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血凝酶临床应用的国内文献综述

2012-02-02 06:47曹金铎卫生部北京医院普外科北京100730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2年6期
关键词:血凝注射用出血量

曹金铎(卫生部北京医院普外科,北京 100730)

注射用血凝酶(巴曲亭)是从巴西矛头蝮蛇的毒液中分离、精制取得的止血药,其在血管破损处降解生成纤维蛋白Ⅰ单体、并交联聚合成不稳定的纤维蛋白Ⅰ多聚体,加速出血部位血栓形成而促进止血。注射用血凝酶作为止血制剂已较广泛用于临床,特别是围术期的使用,在防治渗、出血方面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产品自2001年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至今累计售量达7 500万支;应用病例数超过1 500万;搜集发表的论文约177篇。临床应用的实践表明:注射用血凝酶是安全、有效的。现结合国内发表的文献,就相关内容作综述报道。

1 注射用血凝酶的有效性

绝大多数搜集的文献,均论及了注射用血凝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涉及许多临床科的应用:外科(普外科、神经外科、骨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等)、内科、妇产科、耳鼻咽喉科、眼科、口腔科等。现仅从其中选择有效性的内容介绍,籍以窥视一般。朱明炜等[1]在180例腹部手术的患者中,随机、双盲、对照、前瞻性研究注射用血凝酶(巴曲亭)、注射用血凝酶(立芷雪)、甘露醇3组在术前预防性应用,对腹部手术切口出血的止血时间、出血量、单位面积出血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术前应用注射用血凝酶(巴曲亭)可以显著缩短手术切口的止血时间;减少出血量及单位靣积出血量;其止血效果与进口药注射用血凝酶(立芷血)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安慰剂(甘露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注射用血凝酶(巴曲亭)对腹部切口渗出血有较好的止血作用。本研究规范,设计严谨,渗出血量统计客观、标准,有较强的可比性和可重复性,结论证据具有较高的支持力度。郝增平等[2]对剖宫产术的围产期妇女56例,常现应用催产素,随机分为应用注射用血凝酶(巴曲亭)组29例,对照组27例。结果围术期应用注射用血凝酶组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笫1 d的出血量(P<0.05)。王宏波[3]比较了注射用血凝酶(巴曲亭)纱布压迫止血、电刀止血、丝线结扎止血3种不同止血方法对腹部切口愈合的影响。结果发现:注射用血凝酶组切口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电刀止血组和丝线结扎组(P<0.05);电刀止血组和丝线结扎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血凝酶纱布压迫止血可提高切口甲级愈合率或可促进切口愈合。

2 注射用血凝酶的安全性

搜集的文献均报道了安全性,无明显不良反应,未见血栓并发症,对凝血相无显著影响等。一项“外科手术中应用注射用血凝酶安全性多中心大样本回顾性调查”[4],收集2008年1月—2010年9月全国16个省市203家医院用于外科手术预防和治疗出血的16 053例患者资料,统计过敏反应、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分析用药前后凝血检查数据等资料。结果发现:发生不良反应28例,发生率仅为0.17%,主要表现为畏寒发冷、发热、皮疹、头晕等(见表1),出院时均恢复,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和深静脉血栓,对4项凝血指标(凝血凝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影响不大。曾有报道与注射用血凝酶可能有关的脑血管梗塞,但分析该病例与注射用血凝酶使用的关系并不明确,且本回顾调查未见到类似情况。结论:临床使用注射用血凝酶预防和治疗外科手术渗出血比较安全。

表1 注射用血凝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3 注射用血凝酶的合理应用

临床实践中,非常关注注射用血凝酶的合理应用,现结合文献和作者应用的体会提出以下建议:

注射用血凝酶合理应用,涉及到选择适应证、剂量、途径等方面內容。应用时特别强调的是:出血性疾病病因治疗是根本,而注射用血凝酶(巴曲亭)等止血药的应用是辅助性措施,而且仅对毛细血管、小血管(<3 mm)出血可有止血作用。应用时,绝不可对其过分依赖而忽视规范化手术操作和完善止血处理;药物过敏者禁用。

选择的剂量应区分全身和局部以及预防和治疗性应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1)全身应用(肌内注射、静脉注射)1次1~2 U,1日2~4次,总量 <8 U·d-1。(2)局部应用,剂量依需要酌定,用于手术创面或出血部位,或于内镜、腔镜直视下对出血处喷洒;也可口服或经胃管注入等。(3)预防性应用,减少术中、后渗出血用于各类手术:术前16~18 h、1~2 U、im+术前15~30~60 min、1 U静脉注射;术后当日1~2 U、im或静脉注射(骨、胸、心、神外等术后 1 ~2 U·d-1,连续3 d)。(4)治疗性应用,协助围术期渗出血以及介入、內镜止血处理等,剂量参考全身应用的剂量。(5)治疗各种出血(参考剂量):一般出血:成人1~2 U、儿童0.3~0.5 U(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紧急出血:0.25~0.5 U静脉注射和1 U肌内注射;咯血:1 U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q12h,必要时1 U静脉注射;异常出血:1 U肌内注射,q6h,至出血停止。成人每日总量不超过8 U。

4 对注射用血凝酶未来的思考

注射用血凝酶临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临床意义不可轻视,其安全性也为多数学者认同。但在今后继续临床实践中,需要思考的问题至少有两点:(1)应加强多中心、大样本、前瞻、随机对照的安全性、有效性研究或严谨设计的荟萃分析,在安全性方面特别关注深静脉血栓、过敏反应等不良事件,以期更进一步取得结论证据的支持力度。(2)注射用血凝酶在围术期的应用,预防和治疗渗出血的临床经验不断丰富,在此基础上拓展,可否考虑辅助处理严重外伤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协助其他治疗阻断致死三联症(凝血功能障碍、低体温、代谢性酸中毒),是值得探索研究的课题。

[1] 朱明炜,曹金铎,贾振庚,等.蛇毒血凝酶在腹部手术中止血作用以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华外科杂志,2002,40(8):581.

[2] 郝增平,黄建平,吴珊珊.血凝酶对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影响[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5,24(3):248.

[3] 王宏波,张 军,鲁爱侠,等.三种不同止血方法对腹部切口愈合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8):55.

[4] 注射用血凝酶安全性回顾研究协作组.外科手术中应用注射用血凝酶安全性多中心大样本回顾性调查[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1,30(12):942.

猜你喜欢
血凝注射用出血量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使用注意事项探讨
泮托拉唑和血凝酶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及对止血时间影响分析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6例蛇毒血凝酶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报道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与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在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对比
三种蛇毒类血凝酶对患者纤维蛋白原作用的临床观察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