术方法较多,疗效也较为肯定,但大部分临床医生多采用外治疗法,而少有采用中药内服的。本临床观察表明,加用中药内服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7: 145-146.

[2]候莜魁.斜扳时腰椎后部结构的动态观察和生物力学的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1993,13(1):51.

[3]雷龙鸣,黄锦军,庞军.加用弹压手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3):523-524.

[4]韩磊,张军,王芃.“法从手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培训中的体现[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0,18(2):65-66.

[5]雷龙鸣,黄锦军,何育风.中药内服分期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临床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3):691-692.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5.073

1672-2779(2012)-05-0105-02

:王治华

2012-01-29)

猜你喜欢
内服腰椎间盘手法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七步洗手法
中药内服配合药浴治疗小儿湿疹90例:附单用中药内服30例对照
CT引导下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火龙灸联合针刺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
中药内服、外敷联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58例
《了不起的盖茨比》多元叙事手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