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例青年眩晕型癫痫误诊分析

2012-01-29 02:41张忠波姜春梅郭海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5期
关键词:换气脑电图癫痫

张忠波 姜春梅 郭海城

(黑龙江省大庆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大庆163316)

22例青年眩晕型癫痫误诊分析

张忠波 姜春梅 郭海城

(黑龙江省大庆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大庆163316)

目的分析青年眩晕型癫痫的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2例青年眩晕型癫痫患者的临床及实验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患者中,3例(13.64%)患者可见棘波活动;7例(31.82%)患者换气时可出现尖波活动;8例(36.36%)患者换气时见2~3Hz,波幅200~300μV;3例(13.64%)患者换气时见4~7Hz,波幅100~200μV。对脑电图可疑的患者进行24h动态脑电图检查,均可见棘尖波活动。7例(31.82%)患者异常棘、尖波改变出现于双额区;5例(22.73%)患者出现于左颞区;3例(13.64%)患者出现于右颞区;3例(13.64%)患者出现于顶-枕区;2例(9.09%)患者出现于右额颞区;2例(9.09%)患者出现于左额颞区。经过抗癫痫治疗后,15例(68.18%)患者治疗1年后无眩晕发作,脑电图恢复正常;5例(22.73%)患者治疗半年后,眩晕发作次数减少,异常棘、尖波活动明显减少;2例(9.09%)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停止用药。结论对反复发作而药物治疗无效的眩晕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及24h动态脑电图检查可以有效提高青年眩晕型癫痫的诊断率。

眩晕型癫痫;误诊分析

眩晕型癫痫是临床较为少见的疾病。由于患者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因此临床误诊率较高。本文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2例青年眩晕型癫痫患者的临床及实验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本病的临床误诊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2例青年眩晕型癫痫患者的临床及实验诊断资料。其中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龄为13~41岁,平均年龄为18.5岁;病程6个月至4年。患者既往无脑外伤及家族癫痫史。患者临床表现均可见眩晕反复发作,且伴有程度较重的视物旋转感,发作较为突然,通常不需治疗症状可自行缓解。22例患者中,14例(63.64%)患者伴有恶心、呕吐症状;8例(36.37%)患者伴有多汗、惧动、心慌症状;5例(22.73%)患者伴有头痛症状。患者发作时持续时间5~50min不等,发作无固定间隔时间,患者可见每月发作1~2次,或每年发作1~2次。

1.2 脑电图检查所有患者均进行脑电图检查,采用上海诺诚脑电图记录仪,常规进行单、双极以及过度换气诱发试验。临床症状较为明显的患者,若常规脑电图无显著异常,则进行24h动态脑电图检查。

1.3 治疗方法患者给予鲁米那联合γ-氨基丁酸治疗,鲁米那药物剂量为2~3mg/kg/d,分2次服用。观察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脑电图检查结果。

2 结果

22例患者均进行常规脑电图检查,其中3例(13.64%)患者可见棘波活动;7例(31.82%)患者换气时可出现尖波活动;8例(36.36%)患者换气时见2~3Hz,波幅200~300μV;3例(13.64%)患者换气时见4~7Hz,波幅100~200μV。对脑电图可疑的患者进行24h动态脑电图检查,均可见棘尖波活动。

观察22例患者脑电图异常波所在部位,其中7例(31.82%)患者异常棘、尖波改变出现于双额区;5例(22.73%)患者出现于左颞区;3例(13.64%)患者出现于右颞区;3例(13.64%)患者出现于顶-枕区;2例(9.09%)患者出现于右额颞区;2例(9.09%)患者出现于左额颞区。

22例患者经过抗癫痫治疗后,15例(68.18%)患者治疗一年后无眩晕发作,脑电图恢复正常;5例(22.73%)患者治疗半年后,眩晕发作次数减少,异常棘、尖波活动明显减少;2例(9.09%)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停止用药。

3 讨论

眩晕型癫痫是临床罕见的感觉性癫痫,常见于青少年及儿童,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眩晕型癫痫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眩晕突然发生,患者可有视物旋转感以及躯体移动感,可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等神经症状。本文收集的22例眩晕型癫痫患者中,14例(63.64%)患者伴有恶心、呕吐症状;8例(36.37%)患者伴有多汗、惧动、心慌症状;5例(22.73%)患者伴有头痛症状。患者发作时持续时间5~50min不等,发作无固定间隔时间,患者可见每月发作1~2次,或每年发作1~2次。患者被误诊为美尼尔氏综合征、前庭神经炎或偏头痛性眩晕。经脑电图检查3例(13.64%)患者可见棘波活动;7例(31.82%)患者换气时可出现尖波活动;8例(36.36%)患者换气时见2~3Hz,波幅200~300μV;3例(13.64%)患者换气时见4~7Hz,波幅100~200μV。对脑电图可疑的患者进行24h动态脑电图检查,均可见棘尖波活动。

临床研究显示,不同部位神经元放电使患者出现的癫痫表现各不相同,脑电波异常类型及部位也各不相同[2]。因此,通过对患者癫痫发作期进行脑电图检查明确眩晕症状与病灶的联系。

[1]时霄冰,郎森阳.以眩晕为先兆或主要症状的癫痫70例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8,6(2):197-200.

[2]王维治.神经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7-236.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5.078

1672-2779(2012)-05-0112-01

:苏玲

2012-01-17)

猜你喜欢
换气脑电图癫痫
MPTP诱导树鼩帕金森病模型的脑电图描记与分析
睡眠剥夺在癫痫患儿视频脑电图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疗效
浅谈流行音乐演唱中如何注意换气点的掌握
玩电脑游戏易引发癫痫吗?
基于CD4060 的室内换气系统延时关机电路设计
清晨别急着开窗
癫痫共患ADHD儿童的生态学执行功能
脑梗死继发癫痫84例脑电图分析
运用换气技术降低发动机二氧化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