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燃气发展“十二五”规划解析

2012-02-10 03:13上海燃气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金芳马迎秋
上海煤气 2012年5期
关键词:气源本市十二五

上海燃气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金芳 马迎秋

1 “十一五”规划回顾及“十二五”形势分析

1.1 “十一五”规划回顾

“十一五”期间,上海燃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战略任务,以上海举办“世博会”为契机,围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开展燃气领域工程建设,实现了燃气系统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十一五”期间,气源接收建设基本完成,引入了川气和进口LNG,缓解了“十五”期间下游市场需求旺盛与气源阶段供应不足的矛盾,供需实现基本平衡;天然气用量大幅增加,从2005年的18.7亿m3提高到2010年的45亿m3。供气结构不断优化,可中断供气比例增加,需求侧调节能力增强;配合气源接收建设和下游市场发展,天然气主干管网二期工程陆续投运,累计建成天然气高压主干管道约600 km,上海主干管网基本覆盖,世博配套同步完成。应急储备能力进一步提高,完成了五号沟LNG应急备用站一期扩建,储备能力达到0.7亿m3,结合洋山LNG接收站储罐建成,全市的天然气应急储备能力将从0.1亿m3大幅提高到1.5亿m3,全市城市燃气用户应急保障天数达到 15 d,安全保障稳步提高。“十一五”期末,涵盖气源、市场、管网、保障等各方面的天然气供应体系基本建成,天然气在上海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达到6.1%,为本市能源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作出了贡献。

尽管“十一五”期间燃气发展成效显著,但在建设的过程中仍碰到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供需平衡难度大、储备和调峰能力有待提高、城乡用气水平尚有差距,输配管网有待进一步优化等。

1.2 “十二五”面临形势分析

“十二五”是上海加快实现“四个中心”和“四个率先”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能源既要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安全保障,同时也要实现自身的转型发展。本市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比逐渐提高,但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在保障供应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下,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例是本市中远期能源结构调整的方向。天然气这种清洁、高效的优质能源,作为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发展的基础条件,发展充满机遇,但同时存在挑战。

“十二五”本市经济稳步增长,必将带来天然气需求的提高。能源结构加速调整,实施人工煤气转换、天然气发电、分布式供能等天然气利用鼓励政策将进一步推动天然气市场发展,深化落实节能减排指标,提高污染物排放成本等措施也将成为天然气发展的催化剂。本市天然气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燃气发展中仍存在不少瓶颈制约和突出问题。一是天然气供需平衡任务艰巨。“十二五”期间,进口LNG、川气、西气二线陆续达到设计能力产量,供应量大幅度增加,气源供应呈跳跃式增长。而市场开发进度呈连续性、渐进性增长,气源与市场同步难度较大,上海天然气供需平衡面临严峻形势;二是应急储备能力有待提高。“十二五”期间,天然气市场面临快速扩容,在应急保障天数不变的前提下,应急保障量需进一步提高,应急保障天数才能达到15 d;三是人工煤气系统进入实质性转型。到 2015年,天然气将基本上取代人工煤气。人工煤气转型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在确保供应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实施天然气转换,合理安排制气装置关停步骤;如何围绕立足能源行业板块,利用制气现有资源(土地)实现制气转型,增强燃气行业发展后劲;如何结合天然气市场用气结构调整,有效利用现有人工煤气调峰、调度系统;如何结合转型研究成果,平稳有序开展5 000名人工煤气系统员工大规模分流工作等。

2 “十二五”规划指标解析

2.1 天然气规模达到100亿m3

“十二五”期末,本市天然气供需规模将达到100亿m3,相对于“十一五”期末的45亿m3翻了一番。

2010年、2015年本市的天然气气源及供应量见表1:

表1 2010年、2015年本市天然气气源及供应量对比单位:亿m3

其中,东海天然气供气量比“十一五”期末略有下降,年供应量基本保持在3.0亿m3左右。西气一线,根据“照付不议”合同,维持23.7亿m3/a。进口LNG,根据资源采购合同,2012年达到设计能力产量后供应规模达到39.0亿m3/a。川气2010年上半年开始供应上海,预计“十二五”前期可达到设计能力产量,供应量达到19.0亿m3/a。西气二线2011年开始供气,“十二五”期末供应量将达到20.0亿m3/a。

