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教材出版的乱象及对策研究

2012-02-15 08:25尤超英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2年4期
关键词:体育课出版社教材

尤超英

我国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材出版的历史已有50多年。近年来,伴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和新一轮的院校合并及高等学校出版社的相继成立,各类出版社也都关注并加入到高等学校体育教材的出版行列,出版了大量高等学校体育教材。这有效地补充了专业出版社出版力量严重不足带来的困扰,培养了一大批高校体育方面的专家,为提高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提高高等学校体育教育的质量做出了贡献。回顾我国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材出版的历史,从改革开放初期高等学校体育公共课教材从无到有,到现在在校大学生的人手一册,教材品种之繁盛、内容之庞杂已经充分说明,我国的高校体育教材建设进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繁荣的时期。但事物的发展往往存在两个方面,随着出版资源的增加,在我国高等学校体育公共课教材建设繁荣的背后,一些实际问题也逐渐浮现,其中一些问题甚至已经对我国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发展产生了桎梏。

1 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教材出版的乱象

1.1 “零准入”带来的出版泛滥

由于我国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材的出版不设“准入门槛”, 只要有出版资质的出版社,无论其是否拥有专业的编辑力量、核心作者队伍和相关领域的出版经验,只要其有出版意向,就都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出版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材,并交付学校使用。由于我国现行的出版管理举措中对教材质量的评价缺乏相应的第三方监督和管理,这使得教材的质量仅依靠相关出版社把关,而许多非专业的出版社,由于缺乏有体育专业背景、教学经验、良好文字修养、广博知识结构、教育心理功底、良好沟通能力的专业体育教材编辑,导致其对教材的整体把握不够,使教材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事实证明,许多的教材是以降低价格、折扣等方式来换取市场份额的。

1.2 教材内容选择过于专业化

高等学校的公共体育课与专业体育院校相比,教材在教学内容、要求等方面截然不同。特别是随着高校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高等学校的公共体育教育是“希望通过体育课程,使学生养成自觉参与锻炼的行为习惯,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的方式方法,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表现出良好的人格特征,积极的竞争意识与团队合作态度。”

然而,通过笔者的调查发现,目前出版的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材专业性过强,其中有许多是参照体育专业教材的体例和结构撰写的,更有甚者直接将专业教材中的内容大段大段“嫁接”入公共体育课教材,这不但有抄袭之嫌,且由于过于专业,其中的大部分内容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是无法使用的,还有些教材在知识体系上过于陈旧,内容与现行教学目标无法对接,不仅给学生带来无谓的经济负担,对正常的教学活动也造成了影响。

1.3 校本教材同质化现象严重

由于我国目前对于高校公共体育课教材的内容和质量尚无明确统一的衡量标准,对教材作者的筛选也无标准可言,加之现行教师职称评价体系的推动,使得教材的编著作者水平良莠不齐。有的学校全员参与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一些参编教师甚至还未参与过具体的实际教学工作就开始编教材。一些学校的校本教材更是没有学校的专业特点可言,相互参照模仿,大多数是“剪刀加浆糊”编出来的。使得校本教材缺乏特色,低水平同质化现象严重。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的校本教材大有“工业化”生产的趋势。

2 提高我国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材出版质量的举措

上述我国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材出版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作为从业者应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精神,来审视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寻求相应的对策。

2.1 建立高等学校教材出版的准入机制

(1)针对当前的现实情况,笔者认为相关监督和管理部门应制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材的审批制度。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要加大对“抄袭”、“套牌”、“工业化生产”教材的惩治力度,建立公示制度,对不符合教学对象需求的教材令行禁止,绝不姑息迁就;加强对高等学校教材审查专家的专业化培训,以提高其审查水平。加大教育督导工作,将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材使用和评审列入专项督导和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评估。对“国家级”的规划教材更要加大管理力度,一旦发现“抄袭”、“套牌”、“工业化生产”的现象,要坚决取缔,以维护国家教材出版的形象。

