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展网络研究性体育教学模式的探究

2012-02-15 08:25王武年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2年4期
关键词:研究性体育教师体育

王武年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应用普及,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学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日益受到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冲击。相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研究性教学由于更契合后现代主义教学观,更利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而凸显其时代价值和重要性。随着教育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开展网络研究性教学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和时代的要求。网络所提供的海量集成信息资源、强大的信息加工工具以及良好的互动交流环境,使开展网络研究性教学具备了更多的潜在优势。而体育运动技术、技能本身所蕴含的身体动态性和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以及技术动作强烈的示范要求,更使网络教学平台成为学生课余时间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最佳辅助模式。

1 研究性教学的内涵及其价值功能

美国的教育家布鲁纳在20世纪60年代最早提出了“研究型教学”的概念。布鲁纳认为研究性教学是融学习与研究于一体,将研究性课堂教学、研究性课外教学和研究性教学评价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素质教育强调活动建构是学生发展的基本方式,创新教育理念倡导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中心的学生发展观必须向以活动建构为本的学生发展观转变。研究性教学倡导“活动建构为本”的学生发展观,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在独立的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吸收知识、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研究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教学方式。研究型教学基于开放式的教学理念,是对“课堂讲授中心”学生发展观的突破,将外部世界作为教学的场所和内容,有利于终身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渗透于所有学科、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自主的研究探索中,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学会收集、分析、处理及利用信息,从而不断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开展网络研究性体育教学的优势

研究性教学不仅是教学理论和理念的变革,而且是伴随着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教育技术、手段的内涵发生的深刻变革。网络教育资源以信息为载体,将传统教育的人力、物力资源解析为信息的形式整合在网络中,为研究性教学提供了优越的教学资源环境。在网络课程中,教师角色中的“知识来源”部分由网络替代,特别是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条件下,由于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分离,使得网络的作用和地位变得更加突出。体育课堂教学过程在内容和组织形式等方面不同于其他课程教学过程,比如体育教学场地的广阔空间感、身体运动的体验、人际交流的自由感、运动素质或技能提高的成就感等,在其他课程中难以达到。网络环境中包含大量的体育知识和运动信息,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随时汲取,而基于网络平台的电教化视频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体育教师技术示范的功能,使得开展网络研究性体育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

信息化社会,网络上的体育资源非常丰富。学生进行研究性体育学习需要的资料和信息,很大一部分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获得,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效率。研究性学习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而对学生的体育教育也主要是通过学生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开展,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体育活动中去,在活动中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进行学习、体验和感受。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由于受到体育课时、运动场地的限制,学生仅在每周一次的体育课堂上的体育学习,很难满足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渴求。网络体育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的信息世界,学生以自然方式与虚拟环境中的客体进行互动,无论是在网上还是在亲身的体育实践活动中获取体育信息,都能够给学生以逼真的感受与体验。学生围绕某一感兴趣的体育知识或运动项目相关问题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自主探索和研究,能够自行获取更多的相关知识,而不用拘泥于既定的有限的体育学习环境和课堂教学资源,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在自觉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体现了以“活动建构为本”的学生发展观。

3 网络研究性教学中的师生角色

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体育教学活动,体育教师扮演着多重角色。体育教师既是学习项目的设计者,又是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和主导者,同时承担整个研究性教学过程的指导、监控、评价以及管理等任务。针对网络教学的特点,教师在确定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后,要进一步设计学习者的学习活动,确定学习的策略,最终生成学习项目,并且生成的项目必须满足网络学习环境,能在网络上传播和进行互动。体育教师作为网络教学活动的管理者,活动内容应包括发布网络学习材料和信息、通过网络指导学生学习、经常在线及时回复学生的问题,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体验学生的学习感受,为学生提供更合适的帮助服务;教师要对学习者的个体活动、学习小组活动以及学习小组之间的活动进行监督,要对学生的学习体验活动做出评价,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有序状态和良性运行的轨道,以达到预期的网络教学效果。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体育教学,强调的是以“活动建构为本”的学生发展观,这就要求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要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网络研究性体育教学要求学生在体育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一系列自由探究相关体育知识及体育运动原理、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的体育兴趣和爱好、在课余时间积极投身自己所喜好的运动项目和技术动作学习中去,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将真实的世界与网络虚拟环境相结合,在真实体育活动中感悟、理解体育知识,从而达到掌握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学习目的。依据体育运动项目的不同特点,这些活动可以由学习者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由小组共同完成,也可以通过网络就个人或小组的学习活动过程展开讨论,交流学习经验。