“十二五”期末,本市多气源联保格局基本形成,天然气供气格局进一步优化。图1、图2为2010年、2015年本市气源结构示意图。

图1 2011年本市气源结构示意

图2 2015年本市气源结构示意

从图1、图2中可以看出,“十一五”期末,西气一线和进口LNG为本市两大主力气源,供气份额占到供气总量的90%。随着进口LNG、川气、西气二线陆续达到设计能力产量,“十二五”期末,西气一线的供气份额由2010年57%下降至23%,川气和西气二线份额分别上升到 18%和 19%,气源结构更加优化,多元互补的供气格局更加完善。

“十一五”期末,本市天然气主要应用于城市燃气、大工业和电厂。“十二五”末,天然气也主要应用于如上领域,但其中也有一定的调整。2010年和2015年本市的天然气市场分布如表2:

表2 2010年、2015年本市天然气市场分布对比单位:亿m3

从表 2可以看出:“十二五”期末,电厂的用气量增加最为明显,是“十一五”期末的4倍。“十二五”期间,本市将大力提高燃气机组发电比例,在现有基础上重点建设临港、崇明、闵行、奉贤、青浦等燃气电厂,燃气机组占全市装机比重由2010年的14%提高至2015年的30%。届时,天然气发电用量将大幅上升;其次,城市燃气用量较“十一五”末期也有显著提升,基本翻了一番。“十二五”期间,人工煤气将平稳退出,逐步置换为天然气。天然气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将加速推动郊区新城、小城镇、新农村等地区利用管道天然气的步伐;另外,由表2可见,大工业用户的用气需求增加不多,这是由于上海将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本市高耗能产业的天然气需求会受到一定限制。

总体来看,“十二五”期末,天然气在城市燃气、大工业、发电各领域的应用更为广泛,消费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提高到 11%,为本市能源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做出了贡献。从市场构成来看,结构更为优化,城市燃气用户的消费量占比有所下降,非城市燃气用户的消费量相对上升,给加强下游市场需求侧管理,发展可中断用户,增加市场调节性,为缓解供需矛盾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2.2 应急保障天数达到15 d以上

“十一五”期末,本市应急保障量为1.5亿m3,主要依靠五号沟LNG备用站,洋山LNG接收站一期,应急保障天数达到 15 d。“十二五”期末,市场规模拓展到100亿m3左右,保持应急保障天数达到15 d以上的保障目标,相应的要求保障量规模扩大。为此,“十二五”规划提出扩建五号沟LNG站二期工程、扩建上海LNG项目储罐工程、实施启动崇明LNG备用站工程等。

五号沟LNG站将在一期扩建的基础上启动二期扩建工程,新建2座10万m3LNG储罐。扩建后五号沟LNG应急备用站拥有LNG储罐规模将达到32万m3,储备能力为1.92亿m3,为“十二五”乃至中远期本市天然气供应提供保障。目前,该项目的前期论证及上报工作已在进展之中。

上海 LNG项目储罐扩建工程是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结合上海LNG二期工程,先期启动3座16.5万m3LNG储罐和配套气化器的建设。目前,该项目的前期选址、论证工作已在进行中,计划于2017年建成。

适时启动崇明LNG备用站,进行LNG储备,气化后利用天然气入沪北通道工程(江苏海门—崇明岛—长兴岛—浦东天然气过江管道)实现与主干管网联通,与五号沟、洋山LNG接收站一起形成应急多点联保。

通过上述应急保障工程的实施,本市应急保障能力继续提高,确保“十二五”期末,全市应急保障天数达到15 d以上。

2.3 新建天然气主干管网150 km

“十一五”期间,配合进口LNG、川气、西气二线气源接收,建设了进口LNG主干线、川气主干线和罗泾主干线,同时建设临港首站、练塘首站、罗泾首站、临港调压站等相关场站。累计建成天然气高压主干管道约600 km,天然气管网覆盖除崇明县外的16个区,并圆满完成世博燃气配套工程。“十二五”期间,本市将继续完善天然气管网系统,构建“安全可靠、布局合理、覆盖面广”的管网结构。到2015年,全市将新建天然气主干管网150 km,天然气输配管网总长度达到25 000 km。