(2)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各省新闻出版局应加大对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材出版的监管力度。对没有专业体育教材编辑的出版社所报出版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材的选题,采用“一票否决”制度。现在国家对出版专业人员均采用登记备案制度,认定出版社是否有专业体育教材编辑的工作并非难事,一查便知。由于有些出版社无专业体育教材编辑,对体育的发展、学生的需求、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了解不多,特别是对体育的专业术语知之甚少,无法保证已出版的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材的质量,相关职能部门应尽量杜绝此类现象发生。

(3)出版社应自律。由于教材的地位特殊,出版社对于不了解的专业,或无专业编辑的教材,应少出或不出,不能因蝇头小利而误人子弟。出版社应杜绝“书钱交易”,做到自尊自爱,维护出版形象,在出版环节上要坚守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材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4)学校教务部门应加强对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材选用的监督。对没有出版资质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要一票否定,杜绝教材使用上的不正当交易,保护教师的尊严,维护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保证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5)体育院校应加强对体育专业编辑的培养,可以在体育新闻专业中开设专业方向,设置相关课程,教师引导有敬业精神、良好修养、个人喜爱的学生选择体育专业编辑职业,提高体育专业图书编辑的整体水平。

2.2 加强对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的研究

(1)从国家人才战略的高度,重新审视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的目的、任务、意义,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现状和大学生体质的实际,加强对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研究,满足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发展需要。

(2)加强对高等学校公共体育教学与教材关系的研究。教材与教学的关系,有很多文章进行了阐述,在此不再赘述。但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由于其授课方式的不同,使得公共体育课教材与体育课教学的关系与其他学科的教材和教学也有着本质的不同,故其教材内容的选择,知识的表现形式,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方式,以及教材的先进性、科学性、系统性等怎样与教学相结合,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3)加强对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和教材特点的研究,建立具有独特性的教材体系。高等学校体育公共课的特点是课堂教学基本与教材分离,其教材基本属于自学式教材的类型,强调学生的自主式学习。目前我国对这类教材的研究不多,尚无成熟的编写经验和现成的教材可以参考。所以,编写出版这类教材从教材使用的对象、学习目标、教材结构、知识体系、文字表达、学习途径、学习效果等方面都必须进行深入研究,以找出适合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材特点的解决方案,彻底告别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材的“你参照我,我模仿你”的局面,真正为学生们提供对他们有益的教材。

2.3 严把教材的出版和选用关

(1)出版社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行业自律精神。由于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材涉及学科的专业性和知识的宽泛性,出版社应设置专业体育编辑,严格审查作者的资质,从专业的角度上严把编辑加工关,严防质量不合格的教材流入学校。出版社要彻底杜绝出版有冒名、代笔、抄袭等不良行为的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材,不在教材出版过程中“打擦边球”,不做违规之事,用自身的出版优势为提高高等学校公共体育教学水平服务。

(2)教材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校教务部门在教材征订时,要对教材有基本的甄别,特别是教材的主编、出版社,最好提供样书,选择适合所办专业特点的公共体育课教材,提高教材鉴别能力,要严把教材进入学校的关口,严禁劣质教材流入学校。学校教务部门对所使用的公共体育课教材,要掌握第一手材料,保障教材与本校教学需要相匹配。

2.4 作者、出版者、使用者加强自律

(1)针对乱象丛生的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材市场,加强作者自律是提高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材质量的关键。大学教材既是课程、教学、知识的载体,又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媒介。教材是学生了解专业、学科的途径,好的教材不单是学科知识的呈现,还包含着编写者教育观念、做人品德、教学经验和对学科知识深度与广度的认知。

原先一本教材从组织编写到正式出版,需要三年五载的打磨,尽管如此还是怕挂一漏万,哪怕有一个错别字,作者和编辑都会感到追悔莫及。对教材的敬畏,使作者对所编写的教材不敢有半点懈怠,也使编辑加工时要反复推敲,不敢有半点马虎。从前的学者教授以出版教材为荣,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职业素养,对所编教材从前期的准备、教材的设计、合作者的筛选,到确定编写方案、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材结构等一系列问题都精心研究。虽然现在信息发达,科技进步了,但责任感却一点不能降低。要提高著作权意识,尊重他人的劳动,杜绝抄袭、借用、挂名的现象,对学生、合作者和自己负责。