4 网络研究性体育教学模式的设计

根据研究性学习本身的特点,遵循“活动建构为本”的学生发展理念,体育教学活动的开放性和独特性特点,网络平台的研究性体育教学设计可分为以下三个组成部分。

4.1 教学设计前期分析阶段

大学体育课程目标是通过教学能够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掌握相关的运动知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体育教学过程是体育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特定的培养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网络研究性体育教学的目标具有综合性、情境化等特点,根据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及体育教学的不同学习阶段,可将学习目标分为获取体育信息知识、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掌握运动实践技能、体验情感以及培养团队精神等方面。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比较广泛的教育资源背景下所开展的自主、开放、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因此,在设计网络研究性体育教学开展方案时,要准确全面地了解学习者对体育的认知度、体育运动技能的起点水平以及可能得以发展的方向和空间,为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网络学习活动的设计提供依据。

4.2 教学方案生成阶段

体育教学课堂空间的广阔性、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运动性和运动技能学习的复杂性等因素,使得体育教学过程具有开放性特征。同样,教学过程的生成具有动态性,这些特性完全符合网络研究性教学的需要。因此,实施研究性体育教学必须事先要生成动态性的网络课程资源。动态生成性资源对于网络教学的作用能够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形成生长点,使教学过程在这个生长点的基础上不断地形成动态生成,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双边活动将得到不断的发展。研究性教学设计,包括师生双边活动、学生的自主活动。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对教学活动设计至关重要。网络研究性体育教学实施方案包括确定研究性学习可操作性目标、教学事件以及网络学习环境以及网络学习材料等。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依赖于网络和网络学习伙伴的协作,学习的目标任务要具有开放性和复杂性,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共鸣和高度的思维活动。同传统课堂讲授中媒体传递不同,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媒体传递主要是确定采用何种媒体形式呈现学习资源。常用的体育教学媒体形式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动画、视频等,而多种媒体多维组合的教学效果更是传统课堂教学所无法达到的。

4.3 教学实施、评价与完善阶段

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方案的具体实践结果,是不可完全预见的,它涉及到教学参与者、网络环境、学习场所等诸多因素,因此在网络研究性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地实施教学方案。开展网络体育教学活动,要紧扣“活动建构为本”,合理有效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教学方案实施期间,体育教师要随时进行指导、协调和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则通过体育实践体验协作交流,师生及生生间互动开展相应的探究活动。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体育教师要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一起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评价教学方案。

师生间的互动是网络研究性体育教学中信息重组的重要环节。教师根据信息整合的结果,提出教学方案的修改建议;局部调整教学实施的初始行为特征,矫正实施过程,不断优化教学方案,使整个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新性质。在网络研究性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不同年级、班级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交流分享成果、进行思维碰撞、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增强自信力和效能感等,并在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参与评价教学方案的可靠性,大胆提出自己的学习感悟和想法,帮助教师不断优化体育教学方案,提升教学效果。

5 结语

开展网络研究性体育教学,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科研能力、电教技术水平、知识面、责任感和爱心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层次,汲取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思维方式,切实贯彻实施素质教育、人本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深刻内涵,提升大学体育教育质量,进一步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迈进。

[1] 许晓东.基于网络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1).

[2] 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3] 任条娟.网络环境下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7).

[4] 赵爽.通用体育类网络课程辅助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5] 董春花.网络信息平台在运动技术教学中的实效性[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5).

猜你喜欢
研究性体育教师体育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