“十二五”期间,本市主干管网建设开展的项目主要有:启动浦东高压管网扩能改造工程。通过建设五号沟至临港6.0 MPa超高压天然气管线,并将《上海市天然气主干管网系统规划修编》(2007~2020)中崇明电厂至五号沟LNG备用站段管线的设计压力由1.6 MPa调整为6.0 MPa,本市天然气6.0 MPa超高压管网将实现由C型完善为环型;建设崇明天然气主干管网工程,实现崇明岛天然气供应目标;建设大用户专线工程,实现电厂、工业等大用户专线供应。在此基础上,推动与江苏、浙江天然气主干管网联通管道建设,提高本市天然气供应的安全性。并为中远期构建长三角两省一市环射结合、相连相通的“一张主干网”区域管网系统,提高长三角地区天然气战略安全保障能力创造条件。

“十二五”期间,本市次干管网主要是配合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城郊地区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城管道天然气覆盖率达到100%,城镇天然气管道到达率100%的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本市天然气管网输配气能力显著提高,供气的安全性和调度的灵活性进一步增强。上海天然气主干管网见图3。

图3 “十二五”上海天然气主干管网

2.4 人工煤气平稳退出

“十二五”期间,本市将实现135万户人工煤气用户的天然气转换。到 2015年,人工煤气平稳退出,基本实现管道燃气天然气化。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人工煤气的转型要遵循“平稳”的原则,这其中包含了转换过程中的供应安全、原有人工煤气资源的科学再利用以及人工煤气系统员工分流等多方面。

一是确保人工煤气安全有序退出。依据天然气转换计划,合理预测人工煤气市场需求,在确保高峰供应的情况下安排生产计划;在确保人工煤气供应安全的前提下,优化调度方式,适时关闭煤制气生产设备,适当保留改质、掺混等生产设备为应急气源等。

二是科学实施人工煤气系统转型。立足能源主业,本着原有资源继续服务于燃气行业、转型方向有利于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地域、基础设施优势,围绕成品油、液化气仓储运营与化工产品加工,围绕天然气应急储备与调峰,围绕销售服务领域的延伸,围绕管网工程等方向探索并实施系统转型。

三是稳妥做好员工转岗分流工作。多方案、有计划的推进员工分流工作。推进过程中,系统上下需要充分沟通、增进理解,走好民主程序,充分发挥骨干力量在稳定生产与有序分流中的关键作用。

3 结束语

“十二五”期末,本市天然气消费量大幅提升,天然气规模达到100亿m3左右,约占本市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 11%。人工煤气平稳退出,基本实现管道燃气天然气气化。输配气管网系统逐步完善,基本覆盖上海城郊地区,并为长三角地区天然气主干管网互联互通做了准备。全市应急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天然气应急保障天数达到15 d以上。

中远期上海能源发展将顺应能源发展潮流,坚持“安全为本、节能优先、环境友好、创新驱动”的能源发展战略,继续坚持能源结构调整,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使用比例。根据上海能源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2030年,本市煤炭占一次能源比重将下降到30%左右,而天然气占比将上升至 19%左右。届时,天然气供应规模将达到200亿m3以上。“十二五”时期的燃气发展,将为中远期构建“供需平衡,气源结构合理,应急保障体系完善,与长三角主干管网互联互通的现代化城市天然气体系”打下基础,为上海“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提供清洁高效的能源保障。

猜你喜欢
气源本市十二五
本市首家大数据行业工会诞生
飞机地面气源机组设计及关键技术
本市主要钢材品种平均价格走势图
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气源系统与成藏模式
曲奇饼盒中的挑衅书
本市二手房成交量及价格走势图
大型飞机气源起动装备供气流程设计与计算
气源净化技术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