(2)提高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材的质量,出版单位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出版单位要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遵守行业规范,花大力气培养有专业背景的体育教材编辑人员,加强对课程、教材、教学的研究,了解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

(3)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教材又是学校不可缺少的教学条件,教学条件对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有较大的影响。选用的教材是否能满足教学需要,是否对人才的培养有益,是学校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学校在挑选教材时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精神,认真选择适应教学需求的好教材。

2.5 提高专业体育教材编辑的素养

(1)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教材导向,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材编辑的审读能力,是关系到公共体育课教材质量的关键。编辑作为教材的“第一位”读者,要本着对书稿高度负责的精神,不但要对书稿的专业内容、语言文字严格把关,更重要的是要对书稿的政治观点、理论倾向有清晰的判断。高等学校的公共体育课教材涉及诸多学科,如哲学、人类学、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军事学等,如果编辑的政治素养过低,将无法把握教材的正确导向。

(2)职业素养。编辑的个人品德和修养直接影响到编辑工作,爱岗敬业,不求名利,不为金钱,甘于奉献是编辑必备的基本职业素养。作为教材编辑,特别是有过专业训练经历的专业体育编辑,更应提升个人内在修养。教材不同于一般的图书,受众面极大,作者的小小疏忽,编辑的一个差错,造成的影响便无法估计,所以教材编辑要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要本着对自己负责,对作者、读者和社会负责的精神,尽心竭力编辑好教材。教材编辑还要有大局意识和服务精神,尊重作者和读者,诚实守信。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观念,有个人的职业道德底线,有抵御社会不良风气的能力;还要有较好的体育专业素养,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及对专业技能的理解;具有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储备,并有从事过体育教学的背景;还要有怀疑一切的职业习惯,不畏权威,坚持真理。这点对教材编辑在选题、组稿和编辑加工中把握教材内容非常重要。

(3)学习素养。随着交叉学科的快速发展,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而且体育自身的发展也随着科学对人自身认识的不断深入而日新月异。这就要求专业体育教材的编辑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了解新需求,开拓新市场。一个具有良好素养的教材编辑,一定是具有较强学习能力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这一素养对教材编辑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教材内容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4)创新素养。创新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也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动力。教材的特殊性决定了教材内容选择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怎样把握好教材的个性化、特色化、实用性,提高教材的可读性,教材编辑的创新素养尤为重要。现在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材的重复率高,内容陈旧,实用性差,除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外,编辑的创新意识是决定教材特色的关键。专业教材编辑对专业教材不仅要看得多,了解得多,比较得多,对读者需求把握准确,在公共体育课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还应创新组稿方式,不等作者上门,自己先深入学校了解需求。其次要根据需求创新编写模式,在编写会上不能只做听众,要有自己的编写意图提供给专家参考。另外在教材内容的选择、教材方式的表达等方面都应有所创新。一本好的教材,编辑的创新意识和眼界是前提。

(5)研究素养。体育专业教材编辑的工作不单单是对书稿上的文字加工,作为一本公共体育课教材的“第一位”读者,对教材整体的科学性、教学的适应性、学生的可接受度等,都要有一个全面的把握。编辑对教育、教学、教材的研究能力,对提高教材的出版质量至关重要。能成就一本好的公共体育课教材,所涉及的学科知识是纷繁复杂的,能在众多的体育知识中选择适合某一特定对象的教材,需要编辑有较深的研究功力,只有这样才能对教材把握游刃有余。

[1]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教体艺[2002]13号,2002.

[2] 陆丽娜.我国研究型大学课程国际化建设研究[D] .兰州:兰州大学,2010.

[3] 林向阳.近10年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材质量的评价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19(4):4647.

[4] 彭绪梅.创业型大学的兴起与发展研究[D].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

[5] 赫忠慧.当代本科体育专业人才观和专业设置变革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5.

猜你喜欢
体育课出版社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我等待……
教材精读
体育课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石油工业出版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